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虫剂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应用效果试验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茶园概况
试验示范地点位于广西三江县同乐乡平溪屯黄家能茶园,面积10 hm2,茶树种植年限10年,种植茶叶品种有福云6号、福鼎大毫等。示范区自然条件良好,具有土壤肥沃、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优势,试验品种为福云6号。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24%虫螨腈悬浮剂、15%茚虫威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其作用机理及使用方法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15%茚虫威乳油2 500倍液(A);24%虫螨腈悬浮剂1 500倍液(B);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C);清水对照用水量900 kg/hm2(CK)。4次重复,随机排列[6],小区面积20 m2。喷药方法采用手摇式喷雾器喷雾。为每个重复定点2 m2作为调查点,每点调查100张叶片。
1.4 试验实施
本次试验开始于2015年5月3日,之后密切观察茶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量情况,以每5 d调查记录1次为宜,1个月后,当虫量达到13.5头/百叶时(6月3日),于16:00进行喷药试验,并于喷药后1、3、7、14 d分别统计残留虫量,随后通过如下公式对虫口减退率及防效进行计算对比[1-2]: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口减退率
从表2可以看出,用药后1 d时,处理A的虫口减退率最为显著,高达76.4%,已经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处理C的效果次之,虫口减退率达74.1%,达到了显著水平;处理B效果则一般,虫口减退率为49.3%,未达显著水平。待用药后3 d时,处理A、B、C的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高者达到97.9%,较对照均达极显著水平,但三者间差异不大。用药后7 d时,处理A、B、C对应的虫口减退率均有所上升,均在95%以上,以处理B最高,处理A次之,处理C最低。待用药后14 d时,处理A、B、C的虫口减退率有所降低,此时只有处理B达到了显著水平。综上所述,用药后虫口减退率不断提升,待用药后7 d左右时达到最高水平,14 d后逐步下降,整体而言,以24%虫螨腈悬浮剂防治虫口减退率最高。
2.2 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用药后1 d时,处理A的防效最佳(63.1%),处理C次之(59.5%),二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B防效为20.7%,未达极显著水平。待用药后3 d时,相比于CK而言,处理A、B、C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防效均在 90%以上,且三者差异不大。药后7 d,处理A、B、C防效均在90%以上,但处理A、B、C相比于药后3 d时,略有降低。用药14 d后,处理A、B、C的防效下降明显,且不再为显著水平,且三者差异性较大,此时处理B防效最高(75.0%),处理A最低(17.9%)。综合而言,用药后防效明显提升,以7 d左右时效果最佳,14 d后防效减弱明显,且以24%虫螨腈悬浮剂防效最高。
2.3 安全性及成本比较
通过上述试验成本数据统计显示,处理A、B、C的处理成本分别为180、225、150元/hm2,以处理B成本最高、处理A次之、处理C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4%虫螨腈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佳、15%茚虫威乳油次之,均优于目前推广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为此,建议推广使用前两者进行假眼小绿叶蝉防治。
4 参考文献
[1] 肖星,许燕,冉隆殉,等.5种杀虫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4(1):66-67.
[2] 伍彦知,侯松德,杨月策,等.水溶性农药替代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10-111.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茶树病虫害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
[4] 余子全.防治绿色食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药剂筛选及防效调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6):185-186.
[5] 韦江,陈家庆.农药及使用方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49-50.
[6] 姜瑞德,王继青,张涛,等.7种农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捕食性蜘蛛的影响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