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灵联合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肠炎灵与5-氨基水杨酸(5-ASA)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组研究,A组给予二药联合治疗,B组给予5-ASA。肠炎灵按4粒/d,1次/d口服;5-ASA口服2 g/d,连续用药32周。结果 32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22例(68.8%)患者在24周临床缓解,接受5-ASA31例13例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P<0.05);第54周时分析也呈现相似的趋势。24周时黏膜愈合情况:联合治疗患者愈合率为43.8%(14/32), 5-ASA 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11/31;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联合应用肠炎灵和5-ASA较单独应用效果更好,患者耐受良好。
【关键词】 肠炎灵;5-ASA;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单位:458000 河南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消化科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容易反复发作,随着时间推移可发生多种并发症[1]。轻或中度患者可采用美沙拉嗪、布地萘德或给予系统性激素治疗[2,3]。激素治疗的优点在于迅速缓解症状,但是由其带来的副作用常限制疾病的治疗[4]。此外,系统性激素应用和布地萘德不能用于维持治疗[5,6]。5-氨基水杨酸(5-ASA)是临床治疗IBD并预防其复发的最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应用最早的柳氮磺胺吡啶是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上世纪40年代该药试用于UC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因而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IBD患者广泛应用的药物[7,8]。肠炎灵是治疗肠道炎症的常用药物,为复方制剂,对肠道炎症性疾病有良好疗效[9]。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肠炎灵和5-ASA联合治疗UC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河南省鹤壁市煤业公司总医院,鹤壁煤业公司第二医院,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7-01-01~2011-06-31期间的患者63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诊断标准[10]。入选标准:患者年龄≥21岁,患有溃疡性结肠炎≥6周,活动指数记分220~ 450[9]。此计分系统包括8项,每项均有权重校正(>450分为重症,<200分为临床缓解)。短肠综合征、外科造瘘术、脓肿形成、近期腹部手术、肠结核或其他肉芽肿感染性疾病、肺感染、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肝炎病毒B或C感染的活动期、HIV感染、多发性硬化、肿瘤等患者予以排除。
1.2 治疗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一般资料如表1。A组患者接受5-ASA和肠炎灵(4粒/d,1次/d,口服)联合治疗。B组患者接受5-ASA,2 g/d,疗程32周。患者随访时间为24周,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及药物应用情况。口服药物剂量固定,初期治疗可加用激素(泼尼松40 mg/d),14 d后激素逐渐减少剂量(5 mg/周)。
1.3 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分别于0, 2, 6, 10, 18, 26, 34, 42,及 54周时进行CDAI记分和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调查。入组前进行肠镜检查,24周时重复肠镜检查观察黏膜病变情况。临床完全缓解:CDAI记分<150分;无激素应用临床缓解:患者未接受布地萘德或系统性激素症状缓解时间达3周以上;临床缓解70:CDAI记分由基础值降低70分以上;临床缓解100:CDAI记分由基础值降低100分以上;黏膜愈合:24周肠镜检查患者无黏膜溃疡。CDAI记分:稀便次数(1周,)权重为2;腹痛天数(1周总评,0~3分)权重为5;一般情况(1周总评,0~4分)权重为7;肠外表现与并发症(1项1分)权重20;阿片类止泻药(0、1分)权重30;腹部包块(可疑2分;肯定5分)权重10;红细胞比容降低值权重6;100×(1-体重/标准体重)权重1[9]。计分从0~600分不等,如>150分者为活动性病变,≤150者为临床缓解(静止性病变)。
不良反应事件及伴随药物应用情况在54周监测。血液标本分别与0及24周采集以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1.4 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主要效果终点为24周无激素临床缓解率,次要终点为其他时间点的缓解率,另外,次要终点还包括患者 黏膜愈合比例,各种缓解情况,临床缓解70和临床缓解100,IBDQ记分,不同时间点激素剂量,CRP变化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级变量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参数进行对数转换。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软件为SPSS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