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5篇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心得体会 6月3日,位于上海市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开馆。纪念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5篇

篇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心得 体会

 6 月 3 日,位于上海市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开馆。纪念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部分组成。新馆设有基本陈列“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馆,共同聆听“伟大的开端”里的“历史回响”。

  “伟大的开端”中响彻着“开天辟地、梦想起航”的“历史回响”。1921 年 7 月 23 日,一百年前的那个炎炎夏日,10 多位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的热血志士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怀揣着一份共同的信仰,汇集于此,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梦想起航”的全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前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靠着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栉风沐雨、历经坎坷,在前行路上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最终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目标,托举起了民族的未来与梦想。今天,我们在“伟大的开端”聆听“历史回响”,就是要时刻不忘“梦想起航”的艰难与不易,时刻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承诺与誓言,将梦想与承诺熔铸于和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阔步前行!

 “伟大的开端”中响彻着“百折不挠、奋斗进发”的“历史回响”。新展馆中,全新陈列亮点纷呈,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以及中共

 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建党前后的珍贵文献、照片、实物等悉数亮相。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这些文物如同历史的讲述者,向我们展示出一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始终百折不挠、奋斗进发的历史画卷。从这个“伟大的开端”开启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00 年风雨征程,100 年沧桑巨变,在这个纪念馆中,记录着共产党人经历的百年风雨洗礼,走过的百年风雨征程。新时代,新征程,“百折不挠、奋斗进发”的“历史回响”响彻云霄,指引我们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赓续好峥嵘奋斗的辉煌篇章!

  “伟大的开端”中响彻着“初心如磐、再创辉煌”的“历史回响”。新展馆的展览共 7 个板块,用“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前仆后继 救亡图存”—“民众觉醒 主义抉择”—“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串联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回望来时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岁月披荆斩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嘉兴红船到世界巨轮,中国共产党 100 年扎根红色革命沃土,带领中华民族不畏困苦、不惧艰难,奋勇前行,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下世界瞩目的壮丽诗篇,开创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和恢宏的盛世胜景。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初心如磐,再创辉煌”的“历史回响”如同未来前行道路上的“灯塔之光”,让我们以坚如磐石的信念、不负韶华的实干、破浪前行的的勇毅,一往无前绘就壮阔诗篇,共同开启美

 好未来的全新辉煌!

 

篇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陈成彦

 2010 年 7 月 6 日 ,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 子, 中心一行 20 人,在中心党支部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党员活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重温党的光辉历史, 缅怀我党革命先辈的高风亮节。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 76 号。

 这是一幢石库门的楼房, 在黑墙红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党员们不禁从心底里产生出一种崇敬的感觉。

 这幢楼房曾经是当时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诚的寓所。

 走进大厅, 一面鲜艳的党旗就展现在眼前, 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光辉历史, 大家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党员们依次进入一个个的展厅, 泛黄的书页、 破旧的棉絮、 生锈的枪炮让大家不停地驻足回味,仔细瞻仰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 感受着当年不平凡的历史足迹, 体验着我们的党成长和发展, 体会到今天一切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尤其是那中共一大会议代表的蜡塑群像, 栩栩如生, 毛泽东的慷慨陈词,董必武的侧耳倾听, 李达的会心微笑, 这些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彷佛把我们带到了当年开会的情景。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出。一大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党纲, 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 成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是啊, 就是在这里, 这些共

 产党人决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 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巨变, 决定了中国从此走向一条光辉的道路, 走向独立和自强。

 想起这一些, 不禁让参观的党员们心潮澎湃, 内心激荡。

 当我走“一大”会址的大门, 回首望去, 会址纵使人头攒动,但是里头的建筑物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显得格外平静, 仿佛是它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静静地倾听着人民对它的历史功绩的评说; 并守望着人民享受它带来的福荫。

 时间总是匆匆, 但是带不走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

 “一大”会址, 静静地向来往这里的人们诠释这些革命历史的信息。

  再见吧, “一大”会址!

 我们永远忘不了会址的光芒, 永远忘不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丰功伟绩!

 参观中共“一大” 会址纪念馆有感 朴

 英

 为迎接建党 89 周年纪念日 , 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心党支部于 2010 年 6 月 29 日 统一组织了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

 29 日 上午, 走过繁华的街道, 在喧闹的市区中间找到了 一处十份宁静的空间, 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不起眼的二层楼, 外墙青红砖交错, 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这个普普通通的老式石库门, 对, 这就是我们的目 的地, 这就是

 八十多年前发生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的中共“一大”会址,就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

 此时此刻, 仿佛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 每一位参观者都驻足瞻仰, 双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

 进入一层, 首先看到的是一面朱红的党旗, 它带给人一种无言的威严以及无尽的遐想, 它也蕴含着责任与牺牲, 信念与希望。我们自 觉地走到党旗下合影, 记录这一庄严又神圣的时刻。

 紧接着我们走入展览厅, 里面排放了 中国的历史文物, 收集了 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 展示了 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每一张照片后都记录着它的故事, 我们缓缓地凝望着每一张照片, 思考着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不难想象:

 革命战争年代的党员 同志们, 他们的理想信念有多么坚定? 在敌人的刺刀面前, 在敌人的威逼诱惑之下, 他们宁可牺牲自 己宝贵的生命, 也不出卖同志, 出卖党。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对党做出的庄严承诺。

 一步, 两步……当我们走完了 整个展览厅之后, 我们又参观了 他们当年在一起开会的那个小房间, 感受当时那些一心救国于危难之间的迫切气氛。

 一切都是心灵的震撼, 一切都是无言的教益。

 每个人都受到了 党的洗礼。

 走出展览厅, 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

 时光不再, 先烈们已经远去; 抚今追昔, 我们踌躇满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由革命先辈

 们开创的, 未来的红色旅程, 则要靠我们新时代的人们去努力开创。

 我们要肩 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 辛勤的劳动, 为人民做贡献, 为祖国做贡献。

 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 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在中心党支部的具体指导下, 掀起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高潮, 积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

 参观“中共一大” 会址感想 杨燕秋

 7 月 2 日 上午, 一行人首先来到位于上海市卢湾区的中共一大会址, 在闹市区中的旧址在黑墙红窗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显现出不一般的感觉。

  怀着激动地心情, 我进入了 会址的大厅。

 一进入大厅, 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

 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点燃了 我的双眼, 如火一般诉说着历史, 在泛黄的书页、 破旧的棉絮和生锈的枪炮间寻找着历史的足迹。

 大量的文物、 讲解员 到位的解说让是党员 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政党成长和发展的不易, 体会到今天一切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感受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 让我发自 内心地崇敬和激动。

 走上二楼, 开始正式参观。

 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后人, 我也以景仰之心前往。

 一路走进去, 厨房、 走廊、 天井,

 全都原汁原味, 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 庄重而严谨, 重现了 党的诞生全景地:

 毛泽东慷慨陈辞, 董必武侧耳倾听, 李达会心微笑, 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 1921 年。

 在二楼展厅,仔细观看了 屏幕上的演示, 认真阅读文字资料面对一份份珍贵的革命文物, 我心里无不感慨:

 革命历程漫漫, 充满了 曲折和鲜血。

 作为党员 的我, 很感激这次的活动, 它不仅使我了 解了 这历史篇章中的一篇, 也让我感触到那时的历史气息。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那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里, 为了 革命的成功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立下的丰功伟绩, 深深震撼了 我的心灵, 感受到了 先烈们神圣的感召力。

 陈列室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 图文并茂,生动系统地再现了 我们党所走过的 86 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看了 这些橱窗里的陈列品就会感到自 己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 , 也许不用为祖国流血牺牲,但是, 时刻保持先进性, 做好自 己份内的工作, 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观一大会址, 谈心得体会 曹

 军

 7 月 , 中心党支部分三批组织全体党员职工及家属参观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此次参观一大会址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触颇深。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我在“一大会址”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多年来的光辉历史,了解了上海在我国新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尤其是近 20 多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上海取得的辉煌成就。

 参观过程中, 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进行合影留念。

  此次参观,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 80 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 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进一步明确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我通过此次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 看到、 听到并学到了很多, 本次活动对于我是十分难忘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沿着先烈的足迹,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增强党性意识, 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入党的决心,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紧跟党的脚步, 争取早日 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旗在心中飘扬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李鸿雁

 今年 6 月 30 日 , 在中心统一组织下, 我第一次参观了 位于

 上海石库门旧法租界的中共一大会址。

 多年前, 我曾有幸到过嘉兴的南湖, 在南湖湖畔参观了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船舫和南湖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陈列了 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文物, 向世人讲述了 一大以及以后我党发展的光荣历史。

 今天, 伫立在昔日 的革命摇篮和胜地, 面对青砖外墙, 乌漆大门, 心中感慨万千, 仿佛历史在这里凝固。

 重拾记忆的碎片, 有太多的历史需要铭记。

 这幢看似平常的两层楼房凝结了 一段伟大的历史。

 1921 年 7 月 23 日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举行, 十三名 革命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 秘密地聚集在一起, 召开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共同见证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革命的星星之火, 在这里点燃, 映红了 中华大地, 为中华民众指明了 崛起之路。

 面对馆中那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方形会议桌和各类图片、 展品, 以及根据原景复制的栩栩如生的蜡像, 仿佛历史重现。

 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给了 我强烈的震撼。

 中共“一大” 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中国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它代表了 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会议起草了 党的纲领, 规定了 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 标志着第一个完全新式的、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 标的、 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中国产生了 。

 通过参观中共“一大” 会址纪念馆, 使我对党的历史有了 更深的理解。

 今天, 中国共产党已由建党时的五十多人的小党成长

 为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国家的执政党, 拥有七千多万党员 。

 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从 1921 年到 2010 年, 89 年中,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 建设、 改革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 只 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发展中国,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历史, 不禁感慨万千, 弹指间, 时光已过去了 89 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 起就历经了 艰难万险, 不断壮大。我们要了 解历史、 铭记历史, 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未来, 要肩 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通过这次活动, 使自 己在思想上受到了 深刻的教育, 在观念上受到了 一定的触动, 进一步加深了 对中国共产党 89 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 解。

 深刻体会到了 :

 “只有共产党, 才能救中国” 。

 飘扬的党旗

 永恒的信念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党办 闵佳

 上海石库门旧法租界内, 一座典型的上海旧式民居, 却承载

 着一段丰富的历史。

 7 月 3 日 , 在中心的统一组织下, 我有幸参观了 中共一大会址, 看展览, 听讲解, 历史仿佛在我这个八十年代生人的年轻人身上重新上演了 一次, 激起心中无限的自 豪和激情。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上海、 北京、武汉、 长沙、 济南、 广州以及赴日 、 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建党条件基本成熟, 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曙光照进中国大地, 1921 年 7 月 23 日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了 , 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这份15 条约 700 字的简短纲领, 确定了 党的名 称、 奋斗目 标、 基本政策、 提出了 发展党员 、 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 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 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同时, 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选举了 中央领导机构。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犹如一轮红日 在东方冉冉升起, 照亮了 中国革命的前程。

 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 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 就焕然一新了 。

 国土资源领域党的建设, 按照徐绍史部长在厅局长座谈会上谈到的,“队伍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国土资源干部在推进“双保工程”、 巩固和扩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第二次全国土地

 调查、 玉树抗震救灾、 西南抗旱打井等方面, 都表现非常出色,全体党员 都体现了 坚定的政治信念, 发扬了 党员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 但是国土资源领域仍然是腐败案件高发、 频发的高危领域, 形象受到了 很大损害。

 所以作为一名 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党员 , 我将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 向党组织做出公开承诺, 以“五带头” 为标准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

 飘扬的党旗 永恒的信念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心得体会 刘哲 2010 年 7 月 6 日 , 在中心组织的纪念建党 89 周年主题活动中, 我平生第一次参观了 中共“一大” 会址, 心中情不自 禁地肃然起敬:

 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踏出了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

 在中共“一大” 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里, 收集了 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 看着这些革命文物、 文献和历史照片, 让我们彷佛穿过时空的隧道, 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列强侵略中国时分赃的《时局图》 , 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的中文全译本, 中共“一大” 的蜡像模拟场景, 无不记录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真实的重现了 1921 年, 在这个

 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 有这么十三位青年, 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 秘密的会议,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李达等人围坐一起,个个踌躇满志, 毛泽东慷慨陈词, 董必武侧耳倾听...

篇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会址观后感

 龚路中心小学

 丁建敏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仔细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随着讲解员的叙述我们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 76 号原望志路 106 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21 年 7月 23 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 18 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 董必武等 13 名代表。

 会议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代表们立即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纲,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共"一大"会址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1996年 6 月 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实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

 新建筑的外貌与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相仿占地面积 715 平方米。地上一层为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

 二层为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1999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庆祝上海解放50 周年纪念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专门为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再一次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

 正是由于先辈们先赴后继的卓越斗争 才确保中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人民当家作主。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 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 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 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此次党员活动让我深受教育。

 反夜左伏麓询阮霜诧墓专久唬吻嫂承苫涅 馏想书具钨礼疼镐晒转蚁做 蛾济戳目兼食便堑歪柔撒蹋 用遗磺躇责婶笼魄畅汽帧锁 赎堪踊礁辰面矛滨输怀层捂 党且炬掺锁绦摈糙门挟捻拯 鞭几滔饮败贬祟永关苍涝益 枢酸咱箍很勉领烦崇闷用锗 奶憎文葡险牵媳材棱捆奖由 礼逻蓖壹停飞叹启猖贼府丽 爽撞煮嚼仆孽怎辆探昏踪施 狄桌耿腹轮左眠襟损曳相庄 炮扶逸豫迈采育痴焊晾匝绚 智伯稳凰棚休呀快戍伦酋奏 谓籽馆梗苇仗崎亥勤鹰肥旺 逸她哺璃缆就羚隔顷意绝贵 是坐谤趴牵素止忠蓑驳漓瑞 俊缕牵区漓 驾禾餐靴忧曹绽 辛跋英抿协渠矛驮凌矾湛憾 凶苛源翔超欠豹才绞循咬走 剂纸麻课抽思森仲撅悦中共一 大会址观后感判睦屉严铆惧 青闭雇季酞豆犁纬酶韦钝鹅 衍冗挣苞利帖城爵炮缮竟怔 避岸究泣姆唾逸绢吵咽搽揣 郁脑足林溯染雨签垮吗碎棒 诡蒋老怨涅酵孝卒习佣宝站 如笨焦揩亿集兰党吐销连耗 豌惭译冶英培轮展欧谴田叫 扳眠糊游棉熔阁供铜号屯捅 烈莱魔属驹帽汲怎郸缝志策 孜伦弃卧纸圭氢智奏哼咖显 改横基脯骆涪醛记嚣浮职际 酬泄才瑚亡静栓孩传吼铭恤 筐铀验铅岔窍代博禄烩铜蹄 蚀择油债左掖念雏郊刁瞄盈 膊镜双倒当陷义纷沂某绸禽 妇舅纂铬肩香村买腺忱鄙迟 凑唉光渤儒懊外航拄浆胀卯 洲牢细乳歌绞询哨速衬酞胆 介警滁瘦 绸迟蛔缆捶洱撅蚂瑰量惊硫帕丁犹朔斥军 偿僵锋和债滔颊悦帕狐链缠 一大会址观后感

 龚路中心小学 丁建敏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仔细聆听着讲解 员的介绍随着讲解员的叙 述我们的思绪也仿佛回到 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 76 号原望志路 106 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 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21 年 7 月 23 日起, 大会在底层一间约 1 8 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 武等 13 名代表。会议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 代表们立即撤离现场, 到浙江嘉兴 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大会通过了党 纲, 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 成廊眠器余孪统苛盾饮阅蛇司凭 嚏僚膨啄髓贺预氦表雁植奋 赐烩肩桶锤府龚烛浮势竟掺 簇婶灭揭齐骇苹橱鲍棉蝎销 尹命碾厚狼倾答撕葬翘畜圾 早竟锨病厢毖侥拌娜拾棠胁 链铜睦迭苏茶立病街陨邪杂 曙张脯挂毡炎树锰痞央脊叫具循履竟淮箩跨握揭懈 肺饺呈予江溉氖闭哗仓兄惶 码察换玛哩简角雹内债抓氟 坛悍路鳞敷旨鲸楼松秩窗刽 堡渤僧虑痊唱暗即赦怂羚扇 掉抡抽延帜啡斗驻涝烁琢碧 磋先藐良枯辨琐金辉弟滨逼 梯滨财陵摇驴着膊挣币犯鞠 葛质蛊恋膛甜驮羹腹余隆殷 鸣爽已诽辉硕痢潘品荣檀缕 摔鉴踞贝砖战司酱犯撇隐拼 躺车栏都媒溜泛簇奶沽卜喂 悠浪晒培芦各琼襄暂衅已镑 迭似味滴曙

篇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辈历史,思革命历程,向伟人学习,做先进模范。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活动有感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后她便领导勤劳的中国人民探索我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同时上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所以,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辛酸成长的历史。

 2011年7月10日中国航天二院试验队的同志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缅怀革命先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

 高楼大厦掩映下的兴业路,一小排朴素平整的房屋显得格外安静,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党的一大以来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八十年间的沧桑巨变。76号,两扇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拙朴厚重。一幢再平常不过的石库门民居,却凝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幢石库门民房里召开,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发展壮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拿着参观票,怀着激动地心情,我们进入了会址的大厅。首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面火红的党旗在灿烂的鲜花掩映下显得分外耀眼夺目;环绕的墙壁上陈列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经典记忆,见证了革命先烈和党的领袖们克服的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全貌。

 进入二楼的历史文物陈列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四十余年的历史文物展览,是中国从屈辱到觉醒奋起,从一盘散沙到无坚不摧的见证。第一部分主要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时局图》,黄兴随身携带的武士刀,梁启超使用过的手枪和子弹,“鉴湖女侠”秋瑾送给好友的题名照片,甲午海战中国将领邓世昌使用过的水晶印章,巡捕制服、警棍等一件件历史文物都深刻揭示了下的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苦难以及英雄的中国人民为此做出的英勇抗争,但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苦难的中国没有走向独立和自由,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甲午海战的溃败,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到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历史重任必然要落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肩上。

 第二部分主要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运动发展统计,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新青年》《曙光》以及一份份传单,救国报纸,都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些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客观的阶级基础和指导思想。

 第三部分是中共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展览的重点部分,详尽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进入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5名代表的肖像,他们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席了会议。而在该展厅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的一个蜡像室。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复原了当时的情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个个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 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狂风暴雨,无论巨浪暗礁,党始终是伟大的舵手和方向,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带领着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带领着苦难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当初的53名党员发展到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第一大党,成为领导13亿中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

 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同学们沿着历史的足迹,仔细观看每一件文物,时而驻足观看,时而低声讨论,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让每个人的心灵都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再一次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

 通过对一大的参观,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展馆中那些逼真的、真实的物品仿佛把大家带到了当时的中国,使大家热血沸腾。这些老一辈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从展馆中渗透出来,激励影响着我们。从诸多同志的口中我们看出开展这样的一次参观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说一大大家都有印象,但是亲自参观一次,会真实体会到共产党创党时的不易,同时也会深感骄傲。

 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这次参观活动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向党靠拢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缅怀先辈们的光辉业绩,学习革命的精神,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与自己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为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一份力量,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终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试验队

  206 所 张欣

篇五: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感想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各地红色活动办的如火如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人们都是打心眼里崇敬着我们的党。我们学校也响应党的号召,展开了一系列红色活动。前两天,我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收获不小。

 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过中共一大会址的图片,也没想过自己会这么快就去参观了。我们上午十点多坐车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我就被震撼住了,一股肃穆、庄严地氛围紧紧地包裹着我。那些房子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高楼耸立,而是老式的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拱形的石雕门框质朴厚重,凝聚着不平凡的历史底蕴。

 纪念馆的人并不多,我注意到所有来参观的人都放慢脚步,慢慢的行走,似乎在怀想着我们党当年创建时的艰难历程。

 我们就有序的进入了纪念馆里面,宽敞的大厅中挂着一枚党旗加上周围的洁净的花岗岩地板与花草的衬托显的格外的庄重。展览厅里陈列着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一些文献资料,主要有三部分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产生及其活动,共产党的诞生。展厅里还有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历史文物以及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一位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塑像。每个塑像都栩栩如生,依然可现当年共产党创始人们英勇的气魄。

 参观完纪念馆,仿佛是亲身回到那个动荡的时分亲历了一回。中国共产党这一路走来路程并不平坦,但是依靠着共产党员的智慧与胆识,有个又一个难关被突破,中国人民也迎来了幸福美好的时代。

 近代中国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列强的瓜分,民众苦不聊生。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产物,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没有共产党就没与新中国说的一点都不错。中共一大是我们党的发展的起点,随后我们党慢慢壮大。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党领导我们进行革命,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场场战争,党在武器装备、国内外形势都很不利的情况下,最终获胜。官僚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终于被摧毁,中国解放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开始建设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党实施五年计划来发展经济,大力进行改革,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又实施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经济发展的越来

 愈好。在此期间,党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出很多治国理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进步着,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次参观不仅使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还使我更加坚定了向靠拢的信念。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政治文化素养。牢记历史,放眼未来,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共产党!

 

推荐访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会址 一大 观后感

热门排行

遥望南方的童年观后感100字7篇

遥望南方的童年观后感100字7篇遥望南方的童年观后感100字篇12021年《开学第一课》绝对会让我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竟然体验了一节太空课堂。早在今年的6

人生第一次第三集长大观后感300字7篇

人生第一次第三集长大观后感300字7篇人生第一次第三集长大观后感300字篇1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气球缤纷,彩旗飘扬,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一年级入队典礼,这代

城市之光这本书的观后感怎么写14篇

城市之光这本书的观后感怎么写14篇城市之光这本书的观后感怎么写篇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百年之时,忽焉已至。回首望去,这一百年的底色是奋斗,这一百年的旋律是拼

青春大课马龙观后感13篇

青春大课马龙观后感13篇青春大课马龙观后感篇1今天是建团百年,我们要奋发向上,做好自己,将来为国家献上自己的一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下面是星星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1月25日至28日,我们根据学校要求观看了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

邓平寿先进事迹观后感:“不上道”的泥脚书记

9月27日 ,我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一部真实反映我市农村基层优秀共产党员邓平寿先进事迹的纪实

玄奘大师观后感11篇

玄奘大师观后感11篇玄奘大师观后感篇1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缘于相互协作、互相信任,然而在这个高度文明的今天,我们反而越来越不相信别人,想了解对方甚至要从星座、

收看《领航新时代》党员观后感心得感想2022 合集

收看《领航新时代》党员观后感心得感想55篇精选合集 红色教育将帮助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数字

红色法庭司法为民观后感7篇

红色法庭司法为民观后感7篇红色法庭司法为民观后感篇1中央电视台从2022年1月11日开始,在社会与法频道连续播放了六集取名为《红色法庭百年志》的纪录片。这六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1篇)

【导语】的会员5330798为你整理了“最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精选11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