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省十四大党代会心得体会3篇
学习省十四大党代会心得体会3篇
学习省十四大党代会心得体会篇1
教诲记心上,奋斗在路上。通过学习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欧阳明华同志作的题为《勇担时代重任,争当跨越先锋,奋力描绘新时代彭泽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备受激励。一是要行有所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县委嘱托,从严要求自己,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二是要聚焦主责。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采用细看、勤问、多学的方式,苦练内功、勇挑重担,自觉提高业务素养和工作水平,倾力办好事、用心办实事。三是要强化担当。作为年轻干部,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学习省十四大党代会心得体会篇2
xx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顺利闭幕,大会全面系统总结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xx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围绕“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提出了具体要求、部署了主要任务,向广大干部群众发出了奔赴新征程、创造新辉煌的“时代号令”。作为基层学校的党员,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三道必答题”。
做好辨别是非的“判断题”,坚定信仰立初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必须牢记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城市发展和治理上的生动运用,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xx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深入学习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一所学校是一个集体,只有全体教职工做好辨别是非的“判断题”,才能让学校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做好开拓进取的“应用题”,创新发展创亮点。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xx市教育系统紧紧抓住开创“共同富裕”发展新局的历史机遇,以争做头雁的使命和担当,全力推进高水平“美好教育”建设,特殊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们将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次党代会发展为契机,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融合教育的文章,以职业教育拓展办学为新起点,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胆识和勇气,打造国内融合教育新样本,做发展的开路人,做好开拓进取的“应用题”。
做好亚运赛事的“挑战题”,担当作为比奉献。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高水平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xx的重大政治任务。学校有幸承担xx市亚残运会草地掷球比赛项目,机遇百年一遇,使命无限光荣。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学校党总支将结合草地掷球比赛项目承办,继续打造好“四看五领一坚持,汇聚发展正能量”的党建品牌,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好作风、最佳效果抓好赛事筹办各项工作,安全办赛、简约办赛、智能办赛,全力做好赛事服务保障。结合大赛大考,通过创新载体优势,切实激发党员积极性,转化党建优势,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贯彻实施,推动草地掷球比赛项目高质量完成。科学运用好各种活动载体,使团队凝心聚力,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实现以党建促进办赛,以党建引领办赛的良好效果。
学习省十四大党代会心得体会篇3
苦干实干才能推动发展,苦干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点赞。
5月,总是百花盛开,百鸟鸣啭,欣欣向荣。将时间的指针转回到20xx年5月22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落下帷幕。会议深刻冷静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清晰地提出今后五年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吹响了各项工作的冲锋号。
从那一刻起,全省各族群众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青海各级干部深谙,唯有崇实尚干、不遗余力,方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才能脚踏实地、创造辉煌。
5年弹指一挥间。一个个数字、一项项举措、一个个目标、一张张蓝图,5年来,决胜全面小康征途愈艰,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脱贫攻坚战打响……青海各族干部群众扛在肩上的责任与压力真不轻松。
5年来,青海大地发生了太多的变化,青海大地充盈着太多的感动,青海大地回响起太多掌声,在青海的发展画卷上留下了动人之、难忘一笔。
实践证明,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精气神推动工作,决定着“地基”能不能夯实,“新蓝图”能不能绘到底。
实践证明,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作风开展工作,关系到“施工图”能不能落地,“任务书”能不能完成。
实践证明,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才能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青海需要苦干实干的“精气神”,群众呼唤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干事创业离不开苦干实干的“精气神”。
上一篇: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