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现状分析
对照胸径生长模型法数据表,并结合访问当地长者、查阅历史资料等推断其树龄。对每株古树名木逐一观测,包括鉴定种类、记录树高、冠幅、胸径、伴生植物、病虫害、生长状况、影响生长环境因素等内容,同时拍摄整株树木及花果的照片;并将这些古树数据逐一上传至广东省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后由湛江市及广东省绿委办分别组织专家对树种、树龄及遗漏情况进行核查、鉴定;最后,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
2.调查范围
根据国务院1992年6月22日公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和1999年11月27日公布的《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百年以上的树木、稀有珍贵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在此基础上,根据湛江现存的古树名木的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只要符合下列任何一项条件便可以列为“古树名木”:(1)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2)在湛江已种植超过100年的稀有、珍贵树木(包括国家和政府列为保护的珍稀植物);(3)树龄估训逾100年而同时被政府部门视为特别重要的树木;(4)自然保护区的古树名木不在本次调查范围之内。
三、结果与分析
1.湛江古树名木种类组成
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湛江市共有古树名木6867株,108种,隶属于45科84属。其中一级古树40株,二级古树219株;鉴定名木14株,共7种,隶属7科,廉江市2株,麻章区3株,霞山区2株,经济技术开发区7株。
(1)古树名木结构分析
下表为湛江市各辖区一、二级古树名木分布情况表:
表1表明:一级古树麻章区占有最多,占总数的22%;但总的来说,一级古树株数总数不多且分布较广泛,最多的僅为9株。二级古树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徐闻县,占总数的18%,最少的是赤坎区,无二级古树分布,名木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经济技术开发区。
(2)古树名木种类分析
上表显示:一、二级古树中桑科植物最多,占调查古树总数的57.8%,而在属中,同样,在一、二级古树中是桑科的榕属最多,占调查记录总数的45.4%,其次是竹节树属,占到总数的20%。
(3)古树名木数量分析
据表显示,在一、二级古树中,除竹节树外,桑科的植物榕树、垂叶榕、见血封喉等的数量占有绝对的优势,是现存一二级古树数量较多的树种,同时,树龄越大的树种数量越少,明显的是一级古树数量远少于二级古树。
(4)古树名木优势树种分析
在湛江市数量现存树种10株以上的古树共37种,其中榕树、垂叶榕、鹊肾树、樟树、朴树、竹节树等现存300年以上的树种,其在自然界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是为优势树种,对环境适应性极强,且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综合表三、表四以及所有古树数量来看,大部分现存古树树种都是为三级古树,且树较年轻,而随着树龄的增长,植物各项生理指标不断下降,表现为光合能力降低,吸收营养不足自身消耗,导致部分树种日渐枯萎败落,这也就是一二级古树远少于三级的原因。
(5)古树名木生长势分析
在现存的一、二级古树名木中,由于长期自然环境状态下受自然法则影响,无保护措施,随着树龄的增加古树的抗性会有一定的降低,本身自我修复能力减弱,近四成的古树呈现衰弱态势,少量树种呈濒危状态,据目前,调查,无死亡状态古树的出现。
2.古树名木周边环境与现状分析
(1)古树位于村民住宅的门前屋后。这类环境的特点是土壤水肥条件较好,无其他植物竞争肥分养分,树木生长一般比较旺盛。
(2)位于祠堂、土地旁。这类环境的土壤有机质相对较丰富,树木生长空间相对开阔,但位于这个位置的古树也因传统习俗的影响深受村名敬畏、珍惜、爱护。主要负面因素来源于拜祭活动时燃放鞭炮,燃烧冥钱等。现大部分古树附近,村名为方便祭祀,会在古树周围做活动广场,一般用小红砖铺装,但由于铺装不专业或过于太密集,反而抑制了树根的呼吸,不具有透气性;
(3)位于村子中心廣场。这类古树基本都是沙壤土环境,村民为方便活动做了树池,有些树池比较标准,周围还用了透水砖,但存在大部分树池过小、或用水泥封闭不透气等现象;
(4)部分地方在修建新住宅、道路开发时未能对古树提前做保护措施,如预先告知施工人员,设围栏保护等,而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无保护意识,粗暴施工对沽树造成伤害;
(5)部分古树由于被台风折断后,伤残部位未能及时准确处理,影响古树的健康生长。或缺乏资金未能有效组织人力进行恢复抢救,严重时导致古树处于濒危状态;
(6)发生病虫害,因专业技术所限,不采取或未能有效采取病虫防害措施,造成灾情日益严重,虫害常见于格树类,榕透翅毒蛾初龄虫常把叶片吃成缺口,老龄幼虫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和嫩枝全部吃光,该种害虫食量大,蔓延快。榕灰白蚕蛾多以幼虫蚕食榕树叶和嫩梢为害,发生严重时常会吃光榕树叶。实地考察发现,一株冠幅约巧米的榕树的叶,在3一天就能被白蚕蛾吃光全部的叶片,如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北村村中心广场的榕树;部分古树还遭受白蚁、天牛等的侵害,常引起树根、树枝腐烂,树干空洞等现象,如雷州市三家村委会里村的一级古树桂木,受白蚁侵蚀严重,树干呈腐烂状态;
(7)植物间的绞杀与寄生。常见的古树“杀手”有细叶榕、笔管榕Ficus superba、斜叶榕Ficus tinetoria subsp.gibbosa等,被绞杀的植物常有樟树、朴树等。少量古树有其他植物寄生,常见桑寄生科。
(8)土壤结构。仅有少部分的古树生长在砂壤、海滨砂土、黄壤里,其他的89.7%都生长于砖红壤里;
(9)古树大多是天然散生、大部分是先辈种植的。一、二级古树只有21株群状,其他的均为散生,其中一级古树只有湛江市霞山区海头街道办事处深田村委会世祠屋前的一株垂叶榕群生,其他一级古树均为散生。
四、湛江市名木
1.名木种类与分布
名木共巧株,分布在麻章区、霞山区、廉江市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树种分别为:3株白兰、3株格木、3株油棕、1株吉贝、2株南洋杉、1株垂叶榕、1株鳄梨。
2.主要名木历史与文化渊源
(1)白兰、南洋杉:1963年2月2日,陈毅元帅偕夫人张茜到湛江视察,连声赞誉湛江是“中国的日内瓦”,并亲手在海滨公园内种下两株白玉兰树,此树正是其中之一,故此树也被称为“将军树,’;后又在河唇青年运河管理局种下两株南洋杉。
(2)格木(俗称铁树):麻章区湖光岩西门游客中心前有三株格木,于1962年2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前国家主席胡志明访问中国,并到湛江湖光岩来参观,亲自赠植铁树三棵,作为中越友好的象征,此树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
(5)油棕:196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种植于海滨农场,另一株于1975年革命家叶剑英同志视察湛江时亲植于海滨宾馆;
(6)鳄梨:此树为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同志于1952年招待苏联援华专家时种植在海滨宾馆;
(7)吉贝:1962年老一辈革命家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指示要兴办海滨农场,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为响应他的号召,宾馆在七号楼前开垦了一个亚热带经济作物园,同时,王震同志在园中种下了这棵树并取名“五子登科”。
(8)垂叶榕:1963年,朱德委员长下榻海滨招待所(现海滨宾馆),与干部职工在现海楼前合影时种下这棵树“迎客榕”。
五、古树名木与风水林的关系
风水林是极具南方极具特色的植被景观与物种储藏库,是接近地带性植被特性的一种群落类型。风水林一般存在于古树附近,树冠层茂密且高,地下植被茂密,常为小灌木以及小乔木,多数伴有藤本,植物种类丰富,多以耐荫植物为主。自古以来国人都较信任风水理论并且运用很多,因此人们常在路口、庭院内、房前屋后、坟墓周围等“风水宝地”种植林木。湛江地区古树常与风水林、土地庙、祠堂等结合在一起,把其作为神的象征,相对较有特色的是雷州地区的石狗文化,据《雷祖志》记载,雷州是古代南蛮族的发祥地,“旧有瑶、憧、侗、1奈与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的瑶族就将狗视为“图腾”。据实地调查发现,风水林附近的古钊主要以榕树、垂叶榕、樟树、竹节树为主。
六、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宣传
湛江市古树中有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树,而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和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被列为国家濒危植物。对此,针对现有古树名木现状给出以下建议:
1.不要随便迁移古树,也不应在古树周围新建房屋、挖土、堆放木柴、倾倒垃圾、污水等。
2.注意抵御自然灾害。古树一般树身高大,雷雨天极易遭雷击,因此,在较高大的古树上要安装避雷针,以免雷电击伤树木。且湛江市属于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对树木空朽、树冠生长不均衡、常有偏冠现象的树木,应按树木的高度在树于一定部位撑三角架等进行保护。
3.虫害防治。古树因树势衰弱,抗逆能力差,常易遭受病虫的侵害,一旦发现要及时防治,最好是生物防治或者物理防治。
4.补洞、治伤。衰老的古树加上人为的损伤,病菌的侵袭,使木质部腐烂蛀空,造成大小不等的樹洞,对树木生长影响很大,因此要及时填补。填补时可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内壁涂水柏油防腐剂。
5.调查发现多数古树都有树池保护,但树池有存在过小的现象,反倒不利于植物生长,应该按照树种生物学习性以及各因子确定树他的大小。
6.古树复壮。对濒危、衰弱古树进行抢救使其复壮。
7.对古树名木记录在册,并在古树名木旁边建立标志牌,写上古树名木的科、属、种、年龄、生长势、历史来源、管护单位等信息。严格执行古树名木相关法律保护措施,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向周围村民普及保护古树名木的知识,使其建立起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广泛宣传古树名木的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古树名木存在的意义,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的生态、景观、文化、历史、旅游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全绿字[2016]1号)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2]胸径生长模型法佑算古树年龄法.LJSGLY 133180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7年7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2737-2016古树名木鉴定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Regul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old and notable trees.
[4]张艳洁,丛日晨,赵琦,等.适用于表征古树衰老的生理指标[J].林业科学,2010,46(3):134~138.
[5]廖宇红,陈传国,陈红跃等.广州市莲塘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及其植物多样性[J].生态环境,2008, 17(2):812-817.
[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令第4号1999年9月9日颁布).
[7]《国家濒危植物》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1987年国家环保局、中科院植物所修订.
上一篇:青蒿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