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教育评价理论正逐步系统化、制度化,我国教育评价注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目标达成。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来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本文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存在问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3-0057-01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应倡导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促使教师素质的提升、重视以学论教。笔者认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育评价过于关注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三维目标”结构体系。即把课程分类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课程目标整体体系上有了新的变化。因此,从评价的角度看,我们要确定三维的评价目标,不仅要对知识目标进行评价,而且要对能力目标,尤其是情感態度价值观目标进行评价。然而受传统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还是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其结果可能是学生过分依靠机械性记忆来提高分数,而忽视真正思想变化的过程的考查,导致学生知行脱节,无法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们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知识性和德育性兼有的课程,但从根本性质上说,德育性是其根本属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发生了积极变化,学生行为表现是否向好的方向转变。比如在讲解“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时,不仅要讲授货币本质及其职能等基本知识点,更要通过知识点的学习,通过讨论“金钱万能的吗?”,从而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对待金钱能够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教育评价功利性太强
教学评价主要有诊断、激励、导向、发展、甄别和选拔等功能,但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灌输理论的片面理解,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仍然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高考仍然也是以分数来鉴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教师与学生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只能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在高考指挥棒的驱动下,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忽视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忽视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尤其是发展的功能,将无法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无法真正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转变教学评价的功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3.教育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评价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内在差异评价等等。但受传统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评价实践中,过分追求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忽视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有失客观和公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评价还是过分倚重纸笔测验的量化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而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及成长记录袋等质性的过程性评价则流于形式。纸笔考试的量化评价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致命的弱点。同样,一味地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以教学评价量表来量化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不公平的。因为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观点是人精神世界的东西,不能直接测量。以终结式的分数来量化教师的教学水平,量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实际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用片面性的分数来量化就会妨碍对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的揭示,使教学评价过于琐碎,妨碍对质的研究。同时,人的精神世界与其外在行为表现之间具有相关性,并非是线性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学生在纸笔测验中写出的内容,并非一定在现实生活中真实行为表现,甚至有时是知行相悖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不能一味追求评价目标的唯量化,忽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样无法真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丁朝蓬,郭瑞芳.20世纪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5,(4).
[2] 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6).
[3]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03,(8).
[4] 王本陆,骆寒波.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J].课程·教材·教法,2006(1).
[5] 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6] 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一个亟需加强研究的课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7] 刘万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2).
[8] Grumet M R,Stone L.Feminism and curriculum:getting our act together.Journm of Curriculum Studies,2000;32(2).
上一篇:出版:思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