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中国红感想2篇
打卡中国红感想2篇打卡中国红感想 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55篇 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篇一】 2020年的庚子春节,街道上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卡中国红感想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打卡中国红感想
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 5 5 篇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篇一】
2020 年的庚子春节,街道上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们面戴口罩,眼神中互相是戒备与疏离„„每天增长的确诊数字,不断扩大的疫情地图,时刻牵动着 14 亿人民的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却有这样一群人,逆流而上,用尚且稚嫩的肩膀,众志成城,扛起了“爱的桥梁”。
那一天,白衣着身,是英雄出征战场的铠甲。近日,网路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最美的背影”,点赞最多的一张照片就是几位医护人员,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站成一排,赶赴病房。我们在过年,他们在帮所有人过关,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因为你们的坚守,让我们不再恐慌,因为一袭白衣,让我们看见最美丽的铠甲。曾经将名字写在校服上的 90 后们,变成如今将名字写在防护服上的一线战士,防护服下的他们,也和你我一样,是子女、是父母、是挚友,是鲜活灿烂的普通人。他们怕吗?当然。但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克服恐惧、义无反顾地“顶上去”,是他们,面对肆虐的疫情,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是他们,用逆行的单薄身躯,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正如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所形容那样:“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这群 90 后,是拥有着隐形翅膀的天使。
那一刻,青丝斩断,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1 月 26 日,一则“光头护士”的新闻一度引起关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身为 90 后护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后,她果断将两个孩子送离了身边,并且因为毛发也可能沾染病毒,所以自己在家毅然剪掉了齐腰长发“光头明志”。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样拥有长发的我,更能理解这一决定的深重意义。女孩儿爱美,剪掉长发尚可,但是剪成光头,哪怕男士,又有几人有此勇气?当大家感动地说“这身白衣穿得太沉重”,单霞却觉得剪个光头真心没什么,“只是为了我好戴帽子,好穿防护服,好上战场,好保护自己和同事”。因为穿上了这身白衣,戴着护士帽,有了信仰,即使害怕也不能后退,为了切断传染源,努力救治病人,他们做的事情,比剪发还多得多。“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关键时刻我不会逃避,我也不会做逃兵”,这些话,都出自一名 95 后的小女孩之口,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李慧。疫情爆发到现在,从除夕夜开始,她坚守在工作岗位,从未离开。因为有这样一群年轻巾帼英雄无私勇敢,在病毒面前毫不害怕,舍身为民为国,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为之战斗的决心,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信心。
那一句,义无反顾,是赤子心怀感恩的大爱。24 岁,恰是青春正好的年纪,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佘沙,却有远超这个年纪的担当和感恩。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她,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医院发布召集第二批援汉医疗队成员的通知后,
她就主动报名请战,在她和护士长的申请理由中,最让人动容的就是那句“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与此相似的,还有一名 95 后男护士许汉兵所说的,生在中国是件幸运的事情,危险的时候肯定不能退缩”,奋战抗肺炎一线的他,在防护服上郑重写着“精忠报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看似简单,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为了家国大义,付出所有、哪怕生命的代价,他们,为我们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澎湃爱国情。年轻的 90后,曾经被人们称作是“垮掉”的一代,很多人质疑,我们是否能够担负起建设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是否能扛起中国走向未来的坚定脊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90 后在严峻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奔赴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探访疫情真相的青年记者;除夕夜整装待发,支援前线的解放军医疗队;各地医院,在请战书上坚定地按下红手印的医护工作者;还有心系武汉,捐助物资善款的海内外爱心人士。无数感人肺腑的事情中,90 后用实际表现告诉社会:我们,一定行!滴水汇成江河,有 14 亿同胞站在我们背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请相信每一个人的付出,相信阴霾过后终有灿烂彩虹。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篇二】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我们的武汉生病了,被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恶家伙感染了。这个病毒一开始是在武汉开始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被感染上了。
这场“疫”情铺天卷地地向我们袭来,来势汹汹,让我们感到惊慌。但是,穿着白色衣服的医生们,第一时间冲在了抗“疫”的第一线,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为被感染的病人们治病。
当然,他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他们依然坚持使命,冒着危险冲在前线,为患者们争分夺秒的救治,他们的发丝闪着灿烂的光芒。在这里,我要感谢他们,为他们加油!
我的内心深处相信他们的努力一定会让这可恶的病毒消失在人间,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众志成城,像当年战胜非典一样。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胜利的光芒正向我们投来。
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篇三】
“春节不聚会,不拜年,不外出”等一类的话最近频繁地出现在朋友圈中,原来热闹非凡的春节在今年变得有些安静,没有了绚丽的鞭炮,没有了嘈杂的拜年声,没有了客套的拜年话,一切的一切都变得安静极了。黑暗的夜晚,原本应该挂上红灯笼的路灯却孤零零地在马路旁闪烁,往常热闹的市集早已关闭,马路上一辆汽车、一个路人都没有,甚至连往日的狗吠也消失得一干二净,就连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都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大地上的一切似乎都进入了冬眠。哦不,没有!看看这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就知道这个春节不甘沉寂。
我从窗中远眺,只见往常热闹无比的市场早已变的萧条,路上的行人没有了过年的喜悦,只是带着口罩,一脸严肃的步履匆匆地赶路,就连卖菜的人也寥寥无几,个个都带着口罩,脸上是说不出的严肃与无奈。
今年的春节本该像以前的春节一样,人人回家聚餐、吃团圆饭,可却因为那可恶的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使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许多守家的老人与儿童都翘首以盼这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可他们等来的不是家人熟悉的身影,而是自己家人患病的消息。医院的医生护士本已经脱下工作服回家过年,却因此又重新穿上战袍,戴上铠甲,再战沙场!
当我看见武汉封城的消息时,心中不禁为武汉同胞们捏了一把汗,可也正是如此令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不再是那个连老人摔倒都不扶害怕碰瓷的中国,而是一个更有人情味的中国。不仅是中国人支持中国、为中国捐款,而且其他国家也帮助了中国,虽然这些帮助可能甚是微小,但是聚集起来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同样默默为国家奉献的不只是他们,还有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这些医护人员们原本应该坐在饭桌上享受这久违的家的温暖,可是当国家需要他们时,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站上战场。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失落与悲伤,只有坚强与口罩留下的一道道深深的勒痕。
就在大年三十的央视新闻联播上,我还看见了各式各地不同的过年习俗,甚至连国外的电视台上都播放了我们中国的央视春晚,还有有些国外的建筑上也出现了我们中国特有的中国红,一片繁华,好生热闹。可第二天就播放了医护人员赶往武汉救治疫情的消息,我身为一个初中生,不能向别人一样免费送口罩,不能向别人一样救死扶伤,可是我可以告知身边的亲戚朋友这件事的严重性并劝他们待在家中。
我能做的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努力考得好成绩,争取将来报效祖国!
今年的春节似乎对我有了一丝的改变,以前我只知先玩乐再写作业,可每当我看见有关疫情的新闻时,这般做法的我,良心更是不安。许多人为了疫情纷纷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春节都没有回家,而我虽然无法献出一份庞大的力量,却也不应如此。现在,我不再只是玩手机看电视,而是用心写作业,读好书,现在才连二月份都不到,可我却已经将作业做得差不多了,若是往常,我只怕还在专注于看电视。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让我从一个小懒虫变成一个自律的学生!
可我也要对今年春节还赶往医院的医护人员说一声:“今年春节,您们辛苦了,感谢您们的坚守!”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篇四】
朔方的初雪还未飞入鞭炮声中,新冠病毒从武汉蔓延传播,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危。国难当头,我看见你逆行中洁白的身影,如一片雪花飞向晨曦,是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防疫最前沿,争分夺秒与病魔正面抗击,用热血披肝沥胆保百姓平安。你们无惧生死,用执着和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挡在前面为我们披荆斩棘,用你们大爱的双手,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抚平了无数的创伤。他们是医护人员,是疫情中的逆行者,以防护服为盾,危急时刻不惧艰难逆流而上,用生命呵护生命,手中紧握病人的期待,肩上承载着社会的希望。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 2020 年的春节变得与以往不同,淹没了千
年传统的喜庆,大街小巷不再沸腾,五彩的世界肃然沉静。无数次幻想疫情结束后的景象,人们不再需要带口罩,街上一定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从新冠疫情爆发的开始,为了控制疫情肆虐病毒蔓延,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各地纷纷打响,面对这场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们用最执着的坚守,最无悔的信念,演绎着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为身后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安危挺身而出,日夜奋战,用生命守护生命,忍受着超强的工作负荷,克服着如山的心理压力,你们饱尝艰辛,一次次不平凡的逆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科学防控的坚固堡垒。
元宵节特别节目里,一句“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让我感慨万千。我看到警车、救护车在街上穿梭。看到病区寂静忙碌的走廊上,斜倚着你疲惫的身影。看到了科研专家潜心钻研、医护人员彻夜守侯,厚重的防护装备在你们脸上留下深深痕迹。看到了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分昼夜向病毒发起进攻,日夜奋战在生死未卜的疫区。不惧时刻被病魔夺去生命的危险,把救治百姓的安危刻在心底,用信念扬起了精神的风帆!相信我们的后方始终有一双强大的臂膀,让我们在大疫面前信心不渝。始终有白衣天使散发着温暖的光芒,让我们温暖且坚强!
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篇五】
这世上哪有什么救人的天使,济世的英雄?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因为有人需要,你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主动
请缨,踊跃报名,请战书像雪片一样飞来,不论生死不计报酬。你们放弃了节日里与家人的团聚,毅然穿上了洁白的行装,在同胞最需要的时候,你们陷阵冲锋、奔赴到防疫第一线。不畏生死勇敢逆行,点亮大地的光明,守护我们万家的安宁。厚厚的防护服里,我们始终看到一双双眼睛,透着坚定和自信!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你们的战斗足以让我们相信,纵使黑云蔽日,也会为我们照亮回家的路。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心系武汉,每一篇报道,每一个数据,疫情拐点的出现、死亡病例的报道,都触动着人心,这是一个面临挑战的中国,这也是一个众志成城的中国!73岁的李兰娟院士,第一个向国家提出建议:武汉必须封城!84 岁“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得知疫情,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前往武汉,一天之内辗转在几个重疫区,分析疫情研究防疫措施,和病毒赛跑,用行动诠释崇高使命,托起了生命的希望。还有很多“逆行者”,奔向最危险的战场,立下铮铮誓言,热血出征,随时听候调遣。这一刻,我才真正知道英雄就在身边,总有无畏牺牲的战士挡在我们前面,为我们披荆斩棘!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全国各地驰援武汉到华人华侨捐赠医疗物资,中央的雷霆政策,及短短时间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几百台机车轰鸣,奏响中国速度的时代强音。
疫情发生以来,政府国家倾力支援武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集结力量出征战疫。没有一日黑夜不会过去,没有一夜黎明不会到来。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不畏艰险,无私奉献,默默为打赢这场战役添砖加瓦,在平凡中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
尽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生命却能成就永恒,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无论前路有多难,我们也不怕经历再大的风浪。因为有你们,哪怕危难重重,依然肩负医者的使命。哪怕阴霾笼罩,也为我们带来阳光。你们义无反顾,甘愿赴汤蹈火。虽风刀霜剑,春暖花开终有。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手捧鲜花迎接你们凯旋归来。胜利在望,我们信心满满,万众一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此次困难,让世界瞩目!
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个人心得 5 篇
篇二:打卡中国红感想
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心得体会4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观今日盛世之中国,天和遨游星辰,蛟龙探索深蓝,复兴号飞驰电掣 ........... 这些具有“中国红”印记的科技成果,每一个突破、每一项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和保障。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愈加凸显。面对“两个大局”和“三新一高”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为推动制造强国“中国巨舰”提供力量支撑。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精湛的技艺需要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强国征程上绽放夺目光芒,反之则不然。翻开气势恢宏的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党管人才是我党克敌制胜、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力量之源。新时代的技能技术人才肩负着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伟大使命,要把坚定红色信仰放在第一位,以思想上成熟带动行动上的自觉,力行强国有我,恪守为民服务,切实把对党忠诚思想自觉转化成为锤炼过硬技术技能的有效路径。
过硬的技术技能是制造强国的基础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一线考察调研。主动为院士让座,躬身为科学家颁奖。擘画了一幅人才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壮美画卷。技术技能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重器的锻造者,要不驰于空想、不筲于虚声,以“尽精微”之心勤学苦练过硬看家本领,以“致广大”之志深入钻研“卡脖子”难题,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探索中,以个人的奉献付出凝聚团队破题的强大能量,在深蓝、星空、大地留下中国制造的深刻印记。
科技探索无止境,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竞争焦点集中在太空、海洋、网络空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集中在量子技术、区块链、5G、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唯有勇攀科技高峰,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我们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勇于创新、做到敢为人先,在实验室获取第一手资料,在项目点测试最新成果,在应用中找准不足短板,一步一个脚印闯关夺隘、赢得胜利。
劳动的身影,最美的模样。创新的脚步,最佳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扬帆远航。我们要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敢为人先,创新创造,在新征途上创造新的荣光,铸就历史伟业。
学习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心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作为年轻干部当从贺信中大国工匠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争做新时代的“赶路人”。
感悟“千万锤成一器”的勤学苦练精神,争做卓越追求的“赶考人”。“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胡双钱、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等等。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学苦练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年轻干部,要认真感悟“千万锤成一器”的勤学苦练精神,在履职尽责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更要主动抓住到基层磨炼的“香倬倬",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一线、重点项目等重难点的岗位上去磨炼,在磨炼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练就能揽“瓷器活”的“金刚钻”,争做卓越追求的“赶考人”,在新征程上做出人民满意的成绩。
感悟“干一行专一行”的深入钻研精神,争做精益求精的“赶考人”。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都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他们择一事而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以精益求精的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年轻干部,当感悟大国工匠“干一行专一行”的深入钻研精神,在工作中力求精益求精,切勿把“过得去”当“过得硬”,不管从
事任何行业,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钻研精神。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自觉把“细致、极致、精致”作为工作的标尺,始终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争做精益求精的“赶考人”,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感悟“敢上九天将月揽”的敢为人先精神,争做开拓创新的“赶考人”。不管在黄沙弥漫的戈壁滩,还是在条件窘迫的实验室,又或荒漠沙地,先辈们总能坚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怕失败,反复尝试,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认真感悟大国工匠“敢上九天将月揽”的敢为人先精神,在奋斗中敢于创新创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保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果敢,大胆探索、敢于突破,以梦为马,在新征程上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学习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心得
体会
工匠,于国是重器,于家是栋梁,于人是楷模。4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奔赴在新的赶考路上,年轻干部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坚持以热爱强信念、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不断练就取得高分的“独门绝技”,为交出一份高质量的青春答卷储能蓄力。
以热爱强信念,坚定“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择一事"是择己所爱,“终一生”则是责任与坚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敦煌女儿”樊锦诗、“燃灯校长”张桂梅……从青丝到白发,他们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对科学、知识、文化保持着极为真实、纯粹的热爱。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坚定“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保持热爱工作的长久激情,坚定对职业理想和奋斗初心的坚守,立足本职岗位深耕细作,以强烈的责任感、敬畏心做挚爱事,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繁杂、艰难,始终做到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坚持不懈、行而不辍,向着一个目标勇毅前行,把平凡的事业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勤学长知识,牢固“干一行钻一行”的坚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在纪录影片《九零后》中,杨振宁、许渊冲等16 位西南联大学子联袂“出演”,以一种特殊的对话方式,讲述了他们在山河飘摇的时代背景下,走过的一段艰难求学时光,展现了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也定格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更应加倍珍惜学习良机,始终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
甘当“小学生”,勤做“小蜜蜂”,坚持“勤”字领头,“实”字落地,在学习上主动“加餐”,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在工厂企业、街头巷口、田间地头,悉心向“老师傅”“老基层”“老百姓”拜师学艺,用“日拱一卒”的执着,加强实践锻炼,日日不息、久久为功,以日益精湛的技艺争当岗位标兵、项目尖兵、行业排头兵。
以苦练精技术,保持“偏毫厘不敢安”的严谨。《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技艺精妙的佳作经过千年岁月洗礼,愈发透露出品质之美、时代之美。剑不磨不利,苗不墩不壮。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细节上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打磨操作过程的细节,敢于“找茬”、善于“较真”、勇于“抬杠”,树牢精品意识,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埋头苦干、担当实干,事不辞劳、下足功夫,以日复一日地磨砺和锻炼,积累从慢到快、从笨到巧、从拙到精的有效经验,实现从“业务小白”到“技术大咖”的华丽转变。
以创新求突破,增强“千万锤成一器”的信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 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无不彰显着大国工匠的担当和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年轻干部接过历史的“交接棒”,如果仅仅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事业只会裹足不前,止步于相似。创新没有坦途,意味路途荆棘、千难万险,年轻干部要勇于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主动拨开“经验主义”的干扰,坚持守正创新、破立并举,沉潜心志、攻坚克难,依靠长期的专注和勤奋,精心呵护“好奇心”,用“独钓寒江雪”的毅力和“更上一层楼"的韧劲,勇攀创新创造事业高峰。
学习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发挥领导干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作用,就必须带头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树立领导干部“三种形象”。
弘扬劳模精神,树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形象。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其位谋其职,在其职尽其责,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当好“演员”,不当“观众”,以工作为重,勤学苦练,勤于思考,一心一意谋工作,聚精会神想对策,千方百计促发展,结合实际抓落实,既“不离上级谱”,又“唱活地方戏”,演出领导干部精彩人生。坚持“人民至上",不忘“两个务必”,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甘愿过“紧日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当工作中遇到艰难险阻时,要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敢于迎难而上,主动攻坚克难,用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埋头苦干的毅力,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树立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保持普通一兵的良好形象。
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真抓实干的形象。劳动没有高低贵
贱之分,光荣和幸福属于劳动者,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学懂劳动,带头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当好“劳动者”,不当“甩手掌柜”,抓工作亲力亲为,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农村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主动冲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第一线,加强督查,抓好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实干才能成就梦想,唯奋进才能赢得未来,实干首先就是脚踏实地劳动。领导干部要带头崇尚劳动,虚心向劳模学习,见贤思齐,认真抓好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弘扬工匠精神,树立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形象。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道德指引,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但要爱岗敬业,还要精益、专注、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人民至上的服务精神,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把工作质量放在第一位,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玉不琢,不成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领导干部对工作要高度专注,一门心思干工作,心无旁筲创事业,当好“领头羊”,勇做“开拓者”,创造新成果,打造新品牌,树立新形象。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把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时代特征、实践要求,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把这“三种精神”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力量,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铸就新伟业,树立新形象。
学习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心得
体会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4 月 27 日上午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国改革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面对我们党长期面临的风险考验。...
上一篇:预备党员谈话谈什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