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病虫草害精准\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为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等问题。山东省财政厅和农业厅联合下达了山东省财政支持重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农田病虫草害精准、安全、高效控制技术”。该项目的实施,能显著降低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且对于减少投入,实现增产、节本、增效,促进德城区以及德州市小麦、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准;安全、高效;农药增效剂;杀虫灯;喷雾器
一、概述
德州作为农业大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而我区在农田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却存在着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等问题,大多数农民仍旧采用老式喷雾器防治病虫草害,造成农药的喷洒质量差,农药在喷洒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农药的实际利用率仅为20%~30%,剩余的60%~70%的农药白白浪费,既造成了农药的浪费,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与节约型农业的要求恰好相反。
为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等问题。山东省财政厅和农业厅联合下达了山东省财政支持重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农田病虫草害精准、安全、高效控制技术”。该项目的实施,能显著降低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且对于减少投入,实现增产、节本、增效,促进德城区以及德州市小麦、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该技术选用高效安全农药、改进药械和使用技术、配合其他生物和物理方法,对控制农田病虫草害、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有重要意义。该技术主要研究推广了五项技术措施:改大容量喷雾低容量喷雾技术、使用新研制农药增效剂与农药混配技术、采用“两查三定”测报技术科学防治病虫草害、推广应用电子杀虫灯防治鳞翅目及其他害虫、综合运用其他有效的生物、农业、化学防治技术。
该技术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实施,目前,在小麦上累计推广面积4.88公顷,棉花上累计推广面积1.2万公顷,合计6.08万公顷,辐射带动周边小麦、棉田8.00万公顷。小麦农药利用率提高41%,单产增加38.7千克,棉花农药利用率提高35.78%,用药量减少了30%以上,单产增加7.0千克皮棉。节约了生产成本30%~40%。为全市乃至全省农田病虫草害防治中应用精准、安全、高效控制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示范样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以精准安全高效為主
协调运用单、多项控害技术
充分运用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弱化化学防治。综合各种控害措施,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数量。制定和完善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标准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推广农业有害生物标准化防治技术,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的种类和数量。结合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推广主要病虫草害的农业控害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措施的控害作用与作物自身的抗逆能力和补偿能力。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天敌的生态控害作用,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结合杀虫灯、烟雾机、病害防治仪等新型植保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加大物理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施药机械特别是手动喷雾器的更新换代,提高农药利用率。加强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筛选、推广高效、低毒的新型药剂和轮换用药组合,开展有害生物抗药性综合治理,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提高农药的防治效率。
1.精准、安全、高效控制技术
1.1改圆孔式喷头、大容量喷雾,为扇形雾喷头、空心圆锥雾喷头和实心圆锥雾可调喷头,低容量喷雾。提高药滴在植物叶片上的沉着率。用小喷杆代替单个喷雾喷头,使施药雾滴沉积分布均匀,减少飘失。
1.2使用“湿透”新型的强湿润性与渗透力展着剂与农药1:1混配,使药液在作物表面快速扩散,单位面积药液用量比常规施药用量显著减少,药效明显提高。
1.3实行“两查三定”,即查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的发生程度定防治地块,查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消长进程定防治适期,根据具体情况定防治措施,确定施药时间和数量,适时、科学地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
1.4针对严重妨碍生产的病虫发生消长规律,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鳞翅目害虫、黄板诱杀保护地作物蚜虫、粉虱、斑潜绳等害虫等新技术,并与其他生物技术、农业技术、化学技术相协调,以解决农药用量大、残留污染重的问题。
2.精准施药技术
应用精准施药技术,必须采用先进的雾化效果好的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并采用低量施药技术,降低亩施药液量。在施药技术上,推广科学的施药方法。喷洒农药时,保持喷头与作物的距离在30厘米以上,避免将喷头贴近作物表面喷雾。在使用圆锥雾喷头喷洒作业时,应改变沿前进方向左右双侧“Z”字型交叉喷雾习惯,而采取顺风单侧“Z”字型喷雾,保证施药人员所在的区域是无药区。
3.采用新型植保机械~WS-16型手动喷雾器
3.1整机选用材料优良,强度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好,使用可靠,寿命长,优质密封材料和合理的结构确保在工作时无滴漏现象。
3.2模仿人体后背形状曲线,背负操作舒适。
3.3膜片式直通揿压开关,不易渗漏,操作灵活,可连续喷洒也可以点喷,针对性强,节省农药。
3.4空气室与泵合二为一,且内置于药箱中,结构紧凑,合理,安全可靠。
3.5采用三级过滤,确保不堵塞喷头。
3.6采用大流量活塞泵,皮碗为优质橡胶,耐腐蚀、耐磨损、稳压性能突出,操作轻便、省力,打气次数少,升压快。
3.7密封球采用优质橡胶内裹钢球,耐腐蚀、密封性能突出。
3.8 WS-16机器配备进口扇形雾喷头、空心圆锥雾喷头和实心圆锥雾可调喷头,已经ISO-9002质量认证,雾化效果好,可满足不同作物、各种病虫草害防治的需要;WS-16P机器配备空心圆锥雾喷头,雾化效果好,既经济又实用。
3.9喷杆选用优质材料,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重量轻,并配有四喷头、双喷头、加长喷杆等喷洒部件可供选择,适用范围更广。
4.采用湿透-农药增效剂
4.1其超强的湿润性可使药液在喷雾时快速扩散在作物表面,从而使单位面积的药液用水量比常规药液用水量减少1半以上,既节约用水又节省劳力。
4.2由于药液快速扩散使药物在作物和害虫表面的铺展面积显著增大,可大幅提高农药利用率,与常规药液比较,可减少农药用量1半以上,或提高药效30%以上。
4.3其卓越的粘附性和渗透力使药物大量进入虫体和植物体内,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4.4可与用喷雾方式施用的各种剂型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
4.5该品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可放心贮存、运输、使用。
使用方法:每桶水(15千克)里先加入5克“湿透”增效剂,再依据所配用的农药特性及常规用量,加入减量的农药喷雾施用。
5.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性,将光的波长、波段、波的频率设定在特定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诱到的害虫本身产生的性信息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灯下的接虫袋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每盏杀虫灯有效控制面积可达2.67公顷。
6.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一是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法,适期、适量、对症用药和一喷综防、扇形喷雾等精准施药及科学轮换用药技术。二是使用环保型农药,充分利用基层植保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环保型农药推广网络。三是应用农药废弃物处理技术,引导、组织农民对农药残液进行集中处理,对废弃农药包装进行深埋或集中焚毁,以减轻环境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四是应用物理防治技术,结合杀虫灯、烟雾机、病害防治仪等新型植保机械的使用和推广,推进施药机械特别是手动喷雾器的更新换代,提高农药利用率。
7.科学用药技术
7.1因病、虫选购农药。
7.2严格防治指标,做到适期防治。
7.3使用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保护利用害虫天敌。如麦田蚜虫,当田间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益害比在1:80~100或蚜茧蜂寄生率达30%以上时可不施药防治,利用天敌控制蚜害,即使益害比失调,选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5%的大功臣乳油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棉田二、三代棉铃虫、红蜘蛛,选用Bt、济阳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对棉田瓢虫、草蛉、田间蜘蛛等天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7.4交替轮换用药,防止抗性产生。因地、因病虫制宜,根据防治对象买三到四种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7.5严禁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用在果树、蔬菜上。
7.6科学合理混用农药,遵循农药混用原则。一是混合后不发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变化,对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可湿性粉剂不能与乳剂农药混用;二是混合后对作物无不良影响;三是混合后不能降低药效;四是混合后使用成本不会增加。
7.7严格农药使用浓度,防止抗性药害产生。严格按照农药配制标准进行配比,推广应用低容量喷雾技术。
8.控制农药污染技术
8.1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8.1.1农业措施。田间深耕深翻,利用冬夏温度变化消灭土壤中的菌源、虫源;合理安排茬口,在不同种类的寄主植物间实施轮作;选择应用抗病虫品种。
8.1.2生物措施。一是保护利天敌,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二是使用生物农药。
8.1.3化学措施。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减少农药在产品中的残留。
8.1.4物理措施。利用光、温、趋性等对害虫实施物理防治,推广黑光灯诱蛾、杀虫灯杀虫、糖醋盆诱蛾、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高温杀菌及人工除草、摘除病叶等。
8.2不断改善和提高农药使用技术。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防治。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应用优质施药机械,严格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采取规范的操作技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确保农产品质量,确保施药人员安全,减轻环境的农药污染。
9.害虫抗药性及治理技术
9.1播种前使用种子处理剂。对麦种、棉种进行种子处理,以防治苗期蚜虫和病害。
9.2一代棉铃虫发生时,结合防治麦田害虫防治。
9.3二代棉铃虫发生时,选用对天敌安全的非菊酯类农药(如Bt、硫丹、灭多威等)或在后期选用菊酯类单剂进行防治,施用每种农药最多不超过2次;
9.4三代棉铃虫发生时,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单剂或混剂品种进行防治,施用每种农药不超过2次。
9.5四代棉铃虫发生时,选用非菊酯类农药单剂或混剂进行防治;每种药剂施药不超过2次。
10.农药残留控制技术
10.1合理使用农药。
10.1.1 对症用药,掌握用药的关键期与最有效的施药方法。
10.1.2 掌握用药的浓度与用量。
10.1.3 改进农药性能,加入“湿透牌”农药增效剂改善药液的展着性能。
10.1.4 合理混用农药。
10.2安全使用農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规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施用农药一定在安全间隔期内进行。
10.3综合防治。积极开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实行农作物的合理轮作和倒茬。
10.4 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不使用淘汰的农药品种。
10.5掌握收获期, 不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和利用栽培作物。
11.农药混配技术
11.1有明确的防治目标和要求,进行对路的农药混配。
11.2农药间不能有负面反应。农药混配不能起物理、化学、生物上的干扰作用。如果混配后出现分离、沉淀、结絮、变性、灭活等不正常现象,都多属禁混范围。我们掌握的原则是,碱性农药和酸性农药不能混;微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菌剂、微生物杀菌剂不能混;含铜元素农药和含锌元素农药间不能混。另外,在农药混配前先行少量混配试验,确定无变化反应,再进行大量混配。
11.3混配后起到增效、兼治。农药混配后的最低要求就是要增效、兼治。如果混配后药剂间相克减效,或低于单用防效,或无兼治作用,就不混配。。
11.4混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短残效的农药。不以追求防效和其它目的而乱混禁用剧毒农药、限用高毒农药或高残留、长残效农药。
11.5混配农药种类不超过3种
11.6严格保证农产品采收后的食用安全。
上一篇:香蕉病虫害及其无公害综合防治
下一篇:封丘无公害桃树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