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022

|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黎米丹

(贵州省德江县青龙中学

贵州

德江5652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如何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05一01

1.树立”生活”理念,服务美术教学

关于”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直以来从未停止过,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再到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教育中关于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已越来越明晰。所谓”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学科教学内容具体到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用生活的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美术教学”要求教者淡化学科中心,积极关注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加以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的美,我们应以“大美术”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以宽泛的美育思想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进行指导,通过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从而有机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创设生活化情境

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美术鉴赏生活化,就是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在《超现实艺术》一课中我通过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游戏,让学生更深入的领会超现实艺术;
在《现代绘画》一课中,我通过”成语预测”的游戏让学生深入体会杜尚的艺术,以上游戏在促进课堂教学的同时,都具有有趣的效果。虽然学生缺乏一定的系统知识,但学生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联系的。如围绕学生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进行教学,学生会从中体会到经验的价值作用,从而让学生从中体 会到经验的价值作用,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二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
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
四是生活情境要与学习过程形成有机的整体。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新课堂,在新知的导人中运用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听音乐、表演、猜一猜等。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3.尊重独特创造成果,培养学生的运用技巧

关注学生的独特创新成果,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更能够使技能运用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学生的独特创新得到尊重和认可,更是课程人文化教学的必然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情境中发现美,让学生依据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和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理解创作,从而不仅激活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还让他们更加投入学习。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手中的画笔描述自己的所想和所感,更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思维,丰富认知感受,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发展需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多为学生提供可展示独特创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提供平台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发挥想象力,多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社会的真善美,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运用熟练的表达技巧予以呈现。

4.优化整合各种资源

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开发出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一个具有艺术化、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4.1优化学校生活资源。如,设计黑板报、排版学习园地、美化教室一解、指导学生设计舞台背景,以及校园绿化的造型、布局、宣传橱窗的美化等。如此以校园生活资源优化为对象,不仅有利于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而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使其操作能力在主人翁式的主动学习中得以培养。

4.2优化家居生活资源。家居生活资源的优化包括各方 面,小至课程表、书架、笔架、阅读架、笔筒之类的实用工艺品,大至生活用品、家具、车辆、房屋的没计。需要注意的是家居生活环境的设计应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尝试。

4.3优化社会生活资源。社会生活资源包含在社会文化、经济生活之中,如贺卡设计、书籍装帧、标志设计、招贴创意、广告创意、包装、装潢设计等。如此资源优化、技能习得有助于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化进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新课程带来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课堂。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老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听课效率、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给予全面及时地评价。

摘 要:从创设生活情境,将童心引进课堂;
注重生活趣味,将童真引进课堂;
注重生活体验,将童味引进课堂;
注重生活知识,将童蕴引进课堂;
注重生活创造,将童味引进课堂等方面,研究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美术课堂;
生活化;
本真;
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51-01

知识的源泉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宝藏。美术的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它是人类的杰作,又是大自然的恩赐。因此,生活中的自然美,是美术创作不懈的动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注重激活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美来源于生活,从而主动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童心引进课堂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美术教学要把学生对美术的向往、对美术知识充满好奇的童心引入美术殿堂。因此,每一节美术课,都要运用适当的方式营造生活化的美术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美术课堂,在生活与美术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创设生活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所营造的生活情境要与当前的课改结合起来。第二,所营造的生活情境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相结合。第三,所营造的生活情境要有一定的创意,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第四,所营造的生活情境要与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只有这样,营造的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才能吸引学生,从而让他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展示个性,进行自由创作。例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故事、儿歌、表演、变魔术、猜猜看、送“礼品”、介绍新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生活趣味,将童真引进课堂

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与生活趣味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注重生活趣味,将童真引进课堂。低年级学生上课基本以游戏活动为主,因为他们对小动物、寓言、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
中年级学生上课则主要以活动性、合作性学习方式为主;
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则以对事物的探究、综合实践学习方式为主,因为他们对社会发生的事和未知世界比较感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营造有生活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持续的发展。例如,上“卡通明星总动员”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各种卡通片,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最喜欢的卡通明星。最后,再让学生画一画。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趣味性较强。学生以自己所认识所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提高学生作画的趣味,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艺术细胞在心中不断萌生,个性不断得到发展。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趣味性进行教学,这是美术教学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生活体验,将童味引进课堂

美术教学内容,只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并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使学生对美术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深刻,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应注重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有效的结合,大致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美术探究能力。第二,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发现美术问题及解决美术问题的能力。第三,生活体验和教学内容的结合,便于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牢固。第四,新课程资源在学生生活体验的结合中得到创新和发展。

四、注重生活知识,将童蕴引进课堂

美术教学中的生活知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这种生活知识对于构建新课程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不但对学生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丰富美术课堂教学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以“春天的色彩”教学片段为例,先让学生看录像片段,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知识说一说,不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注重生活创造,将童味引进课堂

学生的生活是充满趣味性的,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而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与创造潜能。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创造性表现,大胆抒写自己的想象,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学生对生活进行想象创造,是美术创作的一种升华,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结束语

学生的童年生活真实而有趣、丰富而多彩,具有很大的创造潜能和创造空间。一个有生命力的美术课堂,应该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为生活服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注重引入学生的生活场景,并进行有机整合,让美术教学具有无穷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寺头小学

三年级一班

刘 霏

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我校施行生活化课堂教学改革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

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

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
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
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
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
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
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
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美术教学生活化

主讲人:仇丽莉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纸拖鞋》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仔细观察拖鞋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哪些颜色,最喜欢哪种式样;
在教学《小树快快长》时,我利用下午的活动时间,带学生观察了校园里的树,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树的结构主要由树干和树冠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树皮,知道了有的树皮表面光滑,有的树皮表面粗糙。通过细心的观察,学生还发现树叶的颜色丰富多彩,树的外形形状各异,可以概括为近似的半圆形、三角形、扇形、椭圆形。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用纸做自己喜欢的树时,就游刃有余了……于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我都让学生先翻阅一下这学期的美术书,说说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关,需要平时留心观察。于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月亮、蝶儿、猫儿、鱼儿、自己的妈妈,自己的伙伴、老师……都成为孩子们热衷观察的对象,孩子们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

其次,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禽类、童话比较感兴趣,以游戏性活动学习方式为主。如在教学第二册《太空里的植物》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消除因没有见过太空里的植物,而产生造型、表现的畏难情绪,所以我让学生们站起来,亲自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双臂抱紧了,蹲下,你是一棵植物种子;
慢慢站起来,伸展手臂,你发芽,长大了。在我绘声绘色的朗诵声中,学生体验着植物的生活。有效地情景创设,不仅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创作,也使学生们在头脑中生成太空里植物的具体形象,为学生大胆造型,积极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第一册《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森林里的白雪公主住在小矮人家里,可是可恶的皇后却用大风吹走了白雪公主的房子。这时我头饰扮演魔法师,拿出魔法棒,要帮白雪公主变出新房子。学生们个个迫不急等地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等待着。可是魔法师的魔法却失灵了,只变出一堆堆大大小小、长形、方形的纸盒、彩纸。所以魔法师只好求助同学们,让大家用这些材料帮白雪公主设计更美的新房子。学生们表现的兴趣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了,要跃跃欲试了,就这样学生在生动、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童话里的小屋的造型与表现。

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对卡通明星,生活中的事件比较感兴趣,教学设计可以活动性、合作性学习方式为主。如在教学《可爱的班集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师生在一起的欢乐的情境,学习了纸版画的制作基本方法,增添了学生学习纸版画的情趣性。而五年级的学生却对未知的世界比较感兴趣,可以以探究性,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为主。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提高。

2.将美术创作与生活留言相结合。

孩子内心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向孩子心灵之路要靠倾听与交流。我们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孩子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这样宽松的氛围形成以后,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节课35分钟与每班40多名学生的时间比例,除去我们对学生的新授时间需要10——15分钟,剩下的时间如果平均给每个孩子的时间就更是寥寥无几;
而孩子们想对我们交流的东西却很,如果我们视而不见、见而不听,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孩子没有了感受、没有了交流,甚至是不会交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学生作业形式进行了小改革——采用留言式美术作业,即在自己作品的周围附加文字,记录自己在创作作品时的感受或记载自己创作作品的经过。这样就给了每个孩子想对自己说、想对父母说、想对老师说、想对伙伴说的空间与时间。生动的画面,稚拙的留言,正是孩子生活世界的写照,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3.通过美术日记,再现生活情境,表达感受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我在教学的同时,主动与学校的语文老师沟通,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4.及时创作,表现生活

儿童的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映,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现生活。如,举行完跳绳比赛,假期旅游归来……同学们回味无穷,我们就引导他们闭目静思,回忆当时难忘的情景,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当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倾诉自己的欢乐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如学习了《做面具》一课后,我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制作面具,进行课本剧表演。他们在生活中大胆地运用着美术来装饰,美化着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研究的这个课题几年来,我有不少的感触和心得,我在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心得体会与大家一直分享:

一、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这就有必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更强调通过课程功能的改变、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的落实,把学生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例如:学了千克、米以后,让学生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楼大约高( )米;
学了比例尺以后,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二、在学数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是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即数学,只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照样也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一番。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学生在谈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一位学生提出来问“老师,你今年有几岁了?”我想了想说“5年前我比我的儿子大25岁,5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已经6岁了,那么你们算算看,老师今年几岁了?”顿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有的用足了劲在苦思冥想,有的托着腮帮子左右为难。而最后还是没有能难住他们,很快便有了答案。虽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学生们却都是乐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地相互出起题目来了。请同学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龄。

数学源于生活,但必境又高于生活。因为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相对比较抽象。教学中只有充分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也才能更加体现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应用理念。

2、适当地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新知教学前应该明白,唯有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一种实际需要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而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通分”一课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重组,以生活实例引入,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学校卫生包干区划分,其中五年级分到了总数的六分之一,六年级分到了总数的九分之

二,猜猜看哪个年级分到的多一些?

(1)指名口答

(2) 你能否通过计算来比较哪个年级分到多一些?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尝试解答。

这种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通分不仅要会通分,而是要把通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来掌握,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乘那种装有圆形轮子的汽车,比那种装有椭圆或正方形轮子的汽车来得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三、在用数学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

内容。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生活化情景活动。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
“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加强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
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仁 里

集 镇 实 验 小 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仁里集镇实验小学

王杰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
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学习内容的书本化、教条化,忽视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导致了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这样做的效果: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教材所呈现的范例上、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课本知识上,对数学的实际运用仅仅停留在做几道计算题或应用题上,没有把数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忽视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在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在学数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是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

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即数学,只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照样也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一番。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学生在谈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一位学生提出来问“老师,你今年有几岁了?”我想了想说“5年前我比我的儿子大25岁,5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已经6岁了,那么你们算算看,老师今年几岁了?”顿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有的用足了劲在苦思冥想,有的托着腮帮子左右为难。而最后还是没有能难住他们,很快便有了答案。虽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学生们却都是乐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地相互出起题目来了。请同学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龄。

数学源于生活,但必境又高于生活。因为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相对比较抽象。教学中只有充分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也才能更加体现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应用理念。

2、适当地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新知教学前应该明白,唯有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一种实际需要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而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通分”一课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重组,以生活实例引入,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学校卫生包干区划分,其中五年级分到了总数的六分之一,六年级分到了总数的九分之二,猜猜看哪个年级分到的多一些?

(1)指名口答

(2) 你能否通过计算来比较哪个年级分到多一些?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尝试解答。

这种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通分不仅要会通分,而是要把通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来掌握,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乘那种装有圆形轮子的汽车,比那种装有椭圆或正方形轮子的汽车来得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在用数学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

内容。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数学

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生活化情景活动。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
“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加强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
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这就有必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更强调通过课程功能的改变、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的落实,把学生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例如:学了千克、米以后,让学生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楼大约高( )米;
学了比例尺以后,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个好朋友星期天要到乍浦九龙山去游玩,准备买点饮料带去,(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

价钱)你们能帮老师出主意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买3瓶矿泉水,花去2×3=6(元);有的说,买6瓶“红牛”,花去5×6=30(元);有的说,矿泉水和“红牛”各买3瓶,花去2×3+5×3=21(元),有学生补充也可以这样算:(2+5)×3=21(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矿泉水、“红牛”和面包各买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3=21(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高新区程故事小学李秀华

三月三十一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品生品社教研活动,倾听了尚芹和程晓兰两位老师的课以及高芳老师和孙主任的专题知识讲座。我领悟到品生课教学一定要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教学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我长大了》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现实生活与教科书结合在一起,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而生对家长的爱。

由于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课堂教学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

如教学《家里的我》时,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我的小伙伴》,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

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如教学《放学路上》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

“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课堂学习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活经历,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地挖掘生活中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还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学习状态从愿学到乐学、爱学、会学。

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多联系生活,让教学生活化,焕发出学科的无穷魅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

联系“生活情境”,诱导、启发、突破难点

生活经验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运用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启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和比较去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学习“细胞呼吸”一节,在学习细胞呼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要经常松土,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

又如学习“植物激素”一节,在学习调节植物生长的激素的作用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农民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刚采摘的、尚未成熟的果实,可加速果实的成熟,马上就可投入市场以及北方农民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喷洒山楂树,一段时间后只要摇动树枝,便可使树上的山楂立刻脱落下来,大大降低了采摘成本的生产实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失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的。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生物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时,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平时看到放在阳台上的植物的枝条生长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向光性)台风过后,水稻、植株倒伏后,过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怎样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再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参加过长跑的同学都知道,越跑到后面呼吸越急促,且越没有力量,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发烧时胃口不好,也没有力量,很不舒服?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做血透?为什么阴天喝水后,经常小便,而夏天大量出汗后,小便少且会觉得口渴?

这些贴近生活的普遍现象,其实蕴涵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创设以上这些问题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 巧用比喻,使抽象知识生动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困难是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的教学。这些内容如果只凭教师反复讲述,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头昏脑,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很差。几年来,面对这个教学难题,经过潜心研究,试用了比喻法教学,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趣味化,起到了“一语道破天机”之神奇功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细胞分化、干细胞、全能性”等一系列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来化抽象为具体,所以教师采用比喻法教学,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若将每个人看成细胞,“细胞分化”则可以比喻为社会分工,未分化的干细胞就是还没有社会分工的人。高中学生,现在还在学校学习,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从“细胞分化”角度看,应该是干细胞。从“细胞全能性”角度看,学生分化的潜能很大,将来不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有可能(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告诉他们前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看成是“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当某个学生将来考上某个大学某个专业后,可以看成是“专能干细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具体某个单位专门从事某一方面工作后,就意味着完成了“细胞分化”。

再如:在“染色质与染色体”关系的教学中,首先结合板图边讲边画,分别讲述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概念,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这种采用板图来直观教学的方式,学生掌握起来还可以。但是若再来一个比喻法教学,可将“染色质与染色体”比喻为“水与冰,冷时为冰,热时为水”,学生的理解可更进一步。在教学中对“同源染色体”很多学生不理解它普遍存在于体细胞中。对此我做以下比喻:同源染色体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人群中的青年男女(有丝分裂),只有到了特殊的恋爱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才会走到一起。

4 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这一节内容后,问学生如何高效地使用加酶洗衣粉,使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最强?应该用温水来洗,去污能力更强,因为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温水中催化活性最大。

又如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教师提问:应该到哪里早锻炼比较好,树林里还是空旷地?应该到空旷地,因为在夜间植物不仅不能制造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此时在树林中锻炼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如果家庭养花,晚上、白天分别应该怎么做,才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应该白天将植物搬到卧室中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晚上搬到阳台上,因为植物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使卧室中氧气含量较高,而晚上若将它放在卧室中,它将和我们一起竞争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家中储存水果可装入塑料袋,并放入冰箱中,可延长保鲜时期,因为水果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由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不出,聚集在水果周围形成了一个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抑制了其呼吸作用,放入冰箱中通过低温降低酶的活性来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水果中有机物的分解。

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而生物学又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洛龙中学

银令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目标的宗旨和特点。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它要有理论的引导,在实践中验证,它不同于机械化生产,故得失必然共存,喜悦与困惑相伴。

一、知识生活化

学习英语离不开社会生活情境,对于城市学生,我们可能选择购物、逛公园、开车等,而对农村学生就不这样选择。又如,过去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教学生浏览和建立网页技术、资源搜索、下载方法等,那么现在就必须教会学生“微博”技术,同时引导学生不要成为“微博控”。所以,将生活引入教学,赋予教材以广阔的现实背景,及时将社会信息 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以及课堂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被引发出来,从而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科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统一。

二、情境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儿童来说,经验比知识更有生命价值,经验总是先于知识、先于价值判断、先于分析思辩,却能促进知识的生成和教育的养成。基于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境生活化关键是真实生活情境的模拟,如提供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DV技术展示、新闻视频、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等。这样,课堂由“死”的课堂转变成为“活”的课堂,由“静”的课堂转变成为“动”的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变成为“学”的课堂。当然,情境创设要注意自然而然,不要为了“贴标签”而“情境”,不要为了活跃氛围而“情境”,不要生搬硬套,不要延误教学时间,不要破坏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整体性。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善于把“静态”的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衔接,着意架设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才能使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三、方式生活化

传统教学过程以传授间接知识经验为主,以灌输讲授为主,无形中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而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求和主体建构,避免“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还处于知识的权威地位,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需要把主动权和时间交给学生,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过程就由传统的师生授受的传输教学向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转变,于是教师注重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的基本功能,是一个教育活动场所,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只是知识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当成“人”——鲜活的生命个体,把自己看作与学生平等的一份子,共同走进课堂这一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育人。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不能把意识强加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里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探讨、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学。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模拟购物。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校园花坛、水池等设施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如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提问“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这样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说:“我买5包面包,一包1元,共花5元。“我要买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这时让学生计算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再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非常有趣,同时也赋予了数学算式生命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习,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数学方法解答出来,如给学生布置感受数学的任务:让学生陪父母去市场、去超市买东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影子。上课时,很多学生争相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在市场买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买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请同学们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计算。用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学,将数学探究生活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探索实践的能力。

心得体会

党玉洁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一节课上的既轻松有趣,又能让孩子乐于参与的同时学到知识呢?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等等。这些都是要精心准备自己下功夫努力的,但我仍然认为这样的课堂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让孩子乐在其中去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美术课堂的价值在于情感的艺术性表达,在微小生活中抓取艺术的灵光,在平凡的世界上通过思想和创意的碰撞擦出不平凡的火花。为想象插上创作的翅膀、实践到生活中去的羽翼,是美术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核心灵魂之一。

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美术组在东城一小开展的“高效灵动课堂”下,尝试了让一“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入驻美术的教学中。我认为这样的“高效灵动美术课”,比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为主体的互动式高效课堂模式。这种高效美术教学课堂的带动下,更要求教师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过程,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堂高效灵动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遇到的问题,讨论分析。我从美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以及同年级语数英教师的授课中,对学校提倡的“高效灵动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我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我个人关于“高效灵动课堂”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以“情”开路,简化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诱导过程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设计的优化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活动。

二、以“趣”授教,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课堂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美术课堂不像其他语数英的课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时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必须学习”,美术课堂的很多重难点都可以在教师讲授时由一组游戏,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段视频的方式呈现,这也大大提升的美术课堂在教法上异于其他课程的不同。教师带着趣味的授教,学生带着兴趣的自主接受,只有生动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只有活泼的教学,才符合学生品尝艺术的氛围,只有趣味的艺术实践,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去参与。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开放”入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你设想……?”“你感觉……?”这样的问题它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提问叫做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可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四、提供“评”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美术教学本身就包含有对美术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画,就是美术课堂最好的评价方式。

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很多老师觉得孩子的作品杂乱无序,便加以批评,殊不知,这是对孩子兴趣的最大打击。所以对孩子的画应该多重评价,尽量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心得体会

美术组 党玉洁

儿童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校 吴秀开

摘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也证明,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才能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本人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究,总结了一些经验,认识到:

一、了解孩子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二、尊重个性体验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培养探究能力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四、实现学生的发展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宗旨。

关键词:儿童美术;

生活化;

教学;

研究;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 “生活教育理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儿童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习发展的。”德国心理学家、艺术家阿恩海姆认为“儿童所画就是他们生活中所见、所想的”,也就是说,儿童表现的就是他们以往所经历过的,有深刻内心体验的事物。事实上,直接感受过的教学内容才较容易被儿童同化到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当中。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儿童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表现,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就越丰富,动力也就越足。否则,会影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拓展学习空间,认识到学习就是生活,把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下面将谈谈本人在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方面的实践探究经验。

一、了解孩子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儿童美术教育的特殊对象是孩子,孩子是发展多变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整体特征,也就是儿童画的发展规律,其次要了解孩子的个体特征,在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孩子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儿童画的发展阶段有多种提法,实际上都是大同小异,总的来说,儿童画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

一、涂鸦期,

二、象征期,

三、意象期,

四、意象写实期,

五、写实期。不同阶段的儿童的表现方法和表现能力是不同的,要根据儿童处于的具体阶段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激励学生发展。

儿童美术教育中还要把握不同阶段孩子的个体特征,如不同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个人经历、情感体验等。同一孩子,对不同的主题绘画表现出不同的表现能力,如果是他感兴趣的、爱好的、并经历过的内容,则表现力较强,表现效果好;
反之,则表现较差。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的这些特点,设计恰当的目标教学,才能让学生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二、尊重个性体验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注重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接触社会,初步探索有关“美术”的知识,①进而深化为获得搜集、整理、归纳、分析信息的方法。应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我们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儿童可以和美术家一样,当“开始画某样东西时,他们不仅是描摹他的线条、轮廓和形状,而是把他们画成他希望画的东西。不管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还是一块石头或一片云,美术家和儿童总是寻求自己内心的感觉。他们从自己的内心运动和发展的宝库中寻找轻和重、动和静、格局和方向。孩子们装扮的游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财富,这种游戏是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当成人试图理解一事物时,他仍然得玩这种游戏。”②难怪毕加索说:“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后来我花费了很多年来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画画。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画般的纯真。”

人是有思想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生活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肯定是不相同的。体验性美术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生活经历不同的学生对客体的认知不同,搜集、整理、分析的信息不相同,学生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教学任务的感受体验是不相同的。孩子眼中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自己的感受,比较主观。教师不能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教师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体验,读懂孩子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儿童的个性体验,保护儿童的独特个性,呵护儿童纯真的、无邪的原始的艺术感受,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思想、有观念的人,都成为生活中各方面的“艺术家”。千万不能象传统美术教育那样教出的孩子千人一面。

三、培养探究能力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在21世纪的今天,任何基础课的教学,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儿童美术教学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③好的教学应该不断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染力、判断力等意识,用美术自身的独特价值去构建创新的基础及和谐多彩的人生。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敢于创新、善于超越。从美术学习的方式来看,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给学生以更多的主体性、选择性和能动性,把学生从陈旧的、单一的只重视双基的学习方式里解放出来,进而能够快乐的、有个性的去感受、体验、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重在培养探究能力、探究精神,重在教会学生如何自主探究地学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实现学生的发展是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宗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儿童美术最大的价值就是对儿童自身发展的价值。“儿童美术的价值虽然会随着观察者的视点不同而不同,教育家可能会视为儿童审美和身心发展的轨迹;
心理学家会当作一种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行为现象;
艺术家会看作是儿童内在的感觉和情感世界最直接的反映„„儿童美术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或产品,这种价值包括三个方面:即儿童自身的价值、对一般观众的价值和对艺术家的价值,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儿童自身的价值。儿童美术的自身价值,说到底,是发展的价值,即儿童美术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具有的表征价值和促进价值。”④

人作为一个生物种属,其典型的身心特征,或者说其智力、情感和体力的最高水平是由成年人代表的,我们对儿童美术的夸赞,除了其纯真的品质外,(这种品质在成人世界是不存在的),更重要的是一种“鼓励”。我们可以将一些儿童称为儿童美术家,他们创作的作品称为天才的作品,但事实上,真的需要我们说出世界上著名的儿童美术家和著名的儿童美术作品时,常常会感到尴尬,因为我们实在难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儿童美术教学的价值实际上也是鼓励儿童发展的价值,培养儿童的自信,训练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的能力。所以,儿童美术教学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广大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在于儿童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于儿童美术文化的学习以及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不再是以前单纯绘画技能的学习。儿童美术生活化教学是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只是为儿童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怎样让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更臻于完美,我们走在路上。

注 释

①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②[美]内森·卡伯特·黑尔著,沈揆一,胡知凡译.美术与自然中的抽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2(1):91 ③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97 ④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 .少儿美术.2007,9(9):15

参考文献

[1]康丹.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儿童美术教育探究[J].少儿美术.2008,2(2):14~15 [2][美]内森·卡伯特·黑尔.美术与自然中的抽象[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2(1):91 [3]常锐论.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4]尹少淳.走进美术[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5]斐娣娜.教育研究与方法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 [6]李吉林.教育研究论文集3[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 [7]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作为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伴随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生活化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可为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文章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运用的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分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予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85-01

艺术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造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为目前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初中美术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学,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挖掘其创造美的潜能。由此,本文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予以分析。

1.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意义

初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主动性挖掘,而且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予以深入地发掘,这是初中美术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使美术课成为初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而言,美术教学课堂中仍旧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方法的落后、美术技术的薄弱以及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想脱离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运用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就生活化教学的中心而言,其教学根本在于生活,即将抽象化的学科内容生活化,采用生动、形象以及具体化的方式将学科内容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学科知识在生活中良好地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美结合学生的生活以及美术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达到呈现初中美术教学特点的目的。

2.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其二,利用自制的美术教具;
其三,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言,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当前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的方式。分析其原因在于,除部分可以采用课本知识表示的信息外,多数有用的教学信息仍然无法仅依靠课本予以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节日美术作品时,传统教育方式获取的教学效果较为单一,而依靠多媒体手段将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相关资料以及有趣见闻等予以生动形象的表现,便于学生获取更为直接的信息,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利用自制美术教具而言,主要是为有效解决部分学校教具资源匮乏的情况,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自制教具为一种特殊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动画、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学生的自身需求为教具选择及制作的依据。教师的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而言,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具有意义的比赛活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例如:教学人物写生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教室外进行写生,并让学生自主寻找以及观察身边事物,查找人物外貌差异,在现实生活中融入美术知识。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方面,教师需要开发课本中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属于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美术教育教学本身是对于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感受。教师在原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于生活化内容,可以有效地衔接课堂内外,将课堂知识良好地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素描时,可以联系农村以及城市中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气息的事物。建议学生参观历史名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描绘古建筑物时,为能够更好地展现古建筑的风格,需要对古建筑的历史予以了解,采用生活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创作灵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写生活动。不断发展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彰显,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审查事物美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深入地发掘以及观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画时,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风景画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出门写生的方式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以生活中含有的美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理解风景画的内涵。

3.结束语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予以纠正,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并将其良好地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发现者,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 葛赛芬.初巾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0,09(12).

[2] 许菁.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方式探讨[J].快乐阅读,2012,10(19).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小学生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将小学美术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上认识“美”,这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方法,淡化一般教学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将美术课程生活化,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下是本文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
生活化;
教学策略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理解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使学生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上认识“美”,这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方法,淡化一般教学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将美术课程生活化,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下是本文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1.让小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接触当今多彩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界,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好,扩展自身的视野,在接受生活中的艺术熏陶时,可以打下良好创造美的基础。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属于自然美,可以让学生去郊外进行绘画,发现自然界存在事物的美好,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联想。在学校课间活动时,会有很多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活动,可以对在操场上进行玩耍的学生进行描绘,感受到绘画的快乐。

2.让学生理解生活美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国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应把美术课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情感体验,进而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美好的理想,同时,需要为学生制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产生绘画兴趣,进而达到学校上的进步。

美在生活当中属于亘古不变的话题,美和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美好的艺术,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在网络当中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资料中的场景进行想象,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

3.走进自然生活,让学生对美进行创造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室内进行教学,美术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带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包括利用学校本身具有的资源,把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相整合,解决美术中缺乏个性的教育体系,开发具有综合性的美术课程,通过对学生组织参加实践活动、个人思想演讲、室外写生等活动,激发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需要优化美术教学效果,以校园具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自身才艺展示的机会,通过对美术课程实践活动的策划,为美术的艺术宣传开辟出空间,构建起展示学生美术才艺的平台。利用生活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绘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美术教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创造性的学科,在创造性上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特点,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心理上的需求,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潜力,建造一个具有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创造的空间,因此,我们看出,让学生走出美术教学课堂,进行室外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具有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了学生自身审美能力。

4.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自身人性美

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境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丰富,推动学生自身的高尚行为,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普遍性,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经验解读美术课程,净化学生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进而让学生发掘自身的人性美。利用生活形式来设计美术实践活动,这种方法是开展生活化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很好的培养,其中,美术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学生日常生活的生活性,对生活形式进行浓缩,在活动形式上需要具有新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活动需要具有一定意义,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收获一些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高。

总结

通过以上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出,通过活动实践证明了把美术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美无处不在,美术教学就会充满色彩,学生不仅是在教室中冥思苦想的进行绘画,而是在对自身的生活进行真实描绘,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具有强烈创造美的美好愿望,让学生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丰富与满足,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因此,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得到学习的进步和思想的满足,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詹代发.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

[2]温迪安.谈美术教学的鼓励教学法[J].才智.2008(12)

[3]李智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0)

[4]李福雪.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青海教育.2008(12)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立成小学)

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利用乡土文化

一、问题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那种灌输式、技能型的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整合教育,通过美术教材外衍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自然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此意义上说,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通过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运用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们包括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的,毕竟我们不是培养美术家。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他的耳闻目睹都是生活状态的,他们对生活自然充满希望、好奇、乐趣,他们习惯并喜欢与生活中的玩耍、游戏、乱涂乱画,并视作是轻松、愉快的生活,希望释放天真,摆脱不快与紧张。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的情感来源于生活,生活才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美术教学真正的课堂应该在生活中,在大自然里。从此意义而言,应该让美术走入生活,引导学生用眼睛来观察生活和自然,通过感悟,烘托激情,学习用艺术语言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

二、条件分析

1)、从新课程美术的实施建议上看: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美术课程不仅仅指课程教学,还可延伸到课外、校外。这是因为课程赋予美术教育新的内涵:“第

一、重视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在鼓励学生在课外、课内以及校外主动学习美术。第二,重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提倡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第

三、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努力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内容或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突破,仅仅使用原有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补充教学,灵活的利用课程资源。

2)、力求体现学校的的特色上看:

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有特色的课程开发,学校如果没有探索与创造的空间,由此造成了学校“千篇1律、一个模式的现象”,就连“一些过去很有特色的老学校,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事实上,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结合种种优势,我校的美术教育利用本校的外部资源优势(横村针织)与本校的师资条件,力求体现学校“线贴画”的特色。

3)、从乡土资源优势上看:
我校位于横村镇,学校周围有遍布了很多大中小型的针织企业,横村针织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综合这些资源优势,结合本校的实际,因此,我校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放眼在多彩的线头上,学校的美术特色建设是线贴画,学校将充分发挥乡土优势,积极打造线贴画特色,走出特色之路。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以往美术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素质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进行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美术教学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在大自然里。为此,我充分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努力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徐特立《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论:他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他说:“ 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者能 够对教科书进行批判,给以删削与补充。他说:“遍地是黄金,只要明眼人。’遍地是教材,只要有科学知识的人加以适当的运用,便是最切合实际的教科书,最能收到教学效果的教科书。”他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他把乡土教材作为研究和教学的出发点。他高瞻远瞩地指出:“鼓励青年以及一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研究地方乡土为出发点,进而认识本国,认识世界,认识整个宇宙。”他说:民族化即中国化的问题,“民族化之外,还要地方化——注重乡土教材” 。他把课程教材建设的民族化问题从中国化延伸到地方化和乡土化,使课程教材建设更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派和风格,使民族化更加具 体生动。

杜威社会教育理论: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角度,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 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溶为一体。概念的界定

“乡土美术”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因此,“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 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这种价值在于乡土美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教 育意义。它包括人文景观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两大方面,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特色文化。

五、研究内容:

1、立足传统,开拓创新。————剪纸与现代设计

在学习传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体现艺术的本质,即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重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剪纸: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子、桌子、柜子„„等,以表达自已的喜乐、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之为“剪画”或“窗花”。剪纸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儿童、动物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故深受大家喜爱,在今天,剪纸不再局限于应用的范围,其俨然成为艺术形式的一种。

一次又一次,我们为这平凡的艺术惊叹!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此地贴近生活,如此地根植于大众。

现代设计:在设计中要合理的运用和掌握符号语言的特征,使所提取的符号语言更好的融合进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这样才能更完美的表达我们的设计意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底蕴都很深厚的国家,从传统的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到现代的图形设计,有及其相似的地方,就是用抽象的符号语言来代替写实的语汇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这些艺术形式和设计手法分别出自民间艺人和现代设计师之手,但却都体现了符号语言的普遍性作用——易于掌握,易于流传,易于理解。

2、立足本土,开创特色。————线贴画

我们所在学校所处的是个特色乡镇,当地有很多的特产,而且还素有 “针织之乡”之称。这是一个针织的世界,横村镇的农民依托规模企业,连锁加工、配套服务,形成了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致富工程”。现在全镇已经出现亿元村12个,工业销售产值达到40多亿元。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从事针织行业,因此学生对针织应该是非常熟悉的。针织厂里多余的各色线头到处都是,我就利用这点地方优势,将线贴画引入校本教材。

六、实施策略

1、融入社会,创立特色

作为我们农村中学,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远离城市的喧嚣,大自然靠得我们如此之近,清新的空气让我们感觉神清气爽。美丽地自然景色让我们为之陶醉,淳朴的民间艺术给了我们独特的艺术氛围。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形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或民族特色,因而不易被其他形式所同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资料中的乡土美术

2)结合相关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

3)着重研究乡土美术素材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指导学生对乡土美术资料进行艺术加工,生成各类美术作品。也就是如何将多彩的线头运用我们的双手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2、发展传统,创造生活。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目前,文化部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目的是寻求、保护并且发扬民间文化遗产,是进行文化寻根、唤醒群众文化意识,普及优秀文化遗产的文化行动。在此背景下传承民族文化,与时俱进,重视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人文素养。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里,传统文化往往总是在不断吸纳各种外来文化,不断吐故纳新,又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近现代艺术均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相互吸收借鉴,推动文化创新。艺术的本质,即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重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1)通过各种媒介和方法自主探索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优秀作品等,了解桐庐作为“剪纸之乡”的文化底蕴。

2)了解剪纸的特性,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

3)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紧接着是实用而贴近生活的设计,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

4)广泛的欣赏剪纸艺术在实用美术领域中的应用,会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更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从而使学生创作出极富个性的作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情趣。

3、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创设特色化学习环境。

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面对现实,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中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封闭的思想观念,一成不变的校园环境。“学校就是刻苦学习的炼狱,是考入高校的跳板”。这样的观念使得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十分乏味。其实,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还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呢!我觉得要提高美术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应该从校园环境中入手,让艺术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中。

1)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剪纸作品、线贴画作品等,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2)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这些设计的方案都可以交给学生完成,相信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室室内设计比赛,校徽的征稿,运动会会徽的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很多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体现了他们在学校中的作用。这样的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

3)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家的努力。我们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带的规划设计,当学生看见自己的设计真实呈现的时候,这比千万句表扬的分量要大的多,自然他们就更会努力保护它了,这样监督保护的工作学生就会自觉地完成了。

4、课堂教学生活化,特色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的走向。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艺术课堂教学切忌程序化、模式化,形成固定的套路,课堂教学应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这里只对一些组织形式的运用加以说明。

①发现学习,课题式教学

先由教师提出课题或出示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感知、领悟、分析、综合,探索规律性知识。教学行为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注重学习结构的形成,要求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探究式学习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

①合作式教学

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都决非某个单独个体努力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采取个人学习、操作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只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智能得到训练即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中,小组活动教学是值得推广的好办法。小组活动教学需要注意几点:

1、小组可采取“同质划分”(只能相近的划在一组)、“异质组合”(智能相差较大的或相补的划为一组);

2、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主题越明确,效率越高;

3、小组内分工要明确,要有定期轮换的组织、协调、统筹者(小组长)负责综合小组集体意见,杜绝成员间单独行事,活动流于形式。

①游戏式教学

“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最自由的状态之一。艺术与游戏同具超功利性,艺术的学习和创造的首要前提是心灵的独立和自由,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进行艺术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艺术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游戏式教学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一,游戏式艺术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游戏形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而流于形式,降低了艺术课程的学科性;
其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必须下水作业,平等交流,以促使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其三,低年级艺术教学应以活动为主。整个课堂就是一堂大活动,由多个游戏(活动)组合而成。

七、研究实施过程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确定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2、能动性原则:丰富多彩而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是实施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的美学素养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3、赞赏性原则:教师要以不断的赞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4、创新性原则:教育教学活动力求创新,以新的理念、模式、方法来增强启发性。

5、统筹性原则:以本土文化探索初中美术科教学,进行地方美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需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实验法。

计划、实施、总结、等程序操作,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学习。并开设美术兴趣班并进行尝试。

九、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6.8~2006.12)组成课题实验组,制定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6.12~2007.10)

1、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开放性活动;

2、制作设计本校特色的设计教学演示课型;

3、整理相关内容。

第三阶段:反思阶段(2007.10~2007.11)。对实施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矫正。

第四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07.11~2008.3)完成结题分析报告
编写出实验校本课程乡土教材;
学生作品成果展示,

十、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成果以结题报告形式结题,作品成果展示等。

十一、研究对象:
横村初级中学全体学生

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一种生活学习,它应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美术创造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启迪智慧,发展思维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对大脑的开发,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对事物缺乏兴趣,美术课堂中接触最多的是事物的照片、作品的图片,学生想象力减弱,技能跟不上,感受力也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艺术的美,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
缺乏成就感、自尊的体验„„

(2)不能体会美术课的使用价值,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美术课就是画画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多数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只停留在完成美术作业上,只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绘画作品呈现在美术作业当中,却不能体会美术独特的实用价值。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不会应用。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针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这一段时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学生的认识经验范围。

我在教学中,开设写生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二、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在课堂中体会美

1、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手工课时,我从不规定学生带什么材料。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要做的手工去寻找,

做手工的材料不是一定的,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想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2.把生活化的场景带进美术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如在上《小小食品店》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布置食品店、写宣传语、卖泥塑食品,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食品” 模仿生活情境再让学生去“买泥塑食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泥塑作品上。看看谁的泥塑食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3、把生活经验带入美术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课堂的角度,运用课堂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生活为切入口。如《花花绿绿的糖纸》一课,我从学生们平时选购糖入手,问他们平时都是怎么选择糖块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品牌、口味、色彩、包装„„然后扣住“美观”这个话题引出设计花花绿绿的糖纸制作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糖果、分析糖纸的形状、色彩。最后学生们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糖果。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见可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课堂带进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 自然是个美育的大课堂,万千美景,姹紫嫣红,怎能不引人入胜?在美术教学时,将课堂引入自然,“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摆脱以往的一味掌握专业知识、临摹固定概念的画以及成人眼中的造型发展,轻松愉快的接受自然,从自然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生命的甘露》一课时,让同学们去调查生活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的恶化,水土的流失„„通过美术创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练习,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学习,培养了自主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身边的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动植物富有爱心。适当的将美术课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迅速得到提高。

四、运用美术,回归生活

1、从生活应用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美术应用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其实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意造型、色彩搭配、材料妙用等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居、服装、饰品等进行设计和改造,让美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装修设计,为家装设计出谋划策,“旧物改造\\\"来为家装达到旧貌换新颜;
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制作装饰品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
精心搭配自己的日常穿着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组织\\\"创意手工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在教师启发、鼓励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设计的热情,诱发学生的创作冲动,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美术应用设计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2、从自然风光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去感应自然、观察自然,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有意识的创造美。比如面对蓝天、白云、山水、朝霞、落日以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些环境美、自然美,认识、观察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变化,并感受其瞬息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也可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跟家人一起游览家乡、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并及时拍摄下美景。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表现这些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形式和途径很多,只要教师能从宏观上来理解美术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那就会逐渐形成美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从而给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一个生动活泼的欣喜局面。当然,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脱离美术新课程标准,脱离美术教材的一意孤行,而是在整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得一种返朴归真,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也并不是去冷落现存的美术教材,而是对现有的美术教材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拓展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美术新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总之,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好,感悟到了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关于听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17年5月6日在我县教育局我有幸听取了赵瑛老师关于《生活化作文》的讲座,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熟知的事物,学习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抒发自己“胸中”的“意思”和“情感”。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

一、拥抱生活 让题材鲜活异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观光、调查研究等等。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应适时地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同时适当引入课外文本资源,以激发孩子的观察热情,帮助孩子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和阅读积累。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

二、质疑问难 创新体验生活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教师要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动手操动,并将实验,制作过程或得到了什么启发,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位爱动脑筋的学生问我:“老师,舌头为什么能尝出百味?哪个部位最敏感?我顺势引导,让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分别取来盐,糖,醋,莲心等物品,让每位同学都亲身体验。最后得出结论:舌尖对盐,糖感觉敏感,舌头两边对酸味敏感,舌根最感觉到苦味。一篇篇舌头的秘密的文章写出来了。学生感触颇深,写起来也不觉得费劲,激发了学生自然秘密的兴趣,长期以往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主动实践

体验生活

小学生活动最多,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既玩得愉快,又能把这份愉快用文字记录下来呢?在活动时,我提出任务和要求,教孩子们学会边活动边观察边想象思考。如何提一些问题:

1、天气、环境、地点如何?交代做什么活动?

2、活动开始了大家的神态如何?活动是怎样进行的?你自己如何参加活动的?动作如何?

3、活动结束了,结果怎样?大家的心情、表情、语言又怎样?写作时可让学生口头描述,尔后根据写作要求,通过回忆想象,依据上述问题加以描述。这样学生自始至终置于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作文。

四、精心指导

描写生活 要观察的事物确实不少。我让学生观察的是自己身边的事物。如:大自然的景色、节日活动、劳动、校内生活等。每次观察都有观察点、观察内容、观察顺序。如夏天的一天,天气闷热,突然下雨,我正好在上课,便急忙把学生带出课堂,边观察边讲解。一个学生观察了这场大雨前后的景色,这样写到:“„„起初天气闷热得很,乌云黑压压的,整个天空像口锅盖在头上。一会儿来了一阵风吹拂着,把刚才的闷热吹散了一些。风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狂风,吹得树枝乱摇,落叶遍地都是,孕育了许久的雨夹在狂风中打在房顶上“沙沙”地响,地上溅起了水花,像一朵朵白色的喇叭花,真好看。霎时间,雨下得更大,操场上很快变成一条条小溪,又汇成一条条小河流进沟里。远处的山看不见了,被灰蒙蒙的雨雾遮住了。这场雨把刚才的闷热吓跑了,我们浑身特别舒畅。半个小时后雨忽然停了,天空特别亮,瓦蓝瓦蓝的。“

多次地练习,学生自然就会养成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一块抹布,一花一草,都是很好的素材。

教师应以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习作与生命的关系,深入理解习作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许多伟人以及平凡的人,用写日记的形式,留驻了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日记与随笔,就是一种写作,这种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旋律的流转。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地付诸实施,那么他们便有可能认识到,习作是自己的事情,是生命旋律中不可或缺的乐章。

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真实的交流场,让学生在这个场里以文字为载体,用心去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

千佛岭学校 李春园

高一美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共19篇)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共6篇)

数字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共13篇)

课堂教学指导心得体会(共17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心得体会 生活化 美术

热门排行

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构建亲清关系心得体会思考建议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什么意思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构建亲清

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 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区委巡察组巡察工作心得体会_2020巡察组个人工作小结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

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4篇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心得体会公安民警篇1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洪顺被“双

部队枪弹安全心得体会(共7篇)

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会部队安全事故心得体味(一)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8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心得体会篇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展现了宏大的历史

学习了四级政法会议检察长会议精神个人总结体会

近日,我院组织学习了四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两极检察长会议精神和刘达生检察长在全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

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2篇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篇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20__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

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是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就同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5篇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今天上午,我观看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

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5篇2021年七月一号建党一百周年体会感想篇1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