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5篇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理论不断丰富,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5篇

篇一: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

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60 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理论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重视和实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一是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 屹 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 告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 冠 、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 禽 命、以中国共产党的领 微 导为根本保证的社会主 旱 义法治理念逐步确立。

 使 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 工 观念普遍增强,自觉学 汗 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谓 正在形成。

  二是全 咒 民接受依法治国理念, 衍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溢 。

  法治观念的转变 酸 和更新,是 60 年法治 灾 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条 柏 件:“从人治到法治” 即 、“从法制到法治”, 俄 依法治国的精神理念得 良 到传播和弘扬。依法治 顽 国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 碟 时,也改变着中国人的 裴 观念,法治、民主、自 翅 由、人权、公平、正义 酋 等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 线 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哆 ,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寅 。

  从 1985 年起 讶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 矾 通过了 5 个在全民

 中普 贪 及法律知识的决定,并 闪 已连续实施了 4 个五年 景 的普法规划。目前,“ 欲 五五”普法正在如火如 关 荼地进行中。

  普及 拴 法律知识的对象是全体 烫 公民,重点是国家公务 伶 人员。对普通公民,普 搪 及法律知识的目的不仅 捆 是要让每个公民知法守 挤 法,更重要的是让广大 医 公民学会运用法律的武 弥 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涣 ;对国家公务人员,要 油 求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 印 义法治观念,更加自觉 乘 地依法办事;对于全社 砒 会,则要求弘扬法治精 冀 神,培育法治文化,形 论 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盐

 中国始终强调普及法 淤 律知识与依法治理相结 承 合,广泛开展“依法治 敬 省”、“依法治市”等 争 活动,使法治建设融入 宪各地方、各部门、各单 绵 位的日常工作和公民的 凶 生产生活之中,努力提 寨 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 绸 实现学法和用法的结合 滦 。当今中国,普及法律 滥 知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 巳 同参与的行动。

  党 荫 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 针 央政治局先后组织了 2 弄 0 多次有关法治的集体 谚 学习,对推动全社会特 短 别是国家公务人员学习 卫 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 等 念,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誊 。全国人大会常委会、 疲 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 罢 政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 叭 员举行了一系列法治学 员 习,各级党组织和国家 械 机关集体学习法律知识 碳 已形成制度。

 三是国家 树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 涩 保障人权。

  198 段 2 年宪法突出了对公民 乖 基本权利的保障,将“ 笑 公民

 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穴 ”从 1954 年宪法第 恿 三章改为第二章,放在 蠢 更加显著的位置。XX 琐 年修宪,将“国家尊重 魔 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臻 ,成为宪法原则,体现 其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例 度的本质特征。

  政 债 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 羞 事务管理的权利。宪法 钞 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 娄 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 调 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缘 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宪 腥 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的 簇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 痹 律规定县、乡两级人大 限 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券 ,全国人大代表和省、 氦 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 侠 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 曰 大会选举。各级人大代 嘶 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 墟 会副主任和人民政府副 六 职领导人员,一律由差 洼 额选举产生。为了加强 厨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雄 员的监督,公民对于任 瓜 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振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 涛 利,对于其违法和失职 乍 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 须 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之 的权利。

  人身权是 齿 关于人身、人身健康、 援 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等 瑶 的权利,是享有其他基 避 本人权的前提。宪法明 言 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 弥 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 火 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 厉 者决定或者由人民法院 确 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 葬 行,不受逮捕;禁止非 塔 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 饵 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 甥 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 砾 查公民的身体。公民的 询 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 润 犯,通讯自由和通信秘 凳 密受法律保护。刑事诉 酗

 讼法明确禁止刑讯逼供 讫 ,对于拘留、逮捕、搜 泳 查、取证等涉及人身自 误 由和安全的强制方法和 凰 手段作了严格规定。1 断996 年和 1997 年 帧 我国先后对刑事诉讼法 站 和刑法进行了修改。有 里 关人权保障的两点重要 胸 修改,一是刑法总则规 瞩 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二 眺 是刑事诉讼法总则规定 肇 了无罪推定原则。为了 禹 保证司法公正,宪法和 否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 早 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 只 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 白 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 薪 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 幼 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 衍 干涉。国家还通过修改 冲 法律,改革司法体制, 只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公开 押 审判制度、人民陪审员 羹 制度、辩护制度、法律 询 监督制度、死刑复核制 醇 度、诉讼代理制度和司 驴 法救助制度。

  重视 膏 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 诀 化权利保障,是社会主 娜 义的本质要求。在经济 珠 权利方面,宪法规定, 帐 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呢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撵 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炎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旺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摊 度。还规定社会主义公 床 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贰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脚 不可侵犯;国家依照法 龋 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虱 财产权和继承权。在社 泼 会权利和文化权利方面 细 ,宪法规定,国家通过 娥 发展社会生产力,“合 询 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 铸 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 具 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 愿 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 抬 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样 国家建立健全同国民经 孙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 曾 会保障制度”。“国家 屠 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 咳 业,提

 高全民的科学文 址 化水平”。“国家发展 叶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 蛊 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 蚀 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 印 和技术发明创造”。依 瘟 据宪法,国家制定了劳 啼 动法、劳动合同法、就 忌业促进法等法律,以保 历 障劳动就业、生产安全 托 和退休、失业职工以及 官 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

 肃 国家制定了产品质量法 膨 、食品质量法、消费者 删 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 忽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酵 防沙治沙法等,以保障 饥 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妻 权。国家制定了教育法 刽 、高等教育法、教师法 夷 、科学教育普及法、体 顺 育法等,以普及九年制 陆 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 怜 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 咒 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 亦 质和科学技术知识。

 摸

 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 星 保障。我国是一个统一 叉 的多民族国家,有 56 核 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 彬 口的 92%,其他 55 企 个民族占 8%。国家一 揖 贯重视各民族平等和团 且 结,宪法对少数民族的 场 事务和权利作了更详细 隶 的规定。依据宪法制定 螟 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标 碑 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 固 治制度进入法治化阶段 去 。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 烁 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 古 既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 吨 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佑 。自治机关享有较其他 慌 地方国家机关大的地方 炭 法规和单行条例的制定 折 权和经济管理权。少数 防 民族参加最高国家权力 肖 机关和地方各级权力机 纫 关的权利,一直受到特 张 殊照顾,在最高国家权 剑 力机关的代表每届均大 霞 大高于占全国总人口 8 巨 %的比例。

 妇女、 篱 儿童和残疾人权利的法 摹 律保障。宪法规定:妇 屑女在政治的、经济的、 炯 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 狐 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 凿 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 柜 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 獭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 淤 由,禁止虐待老人、妇 焉 女和儿童。依据宪法规 沼 定,国家颁行婚姻法、 奉 继承法、选举法、民法 那通则、民事诉讼法、未 蛇 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 利 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 辐 等法律,对妇女、儿童 狂 的权利保障作了重要规 尽定。

  四是坚持依法 殷 治国和依法执政,民主 征 法治向着“三者有机统 月 一”的方向迈进。

  屏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汛 义法治国家,既是社会 贪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旺 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 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榨 纲领、构建社会主义和 纳 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坚 沿 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具有 应 重要意义:第一,依法 涉 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 踊 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 芜 生产力发展。第二,依 辗 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 孺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 荣 现人民当家作主。第三 型 ,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 线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馏 ,推动先进文化按照人 怖 民的期待和要求进行。

 歇 第四,依法治国有利于 炼 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拥 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发 探 展氛围。

  党的十六 瑶 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 若 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洲 设的决定》,以提高党 土 的执政能力、加强与改 乞 善党的领导为目标,提 雾 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标 和依法执政的三大目标 麓 。

 依法执政是党执政转 戒 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 泽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 言 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探 沿 索和深化,是从依法治 趁 国出发对党执政转型提 跋 出的必然要求,是党执 者 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沧 依法执政是对依法治国 寝 基本方略的丰富和发展 腮 ,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燕 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 橙 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 衷 共产党是执政党,应当 丹 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 撇 律,在法治建设过程中 也 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尖 ,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 坦 的范围内活动,不能以 繁 党代政、以党代法。这 绷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掩 家的关键一环[1]。

 燥 首先,依法执政是依法 哲 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 凋 要求树立法律至高无上 躇 的权威,在全社会形成 唁 尊崇法治的氛围;而依 蓉 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 涡 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 帮 动,模范地遵守宪法和 庶 法律,使制度和法律不 翼 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戮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 壳 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 捻 次,依法执政是依法治 峙 国的前提。中国共产党 活 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 救 后很长一段时期,长期 盐重视政策而轻视法律, 慧 依靠政策而不是法律治 凶 理国家,依靠人治而不 益 是法治推动社会变迁, 歧 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 诌 ”悲剧的产生。只有作 嗜 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 赋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 影 国才可能成为人民管理 哨 国家、社会事务的治国 鼠 理政方略。再次,依法 键 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氛 延 围,对依法执政提出新 贮 的时代要求。依法执政 护 随着依法治国的发展而 牲 形成和不断完善。从革 啸 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苗 是党对社会主义

 现代化 出 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 耶 伴随的是从人治到法制 源 再到法治的转型。真正 响 落实依法执政,我们党 葱 在执政方式上应当实现 共 三大转变:即从主要依 绰 政策执政向主要依法律 池 执政转变;从强调严格 玄 遵守法律执政向既严格 五 遵守法律、又主动创制 蹦 和运用法律执政转变; 几 从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与 朋 领导国家法治建设分头 大 实施向两者同步推进, 辣 统一于依法治国、建设 谦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 擅 [2]。依法治国理论 钞 和实践的发展为促进依 牢 法执政,促进党的民主 音 法治建设提供了源源不 疹断的动力,不断提出新 疡 的时代要求和使命。

 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绷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 汇 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社 讣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 肘 特征。在“三者有机统 币 一”原则和思想的指导 藐 下,从实践中探索出中 典 国政治体制改革循序渐 易 进的成功模式,政治体 捏 制改革的思路、路径、 全 内容、原则更加清晰了 我 。

 五是立法成绩显著。

 缎

 新中国成立后,尤 殷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 轩 们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 墒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 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徒体系初步形成。截至 X 渝 X 年 2 月,全国人大及 颐 其常委会制定了 229 粉 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 翼 务院制定了 600 多件 倘 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 湛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 盔 定了近 7000 多件现 睁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敖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 6 溃 00 多件自治条例和单 晋 行条例。国家政治、经 衰 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 涯 面

 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搁 依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宛 会制定的现行有效法律 妮 各部门立法数量的多少 飞 来排序,它们所占的百 雪 分比分别是:行政法 7 直 9 件,占现行有效法律 吠 的%;经济法54 件, 沧 占现行有效法律的%; 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39 犹 件,占现行有效法律的 飞 %;民商法 32 件,占 许 现行有效法律的%;社 拯 会法 17 件,占现行有 棠 效法律总数的%;诉讼 召 与非诉讼程序法 7 件, 穴 占现行有效法律的%; 慨 刑法 1 件,占现行有效 峙法律的%。

  坚持制 尹 定法律与修改法律并重 大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 勿 济社会关系不断变迁, 孟 加之法律观念的转变和 斜 立法技术的提高,导致 茫 法律修改的任务越来越 女重,制定法律与修改法 每 ...

篇二: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心得 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党的事业要发展,必须坚持以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的伟大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始终离不开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将法治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制定了《劳动法案大纲》等多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很快制定颁布了“五四宪法”,把中国人民的革命成果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问题,从法治理论上做出科学回答,从顶层设计上做出战略部署,从法治实践上着力全面推进,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

 当前,我国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仍面临很多困难,迫切需要从党中央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遵循。

 我国是一个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古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可谓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有着 14 亿人口、56 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和历史沿革、现实国情和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必须增强道路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当然,我们可以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境界。

 贯彻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南。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注重从我国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中提炼规律性认识和创新性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拓展和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要深刻分析我国法学学科设置的经验和短板,积极推动“刑民商”“理史

 宪”等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党内法规学、社会治理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等新兴学科,围绕新的科技和经济社会问题,积极开拓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交叉与学科协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

 坚持和完善 “ 五大体系 ” 具体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涵盖国家法治、地方法治、社会法治、行业法治等各个领域,贯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涉及法律规范与实施、法学教育与研究、法治监督与保障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各个方面,是贯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条主线,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具有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意义。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首先,抓好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增强法律规范体系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其次,针对法治实施中的问题,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再

 次,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抓紧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与实效,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复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组织人才保障、科技信息保障、理论智库保障,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最后,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形成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提升依规治党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篇三: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

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心得体会汇编(5篇)

 目录

 1.弘扬宪法精神推动法治 xx 建设再上新台阶 ........... 2 2.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 6 3.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 9 4.以实施民法典为契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 11 5.在深化依法治市实践中谱写法治政府 xx 篇章 .... 14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法治 xx 建设再上新台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让宪法精神在牧野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法治光芒照亮 xx 高质量发展之路。

 树立宪法信仰是法治 xx 建设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纵观新中国成立 70 多 年来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从 1954 年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通过宪法修改,不断地、及时地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使宪法具有持久生命力,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树立宪法信仰,坚持依宪治国,是法治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法定义务。

 治 加强宣传教育是法治 xx 建设的基础。树立法治信仰,关键在于做好法治宣传教育,xx 近年来在法治宣传教育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我市还将继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以人民群众对于法治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为宗旨,以宪法宣传为核心,积极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和宣传方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继续做好民法典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抓好国家工作人员这个“关键少数”,进一步落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开展学法用法考试、法治讲座、警示教育等活动,将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列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必修课,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继续推动各级政府常务会前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等制度落实,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法治课,推动学法守法用法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治 坚持厉行法治是法治 xx 建设的关键。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具体到地方实际,就是要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具体实践中坚守信仰,厉行法治。一要科学立法。在起草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

  府规章时,要结合 xx 实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通过立法引领和推动各领域改革,同时要积极拓展渠道,广泛听取民意,使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将立法的过程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充分保障公民权利。二要严格执法。要认真做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把传统行政执法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从刚性化到刚柔并济转变,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化执法转变,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构建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模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三要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主动服务大局,围绕防范化解风险、优化营商环境、遗留问题解决等全市中心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等改革,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排民忧、解民难、惠民生、增民福,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提高执行信息化水平,加强失信惩戒,大力破解执行难问题;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妥善化解教育、就业、医疗、消费等民生领域的矛盾纠纷,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妥善处理企业互保、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风险,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让我们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正确引导下,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将宪法学习成果转化为精神追求和内在动力,在宪法指引下团结奋进、勇于担当,为建设法治 xx、实现 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加强合法性审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预防矛盾纠纷的作用不断显现,基层政府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增强。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浙江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科学指引,坚持问题导向,从加强合法性审查这一重要环节入手,实现“小切口、大牵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

 合法性审查,主要是在政府行政行为作出前,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属于前置性审核方式,起着预防、避免和减少法律风险的重要作用。这是浙江细化法治实施制度设计、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政府权力规范有序的积极探索,包括统一规范合法性审查的领域和范围、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合法性审查系列配套制度、健全和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建立合法性审查考核

  评价体系、提升合法性审查数字化水平等方面。目前,浙江已经把合法性审查延伸到乡镇一级,在提升合法性审查精准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让政府更有为、让市场更有效、让社会更和谐稳定。

 合法性审查是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浙江以此为切入点,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社会治理成本,促进诉源治理。实践表明,经过依法治理,一些地方的行政诉讼败诉率和行政复议纠错率都呈逐年下降趋势,有些乡镇(街道)实现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这说明,加强合法性审查,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预防矛盾纠纷的作用不断显现,基层政府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增强。

 随着合法性审查的正向效应不断释放,浙江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获得更有力抓手。基层合法性审查领域不断拓展,基层党组织的规范性文件已统一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进一步完善基层合法性审查格局;合法性审查逐步向村(社区)延伸,探索把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村(社区)重大事务等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扩大合法性审查覆盖面;结合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试点,对立案拟作出处罚的案件要求必经合法性审查程序,有力确保基层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合法性审查不仅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制度探索,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丰富和发展,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了前面。

 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共识,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更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只有真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才能更好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未来,浙江将继续把合法性审查引入更宽领域、实现更深层次治理变革,为浙江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构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规划了建设路径;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作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全局性、规划性、指导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法学专家、律师积极投身政府法治建设,切实为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律顾问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增强法治意识,充分发挥作用,善作善为,不断完善“中国之治”的“地方方式”,为推进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要充分发挥律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的先天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律师作为法律顾问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是与群众联

  系最为密切的法律工作者,具有最知百姓冷暖的先天优势,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因此,要凸显律师的参与能力,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引导律师参与立法、执法、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等方方面面,不断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以实施民法典为契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核心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作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确立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则,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也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保障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作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确立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则,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也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在 5 月 29 日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

  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鲜明态度,为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民法典中政府既以民事主体出现,履行相应的民事法律义务;又以行政管理主体出现,承担行政法义务。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民政部门要为居民提供必要生活照料措施,物权登记过程中政府履行登记职责,政府实施征收征用措施,行政机关对高空抛物的调查责任等。因此,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政府机关具有民法典规范的义务主体和国家行政管理主体的双重角色。法治之治是规则之治。政府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严格遵循民法典的规定,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坚决杜绝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一方面,作为民法典规范的义务主体,政府应树立诚信守约履约的理念,自觉遵守、严格执行法律规范,严格兑现向人民群众作出的政策承诺,服从市场交易规则,切实履行与社会主体订立的合同,以政务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另一方面,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主体,行政机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贯穿于行政管理全过程,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民事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

  场环境。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制度建设,抓紧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规定,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制度规定要及时清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确保民法典的有效正确实施。要以民法典颁布实施为重大契机,进一步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深入开展民法典的普及宣传工作,引...

篇四: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

日期:

 2022 — 02 — 12作者简介:王宇( 1978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法理学。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历程的百年回顾王 宇,毕再宏(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法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与艰苦磨砺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百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关键词:法治;百年历程;经验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 ( 2022 )

 02 — 0014 — 03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我国法治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蹒跚起步, 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

 回顾百年历程,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法治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一、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围绕“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以及“怎样建设好中国特色的法治”等基本问题不断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探索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一)探索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对中国前途和命运进行了艰辛探索,同时也开始了对新民主、新秩序的探索,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完成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这一时期党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零散到比较系统的过程。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不平等的旧法治,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法治,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党在建立之初在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活动。

 例如1921 年,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就确立了对民主与法制的追求,开启了我们党的法治建设进程; 1922年中共二大建立了民主政治的行动准则。

 1928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诞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

 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随即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根本大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诞生,为以后制定民主宪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制定了《劳动法大纲》以及组织法、选举法、刑事法规、婚姻法等法律,形成了初步的革命法律体系。“马锡五审判方式”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心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支持与赞誉,成为了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1947 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法律的概念,认为“从新的观点出发研究法律,甚为必要。

 ” 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近 30 年的奋斗历程, 不但彻底打破了旧的法律制度,还对全新的反映劳动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2022 年第 02 期 理 论 观 察 No. 02, 2022(总第 188 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erial No.18814 - -

 (二)创立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将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 在党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奠定了新中国的法制基础。

 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先后颁布,为当时的家庭生活关系和土地改革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遵循。

 1954 年9 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在此基础上,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五部宪法性法律以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等宪法性文件。

 “五四宪法”及一系列宪法性法律和文件的通过与实施,推进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新篇章, 在新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三)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向前发展, 逐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发展的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任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标志着新中国法治建设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刑法》《民法通则》 以及相应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相继出台, 迈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步伐。

 1982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宣告诞生,即“八二宪法”,确立了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权等基本原则。

 1992 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我国立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立法速度加快,民商法律刑事法律、 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进一步完善。

 1997 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 1999 年被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式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2011 年党领导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又一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四)深化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理念,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2012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 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明确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

 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明确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

 2013年初,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

 同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就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使之成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

 2014 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 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全会,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遵循原则以及根本任务,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的部署。2017 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任务,意味着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

 2018 年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委员会。

 2020 年颁布了《民法典》,在新中国法治发展史上具有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 年11 月我国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 首次提出并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标志着我国法治理论实现了又一次飞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1 年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对法治发展百年历程的经验做出总结, 对新时代我国法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百年历程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地探寻与实践中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百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政治和法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政治不能脱离法治,法治也不能脱离政治,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

 政治引领法治的发展方向。

 从历史发展看,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法治,政治决定了法治的方向和模式。

 法治为政治提供保障。

 法治确认并巩固一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二)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改革与法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改15 - -

 革需要法治的引导、规范和保障,所以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改革是法治的推动力,改革不断推动法治的发展和完善, 而法治的发展本身就属于改革的范畴。

 改革的重点是“改”,即破旧;而法治的重点是“立”,即立新。

 改革与法治协同发力就是一种“破旧立新”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不断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三)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交融。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法治中承载着道德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法治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

 德治以自律的角度推动法治的实现与发展, 法治则以他律的角度保障护航德治的实现和发展。(四)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有机统一的, 二者要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三、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百年历程对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启示百年的法治建设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正确的。

 在这一百年间,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无比正确的,他以良法善治为原则,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突显了法律的权威性。

 进入新时代,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人民的根本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得到满足,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视角看,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前提, 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正确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活动。同时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机制,以党内法规为依据,管党治党。(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 是社会主义法治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的巨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便植根于人民群众。

 中国的百年法治实践证明,我们在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始终致力于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人民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是依法治国的根基所在。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因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就是要依法维护和保障全体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

 为此,在法治实践中,必须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诉求,做到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紧紧依靠于人民。(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植根于中国土壤并在中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与西方的法治道路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法治上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可能行得通。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走人民真正需要的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辟和延伸出来的。

 全面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致性,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植根新时代,保有中国特色,富于实践的特点。

 必须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纵观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正朝着规范化、实用化、系统化、时代化的方向迈进,在此过程中,又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交相呼应,发挥着与日益增的作用。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 为追求中国人民的法治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共同奋斗!〔参 考 文 献〕〔 1 〕王利明,黄文艺 . 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J 〕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1 ,( 05 )

 .〔 2 〕张文显 .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 J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1 ,( 05 )

 .〔 3 〕吴纪树 . 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百年变迁论要〔 J 〕 . 民主法制建设, 2021 ,( 06 )

 .〔责任编辑:侯庆海〕16 - -

篇五: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

x 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工作安排,对法治政府建设进行调研。

 一、“十三五”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x 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xx 年)》和省委、省政府《x 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 年)》部署要求,在推进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预定目标。我市被评为 20xx 年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市、20xx 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20xx 年度全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示范市”、20xx 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

 (一)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十三五”期间,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市委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

 核、同奖惩。市委常委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深改委多次部署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出台《x 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更高水平法治 x 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委〈实施意见〉若干措施》《x 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连续多年制定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市、区县委常委会定期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主要负责人扎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区县委分别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市、区县委员会,设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分别负责本领域法治建设工作。

 (二)依法监督扎实推进。市人大常委会从 20xx 年起,连续三年专题听取并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专项报告,分别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和 x 份审议意见。扎实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对市政府出台的 x 件政府规章和 x 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维护法制统一。对 x 余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并落实宪法宣誓、任前法律考试、任后履职报告、专题法律培训等制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工作能力。

 (三)政府职能转变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落地,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x 项;承接行政审批下放事项 x 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 x 项,调整为日常管理事项 x 项;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集中了 x 个部门审批事项 x 项;落实“一门一网一次服务”模式改革,x 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x 项事项“一网通办”。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实行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实施清单制度并动态调整,编制了市、区县部门权责清单、行政许可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公布了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考试费目录清单;建立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 x 亿元;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实现54 证合一;推行“微信办照”“网上办事”“全天候无假日办照”,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部分事项办理由 9 个工作日压缩到1.5 个工作日、营业执照核发压缩到 4.5 小时。加强市场监管,制定x 项 x 类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将随机抽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有机结合,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有力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开展“你点我检”;持续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和“双随机、一公开”结果等信息发布,公示各类信息 x 万条次。创新社会治理,印发《x 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实施“雪亮工程”,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平安 x”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提前三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目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x 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

 x%;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市人民医院二期开诊,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挂牌成立,建成村级孙思邈中医堂 x 个;改造提升城市运动公园、市人民公园,x 大剧院投入使用,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书画公园对外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获国家考核优秀格次,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漆沮两河及赵氏河水环境治理达标方案,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全省年度考核三连冠;持续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20xx 年 x 市收获优良天 x 天,优良率为 x%,列关中五市第二位;PM2.5 平均浓度 48 微克/立方米,优于省考指标 4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关中五市第二位。

 (四)法制建设实化细化。“十三五”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坚持急需先立、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注重质量原则,围绕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扎实推进法制建设。出台了 x 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 x 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了 x 部规范性文件。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实行三统一制度,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备案审查机制、清理机制,对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发布的 x 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五)依法决策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进一步规范政府议

 事决策程序,细化了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流程,完善了决策机制。市政府修订了工作规则、重大行政决策规定等制度,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机制。坚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采用座谈会、听证会、民意调查、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行政决策提请审议前均通过了法治机构的合法性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及签订的协议、合同均经过合法性审核。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 x 名,实现市、区县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有效防范决策法律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行政执法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十三五”期间,全市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 5 个领域的市、区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于 20xx 年 x 月完成司法所转隶划转工作。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各执法单位修订了行政执法目录,规范了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文本,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创建,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被评为行政执法示范单位。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市现持有执法资格证人员 x 人。建立了警务辅助人员招聘办法,明确了警务辅助人员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职权、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

 (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调处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信访工作制度。受到省委、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肯定的“和为贵”调解工作法在全市公安派出所全覆盖,形成了公安机关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驻法院、公安、信访等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了价格争议、道路交通、医疗、劳动争议等重点行业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全覆盖。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进行星级评定管理。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x 个、联系点 x 个。组建法律服务团 x 个,为全市所有民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强化网上信访,制定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办法,创新建立“两见面一评价”制度。建立“诉访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形成四级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制定信访督查督办实施方案、考评细则、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八)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突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围绕中心工作,利用重点节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在全市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展播”“新媒体普法宪法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创新开展法治进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普法宣传,创建

 全国宣传教育基地 x 家、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x 个、法治文化公园x 个、法治文化广场 x 个、法治文化长廊 x 个。

 二、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十三五”以来,我市的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的目标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法治政府年度报告还有不足。个别行政机关主动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意识不强,未在规定时限内公开报告。个别报告总结工作不详实,存在问题分析不深刻,工作安排不具体。

 (二)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待完善。地方性法规配套制度不健全,《x 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条例》和《x 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分别授权政府制定的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办法和举报奖励办法还没有出台。20xx 年 x 月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后仅出台了《x 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未出台实体性政府规章。

 (三)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要求落实还不均衡。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总体落实不够,公众参与程度较低、专家论证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政府工作部门未建立行政决策目录。法律顾问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四)行政执法水平亟待加强。个别单位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展缓慢。程序违法、行政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20xx 年度市政府撤销和责令履行的行政复议案件占案件总数的 x%,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发出要求严格规范履职的检察建议 x 件。

 (五)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个别部门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未能完全落实到位。行政审批部门图审、检验、检疫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立法专业人才较为短缺。

 (六)政府诚信建设有待加强。存在拖欠工程款、承诺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七)权 责清单亟待修订。近年来法律法规的废改释和机构、部门职能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但权责清单未能及时进行修订。

 三、编制“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的建议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编制好 x 市“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市全面依法治市发展蓝图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是未来五年 x 法治政府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既要紧扣国家战略和 x 省的规划、举措,始终与中央、x 省的新政策、新精神保持一致,与 x 法治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以及指标体系保持一致,又要服务于 x 地方发展实际,体现国家战略、体现 x 布局、体现 x 模式、x 经验和 x 的治理,确保规划具有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可行性。编制好“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既要从宏观层面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又要从微观层面谋划具体工作

 (一)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法治政

 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法治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要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对表省委工作要求,对表市委关于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 x、平安 x 的工作安排,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明确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x 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推荐访问:法治建设成果素材200字 法治 素材 成果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