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酒在中国
材料加工成营养酒保存起来,变废为宝,开拓水果深加工的新路子,可谓一举两得。
各地种植的水果除了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食用外,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水果酿造深加工,发展水果酒酿造产业,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果酒项目属于支持“三农”项目,是对水果蔬菜类的深加工,解决农产品最终出路问题,提高果农菜农收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更符合国家关于酒类政策的“优质、低度、营养、多样化”的产业要求。而传统酒类,白酒、黄酒、啤酒均以粮食为主要原料,更有些原料如啤酒花、大麦等尚需部分从国外进口,在目前国内粮食供应尚不甚充足的情况下,显然不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葡萄酒则由于原料过于单一,受栽培条件所限,不可能大规模扩展,并且在当前全球葡萄酒供过于求的大形势下,也不可能过于扩张。因此,发展水果酒,就成了当前国家酒类政策重点扶植所在。我国的果酒市场前景非常巨大,目前还处在利润的蓝海区,可以预见水果作为酿酒的原料的水果酒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果酒生产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从汉唐到明清,不仅有果酒生产而且品种繁多。像枣酒、桑椹酒、橘柑酒、梅子酒、石榴酒、桃酒、梨酒等,这些酒以甜、酸、清香的风味特色为历代人民所喜爱。
新中国建立以后,果酒得到了发展,不论是产量、质量、酿造技术、设备,都在逐步改变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并向工业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来,果酒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像三梅酒(紫梅、香梅、金梅)、山楂酒、山枣酒、梅酒等,均被评为国家名酒,这些产品不仅受到国内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且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不再盲目追求甜型果酒,果酒在酒质的风格、类型、包装装潢上都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果酒生产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如果汁前处理、酵母选育、人工酵母添加、酶工程的应用、控温发酵、全过程隔氧防褐变措施及多级膜过滤、现代生物技术结晶和传统中药提取技术等,同时,在水果蒸馏酒工艺上借鉴白兰地生产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再加上装潢新颖大方,花色品种繁多,果酒不仅作为饮用酒也成为馈赠的礼品之一。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有过一段水果酒发展的辉煌期,各类水果酒纷纷亮相登场,畅销一时。山楂酒、大梨酒、苹果酒、蜜桃酒、蜜桔酒、草莓酒、菠萝酒、樱桃酒、山枣蜜、姜酒、小香槟,名目繁多,不一而足。然而,没有几年光景,这些酒种便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发展水果酒技术条件尚不成熟,产品质量太差造成的。其中大部分产品,是打着水果酒的幌子,通过调香调色勾兑而成的果味酒,原汁含量很少或没有,质量低劣。少部分比较正规的产品,虽然采用纯正水果原料,但由于工艺设备原因,产品质量也不过关,由于口感差等缺点,更谈不上营养和功能成分保持和含量了,同样难以开拓市场。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各地酒厂及食品厂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特别是微生物发酵技术,使得生产高质量水果酒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那些制约和影响水果酒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已经和正在得到解决。现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使得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和分析变得更为简便易行,从而使人们能更准确地对产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并调整均衡营养,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现代生物制备技术和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又使水果原料中各种功能成分的提取和保存变为现实,从而具有更好的功能作用和保健作用。各种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果蔬酒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从而使水果酒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成为既富含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又具有良好的色泽和口感,较好的产品稳定性,既营养又享受的高档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