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各类添加剂成了众矢之的。食品添加剂的本意是让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然而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被曝光,让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谈之色变。
7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举办“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科普讲座,讲座一开始,主办方请每位听讲座的市民吃雪糕。华中农大食品科技学院黄文教授告诉大家,一支雪糕里可能有10种左右的食品添加剂。“比如鲜艳的色彩是用了食用色素,诱人的香味是用了香精。为了让雪糕松软,采用了增稠剂和乳化剂。”黄文说,食品添加剂的摄入在生活中不可避免,普通人每天可能摄入十几种食品添加剂,比如食盐里添加了抗结剂,做馒头要用到酵母,炒菜用到味精,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很多人认为味精里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不够天然,所以做菜时也不放。其实食盐所含的食品添加剂,不比味精少。”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黄文介绍说,食品添加剂广泛存在于啤酒、蛋糕、冰激凌等食品中,用来改善色香味等指标。普通人每天可能吃进肚子的食品添加剂就多达几十种。
“我们不应仇视食品添加剂,它其实是个好东西。”黄教授表示,国际上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两万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名录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鉴定,按规定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加防腐剂,食品可能还没运到超市就腐败变质了。就连我们平时食用的食盐,也加入了碘和防止结块的抗结剂。”她说,想在市面上购买到绝无食品添加的食品,基本不可能。
“媒体上曝光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其实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黄教授表示,在国家有关标准范围内食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大可不必谈“添加剂”色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说:“几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他认为,食品添加剂不但对身体没有坏处,反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物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品相”和口感,还有利于食品加工,能更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最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剂方便食品保存,能够防止变质。“比如,以前的零打酱油放置时间久了会长毛,很不卫生,但加入防腐剂以后这一问题就不存在了。”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来说,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救星”。“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就需要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实现了无糖食品供应。”孙宝国说。
其实,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理与药物一样,关键在于衡量剂量与效应的对应关系。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要性。食品加工如果可以不用食品添加剂就不能加。例如,卫生部于今年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面粉增白剂。第二,安全性。除了科学实验之外,至少有两个发达国家使用后证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我国才会给予批准(少数例外,如桂皮等)。第三,合法性。食品企业只有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才是合法的行为。
看来,到位的监管,积极的宣传推广,才能让“食品添加剂”这个好东西走得更好。
推荐访问:食品添加剂
上一篇:一本有趣的书
下一篇:迎“双节”保安全提高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