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双低油菜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
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淋根施用两种人工富硒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低油菜上进行富硒栽培有显著效果。叶面喷施硒肥方式油菜含硒量显著高于淋根施硒肥方式,在油菜初花期后喷施硒肥,能明显提高油菜硒含量。适量硒能有效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产量。
关键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硒肥;施用方式;产量;硒含量
中图分类号:S565.4;S1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2-301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2.008
Abstract:Taking the double low hybrid rape variety “Dexinyou 59”as raw material,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wo artificial selenium (Se) application methods(spraying on the leaf and root fertilization) on yield and selenium content of ra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eiched cultivation in double low rapesee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The Se content of rapeseed treated by foliage spra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treated by root applied Se eichment. Spraying Se fertilizer on the leaf after theinitial flowering stage of rap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 content. Moderate amount of S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rape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rapeseed.
Key words:rape(Brassica campestris L.);selenium fertilizer;application ways;yield;selenium content
硒是维持人和动物生理功能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体缺硒会导致心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免疫系统功能脆弱,引发许多地方性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方性贫血等)[1]。随着对硒元素功能的深入研究,富硒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硒在植物上的生理功能是多样的,作物富硒不仅影响其硒含量,还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2]。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要想提高油菜子中的含硒量,仅靠土壤供给是不够的,可以采取在土壤中施硒或在植物生长期对其喷施硒肥来解决[3],本研究旨在探索硒肥的叶面喷施、淋根施用两种人工富硒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红庙西河坝试验基地,海拔420 m。试验地属潮沙泥土,肥力中上等,前作水稻。
1.2 试验材料
双低杂交油菜种“德新油59”,外源硒肥为含硒多种微量元素肥(硒含量2.5%、50 g/包)。
1.3 试验设计
外源硒肥作为淋根肥和叶面喷施分别为A、B处理。
1.3.1 外源硒肥作为淋根肥 采用大田移栽方式,每处理9株,2014年1月3日淋施一次。称肥22.52 g硒肥,含纯硒563.00 mg,对水5 000 mL,分别取母液5个梯度加水至3 000 mL淋蔸,不施硒肥为对照(CK)。见表1。
1.3.2 外源硒肥作叶面喷施 采用大田移栽方式,设3次重复,每小区9株。2014年3月15日叶面喷硒,称取硒肥50.00 g,含纯硒1.25 g,对水2 000 mL,分别取母液5个梯度加水至600 mL喷雾。见表2。
2014年4月3日叶面喷硒第2次,称取硒肥50.00 g,含纯硒1.25 g,对水4 000 mL,取母液5个梯度加水至1 500 mL喷雾。不施硒肥为对照(CK)。其他管理参照高产油菜栽培方法。见表3。
1.4 栽培方式
2013年9月16日育苗,2013年10月20日定植,每平方米栽植一株,基肥包括三康牌复混肥40 kg(N∶P∶K=15∶5∶10),三康生物有机肥25 kg(NPK≥10%),乐加硼600 g,中耕前施入。2014年5月13日收获。
1.5 田间管理
移栽后,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水肥管理保证不脱水,加强虫害防治,及时收获。
1.6 观察记载检测项目
植株生长势、植株免疫力、单株产量、产品含硒量(总硒)。
1.7 硒含量分析测定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油菜子的总硒含量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硒肥处理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A3处理单株有效角果数最高(3 489个),A4处理最低(3 427个)。每角粒数A5处理最高(22.7粒),A4处理最低(22.4粒),千粒重A4和A5处理为3.8粒,其余处理均为3.9粒,单株产量以A3处理最高(306.2 g),A4处理最低(291.7 g)。
由表5可知,B1处理单株有效角果数最高(3 470个),CK最低(3 456个),每角粒数以B4处理最低(22.4粒),B2、B5、CK均最高,为22.6粒,单株产量以B2处理最高(305.4粒),B4处理最低(294.3粒)。
2.2 硒肥处理对油菜免疫力的影响
淋根施用硒肥对油菜免疫力的影响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CK菌核病发病率最高(6.8%),A1处理最低(5.8%),各处理病毒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为0。
叶面喷施硒肥对油菜免疫力的影响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B处理中菌核病发病率以CK最高(6.8%),B2处理最低(2.3%),各处理病毒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为0。
2.3 硒肥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准确称取、记录各单株产量,分析硒肥各处理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表8)。A2处理产量最高(208.3 kg),A4产量最低(192.8 kg),A2处理较CK增产,其余均较CK减产。
B处理中B2产量最高为215.8 kg,B3产量最低为195.2 kg,B1、B2均较CK增产,其余处理均比对照减产。见表9。
2.4 硒肥处理对产品含硒量的影响
油菜收获后即取油菜子样品50 g检测硒含量,每处理取样2次求平均值,淋根施用硒肥对油菜子硒含量的影响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A5处理硒含量最高(2.165 mg/kg),A1处理硒含量最低(1.254 mg/kg),A1-A5硒含量呈显著递增趋势。见表10。
叶面喷施硒肥对油菜子硒含量的影响如表11所示。由表11可知,B5处理硒含量最高(11.043 mg/kg),B1处理硒含量最低(1.621 mg/kg),B1-B5硒含量呈显著递增趋势。且B处理比A处理硒含量增幅大,硒含量高。
3 小结与讨论
在油菜上施用外源硒肥含硒多种微量元素肥作叶面喷施肥,淋根施肥处理中A1含硒量1.254 mg/kg,A5含硒量2.165 mg/kg。叶面喷施处理中B1含硒量1.621 mg/kg,B5含硒量为11.043 mg/kg,均超过0.300 mg/kg标准。叶面喷施处理B2~B5增幅极显著高于淋根法。结果表明,在双低油菜上进行富硒栽培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硒肥,能明显提高油菜硒含量[4,5],孙学映等[6]在大豆试验中也得出初花期后尽早喷施,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硒含量的结论。
适量硒能有效促进油菜生长,显著提高油菜产量[7-9],淋根施肥处理中A2产量最高为208.3 kg/667 m2,叶面喷施处理中B2产量最高为215.8 kg/667 m2,硒肥对油菜产量和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0],在水稻试验中梁安等[11]也得出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大米产量逐渐下降,两者呈反相关系的试验结果。
油菜叶面喷施处理中以B2即3月15日按0.075 mg/mL喷施,4月3日按0.000 030 mg/mL喷施达到增产、富硒的效果。
叶面喷施硒肥方式油菜含硒量显著高于淋根施硒肥方式,生产上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 屈兰竺,杨松杰,禚 苏,等.微量必需元素硒的作用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94-97.
[2] 谢 斌,吴文良,郭岩彬,等.作物富硒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科学,2014,42(1):15-18.
[3] 候 燕,孙向彤,许乾丽,等.硼肥对优质油菜品质的影响[J].贵州科学,1999,17(3):204-207.
[4] 鲁 昕,郝思军.油菜喷硒肥两年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7,134.
[5] 李 俊,李向民,罗 倩.油菜叶面喷硒影响效果综合考察[J].陕西农业科学,2012(4):34-36.
[6] 孙学映,朱体超,陈光蓉.大豆叶面喷施硒肥效应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22):27-30.
[7] 张 弛.油菜集累硒的规律及其含硒组分的初步分离[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
[8] 朱飞翔,范连益,黄晓勤.“丰硒源”有机营养肥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0(19):56-57.
[9] 管恩相,姜守全,谭旭生.喷施硒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含硒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2(5):43-45.
[10] 杨文秀,王 萍,杨晓宇.叶面施硒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31(3):88-90.
[11] 梁 安,胡宝期,冼承斌,等.不同喷硒时期与浓度对富硒大米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学,2015(11):20-22.
上一篇:从延安八路军制药厂到现代明星企业
下一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