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58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2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观察组158例采用小切口完成阑尾切除术,对照组118例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对照组腹膜炎2例,切口感染8例,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腹腔干预小,显著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急性阑尾炎;阑尾炎
阑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率约为1‰[1]。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阑尾切除术大多采用麦氏切口,长度为6~8cm。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及人们对于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2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观察组158例采用小切口完成阑尾切除术,对照组118例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男性147例,女性129例,患者年龄11~65岁,平均为(36.42±1.02)岁。病理类型:单纯性阑尾炎201例,占到72.82%,化脓性阑尾炎44例,占到15.94%,坏疽性阑尾炎15例(3例穿孔),占到5.43%,其余16例为阑尾周围脓肿。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248例(占89.86%)患者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B超提示阑尾肿大。另外约10%患者多为小孩或老人,症状不典型,查体不配合或查体麦氏点压痛或反跳痛不明显,结合腹部B超提示急性阑尾炎。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肠梗阻、妇产科疾病等需要鉴别诊断的常见疾病。
1.3方法 成人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小儿以氯胺酮行基础麻醉辅助局麻。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麻醉后取右下腹麦氏点附近压痛最明显处作一长约1.5~3cm的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小拉钩向两侧钝性拉开,提起腹膜,确认无肠管后切开腹膜,护腹巾保护切口使切口腹膜化。手术台向左倾斜15~30°,拉钩拉开切口将大网膜推向左上部沿结肠带寻找阑尾。如未见阑尾或阑尾周围有炎性粘连,使用左手食指入腹后探查,如阑尾周围有炎性粘连轻柔钝性分离开,手指将阑尾钩于切口下方,阑尾钳提出阑尾,阑尾系膜血管分别用7#和4#丝线缝扎两道,末端一道暂不剪断,待切除阑尾包埋入荷包后,牵引阑尾系膜残端粗糙面覆盖荷包表面,用荷包线将其结扎,残端消毒。用9%的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干净。逐层缝合,术毕。对照组:采用传统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根据压痛点位置适当调整,作一斜切口长约6~8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寻找到阑尾根部,也可钝性分离阑尾周围粘连,显露阑尾头体部,结扎阑尾系膜及阑尾根部做一荷包缝合同观察组,将阑尾残端荷包包埋于盲肠内,残端消毒。用9%的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干净。逐层缝合,术毕。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组件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两组均无粪漏、阑尾残株炎、腹盆腔脓肿及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对照组腹膜炎2例,切口感染8例,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手术切除成为首选已成为共识。阑尾传统切除术切口位于右下腹麦氏点,切口长度为6~8cm,腹部有较大的瘢痕组织影响美观,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切口感染[2]。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和手术技能的完善,阑尾小切口切除技术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将切口控制在1.5~2.0cm,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缺陷,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及美观等特点[3]。
本研究通过对158例采用小切口完成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和118例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28.7±6.8)min、出血量(23.3 ±4.7)ml、术后排气时间(15.2±4.9)h、术后住院时间(4.0±1.6)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笔者认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的优点体现于:①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短,对腹腔干预小,为胃肠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同时可早期进食,补充营养,提高了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促进伤口愈合。②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较小,显著降低了术中出血量。③切口小,避免了切口扩大造成的感染机会增加,有效地防止切口感染。④疼痛轻,患者活动受限小,可早期下床活动,减轻术后肠粘连以及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⑤具有瘢痕小,美观等特点。
然而,并非所用的阑尾炎都适合应用小切口,刻意追求小切口而盲目地扩大适应症会为手术带来困难以及不必要的风险。我们通过对158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总结,认为选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为: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病时间短(不超过24h),血象不是很高,可以考虑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②患者体型不肥胖,具有典型的病史和症状,压痛点明显或扪及到条索状物体,选择小切口阑尾切除取得不错的效果。③术前B超定位,排除后位阑尾的可能,后位阑尾会增加手术的难度[4]。④发病时间超过24h,或以形成阑尾脓肿[5],或发病时间虽不超过24h,但已穿孔形成弥满性腹膜炎者,应果断地采取传统阑尾切除术。⑤术前排除其他需要鉴别诊断的常见病。此外,为确保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成功实施,需要合适的麻醉已到达理想的肌松效果,增加切口的可伸缩性为视野暴露创造条件。术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术技巧,避免粗暴操作。
综上所述,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尤其在广大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2-1573.
[2] 熊红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 ,2013,(13):199-200.
[3] 陈涛,肖军.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4,35(2):235-237.
[4] 段洪伟.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26例体会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
[5] 戎祯祥,剧永乐,陈小伍等.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9).
[6] Gao Hong.clinical analysis of 113 cases small incision appendectomy[J].Jilin Medicine,2011 22.
[7] Gu Weigong,Luo Zhiwei,Dong Jianping,et al.Small incision unilateral vertebral lamina windowing treatment efficacy analysis of 29 cases of lumbar disc prolapse[J].Yunnan medicine, 2011,03.
[8] Zhang Jingdong; Easy macro first;; C arm machine assisted small incision needle wa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n children humerus condyle fracture [A].Bone science academic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8 [C].2008.
编辑/许言
上一篇:产房外科护理体会
下一篇:47例小儿肛周脓肿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