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申请备案,到开拍制作完成,又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3.3 电视剧产品市场政策常见“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从表面上看,行政手段对于电视剧市场某类题材扎堆播放现象的调控似乎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涉案题材、清宫剧、武侠题材、穿越剧以及红色经典翻拍都曾经成为被调控的对象,但是市场的无序性单纯通过政策的“封杀”“叫停”“不予审批”或是禁播,只会从一种题材的扎堆转向另一类,其实质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成为电视剧市场与管理调控之间的一种尴尬,也成为电视剧制作单位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一种博弈。2011年5月至7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陆续下发多个通知,要求停播谍战剧、涉案剧和穿越剧。许多电视制片人为了求稳、降低风险而避开政策有可能进行调整的领域,选择相对较为安全的电视剧题材进行拍摄,这也对电视剧市场的创新和多元化造成不利影响。
3.4 电视剧要素市场政策欠缺
电视剧要素市场是为电视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所需的各种基本要素的市场,包括电视剧市场中的资本、知识产权、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电视剧市场除了高质量的电视剧产品,这些要素都不可或缺。电视剧市场现阶段存在的“唯收视率”至上问题、明星片酬过高问题、融资问题、版权保护问题、本土优秀电视剧参与国际竞争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电视剧要素市场政策加以调整和解决。
4 完善电视剧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电视剧市场管理应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抓住管理的关键点,通过政策的制定,采取禁止、限制、引导、提倡、鼓励、扶持等多种管理方式,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和综合管理。
4.1 电视剧市场政策需要界定明晰,保障政策顺利执行
界定清晰的市场政策才能有效体现政策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电视剧市场政策的制定颁布应有明确的目的和执行依据,通过目的来完善行业和利益群体,通过政策执行调整和平衡市场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要让被调整对象了解政策的执行方向,实现政策的目标。无论是对电视剧产品内容的管理,还是对播出时长、播出平台的管理,界定模糊都可能导致政策的偏失,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容易出现“打擦边球”的现象。
4.2 电视剧市场政策要具有预判性,同时注重政策的环境支持
政策的制定除了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规范,也要能够通过预判,走在市场的前面,通过出台政策扶持和鼓励办法推进电视剧市场的完善和企业的发展。针对电视剧市场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调研了解真实情况,寻找问题症结所在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诉求,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商讨,对政策影响做出预判,对现状及问题充分调研、论证,保障政策在制定后能够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公共政策学中强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环境支持,而环境的社会因素主要指目标群体对待既定政策在态度和行为上是否服从,这也是政策能够顺利执行的关键[4]。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电视剧市场政策之前,要注重对于目标群体的意见收集;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与目标群体沟通;在政策颁布过程中注重宣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注重收集反馈意见,对政策的执行进行适时的调整,并为后续政策制定积累经验。
4.3 通过政策引导,提高观众媒介素养,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每当电视剧市场出现大规模“跟风”“题材扎堆”的时候,政策就成为应急的最好手段,通过限制某种题材的电视剧对于荧屏起到“净化”作用,但是政策限制影响了市场的活力,题材限制并没有能够解决市场的乱象,相反抑制了电视剧市场的创新和多元化。限制的不应该是题材,而是电视剧产品精神与价值观的把控,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创新和题材拓展,提高观众的媒介素养,培育健康的市场主体和观众群体,使观众能够理性地筛选和观看电视剧,影响电视剧的收视率,进一步利用市场调节淘汰重复和粗制滥造的作品,进而推动电视剧市场体系的良性发展。
4.4 完善电视剧要素市场相关政策
电视剧要素市场的政策完善,可以为电视剧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电视剧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政策对其行为规范化,电视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需要政策进行保护,电视剧市场人才培养也需要政策的支持。在电视剧的市场交易中,要明确版权概念、版权权限、版权期限等实施细则问题,具体发生各类版权纠纷或者出现各种侵权行为时能够有相关政策和法律作为依据。针对电视剧的盗版现象,应对原有版权保护体系进行完善,并随时补充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4.5 完善电视剧发行市场的相关政策
电视剧发行是电视剧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电视剧经济利益第一次分配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涉及电视剧发行环节的内容非常少。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电视剧发行市场的相关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电视剧审查评估体系以及定价机制。对三网融合以后的电视剧市场,要建立统一的三网融合监管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
4.6 完善电视剧服务市场,建立电视剧评价机制
电视剧市场应该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机制,改变“唯收视率”至上的评价机制,不单纯以收视率来衡量电视剧的优劣。国家广电总局委托中国广播协会和相关研究机构针对电视节目发展新需要、新问题进行研发。2010年前后,中央电视台率先在内部尝试新的节目评估系统,新的评价体系综合了收视率、满意度、类别、频道、时段、经济收益及专家、政府机构监评意见等各种变量,以社会效益为重点,重新布局引导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在评价体系当中的位置与次序。电视剧市场也可以引入这种评价机制,作为管理依据。
注 释
[1]罗紫初,秦洁雯.论文化市场体系的内涵、结构与特征[J].出版科学,2014,22(1):21
[2]尹鸿.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现代传播,2001(4):3
[3]数据来源:根据国务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等资料统计整理。
[4]樊钉.公共政策[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16
(收稿日期:2014-10-12)
上一篇:做世界上最好的电视
下一篇:“新闻式电视批评”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