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论:全球喀斯特森林的代表
代表。”
今天,这片喀斯特原始森林,分属贵州茂兰和广西木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林区东西长20.6公里,南北宽11.6公里,面积10829.7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7.1%。这片延绵不断、青障翠叠的喀斯特森林在全球喀斯特森林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恢复与重建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
木论喀斯特地质地貌极为发育,木论喀斯特与贵州荔波喀斯特共同构成贵州高原和广西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峰丛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保护区海拔在250米到1028米之间,地势为东南低,西北高,喀斯特地形多种多样,景观奇特,以锥形山、塔形山及其间的洼地构成的峰丛洼地和峰丛漏斗为主,山体相对高差在100米到300米之间。山体中溶洞众多,特别是岩溶竖井发育、分布密集。这些竖井之间有些有水力联系,却没有连续的地下河流或宽大的水平地下河洞道,说明木论岩溶发育还不十分成熟,是一个不成熟岩溶的典型代表。
这里的森林植被类型独特,植物成分具有古老性、孑遗性,形成森林植被顶极群落,是一个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木论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为原生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常见的有中亚热带山脚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山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山顶常绿落叶阔叶(含针叶)混交林矮林、中亚热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丛和人工林。
植物资源丰富是木论保护区的一大特点。这里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滇黔桂地区的范畴。保护区相对高差并不大,但植物的垂直分布却明显,海拔600米以下以热带成分占优势,600米以上以亚热带及温带成分占优势。经科、属、种分析,从整体看,应该是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然而从植被组成的优势树种看,则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占种的52.1%),其次是热带—亚热带成分、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
木论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有1064种,隶属183科553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单座苣苔、掌叶木、单性木兰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金狗毛、黑桫椤、篦子三尖杉、翠柏、华南五针松、短叶黄杉、樟树、润楠、任豆、香木莲、喜树、伞花木等12种。有不少单种属植物和少种属植物。如单种属植物有蕺草属、青檀属、南天竺属、飞龙掌血属、南酸枣属、伞花木属、掌叶木属、旱莲木属、刺楸属、透骨草属和翅荚木属等11属。少种属(2种到4种)有翠柏属、单性木兰属、青篱柴属、穗花杉属等共30属34种。其中,多半是石灰岩特有种,有的为中国特有,有的是本保护区建群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如翠柏、伞花木、掌叶木、黄枝油杉等在保护区形成连片分布。
在这些植物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植物种类涉及30科86属163种,极危8种、濒危40种、易危64种、近危45种、无危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共13种,其中极危2种、濒危1种、易危6种、低危和接近受危3种、缺乏数据1种。这显示出木论植物资源非常珍贵,保护价值巨大。
单性木兰就是木论保护区代表性的珍稀植物,又称细蕊木兰,是常绿乔木,因花单性而得名,树木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坚韧,纹理美观大方,花白果红,香气浓郁。1928年,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教授最先在广西罗城唐家埔采到标本,由于人为活动,原产地已变为耕地,单性木兰一度被认为“灭绝”。50年后,人们才又在广西罗城鱼西、贵州荔波和云南马关等地重新发现零散分布。1993年,在木论林区进行综合考察的科学工作者在保护区的西部和南部均发现有单性木兰分布,更为可喜的是,保护区南部木论村板南屯后山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单性木兰,经调查核实面积达18.7公顷,是当今世界上已知的面积最大、树木最高的单性木兰林,林内分层明显,林下幼树多,天然更新力强,属于典型的群落建群种。
在茂密的森林中,枝叶阻挡阳光的照射,空气潮湿,温度降低,在树干基部和岩石表面密殖着许多苔藓和藻类。在稀疏的林地、林缘或无林地,生境比较干燥的地段,主要由壳状地衣殖生于岩石表面。据调查,木论自然保护区有苔类3科3属、藓类6科6属、蓝藻类3目9科30属、绿藻类2目2科3属、子囊地衣6目8科8属。苔藓植物作为森林植被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高等植物共同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有关“生物喀斯特”研究,在裸露的喀斯特地貌环境中,苔藓类植物在重建森林方面具有先导作用。
木论有众多的兰科植物。木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喀斯特森林茂密,温、湿条件适宜兰科植物生长。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分布广,有48属113种,特别是珍贵品种占有较高比例,其中已发现属全球濒危种的有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小叶兜兰等5种,而且多为成片分布,已经引起世界兰花专家的关注。
保护区有陆生脊椎动物28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林麝、蟒蛇等3种,国家二级重点动物有猕猴、藏酋猴、黑熊、大灵猫、穿山甲、白鹇、蓝翅八色鸫、虎纹蛙等32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动物种类涉及71科155属234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共11种。根据鉴定,这里有环江龙州蝗、环江蚵蚱等16个昆虫新种,有管齿食植瓢虫、小兰同缘蝽等10个中国或广西新记录种,以及86种经济昆虫和天敌昆虫。天敌昆虫大量存在,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木论的洞穴仍维持着正常的演化序列,向充填型溶洞发展,构成琳琅满目的洞穴发育区,洞穴分支多、分层少,峰顶多见穿洞,峰腰见水平短洞,峰麓发育脚洞,内源水对洞穴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一些部位,构成以深洞、长洞、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层状溶洞分布在峡谷两侧和大洼地中,一般数百米深的洞尤为常见,洞穴分支少,它们的前身就是地下河,在洞内也易见瀑布。法国著名洞穴生物专家露易斯认为:木论洞穴生物是中国乃至东南亚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木论喀斯特是喀斯特特征的模式地,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多个标准,200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估“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期申报地时,把木论划为下期拓展区。木论的国际知名度在迅速提升。
广西的木论保护区和贵州的茂兰保护区相连,共同构成当今世界上已知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原生性强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摄影/黄伟剑
桂西喀斯特
广西在石漠化较严重的桂西南及桂西北石灰岩地区建立了弄岗、木论等13个自然保护区。桂西南石灰岩地区是中国优先保护的17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木论保护区南部木论村板南屯后山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单性木兰,经调查核实面积达18.7公顷,是当今世界上已知的面积最大、树木最高的单性木兰林。摄影/蒙大鹏
木论发现有全球濒危种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小叶兜兰等5种野生兰花,而且多为成片分布,已经引起世界兰花专家的关注。
木论的森林植被常见的有中亚热带山脚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山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山顶常绿落叶阔叶(含针叶)混交林矮林、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植物成分具有古老性、孑遗性,形成喀斯特森林植被顶级群落。摄影/韦荣华
上一篇:职业摄影师的拍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