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以文带文教学心得体会

|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以文带文心得体会 小白旗 李若涵

在学习了以文带文导读达标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之后,对这一模式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有了深刻认识,以下是对这一模式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这一模式具有基本的理论根据,即《新课程标准》,符合课标总目标,其提倡的大阅读是实现课标对于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学不容置疑的应承担一定的任务,“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发扬学生的个性,把素质教育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以读代讲在语文课堂的实施,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而是学生通过读来主动地参与课堂和接受知识,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其次,这一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性,提出了系统的、明确的教学过程,阐述了以文带文课堂的流程,重点指导了带文的方式方法,所谓“以文带文”,就是在一堂课里,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精读一篇文章外,还略读、浏览一篇、两篇甚至多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阅读量大,教学密度高,节奏快。效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数倍。“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和课型,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阅读广度和阅读深度的关系。这是理想状态,根据我班学生现状,对于阅读的推进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不能局限于同一主题,所以本模式提出可以是同一形式或者符合单元主题,或者同一作者的文章都可以用于带文环节,这大大的解决了阅读范围窄的问问题,而对于阅读量的要求也要灵活,不能一味要求多读,要精读,选读。主要策略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学生的不同情况继续拓宽和丰富“以文带文”课型。

当然课程的重点是要深入到读写结合的层次,语文的实践性也体现在大量阅读后的习作上,这一模式也将如何开展写作练习加入其中。阅读与写作本就如影随形,要让学生在多接触语文材料后,慢慢在阅读中学写,在写作是促进读书的兴趣,达到读写的有机结合。在打好阅读的基础后达到写作中的应用。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逐步开展以文带文课程,争取做到,以读代讲,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真正提高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可以

“以文带文”课的四种类型

以文带文课从诞生那天起,为什么带文,带入的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是什么关系,链接二者的纽带是什么,此类问题就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主题阅读课题组陆恕老师说,以文带文的主要课型特点是一篇精读文带一篇

“以文带文”课从诞生那天起,为什么带文,带入的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是什么关系,链接二者的纽带是什么,此类问题就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主题阅读”课题组陆恕老师说,以文带文的主要课型特点是“一篇精读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二者的关系是:(1)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2)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

“主题阅读”是我们“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老师。我们的以文带文课型是从“主题阅读”借鉴来的。我们应认真地向“主题阅读”学习。

“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这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一种类型——迁移运用型。其基本特点就是人教版课本上的文章领悟方法,配套教材或其他选文阅读中迁移应用方法,目的是促进方法技能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

比如,《乡下人家》选自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中要求“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语言品味积累,但在这之前,应先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三河湖镇第一小学王营营老师引导学生谈谈“乡下生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看看“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哪几处生活场景”,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画成了如下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再品味语言就不至于支离破碎。画思维导图只是一种策略,借助思维支架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的策略。

之后,老师让学生应用“画思维导图”这种方法,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上的选文《故乡的芦苇》,画出作者的记叙思路。

这就是一个迁移运用型以文带文的实例,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画

1 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有必要,但不是语文本体性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悦生活美好,都只是阅读训练的活动载体,教会学生阅读策略才是这节课的本体性内容。

王营营老师还教过《自然之道》,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导语要求“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文阅读之前,王营营指导学生听写课文中几个四字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饱餐而去、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后悔莫及——然后让学生反复读一读,前后连起来说话。学生发现,不经意间竟然概括出了文章主要内容!老师轻轻一点,学生就领悟了“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前后连缀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好用不好用?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读配套教材选文《蛇与庄家》。这也是迁移应用型以文带文。

换一种教法,《自然之道》写了一件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人,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事,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按照记事文章的要素提取主要信息,连缀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更有普遍性。感悟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接着阅读其他文章,比如课本上第12课中的第一篇小短文《“打扫”森林》。反复应用,由懂到熟,熟能生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就形成了。

说到精读、略读,我看法略有不同。人教版课本上的精读、课外的略读,这只是“一般而言”,不必机械理解。有时候,课本上的文章很烂,还有必要精读吗?几分钟、十几分钟看一看,放过去了事。配套教材或老师自己选的文章是精品,反倒可以多花点时间。那是另一个话题。

“比较异同型”,是以文带文的第二种类型,其基本特征正如陆恕老师所言:“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是以“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为主题编排的,选入了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单元导语要求“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其中第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就

2 选入了《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个片段。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写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小嘎子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严监生突出了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细节,“凤辣子”则出现了大段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即使是人物动作描写,具体写法也有区别,小嘎子是一连串的连续动作,严监生是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特写。

梁才中心学校的董慧老师教学这一课,一上课就打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比较阅读三个片段,划出其中的精彩语句或段落,想一想,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里进行的就是比较阅读,是层次较高的一种阅读训练。

假如换一种教法,先重点指导学生精读《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然后再阅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两个片段,看看与描写小嘎子的方法有哪些异同,这便接近以文带文了,只不过带的还是课内的片段。

假如再换一种教法,先比较阅读课内三个人物描写片段,再拓展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里贾平凹的《我的老师》,比较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这便是典型的“比较异同型”以文带文课。同样,阅读了冯骥才的《刷子李》,也可以拓展阅读配套教材上的《苏七块》,这两篇同是冯骥才作品,风格相同,但写法上也有区别。

比较阅读要求跳出孤立的课文或片段,从更高的视点上整合、类化信息,拓展视野。相同的写法,与课内文章相印证,加深理解感悟;不同的写法,与课内文章写法相比较,拓展认识,因而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感悟。

印证巩固型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三类,与比较异同型相比,要求低一些,难度小一点。三河湖第一小学高爱静老师教三年级《太阳》一课,先围绕“远”、“大”、“热”三个特点揣摩作者“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接着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上的《月亮的自述》,看看文章写了月亮哪些特点,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是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印证”刚刚领悟的三

3 种说明方法,“巩固”学习收获,是典型的“印证巩固型”。

如果换一换教法:“看看作者在说明方法上与《太阳》一文有哪些异同”,要求进一步提高,就是“比较异同型”了。

以文带文还有第四种类型——“内容拓展型”。

同样是教学《太阳》一课,课文学完了,让学生拓展阅读《月亮的自述》,只要求学生“读读文章,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科学知识”。这便是内容拓展型。

学了《少年闰土》拓展阅读鲁迅小说《故乡》,只要求了解中年闰土的变化,不提出读写方法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内容拓展型。

“主题阅读”以文带文课没有明确的类型划分,我们区分出了四种类型,将课本文章与带入文章的联系进一步类化,更便于老师们具体操作。教学实践中究竟采用哪种类型,既要看文本特点,又要看时间是否允许,更要看学生发展需要。基本要求存乎于心,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我们的意图就实现了。

4

主题阅读:四(下)第二组以文带文《尊严》教学设计

明德小学

李翠荣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尊严》以及拓展阅读同主题文章,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悟人物形象。

3、以文带文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本,进一步感受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再悟尊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悟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1、学生充分阅读《尊严》一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观察表格、主题阅读材料《弯腰拾起的尊严》

【教学过程】

一、名人名言导入课题。

引用两句和尊严有关的名言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

1、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2、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生齐读。

师:知道这两句名言和什么有关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尊严》。(师板书,指导“尊”字)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课件说一说。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

3、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完整并简练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真了不起。写事的文章,大致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来归纳主要内容,这就等于把书读薄,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咱们今后在阅读中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

三、走进文本,感悟哈默,读中悟写

1、故事中的哈默是一个穷困凉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大叔是怎样评价他的?

2、课件出示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3、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杰克逊大叔却说他是富翁呢?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近哈默,探个究竟。

4、课件出示导学提纲,根据提纲要求,小组合作分类填写人物观察表格。

用横线画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

用两条横线画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

用波浪线线画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

用小括号画出描写哈默神态的句子,在一旁写出自己的体会。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教师相机点拨。

(1) 外貌 课件出示: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读句子,谈感受 (2) 语言 课件出示三次对话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小组交流句子,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师生合作读对话,从三次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哈默? (3)动作

其实哈默的动作也蕴含在对话过程中,那个小组员交流?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仰起头

问 喉结上下动了动 蹲下来

捶背 狼吞虎咽 读句子,说体会。

仰起头

问:地位平等,人格平等,不准备让别人施舍。

喉结上下动了动:哈默非常饿。

蹲下来

捶背:很有礼貌,做事认真、勤劳。

狼吞虎咽:实在饿坏了,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吃。

(4) 神态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目光顿时昏暗了

6、小结:

我们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了哈默强烈的尊严感,杰克逊大叔也是从哈默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看出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课件出示: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 齐读,感受尊严。

(2) 你看,作者正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哈默的自食其力,绝不不劳而获的尊严。

四、自主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弯腰拾起的尊严》,再悟尊严

1、学生自由默读《弯腰拾起的尊严》,初步感受故事情节。

2、再次默读,画出青年男子的动作、语言,在一旁批注,体会人物形象。

3、年轻人的形象在你的头脑中已经清晰起来,你认为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交流,自主汇报。

4、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巩固了概括叙事文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体会了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学习中要尝试运用。

五、作业拓展(二选一)

1、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小珊迪》、《真诚带来好运》。

2、阅读其它有关诚信的感人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尊严

神态

|

语言 ——人物品质——动作

|

外貌

【教后反思】:

《七律·长征》

高慧

一、话题导入:

1、(出示幻灯片)说说你所知道的毛泽东(生交流)

2、师总结:就像我们同学所说,作为一代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我们将在接下来一个单元的学习中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首先,我们将要领略的是一位富有才气、最具激情的领袖形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毛泽东。

二、学习《七律·长征》

1、首先,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代表作——《七律·长征》(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入长征背景:那什么是长征?(出示幻灯片,指生读背景)对于长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也许也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但今天,我想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几个数字。(幻灯片出示)——师读,一起感悟。而这首诗就是创作于1935年9月底红军长征胜利在即,毛主席回顾长征途中的艰难万险,感慨万千,有感而发。

3、有了解才有感悟,让我们带着你感情的沉淀齐读《七律·长征》注意节奏,一二——(生齐读)

4、请你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形容长征对你的感受?——生:难

5、诗中的哪个词语能够概括出这些“难”——生:万水千山

6、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万水千山?——生:只等闲

7、齐读首两句

8、那这首诗中又提到了哪些“万水”,哪些“千山”呢?

9、首先,提到了哪些山?——生:五岭、乌蒙、岷山——出示幻灯——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五岭?——逶迤——你能想象出一种怎样的画面?——感悟磅礴、千里雪——而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却是什么?——腾细浪、走泥丸——为什么?请你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体会到红军一种怎样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读出这种精神(指两生读)——那面对千里冰雪的岷山,红军又是怎样的态度?——生:喜——哪个动作能表现出这种喜?——生:尽开颜——为什么?——你又体会到一种什么精神?——读出这种精神(指生读)

10、走过了千山,又有哪些万水?——幻灯片出示——看到这两句诗,一定有一对词引起了你的注意?——生:暖、寒——幻灯片:金沙江暖吗?——为什么用“暖”?——相机引出“巧渡金 1

沙江”背景——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精神?——有“暖”做对比,你一定能想象到“寒”的背后所隐含的画面,你来想象一下?——生描述——出示幻灯片,师陈述背景——生读幻灯片旁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精神?——谁能读出巧渡金沙江的乐观和勇渡大渡河的坚强?——指两生读

11、而正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构筑了红军战士留给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师板书)

12、正是这种长征精神,造就了——(幻灯片)出示长征途中的经典场面。

13、让我们带着这种长征精神齐读

14、总结:全诗学罢,我们这是通过这些描红的字想象到了长征途中一幕幕惊险的画面,感受到了红军坚强乐观的精神,我们称这种诗歌感悟方法为(幻灯出示)——抓住关键进行画面想象和感情体悟(师板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诗词感悟中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深刻的体悟。

15、全诗学罢,你对这首诗的题目有没有疑问?——生:七律

16、谁来解答这个问题?——什么叫“七律”?(相机说明七律的含义)

三、感悟《忆秦娥·娄山关》

1、才华横溢的诗人毛泽东不仅会写诗,还会作词,一起来看一首同样创作于长征途中的作品《忆秦娥·娄山关》。

2、看到这首作品,你感觉在形式上与《七律·长征》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提示长短句、押韵、词牌的知识)

3、那我们来听听这首词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放录音)

4、这首词创作于娄山关战役之后(幻灯出示背景),介绍背景,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提到了“抓住关键词进行画面想象和感情体悟”的方法,和你的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哪个词给了你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情上的冲击。(生讨论交流)

5、生交流,相机引出:烈、碎、咽、铁——(面对如此艰难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屈服了吗?)从头越——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精神?——读出这种豪迈不屈(指生读)——齐读

四、对比感悟《卜算子·咏梅》

1、在此寒冬时节有一种植物引起毛主席特别的青睐,大家猜猜是什么?——生:梅花

2、我们的毛主席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学习,他就仿照宋朝大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为梅花写了一首词,大家来看。(出示幻灯片)

3、谁来为大家读一下?(指生读)

4、体悟共性:

2

(1)感受词牌的作用:这两首词有着相同的词牌名——卜算子,所以决定这两首词的( )(结构形式)完全一致。

(2)感受梅花的精神:同时,两首词都在“咏梅”,那它们歌颂了梅花怎样的精神呢?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思考、交流)

5、体悟感情基调:但是,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这两首词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你能否运用抓住关键词进行画面想象和感情体悟的方法来谈谈这两首词不同的感情色彩呢?(生思考、交流)——你能读出这种低沉坚忍吗?(生读陆游词)

6、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又是怎样的感情基调呢?——谁来读出这种高昂豁达?(生读毛泽东词)

7、出示背景,加强理解:毛主席在创作这首《卜算子·咏梅》的时候,恰逢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人民面临饥饿的威胁;
同时,国际上,与苏联断交、一些国家对我们进行孤立,我们的国家出在一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阶段。而毛主席在一次大雪中看到这傲霜斗雪的梅花,就写下这首杰作以鼓舞全国人民能够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乐观豁达,这也正是发扬了革命先辈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8、让我们再次带着这种精神齐读《卜算子·咏梅》。

五、作业、总结

1、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我们学到的诗词感悟方法去感受毛主席其它著名的诗词作品。

2、其实,毛主席之所以才华横溢、坚强豁达,与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课下,老师推荐大家一本书《恰同学少年》(幻灯片),一起去看看青年毛泽东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去走近毛泽东!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坚强

长征精神{ 抓住关键词

乐观

以文带文课型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读《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几点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 文教 以文

热门排行

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构建亲清

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 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篇1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洪顺被“双

部队枪弹安全心得体会(共7篇)

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会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味(一)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篇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展现了宏大的历史

学习了四级政法会议检察长会议精神个人总结体会

近日,我院组织学习了四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两极检察长会议精神和刘达生检察长在全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篇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20__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是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就同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今天上午,我观看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篇1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