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国外营销术
特色营销
美国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服装小店,在许多服装店看好高档服装经营时,它反其道而行之,专门经营服装大厂不愿生产的零头单件服装。该店采取“一口价”的营销策略,即所有服装不论式样、规格、颜色,全部以6美元一件出售,满足了许多消费者的需求,生意兴旺。
示范营销
法国一家经营强力胶水的商店,坐落在一条鲜为人知的街道上,生意很不景气。一天,这家店的店主在门口贴了一张广告:“明天上午9时,在此将用本店出售的强力胶水把一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贴在墙上。若有哪位先生或小姐能用手把它揭下来,这枚金币就属于您!”次日,人们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电视台的录像车也来了。店主当众拿来一瓶强力胶水,在一枚金币的背面薄薄地涂了一层,将它贴在墙上,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来碰运气,结果金币纹丝不动。这一切都被录像机摄入了镜头。从此这家商店的强力胶水销量大增,供不应求。
见机行事
菲利普是一家报刊公司的报童,他给一位生活很富裕的先生送报时,发现这家订了不少报纸,但是他还想挖掘这位顾客的潜力。一天,主人抱怨道:“我家订的报纸和杂志已经够多了,每天撒得满屋都是,乱七八糟!”报童回答说:“正好,您再订阅一本《好管家》杂志,家里就会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会这么杂乱无章了,怎么样,先生?”主人见这个机灵的小报童主意不错,于是说了声:“好吧。”
硬币洗澡
美国旧金山一家大旅馆门前开设了一间“硬币洗浴室”。旅店老板认为,硬币从很多人手中经过,沾有不少细菌和污垢。为了提高旅店的声望和影响,老板想出了一条新招:他雇用一名职员专门在浴室洗刷准备找零的硬币。这家旅馆也因此兴旺起来。人们想:旅店老板连硬币都洗干净找给顾客,难道还不能相信这家旅馆的清洁和周到的服务吗!
餐厅“光头党”
英国有一家餐厅,男性员工一律剃成光头,他们的服务口号颇具特色:“汤菜中永远见不到一根头发!”这使路过该店的人都忍不住要到这家小店吃点东西,顺便瞧瞧餐厅的“光头党”。这家餐厅也因此生意红火。
匮乏营销
法国维顿公司是举世闻名的经营皮箱的公司,它的成功之道就是实行“匮乏战术”营销法。这家公司仅在巴黎和尼斯两市各设一家商店,在国外的分店也只发展到27家,目的是严格控制销售量,人为地保持“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造成市场饥饿。公司面对熙熙攘攘的顾客,哪怕需求量再大,也不为所动。有一次,一位日本顾客3天内竟去该公司的巴黎门市部10多次,每次均提出要买50只手提箱,但销售员却称库存已告罄,只卖给他两只手提箱。维顿公司正是利用人们“物以稀为贵”的消费心理,使公司百年来始终保持高额盈利。
声东击西
1951年年初,日本山梨化学公司在报纸上登出一则启事:“合成树脂绒毡是本公司的专利,任何人不得仿制。如有人发现仿制品,本公司将酬谢100万日圆。”当时山梨公司及其产品在社会上知名度并不高,公司打出这则广告后,人们都认为是有人在仿制合成树脂绒毡,这种产品必然有相当高的市场价值,同时又有100万日圆的诱惑,街头巷尾的传闻越来越多。山梨公司“声东击西”的招数很快引起轰动,产品销量大增。
不“骂”不相识
日本SB公司为推销滞销的咖喱粉做了个广告:富士山将旧貌换新颜——本公司将雇用数架飞机,把载满机舱的黄色咖喱粉撒在雪白的富士山顶。届时,人民将会看到一座金色的富士山。一时舆论哗然,SB公司立即成为传媒的议论中心,斥责之声四起:富士山为日本国民所有,岂容SB公司……各种议论指责正中策划者下怀,几天之后,公司立即做出表态:本公司原意在于美化富士山,如今考虑到社会的强烈反对,决定撤销飞机撒咖喱粉的计划……于是,SB公司由此声名大振,被人们认为是“财大气粗”、“资本雄厚”,公众对咖喱粉产生了不“骂”不相识的微妙心理,纷纷购买。
独特的店规
巴西某地一家礼品店为招徕顾客,在电视台大做广告宣传自己制定的店规:凡是各界名人前来购物,一律分文不收,条件是必须以绝招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广告登出后,一些名人感到新奇,特来献技,远近顾客也慕名而来,想一睹名人风采。一时间礼品店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一天,球王贝利来到礼品店,顺手拿起店里的一个足球放在地上,用脚轻轻一钩,球不偏不倚地正好砸在门铃上,店内立刻铃声大作,未待铃声停止,贝利又用头一顶,把将要落地的球顶回原来放球的位置。老板马上热情地要求贝利挑选自己喜爱的礼品,自然是分文不取。不过球王这一套干净利落的踢球动作早被聪明的老板摄入录像带中,成为商店吸引顾客的“法宝”。 (摘自2006年第7期《当代世界》 谢洪玉/文)
巧挂胸牌
日本著名的伊藤商业公司的每个售货员都挂着一个小胸牌,上面除写有售货员的号码和各自的姓名外,还有标明他们自己特点的文字,如“我会裁衣服”、“我懂电器”、“我喜欢交朋友”等等,甚至还有“我是单身汉”、“我的孩子是双胞胎”之类,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小小胸牌一下把顾客同售货员的情感距离拉近了,使顾客备感亲切,由此产生信任感,容易下决心购买。
只卖一次,不再进货
意大利的莱尔市场是家专售新产品的商场。该店在出售商品时不仅标价格高低,而且标库存多少。它的特点是“只卖一次,不再进货”。尽管有不少新产品很畅销,许多顾客抢着买,但当买不到货的顾客要求店主再次进货时,店主婉言谢绝。不理解的顾客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带着好奇心去莱尔商场,中意就买,毫不犹豫。时间一长,顾客就有了一个强烈的印象——该店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买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顾该商场。(摘自2001年8月16日广州企业网)
厕所经营术
在一场公开演讲中,美国一家连锁商店的创办人说,该公司最成功的设计就在于:“顾客很容易找到厕所!”这位商人30年前在纽约买下一家经营不善的书店,他摆脱了很多老板的固有思维——不希望顾客在店内“打书钉”,反而决心要创造一个顾客想留多久就留多久的高品质阅读环境!除了提供厕所之外,该书店非常宽敞舒适,设有沙发让顾客坐下来阅读,更在店内增设了咖啡座。除了费尽心思把上门的顾客留在店内,他还绞尽脑汁地去创造让顾客走进店内的理由。比如,他的书店定期举办音乐欣赏、朗读、儿童活动和读书会等。渐渐地,他的书店开了一家又一家分店,发展成每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全美最大连锁书店。这就是Barnes&Noble书店和其创办人Len Riggio的故事。(摘自2006年第6期《大众商务》 赵晓飞/文)
上一篇:各国钱币上五花八门的错误
下一篇:五花八门的CS武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