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达人飞飞,越简单越环保
环保不一定非要在哪一天参与,环保应该是在平时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不应该仅仅是好玩,这是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做的事情。
2011年5月12日,飞飞跟过去十年的每一天一样——六点半起床,然后漱口、洗脸,洗漱剩下的水冲了马桶,接着下楼沿着沿江中路慢跑半小时,再上楼吃了两块面包又喝一杯奶,收拾干净桌子,将昨晚准备好的午餐装包,最后出门上班。
这样的生活习惯,飞飞从2001年开始。那一年,她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城市,去到了遥远的乌蒙山。那一年,她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了城乡的差别,第一次对自我进行审视!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是最彻底的环保
“环保不一定非要在哪一天参与,环保应该是在平时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不应该仅仅是好玩,这是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做的事情。”说这话的飞飞身体力行已将近十年。她生在广州,长在广州,与多数广东人一样,很少离开故土,“直到2001年,那是我第一次自助旅行——跟着朋友去了乌蒙山。乌蒙山是西江的源头,在此之前,尽管天天喝着西江水,还真不知道发源地在哪儿。”
“朋友那次其实是去给那边的一个村子里的孩子送书,这样的经历我一生平第一次。没去过山里,真的难以想象那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尽管电视、报纸有这样的报道,但觉得那距离我们真的很远。”说这话的飞飞情绪有点激动。
她还没到达那个村子的时候,碰上了大雨,于是在半山腰的一户农家避雨。这户的老农听不懂他们的白话和普通话,可是依然很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避雨、烤火,直到后来遇到同样避雨的畜牧站工作人员。
“山里人真的很纯朴,很可爱!我们去的时候他在看电视,很小的黑白电视,孤零零地放在空荡荡的大厅里面,老人坐在火盆边看着里面的热闹,他听不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却知道牵一根电线上来很不容易,架线的工人很辛苦,得省着点用电。”
老农要给他们倒水喝,可他四处找不到杯子。“知道我们自备有后,他去厨房的水龙头边打水,给我们烧水。我们很奇怪为什么另一个水壶里明明有水,他却不给我们喝?畜牧站的那个人说,尽管自来水已经通到了山上的村子里,可是农人们始终觉得那水上来得不容易,用得很是珍惜,通常他们还是喝着河溪里的水,自来水只有在早期或招待客人的时候才用。”
这样的一番解释,让飞飞很是羞愧。“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物质紧张的时期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永远只是一个条幅挂在墙上。”
那一年的飞飞还不知道什么叫环保,也不知道什么是志愿者。可是那一次之后,飞飞说她再没有像以前那样浪费资源、乱花钱!“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更容易感知资源的重要,也更容易体会得来的不易。因此,简单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更彻底的环保方式。”
举手之劳对社会意义深远
飞飞有车、有驾照,十年前就有了。可是2002年之后,她就将车卖了,驾照基本上再没使用过。她说,她每天走路上班,实在远的地方,就骑单车。她不用塑料袋,这习惯早在禁塑前好多年,她参与一次海岸垃圾清理的志愿者活动之后就养成了。她的包里永远有一张手帕、一个布袋,布袋是她自己用碎布做的,去超市购物什么的她就用那个布袋。
飞飞的动手能力很强,她说家里的很多小摆设、小物件基本上能够自己动手做的,小到一张明信片,大到窗帘、沙发罩都是她的作品。她说:“人类绝大部分对环境的破坏行为都可以归结为无度的享乐与消费。所以,从吃喝到衣着到家装到休闲方式的减量化、朴素化就是对环境最好的保护。”
与飞飞的对话,是在一间咖啡馆,当服务生将纸巾放在桌上的时候,飞飞礼貌地拒绝了。她拍拍自己的包说,“用手帕比较环保。纸巾的大量消耗每天都在给地球增加新的负担。”
她说来之前的路上,碰到一位送女儿去上学的母亲。“妈妈一路走一路给女儿剥橙子,剥完后将橙子给了上小学的女儿,然后随手将橙子皮扔在了地上。那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指了指边上的清洁工说,‘妈妈你看,那些清洁工每天那么辛苦的工作,就是为了能让城市更加整洁,可是你这样破坏它,你这样做可太对起她们的劳动啦!’我看着她妈妈的脸红了起来,马上把橙子皮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说这个事情,是因为我觉得所谓的环境保护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都是一些小事,可是我们的举手之劳对社会、对人类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贡献。比如捡个垃圾,比如水龙头开小一些,比如洗衣机排出的水集中在一个大桶里留着冲马桶,比如随手关灯等等。这些你觉得复杂、难吗?我想,只要真的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在我们每一次做这些具体‘小事’的时候,都会通过外在行为的一次次强化,在我们的心底无形中养成一种责任和关注。责任让我们去改变,关注让我们能够发现更多要去改变的东西。我个人相信,这些小事的长期操作,就足以孕育出一个人日益完善的环境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