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镜中的平江
“蓝墨水的上游”平江县,曾经多次在央视、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出镜,呈现传统文化根脉,讲述沧桑巨变。随着春燕裁剪的芳菲路径的指引,中央电视台十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再次将镜头聚焦平江,以汨罗江为主线,串起一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地域的文化、民俗、美食……
在拍摄期间,我的任务就是全程陪同、协调、保障他们在平江的拍摄工作,整整二十天,拍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镜头中优美的汨罗江沿岸风情、丰富的人文故事,其形、神、气、态浑然一体,串成一串悠远唯美镜头。身为平江人,我不得不感叹平江丰富的人文景观、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他们的镜头中是美得如此纯净、圣洁,没有凡尘的一丝杂质。
《中国影像方志》平江项目组负责人黄跃平告诉我:没来平江之前,她只知道平江是个山区县,沉淀厚重的历史,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个革命老区,出过很多将军和名人。到平江拍摄几天后,她说:平江真是个好地方,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在他们拍摄的镜头中,平江就像是一幅诗画长廊。

浪漫詩河流出一江的诗人圣水
《中国影像方志》栏目平江项目组四月份正式进驻平江,共七人,分两个摄制组。到平江之前,他们的拍摄计划早早就安排好了。先期抵达编导黄跃平和摄像师孟建中,一到平江就让我陪她们去汨罗江沿线考察。
的确,无论写平江,还是谈论平江,讲平江故事,一般都离不开汨罗江这个话题,事实上汨罗江在平江人心目中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也不例外。
“汨罗江,水朝西;屈夫子,犟脾气。”这条全长只有253公里河流,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她和一个人的名字一道载入史册的河流。台湾著名诗人余光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在他的眼里,汨罗江是屈原的化身,这里相当于中华文化之根,在这里,才能找到诗歌之魂,“蓝墨水”在这里是文化的代名词。
就因为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这以死明志伟大一跳跳出了世人的敬仰,跳出了回荡恒远的绝响。他这一跳,让汨罗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得到无限延伸和扩展,让这条江写满了诗的灵动和诗的崇高。
一千多年之后,身患重疾唐代诗人杜甫,沿着他的足迹,溯汨罗江而上,乘船途经汨罗江澄潭,焚香秉烛,朝江叩拜,仰天长叹,嚎啕大哭……到了平江中县坪后,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中国有众多的河流,有的波澜,有的气势,有的壮阔,有的长远,汨罗江都不能望其项背。但汨罗江是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先后魂归之处,有“蓝墨水的上游”的文化底蕴,这是其他江河无可比拟的。于是,汨水便成了很文化人眼中的圣水。后来,宋代诗人徐屯田有诗谓:“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品,寒日下西原。”概括了一条汨罗江同时承载着屈原、杜甫两位文化名人的悲壮皈依和文化延伸。
汨罗江的澄潭是屈原投江之处,“澄潭”之说一直流传至今。关于汨罗江澄潭还有着很多传说,中央电视台四台、七台、十台和很多媒体都到澄潭拍过镜头。前不久,中央十台科教频道刚刚播出的地理?中国《逆水藏汹》就专门介绍过澄潭漩涡,其潭深有17米多,相当于六层楼高,时常还出现江水倒流的景观。
摄制组把开机镜头选择在汨罗江澄潭拍摄,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无意还是巧合,摄制组的人员刚到江边,天就开始变脸,阴沉的像是在哭泣。一会功夫,就开始刮风下雨,整个江面上突然间变得风萧萧,雨蒙蒙,老天似乎像是在含泪祭奠,伤心欲绝。
这种天气,从美学角度来讲,是不适合拍摄的,但摄制组人员要的正是这样的天气,只有这种天气才能回放俩位伟大诗人当时的凄零、孤独和悲伤。
汨罗江,有四分之三的流域面积处在平江县境内。千百年来,这条江孕育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信念,同时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豪杰与精英。要说平江的故事,汨罗江便是平江故事的源头。
扮演屈原的向珊勇,扮演杜甫的李仿军,都是平江书法界的知名人士。他们俩位无论身高、长相、气质,都和屈原、杜甫角色的要求相当接近,而且都饱读诗书,能写一笔好字。
要扮演好诗祖与诗圣,不仅对身高,长相,气质的问题,而且头饰、发型、鞋袜都有严格要求。他们换上装饰之后,我都差点没能认出。
汨罗江边,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岸边。或许正是源于这样的对望,诗礼之魂与家国大义,在这里相遇了。
汨罗江确实是一条全球最浪漫的诗河。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汨罗江边,屈原仰天长笑曰:“世人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后沉入江底,带走了尘世的哀怨,将自己心中的太阳留在了人间。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一生盼望为国效力,但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们的命运相似,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镜头中,他们挥毫泼墨,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拓写成就一张张气势恢宏的书法,浅笔静墨,淡开凝香;他们在岸边望天长叹,心中思暮,触不可及乌云蔽月,如斯寂寞狂风怒吼,惊涛拍岸,难鸣悲愤苍海一栗。
镜头中,雨珠含泪,江水苦吟。曾经的岁月,曾经的心情,曾经的故事,曾经的屈原和杜甫在这条江上演绎出了经久不衰的传奇。
千秋杜祠一炷永不熄灭的心香
屈原以水为坟,杜甫堆土为墓,汨罗江畔同时长眠着两位伟大诗人屈原和杜甫,足以让所有华夏子孙顶礼膜拜。
拍摄完汨罗江的镜头,摄制组就赶往杜甫祠墓拍摄。
走近杜甫祠墓,黛瓦、红砂岩、青石板……映入眼帘的杜公祠朴实而庄严。朴实无华的墓祠,诏示了杜文贞公的凛然浩气与天地长存。
上一篇:中华远古史研究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