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3月重庆结束了为期1年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为了让从去年起,便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的三项活动——“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活动收到实效,我市又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笔者认为这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贯彻党员干部与群众“鱼水关系”的新做法,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实践。
从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上薄熙来书记痛批九种“干部病”,到今天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广泛开展“三项活动”。笔者个人认为这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贯彻毛主席“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体现。记得胡锦涛总书记也曾讲过“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关键就在于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要通过进基层、进农村、进农户、结穷亲等方式,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去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措施办法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和落实。因为只有在思想上、感情上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才能真正的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作为一名新进机关的工作人员,我对市委《关于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意见》中所提到的“新招录公务员、新提任领导干部用1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要求,十分赞成!因为这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去年我刚到镇里,有一次同镇里同事一起下村,刚到农户家我张口就来了句“制度落实得怎么样?家里的经济条件怎么样?”事后被同事“教训”时还不明白为什么,后来随着到村里的次数多了,我才明白,听到这些书面化的语言,群众会本能地跟你拉开距离。还有只有下基层的次数多了、到的农户家多了、见的群众多了,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家徒四壁,这是我们这种“三门干部”完全无法想象的。特别是一次我到了我镇一户特困户家,这户特困户就只有两位70多岁的老夫妇(子女好像去世了),卧室的床有一面坏了,是用砖垫起来的,全家唯一“完整无缺”的家具就一张桌子和两张小木凳。而当老大爷问我来干什么时,脸上透露着渴望的表情,老奶奶给我讲家里困难,希望政府能给与一定帮助时,我才感觉到,群众对我们这些机关干部是抱着怎样的期待和信任。后来回到机关,坐在办公室里,只要看见有群众来办事,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当日所见情形。也正是通过这些 “偶见所闻”,才使我这种“三门干部”明白了,基层一线是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的地方,有着最新鲜的探索、最真切的呼声、最深沉的感情。只有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才能他们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的问题,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所以,笔者希望类似这样的活动能够长期搞下去,但有个前提是到了下面不能给基层单位或广大群众增加负担。要像温总理那样,自付生活费,这既利于自身素质提升,还利于基层单位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市委、市政府这次开展的“三项活动”不但能增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感情,能了解社情民意,丰富知识,改进广大党员干部思维,特别是“三门干部”思维结构的好机会,还是从根源上探索了通过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引导群众参与,实现科学发展问题的实践。
上一篇:公安机关队伍作风大整顿心得体会
下一篇:质监干部贯彻廉政准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