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5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5篇

篇一: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

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硬灌输”已经不再适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指导,值得细细去读。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今后的教学目标有了整体的认知和把握,为下一步进行科学有效教学活动、切实做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二: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

2022 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体会

  今天一天时间由省教育厅主办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专家解读系列讲座之道德与法治活动,从早上 8:30 到下午 6 点左右我一直守候在手机旁认真学习,收获满满。

 上午邀请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晓东教授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以思政一体化为背景》讲座。李教授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核心素养结构”“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三个方面展开,娓娓道来,让老师们领悟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出台的意义。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务必提高站位,对国家政策文件的呈现、落实和实践等方面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课程。

 李教授强调了当前教师的主要任务。一要明确基本定位。要具有一体化思维与特殊化思维。二要守成与创新。知道新课标里的“初心”,以丰富的经验基础,建设理解新课标的“高台”。三要进取与等待。不能坐等变化,也不必急于求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抓好后继有人的这个

 根本大计。

 魏巍老师的讲座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她说,新课标出台后,解读新课标的专家有很多,我们一定要自己先去研读新课标,之后再听专家解读。

 下午牛学文教授给教师们讲解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心中有“标准”,脚下方有路。通过牛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我感受到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满创新性、实践性,对新课标有了全局的把握,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剧爱玲老师通过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让我更清晰的了解了课程标准的新方向,剧老师从深度学习入手,用实际例子讲明深度学习需要深度思考,老师要做引导者,让学生自己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落实核心素养,而不是灌输知识。

 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标准解读讲座活动,让我对 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标准的理解和领悟有了新的理解,讲座结束了,思考在继续。本次培训活动,受益匪浅。不仅有效地帮助一线老师深入理解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教师下一步实施教学也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会抓住时机,不断求索,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真本领,厚植担当使命、勇毅前行真情怀,培养学生成为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篇三: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

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学习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新课标对学段重新进行的划分,特别是小学阶段由原来的两段分成了三段,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于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定。小学以主题式学习为主,中学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其中,常见的量以跨学科的内容的方式调整到综合实践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有助于学生更真实的体验。并且,在教学频次上进行了规定,小学高年级每学期要进行两次,避免了以往流于形式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性教学。

 新课程标准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我们要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标的落地,需要教师做出改变。教师要从“教”向“育”转变,从教“知识”到探索“实践活动”模块,为学生搭建新的学习场域。因为教师改变,教育才会改变;教育改变,学生才会改变;学生改变,未来才能改变。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 -代又- -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

篇四: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

天,我认真聆听了河南大学的教授对《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报告指出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习后,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教育作为基石工程,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国家历时三年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于日前隆重发布,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赋予了纲领性的教学遵循。笔者认为,要落 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需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课程素养培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标准》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群,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设计了课程在同一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注重课程融合实施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因此,“加. 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个 重要的原则,《标准》 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 有效举措,《标准》 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

 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 -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篇五: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 会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 “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

 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

 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诚的话。

推荐访问: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法治 新课标

热门排行

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构建亲清

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 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篇1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洪顺被“双

部队枪弹安全心得体会(共7篇)

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会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味(一)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篇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展现了宏大的历史

学习了四级政法会议检察长会议精神个人总结体会

近日,我院组织学习了四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两极检察长会议精神和刘达生检察长在全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篇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20__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是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就同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今天上午,我观看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篇1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