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8篇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44篇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8篇

篇一: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4 篇 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 体会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应当怎么看、怎么办的重大问题。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农村,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一条重要主线,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实现了翻身解放、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

 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要看到,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到 2035年,也就 3 个五年规划期,要抓紧行动起来;明确要求,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到 2035 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要科学分析、深化研究,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科学提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既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经济一有波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农民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农民在城里没有彻底扎根之前,不要急着断了他们在农村的后路,让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这就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也是顺应国内发展阶段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

 说一千道一万,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向全党强调:“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体会心得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

 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推 进食物安全、保障食物主权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粮食安全,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实现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是我国长期的政策主张,但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其强调为“底线”,还是第一次。2021 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持续丰收,粮食产量连续 7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到 2021 年底,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这充分表明,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已有了充分保障,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主要依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从“吃饱”到“吃好”、从米油面到肉蛋奶,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食物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就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回应国际上早已兴起的食物安全和食物主权话语,树立起“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食物安全是狭义的粮食安全的升级版,至少包括了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权利安

 全。食物主权更加强调国家主权、人民主权和自然主权的多层次保障。

 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去全球化、地区冲突的三重冲击下,新一轮全球食物危机已经到来,中国要做好长期性、战略性预备。一方面,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但“吃得健康”“吃得稳定”的食物安全问题,依然持续挑战着中国人。面向整个 21 世纪,即便充足的食物供应为中国发展奇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保障食物安全的现实压力丝毫未减。仅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视角,已不足以体现食物安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逻辑与特殊价值,需要引入食物安全、食物主权等食物治理新视角。另一方面,在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进程中,中国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逐渐由“配角”变为“主角”,这需要中国主动承担起食物治理的国际责任。站在重要历史关口,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将食物主权引入到中国的政策视野中,以保障更长久、更全面、更可持续的食物安全。此外,我们对食物安全的讨论要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回应由“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新需求。二是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积极回应全球对中国发展的关切。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 返贫底线,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建党百年之际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

 国奇迹。然而,要实现稳定脱贫、不再返贫,不仅需要攻坚战,更需要持久战,还需要持续推动“志智制立体扶贫”,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以不断完善的社会扶贫网降低各类风险的冲击。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提升内生动力(提志)、提升自身能力(提智)和提升制度环境(提制)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志智双提”为基础,以“志智制综合提升”为主要手段,将脱贫攻坚的阵地战引向共同富裕的持久战。“提志”就是提升思想、提升观念、提升信心,帮助已经脱贫、但依然处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众提升斗志和勇气。“提智”就是提升知识、提升技术、开阔思路,帮助处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众提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能力和素质。

 “提制”就是为防止返贫提供制度保障。

 防止返贫要“提志”: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后致富的想法和决心。只有唤醒群众的改变意愿,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由被动的政府扶贫转变为主动的群众脱贫,从而进一步迈向共同富裕。防止返贫要“提志”,就是要始终坚持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因此,需要持续采取各类政策措施提升易返贫人群的志气,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生活富裕。

 防止返贫要“提智”: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知识更新和获取的能力,或者没有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贫困人群缺乏专门知识、没有专有性人力资本,无法在竞争性的经济活动中获取收益。对此,

 要提升其脱贫致富的能力。只有通过智力扶贫、智力致富,帮助脆弱的脱贫人群提升能力,才能让他们助人自助、渡人自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久脱贫。

 防止返贫要“提制”: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达成“不返贫、能致富”的目标,需要综合协调内生动力、自身能力、制度建设等手段。在资源短缺、脱贫全靠“托底”的地区,必须探索制度性解决之道。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结合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发展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的转移就业增收,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易返贫的脆弱群众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发挥和提升制度效能,对于保障易返贫群众的生活和提高其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法宝。

 研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长期以来

 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让懂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产业融合、乡村公共服务、乡村基层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的人才有施展的舞台、机会和无限的发展空间,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更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政策支持吸引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需要各类人才共同绘制的恢宏画卷,要建立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激励制度,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保障,激励人才扎根基层一线立功;要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懂农村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养殖能手、致富能手、技术人才、治理人才的开发,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搞活机制用好人才。科学发挥乡村人才作用是引进和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要持续完善和健全人才激励保障和科学评价机制,合理运用人才,破解束缚人才的制度,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为人才松绑,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和潜力,确保人尽其用,才尽其专,敢于用人,用其所长,因事设人,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巧用人才;要提供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为人才“加满油”,在人才评价机制中,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要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及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落实完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激励人才扎根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带动形成“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精彩

 画面。

 环境优化留住人才。“拴心留人”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用宜居环境留住人才,改善乡村公路网络,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展现乡村独特魅力;要不断优化乡村干事创业的营商环境,为乡村人才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政策支持,有效降低创业者创业投资门槛及成本,竭尽所能帮助解决乡村人才干事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展乡村人才发展空间,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项目,以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工作室为突破,强化基础要素保障,最大限度推进项目落地使用,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当先锋、作表率。

 教育带动人才培育。要优化教育类型,凝聚学科方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整合人才资源,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化、规模化,力求有差异、成规模、有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增强内生动力,尽可能的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人才和科技的供给;提高教育质量,科学布局,加大资金扶持,给与政策支持,努力推动乡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

 贯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研讨发言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 12 月 28 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天重温这个重要讲话,依然具有极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敢打善拼,担当奋斗,练就“铁肩膀”,勇担“三农”工作之重。

 勇担“三农”之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从十四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还是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或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层面来看,“三农”工作始终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三农”问题始终是各级领导干部心中重中之重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接连发出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此可见“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还是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或者是从当前乡村振兴的发展现实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始...

篇二: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 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让懂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产业融合、乡村公共服务、乡村基层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的人才有施展的舞台、机会和无限的发展空间,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更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政策支持吸引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需要各类人才共同绘制的恢宏画卷,要建立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激励制度,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保障,激励人才扎根基层一线立功;要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懂农村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养殖能手、致富能手、技术人才、治理人才的开发,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搞活机制用好人才。科学发挥乡村人才作用是引进和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要持续完善和健全人才激励保障和科学评价机制,合理运用人才,破解束缚人才的制度,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为人才松绑,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和潜力,确保人尽其用,才尽其专,敢于用人,用其所长,因事设人,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巧用人才;要提供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为人才“加满油”,在人才评价机制中,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要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及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落实完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激励人才扎根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带动形成“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精彩画面。

  环境优化留住人才。“拴心留人”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用宜居环境留住人才,改善乡村公路网络,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展现乡村独特魅力;要不断优化乡村干事创业的营商环境,为乡村人才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政策支持,有效降低创业者创业投资门槛及成本,竭尽所能帮助解决乡村人才干事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展乡村人才发展空间,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项目,以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工作室

 为突破,强化基础要素保障,最大限度推进项目落地使用,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当先锋、作表率。

  教育带动人才培育。要优化教育类型,凝聚学科方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整合人才资源,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化、规模化,力求有差异、成规模、有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增强内生动力,尽可能的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人才和科技的供给;提高教育质量,科学布局,加大资金扶持,给与政策支持,努力推动乡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

篇三: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文章学习心得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斗不止,精进不停,广大青年干部奋进在乡村振兴的新跑道上,要以“拉满弓”的状态强化使命责任感,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坚毅的奋斗姿态作答时代答卷,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弓如霹雳弦惊”,在新的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把智慧与才干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逐梦之心“拉满弓”,以“无悔奋斗”赶考乡村振兴之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黄文秀将青春奋斗在乡村沃土上,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平均年龄 33 岁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为追寻“星辰大海”,驰而不息地钻研试验;冬奥会上 14 岁全红婵以获得 3个满分的成绩勇夺冠军、为国争光……他们的奋斗故事滚烫了我们的朋友圈,更滚烫了我们的心。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追星而上、逐梦而行,扎根乡村、挥洒汗水,将青春奋斗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用我们的艰苦奋斗为群众谋划产业发

 展道路,用我们的不懈奋斗“圈粉”群众,成为群众的“领路人”“贴心人”。

 斗争之心“拉满弓”,以“开拓进取”赶考乡村振兴之路。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战胜险阻、突围逆境的斗争,都化作闪耀夺目的星,指引着、鼓舞着我们前行,让“星空”更加耀眼明亮。他们的斗争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动,他们把毕生心血、青春岁月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都熔铸于追寻伟大事业的道路上。以胸膛挡住枪眼的黄继光,在烈火里“永生”的邱少云,腹内满是草根树皮、心中全是坚定信仰的杨靖宇……他们为民族发展所付出的心血、汗水与生命为我们筑造起永恒的精神丰碑。作为青年干部,面对乡村振兴道路上“难啃硬骨”“迎风巨浪”“阻路巨石”,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奋勇向前,在工作实践中锤炼过硬的斗争本领,在乡村振兴的“跑道上”逆风而进、不断突破!

 实干之心“拉满弓”,以“脚踏实地”赶考乡村振 兴之路。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扎根乡土,当务实笃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量事实表明,凡是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是默默无闻、扎根岗位,脚踏实地、奋发图强,经过一番艰难曲折成长起来的。只有扎实地工作,才能成就扎实的成绩;只有敢担当、善作为,才能以卓有成效的乡村发展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认可。对于广大青年干部来说,在

 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群众学习,进农家、访民情、听建议,盘活资源、改善生态,用新的知识、新的活力凝聚产业发展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岗位与为民解忧相结合,书写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文章学习心得体会

  4 月 1 日,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军新征程,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地区要落“三子”,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人才活水、筑牢农业底线、刷新精神文明风貌,让希望的曙光在田埂上跳跃。

 落一颗人才的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 水。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硬仗,一个好的军师是军队无往不胜的关键,而在乡村振兴这个战场上,军师就是各路优秀人才。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广东派出 1.2万个驻村工作队,4.4 万驻镇工作队员,帮助 2277 个省定贫困村实现“后队”变“前队”;还是在乡村振兴一线上,广东向 1025 个乡镇、169 个涉农街道派驻由 8099 名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494 名专业人才、1030 名高校毕业生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沉到乡镇的田间地头。凡此种种,足可见伟大艰苦卓绝的事业发展需要各路优秀人才大力下沉基层、奉献基层。各地区要充分利用人才源头活水作用,着力完善人才工作的“引育留”机制,科学合理配置人才,做到知人善任、用得其所,合理搭配、优化团队,让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撒上”青春的曙光。

  落一颗粮稳的棋子,为乡村振兴筑牢农业底线。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稳住人民的“粮袋子”就是稳面积、稳产量。可喜的是,2021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13657 亿斤,连续 7年保持在 1.3 亿斤以上,为我国保障粮食生产筑牢了安全底线。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耕地面积的严峻形势不容乐观,2021 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2亿亩,比10年前第二次全国调查土地减少了1.13亿亩。国家之大,粮安天下,各地区要绷紧粮食安全弦,严格落实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守 18 亿亩的耕地红线,落实 15.46亿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政策要求,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在土地问题上贯彻“保持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巩固早稻、稳住秋粮,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双增长”,奋力奏响“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颂”。

 落一颗文明的棋子,为乡村振兴刷新精神风貌。乡村文明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的是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而乡村振兴关注的不只是人民群众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只有乡风文明、乡貌美丽、乡情浓郁的美丽农村才是万千人民“向往的生活”。各地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争创全国、省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突破口,将塑形铸魂同步推进,奋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深化文明村镇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俗。另一方面要深化文明家庭建设,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共同绘就“乡风文明入人心,美丽乡村迎面来”的美丽乡村蓝图。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文章学习心得体会

  《求是》第七期刊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党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的关键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选优配强县域领头羊才是根本举措,才能精准贯彻落实好《条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尽的努力与贡献。

  建强县域指挥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确定以后,人就是成败的关键。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根本动力在县委书记,因此选优配强县委书记是建强县域乡村振兴指挥部的根本举措。选拔县委书记,首先,坚持严把政治关口。考察人选应当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决执行好首关不过、余关莫论的硬标准。其次,严格执行选拔程序。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考察程序,“三龄两历一身份”精准求实,党龄要达到三年以上,做到提名、推荐、考察人选经得起实践检验。第三,

 优先培养“三农”干部。通盘考虑、结合实际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相当职务层级的干部到县委书记岗位,优先选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特别优先选拔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的干部,堪当时代重任、勇挑急难险重任务。

  开展精准大轮训。班子强不强,关键是头羊。县委书记就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羊,不仅须具备统筹协调能力,而且更应当做到术业有专攻。乡村振兴包括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等五大领域,可谓涵盖面比较广泛,秉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做好县委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很有必要。中央层面应当开展示范培训,省级层面应当开展全员培训,精准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林业草原、水利、教育等各方面课程,设置一定的学制时长,适当邀请参加全国培训的县委书记做典型发言或经验介绍,逐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不断补齐县委书记们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以及经验盲区。

  制定监管硬措施。郡县制,天下安。县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县委书记是县域乡村振兴的领头羊,相对于地市州盟及以上领导岗位级别相对较低,但职责和权力较大。而且按照干部管理体制,一般县级党政正职属于省管干部,更应当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相关要求,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重要措施,自觉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实行县委书记提级谈话制度,

 定期由省委和地市州盟委双重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本人思想动态,校准人生航向坐标。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抓好县委书记日常管理,管在关键时、管住关键处,确保监督管理无盲区,更无禁区。

  乡村振兴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只有上下同心、全民参与,持续不断地树牢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选优配强县域带头人,才能打造出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文章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

 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笔者认为,基层党组织要紧绕“五举措”下功夫,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顶层设计”。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键”“主心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明确自身定位,强化组织保障。要持续发力夯实“顶层设计”,压实责任体系和政策制度,谋划实行“领导包保+考核检查”的统一机制,行业部门“长期监管+长效巩固”的保障体系,从源头上保证主体责任、安排部署、行业职责、帮扶监管全部落实到位。

  加大培育力度,赋能“一线人才”。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基层党组织要加大力度挖掘培育“实用型”乡土人才,建立返乡创业者、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种养大户等人才信息库,对优秀人才进行动态跟踪培养。注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一方面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另一方面为本土劳动力提供再就业机会。积极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作用,依托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等机构,定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赋能“一

 线人才”,让农民更有奔头、让农业更具活力、让农村更快发展。

  扶持特色产业,筑牢“发展根基”。乡村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基层党组织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抓好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林果业等传统产业,坚决保证“粮食安全”。要明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加大支持投入力度,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谋划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拉动经济全方位增长,筑牢“发展根基”,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文化建设,激活“精神动力”。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基层党组织要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文明实践基地、建设文化广场等措施,为村民提供“文化熏陶”“陶冶情操”的好去处。要实施移风易俗推广工程,积极举办“文明实践周”等主题活动,通过树立“好人好事”“文明人家”典型、打造微景观、绘制文化墙、下发文明建设倡议书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民摒弃“陋习旧俗”。要抓好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提升,组织开展文

 艺演出、科普宣传活动、教育咨询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践行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畅通道路、安装路灯、修建桥涵等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要配备专人专管定期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农村“三大堆”,保证乡村垃圾的转运、管理有序顺畅。要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铺设污水排放管道,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合理管控。要加快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真正构建实现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模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篇四: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 体会 3 3 篇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应当怎么看、怎么办的重大问题。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农村,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一条重要主线,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实现了翻身解放、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

 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要看到,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到 2035年,也就 3 个五年规划期,要抓紧行动起来;明确要求,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到 2035 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要科学分析、深化研究,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科学提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既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经济一有波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农民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农民在城里没有彻底扎根之前,不要急着断了他们在农村的后路,让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这就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也是顺应国内发展阶段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

 说一千道一万,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向全党强调:“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学习领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

 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这些年,我去过很多村,发现凡是发展得好的,都有一个好支部、好书记。

 在农村,村级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既是广大党员的带头人,又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大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和“热血尖兵”。村级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主心骨”,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工作成效。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能力标准、作风标准摆在突出位置,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助力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

 划好政治标准“硬杠杠”,选出“立场特别坚定”的“领头雁”。作为村级党组织书记,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关是第一关,是硬约束、硬要求、硬杠杠。村级党组织书记必须做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必须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基层党组织在配强党支部书记时,要着重看其在政治担当、政治忠诚、政治定力等方面的表现,看其理想信念有没有,坚定不坚定,是否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是否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准则,既要听其言、察其色,还要观其行,确保选出来的“领头雁”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在政治上过硬、理论上坚定、行动上自觉。

 严把能力标准“金标尺”,选出“本领特别高强”的“领头雁”。基层党组织在选配党支部书记的过程中,既要看其是否有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信念,还要关注其在大战大考、大风大浪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化解难题能力,看其是否有较强的群众工作本领,能不能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不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找路子、出点子、搭台子。堡垒强不强,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要选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党组织带头人,既要看其日常工作处理能力,还要看其急难险重工作中的表现,既要看其想不想干事、敢不敢干事,还要看其会不会干事、能不能干成事,既要听自我评价,也要听群众口碑,选出百姓信得过的“当家人”。

 树牢作风标准“风向标”,选出“工作特别务实”的“领头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村级党组织书记必须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明确自我定位,扛起时代责任。基层党组织要选出在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乡村振兴中,敢于打头阵、唱主角、作表率,以“敢闯敢拼”的魄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善作善成”的干劲,埋头苦干、

 务实肯干,让广大群众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的“领头雁”。

 学习领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

 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 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 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胜 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每一名基 层干部勇往直前,为乡村的发展添人气、聚合力,以“一直在路上” 的坚定和执着推动乡村发展取得新成效。

 奉献为民,让“我们的初心”一直在路上。行动是初心的最好注 解,行动能够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基层 干部要当好群众的“领路人”,向他们宣传新的政策、教授新的方法, 当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全力以赴,帮忙深入现场、 查找原因,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成因、解决的办法,齐心协力把问 题解决,让群众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从而开拓视野、增强 技能、掌握方法。从酷暑下的行走到星夜下的奔赴,从老百姓房门外 的板凳到家里的炕头,从上山过河到泥土沾鞋,基层干部要把足迹遍 洒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解开群众的“急难

 愁盼”,心与群众不分离,身与群众在一起,在为民服务上做到“身 入”且“心入”。

 积极进取,让“我们的实绩”一直在路上。基层这片天地大有可 为,乡村振兴是我们的“新战场”。基层正向我们张开双臂、敞开怀 抱、亮出舞台,积极融入基层、主动担起担子,就能在基层这方舞台 上发光发热,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注入智慧与力量。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伟大业绩,从当前起航。基层干部要投身实践,以务实的 姿态奋斗事业,在基层这片天地做敢为者,更要当能为者。在基层调 研中,基层干部要用双脚去丈量,用笔头去记录,让一串串基层足迹 成为务实干事的“鲜活印记”,让“工作日记”成为“民生账本”, 把民事民情都记挂在心间、落实在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的长远发展 奠定厚实的基础。

 奋发向上,让“我们的奋斗”一直在路上。攻坚有方略,克难勇 当先,这是广大基层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需练就的本领, 需秉持的态度。在奋发向前的赶考之路上,没有推诿和借口,只有奋 斗和担当;没有退路和放弃,只有前行和战斗;没有选择和停步,只 有拼搏和开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远、心 需坚,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生出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激发说干就 干的“奋斗力”,在工作中要尽责担当,做到“三个不”——不辞辛 苦、不慕名利、不计报酬,把自己的能力本领用在为党分忧、为国效

 力上,在困难面前不等待观望,在挑战面前不裹足不前,而是顽强拼 搏、勇往直前,为乡村的发展着色添彩。

篇五: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4 月 1 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整体功能和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党建+微信”,搭建党员“做”的平台。充分利用“微信”传递信息“快”、辐射面“广”、趣味性“高”、维护成本“低”和操作性“强”的特点,立足党员干部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实际,基层党支部普遍实行“党建+微信”学习模式,建立“指尖上的课堂”,使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保障了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发布信息、联系党员、倾听民意、解决民忧、凝聚民心,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收到“小平台、大服务”的效果,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加速跑。

  “党建+产业”,拓宽党员“做”的途径。“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

 带头作用,采取组织引书记、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的“双引双带”措施,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积极推行“党建+产业”模式,依托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组建“支部+”模式产业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之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增利,以产业振兴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党建+网格”,落实党员“做”的责任。按照“便民实用高效”原则,将行政村划分成若干个网格,选优配齐网格长、网格员,实现矛盾纠纷有人调解、问题隐患有人排查、基础信息有人收集、群众活动有人组织、上级政策有人宣传,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每名党员各尽所能、发挥作用,立足转型发展实际,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以创新组织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为抓手,积极打造“党建+网格”模式,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网格,落实到每名党员头上,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每一名基层干部勇往直前,为乡村的发展添人气、聚合力,以“一直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推动乡村发展取得新成效。

  奉献为民,让“我们的初心”一直在路上。行动是初心的最好注解,行动能够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基层干部要当好群众的“领路人”,向他们宣传新的政策、教授新的方法,当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全力以赴,帮忙深入现场、查找原因,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成因、解决的办法,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让群众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从而开拓视野、增强技能、掌握方法。从酷暑下的行走到星夜下的奔赴,从老百姓房门外的板凳到家里的炕头,从上山过河到泥土沾鞋,基层干部要把足迹遍洒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解开群众的“急难愁盼”,心与群众不分离,身与群众在一起,在为民服务上做到“身入”且“心入”。

 积极进取,让“我们的实绩”一直在路上。基层这片天地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是我们的“新战场”。基层正向我们张开双臂、敞开怀抱、亮出舞台,积极融入基层、主动担起担子,就能在基层这方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注入智慧与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业绩,从当前起航。基层干部要投身实践,以务实的姿态奋斗事业,在基层这片天地做敢为者,更要当能为者。在基层调研中,基层干部要用双脚去丈量,用笔头去记录,让一串串基层足迹成为务实干事的“鲜活印记”,让“工作日记”成为“民生账本”,把民事民情都记挂在心间、落实在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奋发向上,让“我们的奋斗”一直在路上。攻坚有方略,克难勇当先,这是广大基层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需练就的本领,需秉持的态度。在奋发向前的赶考之路上,没有推诿和借口,只有奋斗和担当;没有退路和放弃,只有前行和战斗;没有选择和停步,只有拼搏和开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远、心需坚,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生出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激发说干就干的“奋斗力”,在工作中要尽责担当,做到“三个不”——不辞辛苦、不慕名利、不计报酬,把自己的能力本领用在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上,在困难面前不等待观望,在挑战面前不裹足不前,而是顽强拼搏、勇往直前,为乡村的发展着色添彩。

 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基层干部身处“三农”工作一线战场,要紧贴“三农”工作实际,做“三农”“守护者”,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添砖加瓦。

 “粒粒皆辛苦”,守护田间地头那一片稻香黄。“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基层,广大基层干部要敢于说“不”。面对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和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行为,坚决说“不”,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提前宣传、及时提醒、坚决制止,防止耕地面积出现量的减少,守护好 18 亿亩耕地红线,保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勤于说“好”。面对农民上门咨询、请求提供技术指导和农业上的帮助时,积极做好服

 务,真心提供帮助,把农技服务送到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守护好耕地翻土、育秧、种子播撒到稻谷收割全过程,帮农民算好粮食生产经济账,守护好田间地头那一片稻香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山间林地那一抹青山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后防线,后防线一破,发展将是劣质的、不可持续的。广大基层干部要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移风易俗等陈规陋俗的革除,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农村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挖掘金山银山“价值”。要引导广大农民不做“砍树人”,争做“看树人”,自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山间林地那一抹青山绿。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守护人世间那一颗人心红。“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脱贫地区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重,部分脱贫人口收入水平还不高,脱贫

 基础还比较薄弱,这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防风险、抓衔接、促发展上真抓实干,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守护好人世间那一颗人心红。

篇六: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

 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3 3 篇

 (含组工干部)

  近日,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三农”、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点燃基层活力“引擎”,释放乡村振兴“动能”。

 建强红色“先锋队”,释放乡村振兴“组织力”“牵引力”。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好不好。抓基层强基础,首先要建设能看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骨干队伍”,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积极动员复退军人、致富能人加入到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来,要持续在建强驻村工作队伍上下足“绣花功夫”,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敢于担当的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力量。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冲锋在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只

 争朝夕的姿态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身体力行为群众当好表率、立正标杆。

 育强人才“生力军”,释放乡村振兴“生产力”“创造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紧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要立足乡村建设实际需要,通过引进农业发展专业人才、强化农村人才职业技术培训,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农村人才队伍培养要多“接地气”、多沾“泥土气”,建设真正服务农业、带动农村发展的专业化职业化农村人才队伍,要立足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经营等现实需要,求真务实引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拘一格培育本土懂农业技术、经验丰富的“田专家”“土秀才”,不断壮大农村农业发展“智囊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智力支撑,不断释放乡村发展生产力量。

 练强实干“铁肩膀”,释放乡村振兴“执行力”“战斗力”。能力本领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先驱动力,也是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打铁必须本身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才能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立新功创新绩。要克服畏难情绪,敢于直面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新问题,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磨练本领的“试金石”,把挫折困难作为成长成才的“磨刀石”,勇挑重担不畏难,在排忧解难过程中补齐能力上的弱项“短板”,在勤学苦干的实践中拉长敢于担当的“长

 板”、固牢为民服务的“底板”。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办好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判问题的能力本领,做到在实干中长见识,在挫折中练胆识,以“千帆竞发”之势奋楫向前。

 激活自治“源头水”,释放乡村振兴“凝聚力” ”“内生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也要老“老乡”才能实现,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要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一起干”,避免出现“干部干、群众看”,避免乡村振兴成为脱离群众根基的“空中楼阁”,杜绝“袖手旁观”。要鼓励群众多“出点子”、多提意见,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用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唱“主角”,党员干部要好“宣传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广泛宣传动员,注重选树农民先进典型做示范,激活群众自治的“主体意识”,营造农民主动参与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凝聚自治共识汇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势能。

 学习领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这些年,我去过很多村,发现凡是发展得好的,都有一个好支部、好书记。

 在农村,村级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既是广大党员的带头人,又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大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和“热血尖兵”。村级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主心骨”,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工作成效。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能力标准、作风标准摆在突出位置,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助力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

 划好政治标准“硬杠杠”,选出“立场特别坚定”的“领头雁”。作为村级党组织书记,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关是第一关,是硬约束、硬要求、硬杠杠。村级党组织书记必须做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必须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基层党组织在配强党支

 部书记时,要着重看其在政治担当、政治忠诚、政治定力等方面的表现,看其理想信念有没有,坚定不坚定,是否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是否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准则,既要听其言、察其色,还要观其行,确保选出来的“领头雁”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在政治上过硬、理论上坚定、行动上自觉。

 严 把能力标准“金标尺”,选出“本领特别高强”的“领头雁”。基层党组织在选配党支部书记的过程中,既要看其是否有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信念,还要关注其在大战大考、大风大浪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化解难题能力,看其是否有较强的群众工作本领,能不能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不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找路子、出点子、搭台子。堡垒强不强,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要选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党组织带头人,既要看其日常工作处理能力,还要看其急难险重工作中的表现,既要看其想不想干事、敢不敢干事,还要看其会不会干事、能不能干成事,既要听自我评价,也要听群众口碑,选出百姓信得过的“当家人”。

 树牢作风标准“风向标”,选出“工作特别务实”的“领头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村级党组织书记必须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明确自我定位,扛起时代责任。基层党组织要选出在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乡村振兴中,敢于打头阵、唱主角、作表率,以“敢闯敢拼”的魄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善作善成”的干劲,埋头苦干、务实肯干,让广大群众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的“领头雁”。

 学习贯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发言 近日,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作为首批乡村振兴驻村队伍,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用好用活“三个工作法”,抓实抓细工作,全面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善用“项目工作法”,把工作做细,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面对乡村振兴这种大任务、大目标,应学会将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实现化整为零、化虚为实。坚持目标导向,践行以农民为中心的

 乡村振兴理念,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聚集“五大振兴”,厘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把脱贫成果巩固作为基础工作,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乡村治理作为创新工作。推动具体落实,围绕乡村振兴各领域重点工作,将任务分解细化。努力做好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和村庄规划等重点领域工作的方案和规划,明确工作内容和标准,让各项工作清单化、具体化,确保各阶段有事做,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好工作监管,实行挂图作战,按时收官,统筹控制好速度、进度、效度,及时研判分析结果、及时矫正失误偏差,并对标对表,做好工作的考评验收,让各项工作有效果。

 善用“一线工作法”,把工作做深,保证工作质量。乡村振兴的阵地在基层,服务的对象是群众。广大干部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推动各项工作走实走细。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用情深入群众,要积极走村入户,全面熟悉村情要素,深入了解群众在收入、饮水安全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倾听百姓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的声音,当好村情要素的“调研员”。坚持在一线解决问题,用力办好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带领群众一起想办法,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征地拆迁等方面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把群众的民生实事办好,当好为民办事的“服务员”。坚持在一线锻炼自己,用心沉入基层。基层干部尤其是驻村队员要珍惜组织给予的锻炼机会,要真蹲实住,加强自我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中展现自己的担当作为,在基层磨炼中提升自己,当好驻村帮扶的“村蹲蹲”。

 善用“典型引路法”,把工作做活,突出工作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全新的战略举措,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来参考,更需要在实践中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让典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带路者,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选好典型树好“形”,围绕乡村振兴重点目标,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大户、脱贫致富能手、卫生和文明家庭等作为先进典型,认真聚集,细致解剖,将成效明显、有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推广,成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各领域的标杆。推好典型燃好“擎”,积极搭台,组织各村(社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典型,让好的个人和家庭现身说法,让学习者现场观摩、现场学习,拉近先进典型与学习者距离,提升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创新典型秀出“彩”,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做好典型培育工作,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引导各领域的典型人物立足长远,奋勇争先,用创新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主动探索,大胆尝试,让“典型”焕发出“光彩”,让“典型”结出“硕果”,为乡村振兴贡献典型的智慧和力量。

 组工干部学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 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各级组织部门要着眼乡村振兴发展实际,从产业的长远发展、科技的活力赋能、生态的宜居环境、群众的致富增收方面着力,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动能。

 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要“外引内蓄”壮大人才体量。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把人才的体量不断壮大,把人才的聪明才智、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事业的“创新指数”就会不断上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就能再攀新高。“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在人才的引入上,要以“周公吐哺”之心引,要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引,让有技在手、有能在身的人才都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要给人才“铺设道路”,让“千里马”在乡村的沃野竞相奔腾;此外,乡村振兴的发展还要注重把外出人才用好,千方百计动员外出人才返乡创业,让“归雁”成阵、群雁齐飞,用好“靶向挖才、乡情挖才、政策挖才”等举措,以真心实意让人才“回流”,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锻强乡 村振兴“人才链”,要“刚柔并济”锻强人才队伍。组织

 部门要及时与人才谈心谈话,了解人才的思想动态、现实需要,把人才思想上的“负担”卸下,让乡村成为此身落处,更成为此心安处,扎根乡村、奉献农村,在乡村事业的发展上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以有力的服务保障促人才思想上的“专注”,以组织关怀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此外,还要注重人才成长期的“灌溉作用”,要从人才本身的特性着手,把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历练,放到基层一线、斗争前沿去磨砺胆色、强化意志,以放手“压担子”的方式让人才磨砺出能扛起重担的“硬肩膀”。正所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组织部门要善于用“疾风”去考验人才,用“烈火”去冶炼人才,让人才走出“温室”,把人才放在吃劲岗位和重大任务中去“经风历雨”,在实践锻炼中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品性意志。

 。

 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要“铺台架梯”释放人才活力。“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组织部门要为人才搭建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人才“千帆竞发”中各展所长,在“切磋琢磨”中学习他人的所长、汲取他人的智慧,提升“优势板”、激活“创新板”。...

篇七: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文章读后感心得体会

 《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总书记时刻提醒我们:乡村振兴不能成为“一阵风”,在重视速度的同时更要强调扎实走好每一步。

  让好书记“当家带路”,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旺”的富足图。“雁飞千里靠头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政治责任,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要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出一批“心眼好、脑子活、胆子大、手脚勤、能吃亏”的,特别是能带来新思路、新风气,敢想敢干,为今后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年轻干部书记。发挥好书记的带头作用,让好书记“当家带路”,发挥“领头羊”的关键作用。通过整合各村党员、致富能人等力量,提升群众的参与主动性,

 加强群众间的交流,让群众说出自身的需求和意愿,动员群众投身到村子发展中。让村民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逐渐形成有事好好说、有事共同议、有事大家办的良好氛围。

 让好制度“落地生根”,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乡村振兴,需要资金、人才、政策等制度的全方位保障。一方面,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并优先将现代农业、农村新业态、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红雁培育”计划,健全“抓乡促村”机制,举办农村“领头雁”培训班、农村支部书记轮训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最后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导使用机制,加强农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让好制度“落地生根”,让各类人才扎根乡村各尽其才、各展其能。

  让好资源“倾斜下沉”, 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乡村社会的衰落与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不无关系,农民放弃自己的乡土家园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化做贡献的同时也“掏空”了乡村的“心”。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发展吹响了“集结号”众多的目光开始聚焦农村,诸多的资源开始汇聚农村。城乡要协同发展,要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坚持城市反哺农村,根据当地农村

 特色,下沉部分工业项目、创建现代化农业项目,盘活乡村资源和经济,并与农民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唯有如此,才能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这场伟大实践中,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绘就一片欣欣向荣“富春山居图”。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文章读后感心得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最近,“针不戳”一词火了。该词因谐音“真不错”,深受广大网友喜爱,一时间成为“流行词”,被广泛用于认可、满意、点赞的场合。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想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获得群众“针不戳”的评价,就要“一日三念”反求诸己。

  一念为党谋而不忠乎?当好“领头雁”,引领乡村从“散沙”到“聚合”。“天下大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当前,一些村级党组织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整体不高、软弱涣散、组织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也导致农民群众缺乏“主心骨”,干部群众的力量不能有效汇聚。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争当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以广泛团结各方力量,汇聚成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团旺火”,从而不断攻下一个个“火焰山”和“腊子口”。

  二念为民忧 而不切乎?当好“急先锋”,助力乡村从“死水”变“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只有振兴产业,才能打通“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当前,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成为困扰乡村振兴的重要障碍。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立足地方实际,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等产业,譬如香菇、茶叶种植,虾蟹养殖,农家乐等,这样就能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从而搅动乡村“一池春水”,让农民“生活有奔头”,能够通过自身劳动增收致富,“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腰杆子”真正硬起来。

  三念为道计而不远乎?当好“压舱石”,推动乡村从“空心”向“实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长远谋划、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他们或在城市务工,或在城市安家立业,导致农村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的留守者,农村“空心化”较为严重。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气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不断充电提升,努力成为懂技术、会经营

 管理的农村“土专家”,不断淬炼过硬本领,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能干大事、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这样,才能推动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让乡村人气更旺,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广袤的乡村大地才能真正焕发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勇当乡村振兴的“拓荒者”和“扛鼎者”,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成长成才、谱写新篇。

篇八: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领会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 体会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每一名基层干部勇往直前,为乡村的发展添人气、聚合力,以“一直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推动乡村发展取得新成效。

  奉献为民,让“我们的初心”一直在路上。行动是初心的最好注解,行动能够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基层干部要当好群众的“领路人”,向他们宣传新的政策、教授新的方法,当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全力以赴,帮忙深入现场、查找原因,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成因、解决的办法,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让群众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从而开拓视野、增强技能、掌握方法。从酷暑下的行走到星夜下的奔赴,从老百姓房门外的板凳到家里的炕头,从上山过河到泥土沾鞋,基层干部要把足迹遍洒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解开群众的“急难愁盼”,心与群众不分离,身与群众在一起,在为民服务上做到“身入”且“心入”。

 积极进取,让“我们的实绩”一直在路上。基层这片天地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是我们的“新战场”。基层正向我们张开双臂、敞开怀抱、亮出舞台,积极融入基层、主动担起担子,就能在基层这方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注入智慧与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业绩,从当前起航。基层干部要投身实践,以务实的姿态奋斗事业,在基层这片天地做敢为者,更要当能为者。在基层调研中,基层干部要用双脚去丈量,用笔头去记录,让一串串基层足迹成为务实干事的“鲜活印记”,让“工作日记”成为“民生账本”,把民事民情都记挂在心间、落实在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奋发向上,让“我们的奋斗”一直在路上。攻坚有方略,克难勇当先,这是广大基层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需练就的本领,需秉持的态度。在奋发向前的赶考之路上,没有推诿和借口,只有奋斗和担当;没有退路和放弃,只有前行和战斗;没有选择和停步,只有拼搏和开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远、心需坚,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生出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激发说干就干的“奋斗力”,在工作中要尽责担当,做到“三个不”——不辞辛苦、不慕名利、不计报酬,把自己的能力本领用在为党分忧、为国效

 力上,在困难面前不等待观望,在挑战面前不裹足不前,而是顽强拼搏、勇往直前,为乡村的发展着色添彩。

推荐访问: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全党 重中之重 心得体会

热门排行

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构建亲清

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 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篇1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洪顺被“双

部队枪弹安全心得体会(共7篇)

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会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味(一)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篇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展现了宏大的历史

学习了四级政法会议检察长会议精神个人总结体会

近日,我院组织学习了四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两极检察长会议精神和刘达生检察长在全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篇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20__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是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就同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今天上午,我观看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篇1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