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诗歌鉴赏 >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万能模板十二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丝竹相和》

[教学内容]

1.“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种介绍 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学习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他们音乐风格的主要

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课 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认识二胡和高胡,辨别其音色特点。

听辨乐器录音:二胡和高胡的音色,比较音色有何不同?

(二胡----悠扬抒情,高胡---清脆明亮,有力,音调高于二胡。)

2.听辨《中花六板》《娱乐升平》音乐片断: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中花六板》----二胡为主奏乐器 《娱乐升平》---高胡为主奏乐器

2)说出两首作品里一些其它乐器的名称?---扬琴 琵琶

笛子 箫等乐器

3)课前播放的音乐和这两首乐曲,属于我国哪个区域:东北江南 中原 或西北地区?

(江南地区/南方)

教师小结:这些乐器中有弦乐器,也有竹制的吹管乐器,所以通称为“丝竹乐器”,丝与竹是中国古老八大乐器的两种,在晋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

节者歌” 的文字流传。

4)呈示课题:丝竹相和。

二、新课

导入:“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它泛指民族管弦乐器。丝竹乐器有很多的组合,就象我们前面听到的两段音乐片断,不同的组合下音乐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就好比江南丝竹音乐和广东音乐,同属于丝竹乐种,却有着不同的情绪风格和地域征。

(一)、江南丝竹

1.江南丝竹简介:

教师:广义上说,是指包括长江以南的所有丝竹乐,1958年,江南丝竹有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专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乐曲曲目大多来自民是乐曲或古典乐曲,有些则由其它器乐曲衍化而来。著名的八大名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

南丝竹音乐。

欣赏《中花六板》

1)思考提问:乐曲情绪和使用功能(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音乐风格特征(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婉转流畅,具江南色彩。)

2)出示乐队编制图,讨论交流: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

教师小结: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辅之以轻型的打击乐器(增添乐曲欢乐的气息)。乐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至两人,

一丝(二胡)一竹(笛子)

3)探究:比较《老六板》与《中花六板》的旋律,明白“中、花”的意义

小结:
《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主干音不变,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而速度由一拍放慢至四拍,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讨论归纳:音乐风格的形成与江南的历史、文化、景致、地理环境直接相关,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音乐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

(二)、广东音乐

1.广东音乐简介:

教师:属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它的前身是奥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发展与一批专业的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通常,乐曲都比较矮小精

悍。

2.听赏《娱乐升平》

思考:
1)音乐的情绪怎样?你有何感受?(情绪欢快活泼、热情开朗、富有朝气,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色彩。

2)比较《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两首作品的色彩与风格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中花六板》—悠扬抒情、典雅

《娱乐升平》---热情开朗,华丽

3)思考: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其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讨论归纳:主奏乐器是高胡、扬琴。高胡的音色高亢清脆明亮,刚劲有力,使用作品节奏更清晰,旋律悠扬悦耳活跃。

4)比较音响与课本上乐谱的区别:

讨论归纳:广东音乐,原谱比较简单,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了再创作,主要有:对旋律的加花和装饰音,以及滑音的配合,使用音乐更华丽与细腻。

三、课堂反馈:聆听三首乐曲片断,分辨是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

三段音乐分别是:《步步高》《喜洋洋》《月儿高》

四.总结: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多种民族性格及地方风格,而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正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两颗夺目的璀璨明珠。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民族音乐在表现方式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和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一些新的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活力,更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课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作为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带着自主选择学习的期待和新鲜感,步人音乐殿堂。我们用什么迎接他们呢?是陌生的理论概念,还是亲切、动听的音乐?当然,应该是后者。尽管本单元的中心是“音乐的欣赏”,不可避免地将会涉及诸如“什么是音乐”、“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怎样欣赏音乐”之类的理论问题,但本课是以两首音乐作品 ---- 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各一首,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对这两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在学生对音乐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使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和呈现方式,并以自己的欣赏经验作为印证,进而领悟“怎样欣赏音乐”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点需要说明:
1.课文标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句启发式的引导语,其后的“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则是问题的具体化。编者使用这些语言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直接答,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欣赏音乐。

2.本课第一首乐曲为标题音乐,形式为钢琴独奏。选用这首作品的目的,一是因为乐曲的作者写作这首作品时,年仅十八岁,与高中生年龄相近,使学生有同龄人的亲近感。其二是音乐优美,在标题的引导下,易于产生联想。

3.本课所选的第二首乐曲为非标题音乐(也可称为“无标题音乐”,是作者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除作品有一句简短的题辞外(“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未加任何乐曲说明,给听众留有十分广阔的想像空间。选用这首作品的目的,一是作品的题材与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有关(当然不止于此),另一是同前一首标题音乐形成呼应和互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获得欣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两首优美动听和扣人心弦的音乐作品,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将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艺术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后,能概述出音乐艺术是否具有具象性和语义性特征,以及音乐“不能告诉”我什么的简单道理,从而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3.通过作品实例的感受与认识,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如节奏型、旋律线的运动状态、力度等)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建议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结合选材特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以下四点建议可供任课教师参考:
1.本单元为高中学生的起始课,建议安排一个课时。本课的开始可进行 5 - 8 分钟的热身活动,让学生对老师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进行听赏活动。第一首作品可以作为精听曲目,第二首可作为浏览性欣赏。浏览的曲目亦可先分段赏析,然后再综合的欣赏(复听)。

2.引导学生带着期待来欣赏与感受。比如课文开始处提示的:“让我们先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特别是课文中写明作曲家写作这首乐曲时年仅十八岁,与高中生年龄相仿,就更能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这种兴趣源于内心的一种审美期待 ---- 欲知她在“祈祷”什么?从而专注地去听赏和感受音乐。

接下来听赏的是一首“献给青年人的奋斗篇”,也与成长中的高中生富于幻想、正在规划人生的心理状态相贴近。加之课文中将这一乐章音乐主题的旋律线条,以不规则的锯齿状示意图形式呈现出来,也使学生产生聆听音乐的期待感。教学过程中如果任课教师能巧妙地突出这些细节,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可感而未知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第一首钢琴曲,音乐优美、明朗而略显高贵、华丽,起伏流动的琶音如涌动的波澜。这样的音乐,为何冠以“少女的祈祷”这一标题呢?这位少女是谁?她是在祈祷,还是在倾诉?或是在回忆?沉思?第二首乐曲连续用了前长后短的三连音与迂回级进的旋律线的组合,为什么说这样的音乐“蕴含着无穷的?掘进力量?”乐曲题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这与作品的音乐内涵有什么联系?这类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应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皆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探究的结果,最后则自然归结到“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 “怎样欣赏音乐”的单

元主题上,从而使教学过程完全沉浸于与音乐的对话之中。

4.通过讨论交流与师生互动,达到感性认识的升华。上述探究课题,是在聆听与感受音乐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涉及第一首作品的问题,与认识音乐的艺术特征相关,即乐曲本身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正如课文中三幅插图的提问 ---- 祈祷?沉思?倾诉?或是思念?回忆?憧憬?有可能是,有可能都不是。涉及第二部作品的问题与此近似,音乐表现了劳动?学习?海涛?同样有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很可能会得出许许多多不同的答案,有些答案还可能截然相反,但这不足为奇,因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以个体的联想和想像作中介,这种联想与想像又基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因而存在差异。这正好说明,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和音乐理解的宽泛性是合理的。其深层的美学原理,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认识到这一步,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交流和逐层剖析达到的。教师参与其中,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并可陈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但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所有的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潜心感悟和自我总结,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得以升华。

5.将对音乐的听觉感知贯穿于审美体验的全过程。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知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前提是学生对音乐作品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本课听赏的是两首不同形式的器乐作品,前者充分利用了钢琴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特点,主题旋律流畅、优美,但却是器乐化的写法(和弦琵音分解),不容易跟唱;
后一部作品的主题充满了变化音,可唱性不强。两首作品都不宜采用“背唱音乐主题”的传统听赏模式。面对这样的作品,直抓住作品中突出的音乐要素,引领听觉感知。

如《少女的祈祷》可从钢琴的音乐人手,一开始的引子,声音宏亮而带光泽,可联想到钟声、教堂、明媚的阳光„„其后钢琴颗粒性的音乐,清脆而富于弹性,似圆润闪动的珍珠。其次,这首乐曲的结构规整而明晰,由主题和四个变奏组成,段落分明,很容易对主题进行“追踪”。翟小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要素突出的特点有:贯穿全曲的前长后短的三连音节奏,迂回级进、偶尔夹以远距离跃动的旋律线条,以及这一主题在不同声部的呼应、重视,这种主题变形纵横交错,汇成此起彼伏的音响洪流,加上力度的大幅度涨落和对比,使音乐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掘进”力量,给音乐带来极大的“冲力”。上述这些由各种音乐要素造成的突出特点,皆与音乐的内涵密切关联。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抓住这些表现特点,有助于学生更深人地进行审美体验。

教学评价 教科书 p.9 最后两行和 p.13 “活动与探究”栏目,共有四个思考和叙述题,可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这四个问题,可用口答(如“另举一例,说明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及创作背景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
亦可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如“你同意?音乐本身不可能具体表现什么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你对《少女的祈祷》的感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来进行评价;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通过学生写作短文的形式(如“从本节课听赏的两首音乐作品中你得到哪些精神上的享受?”)进行评价。

评价并不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师的期待为唯一的标准,而应着重观察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对问题的探究是否专注和投人,是否对音乐产生了共鸣,是否有自己的感受等。

由于这是本模块的第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增进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而不宜把评价放在一个突出的显要位置。本课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肯定学生欣赏音乐的专注和探究问题的投入,增进学生感受音乐美和探究音乐内涵的自信。

教材分析及相关资料 1.乐曲分析 《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变奏曲式。结构图式为:

附:关于赋格曲 赋

格曲是用复调手法写作的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式。它由拉丁文 fuga 的译音而得名。

fuga 的原意为逃逸、追逐、遁走,它形象地表明了赋格曲是由一个(有时为两个或多个)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时隐时现、一再模仿、不断变化重现这一基本的特点。

赋格曲式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呈示部:主题在不同声部轮流出现,主题之间有间插段。

展开部:主题在不同调性上作各种移位变形和展开。

再现段:主题回到原调,音乐收束。

赋格曲源于欧洲,在 17 - 18 世纪发展成熟和完善。德国作曲家巴赫( 1685--1750 )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

20 世纪中国作曲家借鉴了赋格曲式,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2.作曲家及创作情况简介 苔克拉 .芭达捷芙斯卡( 1838----1861 )波兰女音乐家。(另有资料认为她生于 1834 年。)关于这位女作曲家的介绍文字较少。仅知道她生于华沙,未上过音乐学院,主要靠自学成才。她的钢琴弹得很好,兴趣爱好广泛。她的作品除 1856 年发表的《少女的祈祷》外,还有《小茅屋的回忆》、《甜蜜的梦》、《友谊的梦》等钢琴曲,大都是短小精致而又通俗易解的小品,其中以《少女的祈祷》最为著名,是欧洲钢琴文献中通俗小品的代表作。此曲除钢琴独奏的形式外,也有人将它改编为四手联弹或其他形式的器乐曲。由于它对演奏技巧的要求不太高,所以常为初学钢琴的人或音乐爱好者所乐于弹奏。

瞿小松,中国当代作曲家。

1952 年生于贵阳市。他的成长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初中毕业便逢“上山下乡”运动,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山区务农,历时五年。在此期间深受大自然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后开始自学音乐,并考人贵阳市京剧团,任该团乐队小提琴演奏员。

1978 年考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

1983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9 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访问、考察,活跃于国际乐坛。现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为该院作曲系教授。翟小松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作品有: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大提琴与乐队《山歌》。混合室内乐《 mongdong 》、打击乐协奏曲、管乐协奏曲《神曲》、清唱剧《大劈棺》、歌剧《俄狄甫斯之死》、《命若琴弦》。室内乐《寂》等,并为话剧《野人》、电影《青春祭》、《盗马赋》等

配乐。曾于 1986 年和 1988 年两次在北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他兴趣爱好广泛,还涉猎绘画、摄影等艺术,举办过画展和影展。

《第一交响曲》作于 1986 年初,于同年 4 月在北京他第一次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上首演。此作在总谱和节目单上写有“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这批朋友,以文学家、戏剧家、诗人、导演、画家、摄影家、记者等身份,策划并促成了瞿小松的个人作品音乐会。此外,这部交响曲是以表现“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使命拼搏奋斗”为主题,这正是这批朋友成长道路和奋斗精神的写照。这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出生的人,大都与他有相似的经历:“文革”时期中断学业,上山下乡,到农村。工厂和基层参加劳动,接受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思想,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求学、成长和施展才干的条件,使他们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材,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是通过生动的音乐材料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体现出来的。在听赏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以作品的题辞为线索,结合作曲家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展开联想,从昂扬、奋进的音乐基调中感受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涵。

这部交响曲未采用传统交响曲的四乐章套曲形式,而由两个前后呼应、互补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广板(属慢板范畴),变体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为快板,大型赋格曲式。两个乐章在演奏时间上大体平衡,均为 11 - 12 分钟。

3.简介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这个表演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所以,人们常常称音乐为表演的艺术。

培 养 音 乐 的 耳 朵

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高音乐鉴赏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的意境之美。能区分双簧管与长笛的音色。

二.通过对比使学生能自主了解到音乐的速度,音色,强弱等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理解音乐

课时

真仔细地聆听。

1一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繁体字“聽” 师:引导学生“听”是用耳朵与“心”来完成的。在欣赏音乐时要认二.新授内容 .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

课件:马思聪肖像图片及简介——(1912—1987)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广

东海丰人。青少年时代曾两度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

奏及作曲。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小提

琴家,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的拓荒者,而且是一

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曲《第

一回旋曲》,交乡曲《第一交乡曲》,舞剧音乐《晚霞》,

歌剧《热碧亚》等等。

创作背景及作品介绍——马思聪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云、贵、川和粤北山区居

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及山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

聆听时注意辨别感

刻的印象。这部作品是他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江民歌曲 调的音乐爱好者的来信后,受到触发而动笔写作的。

师:在乐曲中分别出现双簧管、长笛奏出的“山歌风”主题请同学们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

课件:双簧管、长笛的简介及表现音色的小乐段 师:边讲解边听,引导学生按标题、结构去欣赏理解《山林的呼唤》。

课件:
《山林的呼唤》结构、音频:
呈示(a) 中部(b)

阅历都不一样,

再现(a1 主题 “山歌风”主题 a:
(双簧管独奏) 生:说出感受 师:引导总结,不要给出固定答案让学生自己发挥,因为各人的知识、所以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后亦如此)

2.把《山林的呼唤》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体验同旋律异速度时乐曲给自己的感受。

课件:加速后的《山林的呼唤》

师:引导

3 4欣赏。

5 生:对比后说出感受 .引导学生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突出乐曲中强、弱部位。

课件:介绍作品、音频 生:谈感受 .把《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弱起部位强,强部位做弱。让学生对比课件:改变强、弱后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音频 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速度、强弱的对比之后再让学生从音色上区别分析体验音乐

分别欣赏萨克斯、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分别说出感受最后给出标题(亦可作其他处 理)

课件:萨克斯、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音频

三.学生自主活动

分别给学生欣赏几段不同的乐曲,要求学生从乐曲的速度、音色、强弱、整体感觉等方 面谈谈对乐曲的理解并给乐曲起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标题。

学生谈完后教师可给出原标题,简单介绍该乐曲。

课件:音频——a.鸟舍

b.月光曲

c.大进行曲

视频——野蜂飞舞

四.总结

音乐是见仁见智的物件,她没有具体的形象,每个人的知识、阅历不同所感受的形象、意境就不一样。欣赏音乐重在聆听。聆听的同时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她,例如;
音色、速度、强弱、内部结构、旋律整体感觉等等诸多方面。

我们要养成一个用“心”去聽的习惯!常做常新!

1812年序曲

作者简介: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主要作 品有第

四、第

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 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 丽叶》、《1812年序曲》、《意大利随想曲》,钢琴组曲等。

创作背景:1880年柴科夫斯基应邀以“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为题,为莫斯科艺术及工 业博览会写一首乐曲。由于坐落在莫斯科的这座大教堂曾毁于1812年俄法战争,作曲家便 确定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一篇恢弘的交响乐章。

俄法战争简介: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调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国,以迅雷不及掩耳 之势进逼莫斯科。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主动放弃并烧毁了莫斯科城。法 国在严寒中得不到任何衣物和食品,不少法军冻饿而死,士气低落,拿破仑被迫弃城西撤。

俄国乘势反攻。在俄罗斯军民旋风般的强大攻势面前,法军彻底溃败。六十万大军最后逃回 本国的只剩下不到两人,就连拿破仑本人也仅带了贴身护卫绕道德国才得以转回法国。从此,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

器的室内乐组曲 。

1886年圣桑到布拉格和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出时,曾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一位好友的请求,写了这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十四曲组成:1.序奏及狮王的行进;
2.公鸡和母鸡;
3.野马;
4.乌龟;
5.大象;
6.袋鼠,7.水族馆;
8.长耳人;
9.林中杜鹃;
10.大鸟笼;
11.“钢琴家”;
12.化石;
13.天鹅;
14.终曲。其中只有大提琴独奏《天鹅》一章极为著名。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流行风》

一、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的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学会欣赏通俗音乐。

二、教学内容: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唱出风格,唱出文化内涵。

六、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张含韵演唱)

2、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用歌曲导入课题:

请学生根据课前教师播放的歌曲,回答问题:
⑴、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谁演唱?(张含韵演唱)。

2、结合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问:为什么喜欢通俗歌曲? 学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提问后总结并出示课题:好听,易唱易学的歌曲和音乐,比如轻音乐、通俗歌曲、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通俗音乐。

(创设情景,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课

1、音乐知识:

(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师生共同学习。

1)、通俗音乐定义。

2)、通俗音乐的内容。

3)、通俗音乐的特点。

4)、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5)、通俗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的区别。

教师总结:通过对两部分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对通俗音乐在定义、形式、内容等特点以及它与其它音乐形式的联系区别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乐,在今天的欣赏课中,我们将要欣赏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们分别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用心感受这三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思想及它们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

2、欣赏音乐作品:

1)、阅读课本提示并欣赏歌曲《思念》。

①介绍作品:《思念》创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节联欢会上首唱。

②教师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问:
A、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演唱风格应如何把握? 教师总结: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
演唱风格激动、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总的来说,是人们心中最宝贵最珍惜的东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丽和稍纵即逝。

④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回答并演唱歌颂朋友的歌曲。

2)、欣赏歌曲《懂你》。

⑴提问:①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懂你》,由歌手满文军演唱)。

②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谁?(母亲)

⑵介绍作品:《懂你》这首歌表现了一个母亲为抚养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献的伟大情怀。

学生阅读课本提示,回答两个问题:
A、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了对母亲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演唱风格深情爱恋。

⑶学生演唱。

3、欣赏《好汉歌》 ⑴欣赏歌曲《好汉歌》。

①分析歌曲: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点: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民间音调,具有通俗与民歌相融合的特点。体现了通俗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联系。类似的歌曲还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调)、《天堂》(蒙古民歌音调)等。

⑵学生学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名言、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像;
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艺术处理与巩固

1、同学们有喜欢的歌曲和歌手吗?

2、同学们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总结: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喜欢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喜欢的理由大致有两点:首先他们喜欢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欢他们的形象和才华。

3、分析与辩论:“追星现象”。请同学们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这种追星现象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现追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青少年朝气蓬勃、活泼向上、追求个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辩论:追星的对与错。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归纳拓展审美升华:围绕本课内容,针对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五、归纳与总结。

(在课将结束时,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兴趣。)

在今天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了解了有关通俗音乐的相关知识,体验了通俗音乐的独特魅力,探讨了与通俗歌曲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通俗音乐大都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多数是未得公认的音乐创作。通俗音乐中有优美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的检验,才能产生更多优美、高尚、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音乐。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黄聿芬

课题:走进荧屏 感受音乐 授课教师:黄聿芬 教学课时:课时1 教具:

1、硬件:多媒体电脑系统;

2、软件:PowerPoint 教学思路与设计:

1、教学思路:

★ 虽然教材只安排一课时,但我觉得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安排 两课时。因为大多数影视歌曲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主题明确,健 康向上,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是学生喜听乐唱的歌曲,因此第一 课时以鉴赏为主,第二课时可安排学生介绍与展示并学唱喜欢的影 视片主题歌或插曲。

★第一课时只鉴赏影视音乐中的情景音乐和主题歌,其余种类安排学 生回去收集在第二课时介绍并展示。

2、课堂设计:

由于影视资源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更易使学生在观赏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和审美的愉悦感,并由兴趣产生情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由审美积淀为高尚情操,从而升华为人格,这符合音乐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也推动了音乐学科的深化改革。因此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我心永恒》、《地道战》中的情景音乐、《康熙帝国》、《霍元甲》的主题歌,其中有学生喜欢的演唱风格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平时应该选择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听唱,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影视音乐的体裁种类,了解各自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了解和熟悉经典的影视音乐,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进一关注。

3、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教学重点:

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教学难点:

比较分析电影《霍元甲》和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主题歌,领会歌曲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背景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永恒》,

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

(二) 赏前谈话:大家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演唱的吗?(生:答)

这首歌曲经由加拿大著名歌手席林·迪翁的深情演绎,风靡全世界,令本片的电影原声带唱片卖出了千万张。同学们是否同意我的看法优秀的影视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的票房和电视剧的收视率?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别急着回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荧屏去感受影视音乐的魅力吧!

(三) 引出课题——《走进荧屏 感受音乐》

(四) 了解影视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以师生交流的方式介绍)

(五) 影视音乐的构成

(六)过渡导入: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部电影片段,看完能够用

最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情节,仔细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在剧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1、《老忠叔敲钟报警》

a、让学生仔细观看影片,看后请一个同学描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评价并补充;

b、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分析这段音乐的特点并试着分析这段音乐在影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学生自由谈) c、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 ▲

故事情节

音乐分析:
这段音乐由板胡与乐队演奏,它吸取了高亢、

激昂的北方梆子音调,配合画面,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刻画了老忠叔急切的心情。

▲ 情景音乐是在电影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音乐,除了片头音乐和

片尾音乐,其它音乐都属于情景音乐,在影视剧中运用最广泛,这些音乐在影视剧中配合画面的故事情节,发挥器乐的渲染功能,有效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2、《康熙帝国》主题歌————《向天再借五百年》

a、让学生仔细聆听和观看画面谈谈剧情并评论康熙的政绩 b、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这首歌曲的看法和感受。

c、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分析 ▲ 故事情节:简要描述康熙的政绩;

主题曲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对影视剧内容的一种高度艺术化

的浓缩。一部影视剧的主题思想与精神内涵,都可以在主题歌中反映出来。它可以展现特定的历史气氛、揭示影视片的内容,传达凝练的情感表现。由于主题歌充当概括、总结的作用,一般出现在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

3、比较分析电影《霍元甲》和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不同歌曲特点和演唱风格。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剧情。

观看和聆听《霍元甲》主题歌片段和聆听电视《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歌。

让学生试从配乐、演唱风格上来分析这两首主题歌哪一首更符合剧情的需要、更适合表达影视剧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电影《霍元甲》主题歌的歌曲特点和演唱风格:以中国大鼓气势磅礴地开场,运用古筝、笛子等大量古今乐器,是一首中国风的嘻哈歌曲,歌词富有武术精神,以正面讯息宣扬给青少年,唤醒青少年珍爱生命。在演唱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男女声的自然转换”、“跳武扇舞”、“甩三节棍”能够迎合大多数年轻人的口味。

电视《霍元甲》主题歌的歌曲特点和演唱风格:旋律激昂、节奏铿锵有力,从歌词看这首歌曲象征着中国人民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给人力量、激人奋进!这支歌也成为中华民族——中国功夫的精神象征而响彻全世界,成为一支永不言败的精神赞歌。从演唱风格上来说能够唱出人们心中的民族豪情和英雄气概。

二、知识小结:影视音乐一般由片头音乐、情景音乐、主题歌

(音 乐)、插曲、片尾曲构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影视音乐一定要以视听结合为主,并考虑与剧情、画面与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的关系。

三、师声互动,唱一唱熟悉的影视剧主题歌;

四、课后作业:

1、了解世界电影之最及中国影视音乐的发展;

2、收集喜爱的片头音乐、插曲、片尾曲;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动积极性。

第九节现代京剧 江阴市澄西中学音乐组 教学目标:、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mp3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

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

(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这是什么意思呢?

3、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4页)

4、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 丑)

5、介绍京剧的行当(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6、欣赏《家住安源》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源》

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7、总结所学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

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

9、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学唱的片段可以选适合学生的)

三、课后讨论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第十四节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二、教学重点: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

三、教学难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

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播放音乐《哈利路亚》]

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 生: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

生:

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

生:宗教音乐

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生;
基督教

3、巴赫《马太受难曲》 (1)、背景简介

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

[阅读]

师:《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

1、7

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 (2)、对比欣赏

1、72曲

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

[音乐]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和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

生:做题

师:第一分曲是g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后的悲痛气氛??教师帮助完成表格。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师: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polyphony)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homophony)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

[音乐]

注: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

师: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

[教师弹片段]

(4)、78曲作品

师: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

[音乐]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们先思考两分钟。

[思考]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

生: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4、总结

师: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学要求:

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的意境和内涵。

1 2小调练习曲》)

1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

二、《c小调练习曲》、简介作者:肖邦

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

2、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 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 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 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 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 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
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简介作者:李斯特

2、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
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

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5、《荒山之夜》

⑴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

一、第三主题。

⑶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四、总结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第十三单元 第23节 爵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征。

3础。

、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激发学生练习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爵士乐打下基教学重点: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爵士乐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二、导入---对比欣赏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乐”。

三、新课:

1、请大家谈谈对“爵士乐”的印象。

2、教师简介爵士乐的起源,解释“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3、常见爵士乐器的简介。

4、欣赏《南部之子》

注意:a乐器演奏部分以什么乐器为主奏?(引出迪克西兰爵士乐)

b伴奏部分强弱有什么规律(打破传统强弱规律)

5、欣赏《不知为何》,注意乐曲是否容易唱?(引出连续切分)

6、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归纳。

7、学生用电子琴弹奏音乐片段,体会爵士乐风格。

8、学生分声部练习与多声部练习节奏。

9、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10、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或律动。

四、爵士乐的价值及影响。

五、小结、下课。

资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词: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把他称为“南部之子”。

《不知为何》是一收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的演唱音色优美、清新亮丽。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表演热情洋溢、诙谐机智。

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

爵士乐(jazz)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
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

爵士音乐来源于布鲁斯。布鲁斯是17――18世纪,黑奴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布鲁斯。

拉格泰姆钢琴音乐是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它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兰爵士乐始于20世纪初,它吸收了“布鲁斯”音乐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成分,形成一种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地发挥。它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协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乐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尔琴、塔部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以及大量的电子音响设备和打击乐器。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迷的喜爱。自由爵士乐队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爵士乐在我国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那时主要是为舞厅伴舞。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第24节 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

一、欣赏与体验

1、聆听音乐《流水》

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a、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点题)

b、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

c、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古筝与古琴对比)

2、师生合作归纳 :

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

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略)

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

(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浑厚如钟;
泛音玲珑剔透;
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二、讨论与探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音乐有一种似似而非的魅力,好象是?)

三、总结与拓展

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百鸟朝凤》、《赛龙夺锦》)这些音乐称“描写音乐”。音乐还能够描写比“高山流水”更为复杂的事物。《十面埋伏》《图画展览会》等。但这些作品,听者都需要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

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否可以作为与地球以外的人勾通的一种语言呢?人们在思考,也在尝试:1977年8月,美国发射了??

3、结束语: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课题: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

1、古琴曲《阳关三叠》

2、古琴曲《流水》

3、筝曲《高山流水》

4、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

5、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1、课前欣赏古琴《阳光三叠》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听辩乐器,导入课题。

2、浏览性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3、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4、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 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

导入语: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 首先聆听《流水》音乐,简单说一说你对古琴音乐的印象。

课件提供关键词:古琴音乐意境特点:清:清晰,清纯;
微:细腻,精致。谈:自然,空灵;
远:意境悠远,意外有意。

3.课件打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
泛音,玲珑剔透;
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古琴曲的音色特点很陌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流水》音乐片断,大致了解内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

二、第二部分

导入语: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那些手段来表现这一独特韵味的。

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隐身不复鼓)

1、聆听全曲,问题设计:
全曲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段聆听:

(1)唱主题音乐,见课本谱例 (2)聆听并分辨音色特点

介绍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滚、拂等;

左手:吟、揉、绰,注、进、退等;

(3)简单了解古乐谱从文字谱到减字谱,进而发展到简谱的过程。(3) 聆听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

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3、复听音乐,体验音乐意境:
问题设计: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导入语: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流水》,

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

4、对比欣赏筝《高山流水》,体验并讨论两者之前的异同点,你喜欢哪个版本,说说理由。

多媒体出示:古筝图:文字简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将以唱、想、议、思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进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对琴曲的印象。)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音色特点

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

1、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

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最后小结:中国的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

让这些音乐能够相伴你左右,为你的生活、学习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或百度网站,输入你想听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乐,当然,mp3也非常适用你聆听。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其终生喜欢音乐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教学后记

1. 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

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

2.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

3. 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这个社会调查。

第二十八节 聂耳 (第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金蛇狂舞》,学唱《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

(三)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 重点:

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

2、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

(二) 难点:

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及简单的歌曲创作背景。

(二)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

(二)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利用教材配套课件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但一定要结合教师本节课教学安排重新组合。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广泛搜集网络中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

1、能有感情跟琴演唱《毕业歌》。

1、通过课堂即兴创作体验“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2、通过填充列表检测学生了解聂耳创作歌曲的情况

3、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影响的掌握情况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教案

江阴市璜土中学音乐教研组

一、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4、音乐欣赏:《祝酒歌》

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

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三、教学准备:

1、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

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著名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

9、p212,作以补充。

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4、教师投影图片:全山石《娄山关》,请同学们对比聆听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不同艺术效果。并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欣赏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学习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以歌声抒发赞美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会之后,用卡拉ok形式来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这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家乡好、解放军好及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六声徽调式。民歌风格)。

6、欣赏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祝酒歌》,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随着《祝酒歌》录音,小声地唱一唱,体验歌曲表达的胜利和喜悦之情。请同学们尝试用卡拉ok形式演唱《祝酒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现学生歌唱的才能与乐趣。(教师:这首歌曲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其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又有新疆、西藏的民歌词,既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在词曲中还运用了不少戏曲、曲艺的手法。这样确实能体现亿万人民普天同庆的场面。此歌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7、布置课后作业。教材p213页拓展与研究第五题,使学生们对本节的标题—祖国颂歌,有更深刻地理解。

8、本节课堂小结。(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祝酒歌》,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下课,走出教室)。

第十七单元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2、通过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

作用;
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 教学教具: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

教学过程:
组织上课。

一、设问导入。(5分钟)

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

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

师:哪一首是歌剧?

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歌剧是以唱为主。

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歌剧艺术

二、感知与认识。(31分钟)

1、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

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

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

(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歌剧唱段,就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作进一步来了解。

2、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录像片段。

师:这段选段里有没有对白?

生:没有。

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

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

师:在这首歌曲里,音乐中除了歌唱外,还有什么?

生:器乐音乐。

师:歌剧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

生:歌唱最为重要。

师:歌唱在歌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生:表现作品、推动戏剧发展。

师:通过刚才聆听,你认为歌剧在演唱上具有怎样的风格/

生: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

师: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舞蹈?

生:没有。

(可见,舞蹈并不是必要的,即便有,也是一种色彩性、过度性的)

师:歌剧的舞台美术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感觉好美、好真实。。。。。。

(歌剧里的舞台装置、布景、灯光、服饰、道具等追求写实风格及历史文化依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师归纳:歌剧的综合建立在主次分明,严密有序的基础上,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3、学生随录音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感受音乐情绪。

师: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

(学生根据课本上p223材料回答: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引出:我国歌剧创作过程及特点。

教师介绍我国新歌剧简况。

1、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

2、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

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下面这首作品就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为了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探索,创作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新歌剧:《洪湖赤卫队》

1、学生阅读课本中p225材料,结合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录像片段,了解歌剧情景。

2、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录音。

问题:

1、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

(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

3、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浓郁的湖北地方特征)

(音乐主要吸取了湖北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

4、你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师归纳:歌曲的情绪风趣、幽默、活泼、开朗,演唱坚定有力,表现了赤卫队员们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音乐朴素开朗、激昂坚定、将主人公韩英、刘闯革命的坚定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5、生演唱第二段领唱、齐唱部分。(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演唱)再次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

面貌。

三、拓展与创造(8分钟)

师: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歌剧里有许多的经典唱段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熟悉。同

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唱段吗?

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

师:下面就请你们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好吗?(提供歌谱)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四组:

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b、部分学生随音乐模仿划船动作。

c、《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d、《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歌曲中表现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歌剧艺术的魅力;
通过两部经典歌剧唱段的欣赏,体验、了解了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更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创作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今天,我们走近了歌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了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歌剧艺术。

教学构想: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歌剧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太古典也太深奥,并且学生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因此用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作为选择来导入,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在大量浏览、设问、演唱和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共同演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是对歌剧艺术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学会聆听》教案

城东中学

柯江鸿

教学地点:城东中学艺术楼一楼多媒体(3) 班

级:高一年(12)

间: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下午第7节 课

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

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思考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及音乐对人产生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音乐与人生的分析和讲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人生相结合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 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 掌握部分音乐形式要素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基本作用。

教学方法

设疑法、聆听法、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讨论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习音乐的热情。

2 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A、集体读导言。B 请一位学生解释孔子的格言。

3 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回忆所学的知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心理。

4、聆听《草原放牧》——完整聆听 A 提问:(1)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

(2)独奏乐器是什么?什么是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像到了什么?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5 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6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中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六、课堂总结

音乐是人的精神食粮,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共有八个乐章,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激励人民起来反抗外来的侵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聆听鉴赏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能简述大合唱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小组间合作探究、互动演唱等环节感受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赏析

四、七乐章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 对了,这首歌曲是《保卫黄河》,体现了积昂奋进的情绪。是《黄河大合唱》的一个乐章。很多音乐家都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感受一下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 自主学习环节: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学生展示了解的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

3、洗星海介绍

师点评:刚才这3个小组代表展示的材料很具体全面,还有要补充的吗?希望课上其他小组也积极参与进来。

授课环节:、过渡语:那么大家知道冼星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吗? (教师像讲故事般讲述创作背景) 课件展示歌曲创作的背景。

简要介绍《黄河大合唱》8个乐章

从这8个乐章名我们就能体会到整部作品是极具情绪变化的。

一、《黄水谣》的学习 痛斥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问题设计:看看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之处?(放视频中间不做讲解) 出示《黄水谣》歌词

【解答】《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演唱形式: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采用对比手法写成,

第一段曲调亲切自然,旋律抒情。结尾:喜洋洋~~(笑)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第二段转入低沉的诉说,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

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压抑。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结尾:妻离子散。。。(大哭。上气不接下气)。是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

(设计意图:专心欣赏、自由朗诵,初步品味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

(2)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相互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看法) (3)教师小结:《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
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那么最后人们进行反抗了吗?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一起感受下当时人民奋起斗争的情景。

二、欣赏《保卫黄河》 2 欣赏《保卫黄河》

首先聆听第一部分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a、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b、整首合唱曲的情绪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

d、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手势练唱《保卫黄河》,唱歌要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保卫黄河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人们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乐曲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

《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轮唱的演唱形式,轮唱的声音像此起彼伏的波浪,表现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随着人们声音不断加入不断增强,也意味着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情绪坚决而振奋。最后齐唱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

【知识点】

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

三、拓展与延伸

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分别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一个是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需要发挥想象

一个是声乐合唱曲,有歌词,通俗易懂,可根据歌词想象情景 相同点:都运用多种音乐要素把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几个乐章,这首作品的意图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鼓舞人们的斗志,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

在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吃不饱穿不暖,就是用一种必胜的信念,相互激励,最后取得了胜利

在当今时代,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抓住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听一些什么样的歌曲来激励我们自己奋斗呢?(可以提问,个人的理想追求。)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每一首乐曲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感悟,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在进行《黄河大合唱》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历史及文化精神方面的资料,在课前交流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与学双向交流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加以因势利导,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资料分析:第四乐章《黄水谣》

归纳总结

《黄水谣》是一首女声合唱及混声合唱曲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曲调比较自然,情绪喜悦。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辛勤劳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第二段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缓慢,表现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这一乐章就是咱们开始上课时听到的歌曲。它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是整部《黄河大合唱》的主题。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乐曲的音调特征,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有力。描绘了不论是在抗日的前线,在敌人后方,还是在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巨浪,表现出革命队伍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势不可挡,像黄河的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下这一乐章。听完以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唱一遍。

欣赏《保卫黄河》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师: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
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
乐队伴奏

黄河: 全长约5500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注入渤海。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半碗泥”。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高中音乐鉴赏《流行风》教案

教授班级:高一(6)班 授 课 者:黄秀清

授课时间:2007年5月18日 教学内容:

1、《思念》

2、《懂你》

3、《好汉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三首通俗歌曲,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通过鉴赏和比较了解区分通俗歌曲、艺术歌曲和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和特征。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的进行演绎,形成自信的表现力。

3、通过听赏理解歌曲,引导教育学生珍惜友情,珍惜亲情,同时呼吁整个社会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倡导文明风尚。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种类型歌曲的聆听对比与演唱,研究各自的不同风格结构与特点,挖掘歌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流行风”。

教学过程:

一、设问讨论导入

(情景创设:有学生熟悉的歌曲音乐开始,由课前音乐《真心英雄》 做文章。)

问:对流行歌曲的看法。

说:流行歌曲的特点。

二、感受体验与认知

1、精选代表性流行歌曲(聆听、感受与体验)

(1)《思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这首歌开始,歌坛上刮起流行风,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

(2)《懂你》表达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目光和歌声投向母亲,反映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之所以感人,还在于歌词的感人和歌曲独有的魅力。

(3)《好汉歌》在港台流行歌曲盛行时产生,一改当时流行歌曲甜、缠、悲之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正是该歌曲流行的原因,曲调取自河南民歌素材,歌曲粗犷、豪放,生动表现“梁山好汉们”的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

2、欣赏教学:在欣赏中发现歌曲结构、理解歌曲特点、挖掘歌曲内涵,分别从不同侧重点进行。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对流行音乐并不陌生,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在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中,存在着演唱方法特点各异的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鉴赏几首歌曲,具体来感受和体验其风格。

(1)《思念》中让学生认识歌曲结构,通过分析歌曲结构(A+B),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通俗歌曲写法:即“开始低吟,接着高唱,最后在延长的高音上结束”。

(2)《懂你》侧重流行歌曲中的教育思想。借用余光中“乡愁是一座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凄楚的韵味,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可让学生唱唱有关母亲题材的歌曲。) (3)《好汉歌》中让学生理解流行歌曲的特点。抓住大跳音程的运用在该歌曲中得到很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明白流行歌曲的动感成因,请学生说出其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有何不同。(答后提示:提示刘欢成功的应用民族唱法表现了“梁山好汉”粗犷、豪放不羁、讲义气的性格,此曲的音乐素材来自河南民歌,所以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歌曲截然不同。

3、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分辨好歌。

当今流行歌曲可谓异军突起,数量众多,良莠不全。

问:怎样的流行歌曲才算是一首好歌?

4、课堂探讨

我们已经知道了歌曲的演唱风格是各有特色的,下面略作对比分析:
(1) 通俗歌曲:歌曲口语化,生活化,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易记易唱,音域较窄,节奏富有变化;
主要以富有激情和即兴的表演方式,注重与观众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随和的气氛。

(2) 艺术歌曲:以诗歌为主,艺术性强,不便传唱;
音域较宽,有较高的演唱技巧,音色圆润,咬字吐字清晰;
注重作品的时代性。

(3) 民间歌曲:即兴化,生活化,质朴明了;
具有民间性、平民性、地方性、民族性,重在韵味;
强调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以上我们简单的探讨了通俗歌曲、艺术歌曲和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事实上它们之间还有许多相同的或不同的风格特点。其实,任何唱法的形式都离不开自己民族的语言,歌曲的风格、感情的表达、声音音色的变化等。

无论是美声唱法也好,民族唱法也罢,抑或是通俗唱法,它们都只不过是歌唱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们之间并无好与坏、高雅与低俗之分,只要歌曲的主题内容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那么,无论用哪种方法去演唱,它都是美好的。

三、拓展与创造

1、通过课件展示各种音乐(轻音乐、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迪斯科音乐、探戈音乐、通俗歌曲、摇滚音乐)让学生做对应选择,以连线题形式出现,学生抢答,班长做裁判。(根据上课时间而定)

2、请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演绎心中的“流行”音乐情节,可每组选派代表上台pk赛或指定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让他们同台竞技,如表演唱、街舞、演奏等。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对比、分析了几首歌曲的不同演唱风格和特点,相信同学们对通俗歌曲、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此,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在欣赏流行音乐时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自己的审美品位。

五、下课

在《真心英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聆听精选作品并让同学亲自演绎,上台表演,有 学生非常大方,表现非常好。在最后展现“流行风”情结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甚至有同学上台邀请老师共舞,气氛达到高潮。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
怎样鉴赏音乐;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2、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三、重点和难点

《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的曲调,体验不同的情感,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聆听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2、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散文,让学生思考:

从这段散文的阅读中,你怎样看待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分组讨论: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3)请1-2名学生作重点发言。

(4)教师评价与点评。

?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一样,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21世纪的一带新人,应该具有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必需的音乐文化水平。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具有高质量的生活,应该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应该热爱音乐,对音乐完全倾倒,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3、作品鉴赏

(一)《草原小姐妹》之《草原放牧》

1、作品介绍

教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但是,当时正当“四人帮”横行之时。针对这部作品,“四人帮”的亲信制造种种借口,对其进行刁难和诋毁,以致这部作品被搁置五年。

“四人帮” 粉碎后,这部优秀的作品终于在1977年初春公演。作品是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表现了她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本人去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图片,介绍草原风情、地方特色等,调动学生欣赏的兴趣。

3、局部欣赏

“引子”

(1)提问:什么主奏乐器?为何要用这种乐器表现小姐妹的形象? (2)学生:圆号,小姐妹的主导动机,能很好的塑造英雄形象。

(3)复听:要求学生注意圆号的音色。

“第一主题”

(1)听、思考:音乐刻画小姐妹怎样的形象?说明理由。

(2)学生: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3)教师点评: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也是本协奏曲的主要主题。速度小快板,节奏轻快,对形象的塑造恰如其分。(4)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旋律视唱及节奏练习。

(5)教授蒙古舞,师生共跳。

“第二主题”

(1)听并思考:用了怎样的音色、速度、节奏?音乐的形象特征是怎样的? (2)学生:抒情等。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请他们谈谈其他要素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 (4)教师点评:缓慢的速度、宽广的节奏、起伏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力度,表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琵琶“唱”着气息宽广而悠长的歌,它形象地模仿了蒙古族民歌手的歌唱方法和马头琴的演奏方法,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

4、整体欣赏

要求:聆听中积极展开想象。

5、请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

6、教师点评:通过音乐要素,非常好地塑造了音乐形象,包括人物、情景、风景等。音乐张弛结合,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下面的欣赏,今后的欣赏请同学们要注意运用“抓住音乐要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7、音乐家介绍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浏览,使其了解三位音乐家。

(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简介作品、作者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文字、图片,要求在阅读后能作信息整合、评价。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这使他感到苦闷、彷徨、悲观。这部交响曲,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特别是第四乐章。

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2)教师点评:从作曲家创作风格和本部作品的风格作讲解。

2、局部欣赏 “第一主题”

(1)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中主要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音乐的基本形象和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点评:这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其中含有抗议的激情,从而使这个主题增添了巨大而紧张的悲剧性力量。下行的悲戚旋律、极不稳定的和声、弦乐器暗淡的音色以及缓慢的速度,使这个主题的音乐情绪显得悲壮、激情。

(3)旋律模唱

要求:划拍跟着音乐轻唱。

“第二主题”

(1)聆听并思考:跟第一主题的异同。

(2)教师点评:展示了一段较为明朗的、抒情的旋律。这段旋律好象带有明显的安抚色彩,圆号则用变化了的三连音为其提供节奏背景。

3、整体欣赏

4、教师小结:在体验《第六(悲怆)交响曲》强烈的悲剧性意境中,我们还能感受什么?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生活,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即或是在死神面前已经不存在任何幻想了,但对生活中经历过、感受过的一切,依然心存感激。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三)对比作品主题并填表

四、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第10页“怎样鉴赏音乐”。

2、思考和讨论怎样鉴赏音乐?

3、教师点评。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上说,可分四个方面:一是音响感知,认识音乐要素和音乐的形式要素等。二是情感体验,“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包括感性直接体验和从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找依据体验。三是联想与想象,非常自由的思想活动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四是理解认识,认识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刻哲理思想。

五、拓展探究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音乐与我》的散文。(请两人作中心发言交流)

2、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知晓他的代表作2-3部。

课后反思:

1、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教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语言性的讲解和传授,要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2、鼓励学生自主性地、探究性地参与学习。

3、教法和学法的安排上,适当用了比较法,教学的效果较好。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

《上去高山望平川》。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情况。

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2、提问:你说一说你了解哪些西北民歌?

3、教师评价,顺势导入本课。

(三)作品鉴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第19页4自然段文字,了解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模唱假声。

(3)聆听歌曲,思考风格、特点。

(4)请1-2人谈谈,教师给以点评。

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大气、磅礴,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

(5)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6)问题讨论:歌词意在抒情,其意蕴含、富有哲理,是什么哲理? (7)请1-2名同学谈观点,教师做好评价。

表面上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就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8)提问:大家注意到没有?歌曲的演绎过程中和平时听过的一些歌曲有什么不同? (9)没有乐队伴奏,民间的风味更醇厚,似乎更能把人带上高原,俯视大地,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另外,这首歌是由著名的“花儿王”朱仲禄演唱,他用的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地道朴实。

(10)复听歌曲。

2、《刨洋芋》

(1)简介。

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歌词风趣、生动,旋律朴实、起伏。

(2)聆听独唱版的歌曲,思考歌词创作的特点。

(3)教师点评。

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而后进入真正要表现的主题“刨洋芋”。在表现主题时采用叙事的口吻,现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词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可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4)复听歌曲并请2名同学上台作表演,表现劳动的情景和收获的心情。

(5)试分析曲调的特点。

用了四个短句构成,其中第一乐句是整个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有的重复它,有的变化它。在变化中用了民间音乐创作手法:合头换尾或是换头合尾。这种创作手法给人以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美感。

(6)听无伴奏女声合唱版的歌曲。

3、《脚夫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第19页第5自然段文字,了解信天游的知识。

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
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2)聆听并说说这首歌是哪种类型的信天游。

(3)教师点评。

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在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九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4)复听歌曲。

(四)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第19页

1、2两个自然段文字,结合前面的欣赏,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2、教师点评。

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际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五)拓展探究

1、欣赏几首西北风味的创作歌曲。 (1)《一无所有》。

(2)《黄土高坡》 (3)《信天游》

2、课后完成书本第20页第3条题目。

六、小结。

课后反思:

聆听民间歌手的演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很土。教师要做及时地引导,让学识明白,恰恰是这些民间歌手对生活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们的演唱大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真善美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内容

1、《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2、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重点和难点

《宗巴朗松》。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列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概况及民歌。

2、教师点评。

三、作品鉴赏

(一)《辽阔的草原》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蒙古族民歌基本知识。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的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2、完整地聆听歌曲。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种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了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的范畴。这首歌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从旋律上看,开阔悠长,延绵起伏,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

5、学唱歌曲的片段

(二)《宗巴朗松》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藏族音乐的知识。

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

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欺负较大且悠长高亢;
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节奏较自由。爱情歌中有的神情,有的开阔自由。

2、提问:藏族民歌知多少?请1-2名学生谈谈。

3、聆听歌曲。

4、囊玛介绍

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音乐基本由三个部分组成:

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快板的舞曲。歌曲的歌词基本上是六字句,中间夹有较多的衬字。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本歌就是囊玛中的歌曲。

5、复听歌曲。

6、请学生分析歌词,谈谈其中的丰富内涵。

7、表面上看,歌词是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藏族同胞在演唱歌曲时,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呢。

8、学习藏族舞的动作。

9、边听边舞。

10、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听藏族歌曲的感受。

(三)《牡丹汗》

1、引导学生看屏幕文字,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其歌词寓意深刻;
衬词有长有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2、聆听歌曲。

3、教师简介“爱情歌曲”。

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爱情歌曲多反映青年男女的坚贞爱情和反抗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内容。本歌是属于爱情歌曲,它劝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

4、复听歌曲并留意伴奏的鼓声,说说它的节奏。

5、教师点评,把歌曲伴奏中的节奏型抽出作练习。

6、欣赏一些相关的图片。

四、拓展探究

讨论题:结合前面的欣赏,思考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主要收获。

课后反思:

1、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聆听、模唱、舞蹈、拍节奏等。

2、注意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课的一些音乐知识。

3、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探究能力。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教学内容

1、《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沂蒙山小调》。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地方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说说我国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份,知道哪些民歌。

2、教师点评。

中原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

三、作品鉴赏

(一)《沂蒙山小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8页有关文字,教师适当补充。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临沂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的武装组织—黄沙会。为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的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歌词做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终于定型。

2、聆听歌曲。

两个版本,王世慧、彭丽媛的演唱。让学生比较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来的小调44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5、学唱歌曲。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旋律特点。

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绚丽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

7、复听歌曲。

(二)《王大娘钉缸》

1、聆听歌曲,想一想这首歌的风格是否似曾相识?

2、请1-2名学生谈谈。

3、听《好汉歌》。

4、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上下整体平衡。但每句从唱词和衬词的关系看,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这一长一短,一呼一应,明显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5、复听,要求学生注意语言风格。

(三)《孟姜女哭长城》

1、让学生讲《孟姜女》故事。

2、聆听歌曲。

3、聆听江苏民歌,听后讨论两首歌曲曲调、风格。

4、教师点评。

这首歌源头本在江苏,歌词采用四季体的写法,内容概括简练,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体写,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基础上加花装饰。演唱上,体现了南北风格上的差异,一刚一柔,粗犷与细腻形成了鲜明对比。

5、引导学生分析江苏民歌结构、旋律特点。

此歌也是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并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技法。

四、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1页文字,谈谈民歌的主要音乐特点?

(1)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2)与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

(3)各地民歌在调式、节拍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4)结构一般短小。

2、请学生谈谈今天了解到的民歌的创作手法。

五、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主要收获。

课后反思:

1、本课聆听中重视比较聆听。

2、学习音乐知识,一方面要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探究,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教学内容

1、《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弥渡山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导入

1、请学生看地图,说说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教师点评。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三、作品鉴赏

(一)《弥渡山歌》

1、教师给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

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五台大寺

五台大寺位于弥渡县城东南40公里左右的五台山上,明初开山建殿,清壅正年间增建,光绪3年(公元1877年)重修。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2、聆听歌曲,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2-3名同学谈。

4、教师点评。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如《小河淌水》。

5、学唱歌曲。

6、聆听《小河淌水》

(二)《对鸟》

1、聆听歌曲,学学其中的方言。

2、请1-2名学生学方言。

3、简介歌曲。

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4、复听,要求学生轻声跟唱。

5、欣赏有关图片。

6、聆听《采茶舞曲》。

(三)《幸福歌》

1、介绍湖北天门。

天门历史悠久,曾有灿烂的石江河文化,是全国最大的棉乡,天门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天门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如楚国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人物。

2、聆听歌曲。

3、讨论歌曲的风味。

4、教师点评。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农民劳动时所唱“媷草歌”的音调,以天门民歌的音乐素材为骨架,糅进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性音调5 1 2 1 5和3 5 6 5 3 。演唱上一领众和,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5、引导学生注意衬词部分进行复听。

6、唱衬词部分。

7、聆听《龙船调》。

8、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7页第二段文字,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经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
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
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四、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7页第一段文字,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完成表格。

课后反思:

1、本课聆听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风格的问题。

2、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初步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要安排课外的拓展探究作业。

第六节 鼓乐铿锵

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

1、《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2、打溜子、鼓吹乐、吹歌方面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锦鸡出山》、《童谣》。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土家族。 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土家族的民族称谓始于十至十三世纪,民族语言称作“毕兹卡”而汉语叫作“土家”,其含义都为“本地人”。

土家族的族源,众说不一。有“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土家族为巴人后裔”说;
也有“认为是

八、九世纪左右,来自贵州的某部乌蛮的后裔”说;
还有“认为是湘西土著与巴人、汉人融合”说。但从土家族在丧葬、祈雨、以虎为图腾等习俗和围篝火歌舞的方式来看,土家族与羌族和与羌族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彝族,都有着若干共同之处。由此可见,土家族与古羌部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宗教信仰方面,也以信奉道教、佛教为主,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

三、作品鉴赏

(一)《锦鸡出山》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又叫打路牌子,打小家伙,是流行在湖南西部、湖北恩施一带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常用四种乐器:溜子鼓、头钹、二钹、马锣。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表现劳动的生活情景。多用于丰收、节日、喜庆活动

3、引导学生练习其中的节奏。

4、复听,根据提示,形象音乐情景,完成表格问题。

山间春色: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乐曲采用上下句对偶及螺蛳结顶的手法陈述音乐内容。

结队出山: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情景。

溪间戏游:表现锦鸡嬉戏的欢乐情景。

众御顽敌: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

5、教师点评。

(二)《滚核桃》

1、聆听乐曲,想一想,在鼓的哪些部位发音。

2、教师点评。

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它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又叫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汉、魏时期,分为四类:黄门鼓吹(宫廷)、骑吹(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萧铙歌(祭祀)、横吹(随军演奏)。

演奏手法:十名鼓手合奏,技法包括:桥击鼓梆、乔击鼓面、闷击鼓面、双手交叉桥击鼓梆、交替敲击鼓槌和鼓梆、单手滚奏、闷击向前推奏、闷击向后退奏等。

3、练习节奏。

4、教师介绍有关背景材料。

(1)山西绛县,自古以来就是三晋一块文化宝地,位于山西南部。“唐为畿内地,有大夏之墟”,曾是晋国都城之一。今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是鼓乐的故乡,绛县更是鼓乐之乡。相传,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大破刘武周,收复并州、汾州两地,为了庆祝胜利,当地百姓用民间锣鼓奏出了《破阵乐》,后来,这首民间鼓乐得到整理和发展。到了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大宴群臣,在大殿上演奏了经过加工整理并重排练的《秦王破阵乐》。

(2)绛州醪糟的由来。

5、复听,想象劳动情景。

(三)《童谣》

1、简介。

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2、聆听乐曲。

3复听乐曲。

6

1 、讨论乐曲的风味,模仿北京方言口语。

4、朗诵“口噙子数板”。

5、、请2-3名学生上台表演。

四、归纳概括、请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音乐知识。

2、教师点评。 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

1、尽量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去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

2、教师课外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比如:收集一些风土人情、地方习俗等方面信息。

第七节 丝竹相和

教学目标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

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比较作品的音乐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了解古城苏州。

(1)教师以曾在苏州学习3年的经历给同学们介绍苏州。

(2)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历史名人、有关名诗、著名景点等方面谈;
阅读文字材料。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听苏州评弹片断,感受其优雅、娇嗔之风味。

三、作品鉴赏

(一)《中花六板》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江南丝竹。其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江南丝竹。

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

4、引导学生学说苏州话。

5、复听,结合苏州话的特点,体验音乐风格。

(二)《娱乐升平》

1、简介。

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2、聆听,和江南丝竹比较一下,风格的差异以及所含乐器。

3、学生交流后阅读书本50页第二段文字。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高胡、扬琴是主奏乐器。乐曲一般短小精悍。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流畅动听。名家有严老烈、丘鹤寿等。

5、观看粤剧片断,感受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丝竹鉴赏活动

1、播放4首乐曲,请同学们区分类型。

(1)《三六》 江南丝竹

(2)《旱天雷》 广东音乐

(3)《行街》 江南丝竹

(4)《步步高》 广东音乐

2、讨论,回答类型并说明理由。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两种丝竹的音乐风格。

2、请学生归纳有关音乐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丝竹音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

1、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不妨跟大家谈谈苏州的概况,拓展欣赏苏州评弹以及广东的粤剧。

2、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八、九节 国之瑰宝

教学目标

1、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感受、体验京剧。

2、认识京剧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

1、《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2、京剧知识。

重点和难点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体验梅派的神韵。

1至今200多年。

2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以谈话法引导学生谈京剧。、京剧的历史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3、京剧的声腔 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伴奏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锣等。

4、京剧名家 “老生三杰”: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三、作品鉴赏

(一)阅读材料,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出身京剧世家,9岁学戏,11岁登台。1913年就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誉全球,他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教师简介。

选自《霸王别姬》。垓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无可奈何之际,虞姬劝项羽等候救兵。此时,项羽困乏,虞姬又劝其休息。等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2、聆听。

3、学唱片断,感受梅派唱腔的神韵。

4、请学生谈感受。

5、教师点评。

梅派艺术“既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在这个唱段中,他寓动于静,节奏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角色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的寂静与凄凉。

(教师插入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比如欣赏京剧好比茶道文化,注重品茗、细嚼,应作出资深票友摇头、击拍状,一则健身,二来投入。)

6、复听。

7、阅读材料,了解有关知识。

南梆子,属于西皮类的唱腔,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二)《海岛冰轮初转腾》

1、简介。

这是《贵妃醉酒》中的一个唱段。其剧情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一天,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贵妃在亭中久候,而不见玄宗驾临。后太监禀告:玄宗已转驾西宫去约会梅妃。杨贵妃哀怨自伤,就在亭中独饮,沉醉而归。

2、聆听,唱腔上的差异。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点评。

这段唱腔音乐华丽委婉,体现了京剧四平腔的典型特征,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杨贵妃自怨自艾德惆怅心情。

5、复听。

6、阅读材料,了解相关知识。

句容的民间艺人们以余姚腔为基础,吸收弋阳腔的唱法,形成了独特的四平高腔。它与二黄很相似,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三)现代京剧

1、阅读材料,了解现代京剧。

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2、《雄心壮志冲云天》

(1)聆听,跟上面的京剧比较一下差异。

(2)教师点评。

声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乐队上,引进西洋管弦乐队,富有气势。

(3)教师简介剧情。

选自《红灯记》。一九三九年,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计划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4)复听。

3、《家住安源》

(1)简介。

1927年秋,农民英雄雷刚带领本地农民在湘赣边界揭竿而起,反上了杜鹃山。由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三起三落,濒于覆灭,急盼找到中国共产党。党知道后,于1928年春派代表

柯湘前来,不幸中途被捕。雷刚闻讯后率众劫法场,将党代表抢回山上。柯湘上山后,担任了自卫军的党代表,努力贯彻毛主席的建军路线,以无产阶级思想对这支农民军队进行改造。在党的领导下,自卫军发动群众,扩大武装,上山整训,蓬勃发展。“毒蛇胆”率设伏于山下,抓住雷刚的义母杜妈妈为“钓饵”,勾结叛徒温其久,欲诱雷刚下山,消灭自卫军。柯湘识破敌人的毒计,要转移出山,会合主力来粉碎敌人。雷刚复仇心切,加上内奸温其久从中挑拨,不听柯湘劝阻贸然下山,结果被捕入监。紧急关头,柯湘命李石坚带队守山,率队营救雷刚。回山途中又遭遇敌人,她断后阻敌,掩护雷刚和战士,乡亲们上山。激战中田大江英勇牺牲。内奸温其久趁柯湘未回之际,借口转移,欲带队投敌。李石坚与之斗争时,柯湘回山,揭露其阴谋,清除叛徒雷刚。血的教训,使雷刚认清了自己的错误,亲手击毙叛徒温其久,消灭了当地的地主武装,同柯湘一起,率领部队,奔向革命圣地--井冈山。

(2)聆听。

四、拓展探究

1、欣赏刘欢的《情怨》。

2、讨论题:你认为京剧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使更多的青年朋友喜爱?(如时间不够,就作为作业,课后完成)。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1、教学中最好能让学生看看视频资料。

2、相关的京剧知识有的可结合唱段学习,有的是阅读材料,或是教师讲解,这样效果会好点。

1音乐的风格特征。

2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初步了解亚洲音乐的概况,以及一些民间乐器。

教学内容 亚洲传统音乐 印度的电影歌曲 教学重点 印度音乐。

教学难点

体验并参与音乐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简要回顾复习。

用谈话法跟学生回顾上节课有关京剧的艺术、梅兰芳表演艺术。

三、新曲目欣赏。

1、提问:亚洲的几个区域?学生回答后引导观看投影文字,了解亚洲五个音乐区域的基本情况。

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历史,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不同美质。

2、了解什么是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及其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能够随音乐或钢琴哼唱本课欣赏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内容:

1、本章节主要让学生解西方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了解欧洲古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维也纳古典乐派这段时期的音乐。

2、通过聆听分析这些作品,了解西方古代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并在此基础发展的线索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搜集有关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资料

时:一单元 教学重点:
侧重欣赏《第一百零一交响曲》《弦乐小夜曲》两首,其余作浏览性欣赏,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通过对比更好的理解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哈里路亚》合唱曲为导入,了解和宗教有关的知识。 问:音乐特点如何?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答:这首合唱气势震撼,旋律洗练而悠长。合唱曲 问:这是哪首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

答:这是亨德尔于1742年创作的著名清唱剧《弥赛亚》的合唱曲《哈利路亚》,体现宗教音乐的庄重典雅,成为传世佳作。

(设计意图:引入宗教音乐的概念,并提到作曲家亨德尔为后面作铺垫。)

二、介绍什么是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可以传经布道。同时也奠定了多声音乐的基础。

宗教音乐包括;

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等

三、引导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图及乐器

管弦乐队包括:弦类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小提琴 :属提琴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艺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 具有歌唱般的魅力。

低音提琴 :是弦乐器中形体最大的,音色极其低沉柔和,并且能奏出极美妙的泛音,拨弦奏

法可发出隆隆声,用于描述雷声或波涛声往往恰到好处;
慢奏时效果最佳,不宜快奏;
高音 部分音质纤弱动人。

圆号

:音色具有铜管的特色,但又温和高雅,带有哀愁和诗意,在铜管和木管乐器之间起

到媒介作用,表现力极其丰富,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小号

:音色强烈,明亮而锐利,极富光辉感,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

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

大管

: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 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

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 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双簧管: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色柔和阮丽,主要用于旋律的演奏。

还有部分打击类乐器。

(设计意图:复习乐器知识,并为后面欣赏时听辨乐器作铺垫。)

四、欣赏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

a、介绍作者:英籍德国作曲家。

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

因酷爱世俗音乐, 于1703年迁居德国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英国。

代表作有:《皇家水上音乐》,《弥赛亚》,《扫罗》,《参孙》等,

《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b、1717年7月,英王乔治一世游览泰晤士河时,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亲自指挥乐队在船上演奏《水上音乐组曲》.c、赏析作品:

1、引导学生回答所视听的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双簧管,大管等);
乐曲的音乐风格如何?(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 (老师总结)乐曲一开始既由圆号与弦乐器组相互呼应,奏出来轻捷的同音反复和华丽的颤音。形成了活跃欢快的气氛。圆号柔和圆润的音色给乐曲增添了一抹妩媚的色彩。还使用了双簧管、大管等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欣赏来引入这一时期的部分风格特点。)

五、1引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总结:音乐中多使用管弦类乐器,少使用打击乐器。作品内容从服务于宗教转向为世俗的王宫贵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维瓦尔第,巴赫,亨德尔等是巴洛克时期的主要作曲家。

巴洛克时代(1600~1750)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的一种音乐风格。

“巴洛克”一词起源于葡萄牙语,原意为“不圆的珍珠”。

本来是指17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其特征是富丽堂皇、热烈鲜艳、注重细节,装饰性强,常给人以紧迫感,音乐上也大体有这些风格。因此被借用过来。

(此处可展示一些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建筑图片)

2、引出古典主义时期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

18世纪后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自由,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和上升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追求。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感动和激励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

(设计意图:从巴洛克直接讲到古典主义,让学生很清楚这两个概念在时间上的过渡,并顺利的引入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

六、欣赏海顿《第101(时钟》交响曲》

a、介绍作者: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他出身于贫苦的车匠家庭,他刻苦自学作曲,一生写了106首交响曲,被称为“交响曲之王”。主要代表作有交响曲《伦敦》、《惊愕》,清唱剧《创世纪》、《四季》以及其它器乐曲等。

b、作品交响曲《第101(时钟)交响曲》

这一乐章的旋律优美,妩媚,在旋律声部的下面,隐伏着“嘀嗒嘀嗒”的“时钟”响声。

c、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回答这首作品使用了哪些乐器。(大管、小提琴等) 引导学生回答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欢快、优美、) d、引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使用管乐和弦乐的合奏展示和声效果,小提琴展示古典主义时期对旋律的重视。——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e、体验:演唱作品中的旋律等。

七、对比两个时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

巴洛克时期为王宫贵族服务,乐曲旋律较难演唱。而古典主义时期为普通城民服务,旋律歌唱性较强。通过对比知道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现了乐理,乐器使用及作曲家思想上的进步!

八、欣赏莫扎特《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

a、介绍作者: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乐派代表人物,生于萨尔茨堡,5岁即开始作曲,6岁时创作《G大调小步舞和三重奏》,即正式出版,成为他的处女作,标为一号,一生共创作626号作品,作品之精美,让后人难以想象,号称“神童”,莫扎特从25岁开始,辞掉了萨尔斯堡的宫廷工作,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人。为了维持生活,他忙于演出、教课、创作,身心受到极大损害,在这贫困交加的十年中,莫扎特为人类留下优美、甜蜜的作品近两百部。主要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及大量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

b、作品介绍:《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一生写了十三首小夜曲,这一首最具代表性.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的写法。

回旋曲式由同一主部和不同的插部多次循环交替而构成的曲式 其图式为:“ABACAD„„A”。

c、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分别感受并演唱主部主题和各插部的旋律,为了在全曲的欣赏中寻找各段旋律的位置,从而更好的理解回旋曲式和作品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体验古典主义时期对旋律的重视。)

九、总结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使一些音乐家冲破教会的禁锢,用音乐来表达普通人的情感,世俗音乐得到发展。西方音乐开始从宗教走向世俗。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及古典主义代表作,从欧洲音乐这一发展的线索,我们了解欧洲古代许多音乐精品都起源于宗教音乐,众多的音乐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音乐遗产。

十、教学反思:

因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对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所有风格特点都作讲解,只能选取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在作补充。

吾爱教育 .cn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课题:走进荧屏 感受音乐

教学课时:课时1

教具:

1、硬件:多媒体电脑系统;

2、软件:PowerPoint

教学思路与设计:

1、教学思路:

★ 虽然教材只安排一课时,但我觉得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安排

两课时。因为大多数影视歌曲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主题明确,健

康向上,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是学生喜听乐唱的歌曲,因此第一

课时以鉴赏为主,第二课时可安排学生介绍与展示并学唱喜欢的影

视片主题歌或插曲。

★第一课时只鉴赏影视音乐中的情景音乐和主题歌,其余种类安排学

生回去收集在第二课时介绍并展示。

2、课堂设计:

由于影视资源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更易使学生在观赏中,产生了强

烈的情感和审美的愉悦感,并由兴趣产生情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

由审美积淀为高尚情操,从而升华为人格,这符合音乐教学“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目的,也推动了音乐学科的深化改革。因此我选择

了学生熟悉的《我心永恒》、《地道战》中的情景音乐、《康熙帝国》、

《霍元甲》的主题歌,其中有学生喜欢的演唱风格更能引起学生的

共鸣,同时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平时应该选择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

流行歌曲听唱,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评

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影视音乐的体裁种类,了解各自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在教师引

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了解和熟悉经典的影视音乐,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进一关注。

3、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教学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教学难点:比较分析电影《霍元甲》和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主题歌,领会歌曲

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背景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永恒》,

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

(二) 赏前谈话:大家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演唱的吗?(生:答)

这首歌曲经由加拿大著名歌手席林·迪翁的深情演绎,风

靡全世界,令本片的电影原声带唱片卖出了千万张。同学

们是否同意我的看法优秀的影视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电影的票房和电视剧的收视率?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

问题别急着回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荧屏去感受影

视音乐的魅力吧!

(三) 引出课题——《走进荧屏 感受音乐》

(四) 了解影视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以师生交流的方式介绍)

(五) 影视音乐的构成

(六)过渡导入: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部电影片段,看完能够用

最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情节,仔细聆听音乐思考这段

音乐有什么特点、在剧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1、《老忠叔敲钟报警》

a、让学生仔细观看影片,看后请一个同学描述故事情节,其

他同学评价并补充;

b、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分析这段音乐的特点并试着分析这

段音乐在影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学生自由谈)

c、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

▲故事情节

▲音乐分析:
这段音乐由板胡与乐队演奏,它吸取了高亢、

激昂的北方梆子音调,配合画面,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刻

画了老忠叔急切的心情。

▲ 情景音乐是在电影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音乐,除了片头音乐和

片尾音乐,其它音乐都属于情景音乐,在影视剧中运用最广

泛,这些音乐在影视剧中配合画面的故事情节,发挥器乐的

渲染功能,有效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2、《康熙帝国》主题歌————《向天再借五百年》

a、让学生仔细聆听和观看画面谈谈剧情并评论康熙的政绩

b、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这首歌曲的看法和感受

c、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分析

▲ 故事情节:简要描述康熙的政绩;

▲主题曲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对影视剧内容的一种高度艺术化

的浓缩。一部影视剧的主题思想与精神内涵,都可以在主题

歌中反映出来。它可以展现特定的历史气氛、揭示影视片的

内容,传达凝练的情感表现。由于主题歌充当概括、总结的

作用,一般出现在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

3、比较分析电影《霍元甲》和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不同

歌曲特点和演唱风格。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剧情。

▲观看和聆听《霍元甲》主题歌片段和聆听电视《大侠霍元甲》

的主题歌。

▲让学生试从配乐、演唱风格上来分析这两首主题歌哪一首更

符合剧情的需要、更适合表达影视剧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电影《霍元甲》主题歌的歌曲特点和演唱风格:以中国大鼓气势

磅礴地开场,运用古筝、笛子等大量古今乐器,是一首中国风的

嘻哈歌曲,歌词富有武术精神,以正面讯息宣扬给青少年,唤醒

青少年珍爱生命。在演唱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男女声的自然转换”、“跳武扇舞”、“甩三节棍”能够迎合大多数年轻人的口味。

电视《霍元甲》主题歌的歌曲特点和演唱风格:旋律激昂、节奏铿锵有力,从歌词看这首歌曲象征着中国人民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给人力量、激人奋进!这支歌也成为中华民族——中国功夫的精神象征而响彻全世界,成为一支永不言败的精神赞歌。从演唱风格上来说能够唱出人们心中的民族豪情和英雄气概。

二、知识小结:影视音乐一般由片头音乐、情景音乐、主题歌(音 乐)、插曲、片尾曲构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影视音乐一定要以视听结合为主,并考虑与剧情、画面与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的关系。

三、师声互动,唱一唱熟悉的影视剧主题歌;

四、课后作业:

1、了解世界电影之最及中国影视音乐的发展;

2、收集喜爱的片头音乐、插曲、片尾曲;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丝竹相和》

[真诚为您服务]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丝竹相和》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丝竹相和》 [课题] 《丝竹相和》 [教学内容] 1.“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种介绍 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学习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他们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

广东音乐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课 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江南丝竹乐《紫竹调》音乐,营造气氛。

二、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识二胡和高胡,辨别其音色特点。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先来认识两样乐器----二胡和高胡。

听辨乐器录音:二胡和高胡的音色,比较音色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二胡----悠扬抒情,高胡---清脆明亮,有力,音调高于二胡。

2.听辨《中花六板》《娱乐升平》音乐片断: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中花六板》----二胡为主奏乐器 《娱乐升平》---高胡为主奏乐器 2)说出两首作品里一些其它乐器的名称?---扬琴 琵琶 笛子 箫等乐器 3)课前播放的音乐和这两首乐曲,属于我国哪个区域:东北江南 中原 或西北地区?

学生回答:江南地区/南方

教师小结:这些乐器中有弦乐器,也有竹制的吹管乐器,所以通称为“丝竹乐器”,丝与竹是中国古老八大乐器的两种,在晋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的文字流传。

4)呈示课题:丝竹相和。

二、新课

导入:“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它泛指民族管弦乐器。丝竹乐器有很多的的组合,就象我们前面听到的两段音乐片断,不同的组合下音乐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就好比江南丝竹音乐和广东音乐,同属于丝竹乐种,却有着不同的情绪风格和地域特征。

(一)、江南丝竹 1.江南丝竹简介:

教师:广义上说,是指包括长江以南的所有丝竹乐,1958年,江南丝竹有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专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乐曲曲目大多来自民是乐曲或古典乐曲,有些则由其它器乐曲衍化而来。著名的八大名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南丝竹音乐。

2.视频观看、听赏《中花六板》 1)思考提问:

乐曲情绪和使用功能(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音乐风格特征(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婉转流畅,具江南色彩。) 2)出示乐队编制图,讨论交流: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

教师小结: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辅之以轻型的打击乐器(增添乐曲欢乐的气息)。乐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至两人,一丝(二胡)一竹(笛子)

3)探究:引导学生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
《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主干音不变,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而速度由一拍放慢至四拍,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4)观看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介绍:江南音乐的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

讨论归纳:音乐风格的形成与江南的历史、文化、景致、地理环境直接相关,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音乐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

(二)、广东音乐 1.广东音乐简介:

教师:属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它的前身是奥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发展与一批专业的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通常,乐曲都比较矮小精悍。

2.视频观看、听赏《娱乐升平》 思考:

1)音乐的情绪怎样?你有何感受?(情绪欢快活泼、热情开朗、富有朝气,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色彩。

2)比较《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两首作品的色彩与风格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中花六板》—悠扬抒情、典雅 《娱乐升平》---热情开朗,华丽

3)思考: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其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讨论归纳:主奏乐器是高胡、扬琴。高胡的音色高亢清脆明亮,刚劲有力,使用作品节奏更清晰,旋律悠扬悦耳活跃。

4)比较音响与课本上乐谱的区别:

讨论归纳:广东音乐,原谱比较简单,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了再创作,主要有:对旋律的加花和装饰音,以及滑音的配合,使用音乐更华丽与细腻。

三、课堂反馈:聆听三首乐曲片断,分辨是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 三段音乐分别是:《步步高》《欢乐歌》《月儿高》 四.总结: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多种民族性格及地方风格,而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正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两颗夺目的璀璨明珠。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民族音乐在表现方式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和突破,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一些新的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活力,更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五.课后作业:

探究:什么叫“新民乐”?新在哪里?你喜欢当今流行的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吗?为什么?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万能模板(共12篇)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万能模板(共12篇)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万能音乐教案模板下载(共8篇)

小学音乐教案模板万能模版(共3篇)

推荐访问:鉴赏 教案 万能 模板 高中

热门排行

迎七一诗歌朗诵稿10篇(精选文档)

迎七一颂党恩主题诗歌朗诵篇一永恒的光辉形象你像高悬苍穹之上的太阳,在寰宇之间耀出璀璨光芒给世界带来一片光明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你像深邃夜空中一轮月亮在天...

意识形态领域整改情况报告最新

意识形态领域整改情况报告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我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及时传达

诗歌歌词-青年志愿者之歌

我们是无声无声的春雨,我们是和熙和熙的春风,来吧走进志愿者的行列,让爱心在阳光下出动出动,我们的付出

有关企业单位党建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篇一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建

统计的诗歌:拥抱和谐统计的春天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统计的有力支架 打造和谐统计,要靠你,靠我,靠大家;没有你我汗水挥洒,没有你我

反腐倡廉廉政诗歌一组

请不要忘记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杨红兵在历史的扉页里增添了崭新的墨迹伴随着五月的步履八荣八耻犹如春风

2022年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3篇(全文完整)

2022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范文篇一《祖国万岁》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祖国...

庆祝公司成立五十周年诗歌

春秋五十载,风雨多沧桑五十年前和煦的春风催生了一支幼苗放飞了一个梦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市场经济大潮中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统计表]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三篇

坚决贯彻落实XX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署,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

学校健康教育总结

篇一:学校健康教育总结 健康教育总结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