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水利投资哪里来
中国目前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在国家各个基础设施部门之中,水利的投入强度最低,长期积累欠账,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重要背景,也是国家下大决心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的根本原因。
2010年水利公共财政投入约为1200亿,未来十年需要达到年均近2000亿元。一号文件提出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用于水利建设,以目前全国土地出让金收益的规模推算,年均接近1000亿。上述两项投入约占4万亿水利投资的70%左右,体现了政府在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上述分析说明,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政府投资机制至关重要,具体在实施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水利建设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目前,中央固定资产投资中水利建设的比例大约占18%,今后要确保该比例进一步提高。
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资金的规模。特别是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配置、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专项资金的投入。
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用于水利建设的政策。这是中央一号文件中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但也是落实起来难度很大的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这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用好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城市建设维护费等融资途径。特别是要用好水利建设资金,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2009年水利建设基金投入105亿元,占当年水利投资的5.6%,仍然有扩大规模的潜力。
未来10年4万亿的水利投资中,扣除上述各类政府投入,大约还有年均1000多亿的投资缺口,这部分将主要依靠社会投入。目前含信贷资金在内的水利社会投入约为600亿元,还需要大幅度增长才能满足水利投资总规模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对于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也十分重要。具体的着力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信贷融资,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增加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目前信贷资金占水利投资的比例尚不到10%,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包括积极利用外资。目前全国至少已有8个省份搭建了政府融资平台。
鼓励农民自筹和投工投劳。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积极利用市场手段融资。随着水价、水权和水市场的改革推进,水价收益、经营权转让、水权流转投资等融资形式可以被更多利用。
水利的全面加快发展,将为相关产业和大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是未来一段时间水利投资的重点,将直接带动水利施工和建材生产企业受益,以及水利管材、水电电机、节水设备等制造企业受益。水利基础设施的全面加快,也将直接促进水力发电、城市供水、水污染处理、水文监测和水利设施智能化等相关企业的发展。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这也将使一部分水利企业和投资者受益。
下一篇:水利工程旅游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