集百家之长 魔幻相片创市场神奇
行万里路拜师求艺
发明科技魔幻相片
你照过相,可你一定没有照过“能说会变”且稀奇古怪的相。让人感到神奇的是:当您走到相片面前,相片会自动与您打招呼,同时您还可欣赏到您自己:一会儿 “在天上飞翔”,一会儿又 “在海里游”或一会儿 “在骑老虎”,一会儿 “坐月亮上”,一会儿“和唐僧师徒在一起”,一会儿又变成“蜘蛛侠”,一会儿是双胞胎,一会儿又和“明星、伟人”在一起……几千种稀奇古怪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
这种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是由浙江省衢州市沈家衢江区现代摄影部的杨远锋发明的。杨远锋,中国农函大第十三届学员,热爱摄影和学习,打过工当过厂长,开过饭店,5年前开始从事摄影,擅长特技相片的拍摄,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杨远锋拍制特技相片效果特殊、稀奇、古怪。在影像业中独树一帜,特受年轻人、学生、游客、儿童们的欢迎,众多作品被同行作为样品收藏。《钱江晚报》《衢州晚报》《衢江电视台》《衢州电视台》等等众多媒体也对杨远锋进行过采访和报道,2004年9月《衢州纵横》还为杨远锋作了电视专题报道。
众所周知影像业的利润高于一般行业,影像技术及相关设备、产品进入我国以来,中国的影像市场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火,但想在如此大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不易,靠特技魔术照赚了十来万后,杨远锋清醒的意识到必须要有能吸引顾客满足顾客的真本事,就必须具备能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奇的心理和现代人个性表现与精神需求的影像产品,于是杨远锋在从事特技照的同时开始影像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决定开发一种能说会变的相片。听说这打算,小杨的妻子怕赔钱说啥也不同意,就连邻居和朋友看到他都大眼瞪小眼说他痴人说梦话,一直以来杨远锋都坚信,困难是一道坎,跨过的越多能力就越强,更相信亿万富翁陈安之的话:坚持等于成功,放弃者决不成功!
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小杨原本像排骨样的身体变得更加清瘦,数千次的实验报废的相纸足足堆了几大箱,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专家请教,为一点材料要跑几千里,终于产品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为了让产品更加完善,他先后南到深圳北到首都,西至贵阳,行程万里拿着产品到处求教,集百家之长,在众多试用者和专家的指点与帮助下,逐步的完善产品,历尽艰辛,耗资数万,终于成功研制出能说会变的相片,并于2004年在衢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的帮助下,向中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很快在7月份便被专利局受理,同时还有另外多项影像技术的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和开发中。科委、劳动局、镇政府领导和记者等听了杨的汇报并看了 “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后,感到非常的惊奇和赞赏,并鼓励杨再接再厉。
借展会推销产品
赢来商家惊羡的目光
产品成功了,可再好的酒也怕巷子深。如何让“能说会变”的科技魔幻相片在全国快速的推广开来真正的为大众服务呢?杨远锋日思夜想,书柜上所有新旧的商业和营销类的书看了又翻,一天晚上偶然从一本2003/12《现代营销》杂志无意中翻看到介绍参加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文章。“对呀”!忽然间杨远锋从杂志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2004年的国际小商品博览会马上又要在浙江开幕啦。”2004年10月22日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如期开幕,杨远锋带20多个产品和宣传单去做市场调查,打算试试,收集人们对能说会变的相片的接受度、意见与建议,展会上人山人海,世界各地的客商都有,展位很贵,且要求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参展,广场外很多商家干脆在外面散发宣传单、名片等,场面非常火,人也川流不息。杨远锋学着别人的样拿出宣传单,背着样品到处发,这时迎面走来几个老外,杨远锋也拿了一张给他们,老外接过传单看也没看就丢给后面的一个中国的女孩,他们边走边交流,一会儿他们又转身走回来,女孩问杨有没有样品能否演示一下,杨当即从包里拿出两张相片样品,当老外看到相片上“一只巨大的手掌托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下子小女孩不见了变成了“杨自己”,再看另一张相片上明明是杨远锋“在水里游”一下子又变成在“天上飞”的神奇效果,其中一个迫不及待的老外伸手就要杨远锋给他看看,当老外拿到相片,相片突然说“您好,我是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老外吓一跳,他们被这神奇的相片吸引住了,争着要看个究竟,并不断的说“OK,OK!”马上周围就围过来很多人并越聚越多,几个老外纷纷问这问那,见杨听不懂,翻译女孩就问杨的公司在哪?可否到杨公司去看一看,价格如何?这下把毫无思想准备的杨远锋给问住了,这太突然了,杨想:“这成本十来块钱的东西该卖多少钱呢?还真没想过,干脆送个给他们算了。”正想着见杨远锋没吭声,一个老外急忙抽出两张百元人民币指着另一老外手中的样照,半中半洋的问:“够吗?”
就这样你一个我一个二十多个样品被一抢而空。没有买到的纷纷向杨远锋要宣传单和电话号码,杨自己也没想到“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这么受欢迎,这不到短短半天的时间就净赚4000多元,真的出乎意料之外。随后杨远锋又收到了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博览会发出的请贴,邀请参加11月3日在广西开幕的首届中国南宁东盟国际贸易博览会参展。刚回衢就接到一个自称吉林人王先生的电话,说他在浙江国际小商品会展上买了杨远锋的“能说会变的相片”样品,会展未结束就匆忙飞回老家,到当地影楼和相馆做了调查,当地影楼相馆的老板无不称奇,纷纷向王先生要货。王先生开影楼的朋友也很支持他,他说想要杨远锋许可他做吉林的代理人。之后又接到很多咨询电话纷纷要求加盟代理或技术转让,其中有一家上海的外贸公司的,说要订一万个“能说会变的相片”成品,作为工艺品出口。一天忽然来了两个客人,说上次在展会购过样品,由于当时人太多杨实在想不起来,他们说是本省温州人,在马来西亚做出口生意,想要杨跟他合作出口“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
这次经历让杨深刻的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理,以及会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国际性的展会,杨凭借着杂志中获得的灵感和浙江“家门口的展会”优势,在没花展费的情况下抓住机会,让自己“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成功走向市场。2005年杨远锋搬到了交通便利的开发区计划建立生产基地和市场开发中心,决心要让“能说会变的相片”火遍全国,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照张“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摆摆酷”,潇洒“表现”一回。
能说会变的魔幻相片是影像业的新秀,新颖独特,变化无穷。非常适合影楼、相馆增加新的经营项目,而且本小利大,更适合待业人员创业。既可大批量生产制作成工艺品销售,也可与各大小影楼、相馆、超市、工艺品店、商场、风景点、学校等等人流集中的商业场所合作,也可自己在家里集中制作或设点经营,还可与他人合作经营。照片一般立等可取,可以拍制能说会变的婚纱照、艺术照、普通生活照、魔术照片,还可以帮助人们把一家祖孙三代或将祖辈的孩提时代、青年时代、老年时代的相片及对子孙后代的家训融为一体做成活灵活现、集趣味、娱乐和实用于一体且能说会变的纪念照,具有欣赏与收藏两大价值,非常适合个性化影像的制作。能充分满足现代人个性表现与精神需求和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
学来技术办影像
回报可观
金华的女士余总原来做工艺品外贸生意,掌握技术后专门把裸体艺术、世界名胜风景、宗教,名人伟人,明星等等制作成会变的相片,她利用原有的关系与外贸公司合作,专门出口,仅半年外贸产值就达50多万元。
江山的朱平,一直在家待业,2004年学会后开始经营能说会变的相片。由于没本钱,他选择了跑居委、学校,上景点、下乡村,专门流动经营的方式,虽然人辛苦,但收入比打工强多了,在经营中他发现不但年轻人、学生、儿童们喜欢,老年人也特喜欢,特别是喜欢能说会变的“全家福”和用他自己童年或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龄段自己较喜欢的相片配合自己的家训、遗言拍制而成能说会变而且活灵活现的相片。他从中发现银发市场的潜力巨大,于是他调整思路,将主要经营定位在夕阳业,专为老年人服务。一般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百年后能留点什么给儿孙,好让儿孙能记得自己,做儿孙的也希望留个纪念。因此,在这方面老年人也特别大方,几乎家家都需要,所以中国的遗像业特别火就是这个原因。朱抓住这点借用能说会变的相片、活灵活现的优势跑街串巷,专为老年人服务。光春节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利1.8万多元。
上海原在单位上班的周经理,由于工作和上司的压力太大,2005年辞职加盟能说会变的相片后,采取与各相馆影楼、学校、景点合作的办法,由他们承接业务,他自己在家集中加工,利润三七分成,既无压力,工作又轻松,且不受人限制。目前已和2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的月收入已超过他当经理时的两倍多。
武汉的张建军自己开了一家影楼,去年引进神奇的相片拍制技术后,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印刷了一批详细介绍能说会变的相片并且可以当优惠券的宣传单,分别雇人拿到学校、闹市区去发放,结果很多人纷纷登门来参观和拍制稀奇古怪能说会变的相片。第二天自己的影楼就大爆满,张先生非常高兴地说:由于影楼竞争已激烈到白热化的地步,从开业至今生意平平,本来打算转让了,真没想到这么个小小的新鲜玩意竟改变了我影楼的命运,由于我是当地第一家,通过经营能说会变的相片我影楼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很多,同时也带动了其它的业务,获取意想不到的回报。
地址:324007浙江省衢州市沈家通江路73号衢江区现代影像
电话:0570-3833177
013957016065
传真:0570-2831121
上一篇:柯达:涅槃路上的行者
下一篇:富士还是尼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