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研究 对策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NN 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7月1日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已有12300万人,24岁以下的占53.8%,其中高中(中专)以下17.8%,高中(中专)31.6%,大专23.0%,本科24.7%,硕士2.3%,博士0.6%。[1]可见大学生网民在其中占将近一半的比例。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它已构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王立皓对江西某大学329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成瘾者占3.6%。[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的结果,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访者中占到6.4%。[3]林绚晖对福州大学293名大学生调查表明,网络成瘾者占9.6%。[4]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网民中,40%表示自己存在各种网络引起心理问题。而用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调查表明,有约10%的大学生存在病态的使用网络的行为,即网络成瘾。最近媒体还报道了某高校一大学生因为连续三天不睡觉打游戏结果猝死在网吧的不幸事件。而另一个大学生则因长期沉溺网络,开支过大欠下同学很多债,为了继续在虚拟的世界获得快乐,他最终走上了盗窃、抢劫的歧途。
网络成瘾是指错误,病态的使用网络。一般情况下,网络的使用并不会明显扰乱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但是对网络的使用的频率过大,每次使用时间过长,则可能严重扰乱人们正常的活动。网络成瘾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规律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不但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长久陶醉在虚幻虚拟世界里,与现实脱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技能低下等不良后果。甚至发展成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目前一些心理学者越来越主张把网络成瘾归因为精神障碍的子类。
大学生为什么容易发生网络成瘾呢?
首先,与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关。如今在社会上的网吧都主要集中在校园周围,而不少大学的学生宿舍本身就安装了网络信息接口,学生只要买台电脑就可以在寝室里无限上网。而较之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非常充足的。这些外部因素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
其次,是网络本身的性质。网络是一个信息量庞大、内容复杂、虚拟的世界。网络信息量巨大,而获得所需信息也显得极为方便,是现代人乐于使用的一种资料查阅工具。例如新闻,电子期刊等,这使得大学生不必再去图书馆看书了,许多事情就在一台电脑上就可以解决。而且网络还能非法的提供暴力等,以及网络游戏,使不少大学生迷恋其中难以自拔。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许多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足够精神依托的大学生往往就将交际、精神寄托转移到虚拟世界中来,结果时间一长就无法正确的适应现实生活,出现一些人格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上的诸多问题。
第三,与大学生自制力和消极应对方式有关。大学生的心志尚不成熟,存在自制力不强,遇事容易冲动和消极处理等特点,一旦遇到情感挫折或遭遇生活事件打击等就容易出现沉溺网络的消极行为,企图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现实或调整心态。这种情况在大学新生中比较常见,大学新生尚未充分适应新环境的生活,遭遇的挫折打击也很多,网络成瘾发生率也就高得多了。
如何判断自己网络成瘾了呢?下面八个问题可以判断网络成瘾,如果对其中五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
①你是否沉溺于互联网了?
②你是否需要通过逐次增加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了?
③你是否经常不能抵制上网的诱惑和很难下网了?
④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你是否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⑤上网实际所花的时间是否都比原定时间要长了?
⑥上网是否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作息、教育和职业造成负面影响?
⑦你是否对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隐瞒了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了?
⑧你是否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了?
大学生网络成瘾造成的危害
1.网络成瘾削弱学习动机,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业问题是过度上网给大学生带来的首要问题,网络成瘾者中有58%的人提到了学业上的失败。上海某高校退学或转学的205名学生中,1/3的学生是因为无节制上网导致不能通过考试。美国纽约的一所大学调查发现,再辍学的新生中有43%的学生通宵达旦地上网。毫无疑问,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网络成瘾导致正常生理机能下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会严重地损害身体健康。网络成瘾可造成视力下降,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以及其他症状,导致正常生理机能下降。据调查,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网络成瘾还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会产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绪不佳、思维迟钝等类似于戒断症状[5]的症状。网络成瘾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上网时,大多数人善于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即用虚拟身份),容易形成软弱、虚幻的人格。另外,处于好奇而“易性”上网者,容易导致易装癖、同性恋倾向等不健康人格[6]。
3.网络成瘾易导致性格孤僻,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势必占用大量有效时间,而导致与老师、同学、父母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逐步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他们上网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变得孤僻,更不善与人交往,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亲子关系、同学关系以及社会交往关系。另外,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嫉妒心强;自卑、敌意、偏执、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
4.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甚至导致大学生犯罪
网络是个信息宝库,但也充斥着很多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信息垃圾。据有关专家调查,网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而接触过黄色信息的大学生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这些不良信息容易污染大学生的思想,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感弱化,甚至扭曲大学生的心理,诱发大学生网络犯罪[7]。2004年5月,江西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上网成瘾,导致狂想症后杀死二人、重伤五人的惨剧。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信息网络是随着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成瘾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采取多方位措施,针对网络成瘾者及有网络成瘾倾向者建立起帮控系统,使他们远离网络成瘾,积极健康生活。
1.加强各种教育引导,建立心灵“防火墙”
(1)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起心灵“防火墙”,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更好的利用网络的便利功能,抵御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
(2)加强网络安全及案例教育,把网络游戏、无节制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展现给他们,特别是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以及已患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后果,尽早树立改变这一不良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比如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网络道德的诸如辩论赛、演讲赛、坐谈会等的文娱宣传活动等,以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氛围,造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对上网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大趋势的引导。
2.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网站,通过剖析案例及开办网上心理讲座,让学生进行对照,明确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满足心理需要的正确途径;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心理教师和网瘾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针对他们的人格特点探讨解决方法,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适应社会。
3.充分发挥党团组织、辅导员的作用
一方面,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社区,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尤其要与班级中经常出没于网吧的学生谈话,做到重点防范,正确引导,同时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监督,以“一助一”或“二助一”的形式,进行帮带[8],如陪同他自习,给他必要的辅导等,在学生中尽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以情动人。另一方面,在发现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和老师齐抓共管,用正确的方法与其沟通与交流、鼓励与鞭策,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学校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人际交往的乐趣,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压力,正确面对挫折和挑战,更好得适应大学生活,走出孤独寂寞的阴影。
5.采用强制方法控制上网并逐渐消除“网络成瘾症”
针对已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我们建议这类大学生承认并正视成瘾问题,采用以下方法控制上网,以期最终减轻并远离网络成瘾:
(1)自我警示法。《成瘾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成瘾后个体陷入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的情形和他的支付能力。当大学生发现自己被互联网“俘获”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可以让他分别用两张卡片列出网络成瘾给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带来哪些危害和摆脱网络成瘾带来的好处,然后让其随身携带这两张卡片,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2)行为契约法。让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与家人、朋友、学校共同订立行为契约,让学生用诚信度等来约束自己。
(3)代替法。如吸收网瘾者参加社团、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郊游等,用有意义的活动来代替上网。
总之,网络成瘾并不可怕。网络本身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一部分,合理适当的使用既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学习,有可以帮助人们娱乐身心维护心理健康。保持自己生活、学习、上网时间和精力的平衡使用,网络成瘾完全可以避免。
参考文献:
[1]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2001-10-17.
[4]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1,15(4):281.
[5]周春莲.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21-22.
[6]余文武.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141-142.
[7]胡建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8]王强.堵梳结合,拉回沉迷网吧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3.03.15.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上一篇:网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