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制度: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基石
总结了“延安整风”经验,对如何通过正常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教育,来提高党的建设整体水平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2]
⒉“有名待实”的“三会一课”制度逐步提升了党的组织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基层党支部开始建立起“三会一课”制度,以“党员大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内教育,“三会一课”逐步“名实”兼具,党的组织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改革开放和发展时期,“三会一课”制度的得到逐步恢复和不断健全,这个时期中央接连出台了有关文件来恢复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内政治生活逐渐走向正常,党的组织力也得以逐步提升。如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1年《关于进一步健全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制度的通知》,特别是1982年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就规定:“设立委员会的基层组织的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总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两次。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这就从党章的层面为实行“三会一课”制度奠定了根本保障。由此,“三会一课”制度开始重焕生机,党的组织力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会一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进一步丰富完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6年)明确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内生活基本制度固定下来,要求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这为基层党组织更好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三会一课”制度是否有效落实与党的组织力提升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越到位,党的组织力就越强;否则,党的组织力就越弱。因此,要提升党的组织力,就必须有效落实“三会一课”这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制度。
(二)现代价值
新时代,“三会一课”制度价值体现为:一是从全面从严治党来看,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是当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最管用制度,必须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改革创新的精神,打造党组织的革新力和锻造力,这是基层党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二是从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来看,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应对“四大考验”,有效化解“四大危险”,实现党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三是从党自身建设来看,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是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四自”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有效途径。
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四到位”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本文以浙江台州为调研对象。2017年,台州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6793个,党员351910名。为深入了解台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的基本情况,笔者对有关市直机关单位、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了主题调研,包括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60份)等方式,对台州市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情况与党的组织力关系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有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此来不断提升基党组织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