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三力研讨材料12篇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12篇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1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铭记初心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理想信念、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使然,更是强化担当作为、弘扬实干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光荣传统砥砺品格、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斗志、用党的实践创造启迪智慧,就要在党史学习中增强政治“三力”、践行“三牛”精神,切实将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政治能力、勤恳服务群众、勇于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勇当服务群众孺子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学习党史,就是从党史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领悟党的执政规律和执政智慧,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要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弄通做实、学思用知信行贯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色基因、赓续先锋本色,孜孜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和宗旨情怀,矢志不渝追求增进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甘当服务群众孺子牛。
聚焦学党史、办实事,增强政治领悟力,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政治上过硬是最大的过硬,政治上成熟是最大成熟。学习党史,就得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感受到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战略定力和非凡气度,从而坚定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指引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聚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实干担当、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着力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开拓创新、勇于创造,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聚焦学党史、开新局,增强政治执行力,勇当艰苦奋斗老黄牛。
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以义无反顾、奋勇进取、顽强拼搏、接续斗争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重大性胜利。满怀信心、昂胸阔步挺进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必然还要秉持矢志奋斗、不懈努力、再接再厉的精神状态,统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坚持艰苦奋斗、不计得失、无私付出的崇高品质,练就敢于担当、善于解题、甘于吃苦、实干狠干的顽强意志和高强本领,切实为奋进“十四五”、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争当艰苦奋斗老黄牛。
欲知过往,必先为史。党史是“根”、政治是“魂”、实干是“本”、为民是“基”,深入学习党史、增强政治“三力”、践行“三牛”精神,以党史培元作为动力之源,以政治信念作为灵魂之基,以实干担当作为立身之本,以为民服务作为追求使命,方能在履职尽责、拼搏进取、干事创业中绽放价值、砥砺成功。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2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党史、强“三力”,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去看待党内监督,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高度去把握政治巡视巡察。
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领导。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忠诚度、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当前,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站在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高度深刻认识把握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本途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把学党史与悟思想、办实事贯通起来,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自觉加强思想淬炼、实践锻炼,把好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切实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抓好巡视巡察工作的思路举措。
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应当树立大历史观,深刻领会“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把巡视巡察工作放在“新时代”这个全新的历史坐标系里去衡量,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去把握,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对象,巡察作为巡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好解决了巡视全覆盖“空白点”的问题。面对“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应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巡察监督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作出新的贡献。
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证明,巡视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巡视的延伸,巡察本质上也是政治监督。开展巡察工作,就是要检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落实情况,及时发现被巡察单位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被巡察单位进一步提高对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其履职尽责,按照“永远在路上”的要求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3
党员干部当上好政治执行力的“必修课”
行程万里,初心不渝。在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是讲政治的重要内容,要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政治本色,党员干部更应上好政治执行力这堂“必修课”。
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力的主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规定了讲政治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迈向新时期发展阶段,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底线思维、敢于承担责任,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不断奋斗。
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加强思想淬炼。“知者,行之始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筑牢思想根基才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迈向新时期,党员干部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更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时刻保持政治头脑清醒,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在研究制定政策时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时贯彻政治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强化底线思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想好谋划未来的“长远事”,面对问题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主动出击,敢于迎难而上、靠前指挥、果断处置,杜绝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因难而退,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消解矛盾于未然、解决问题于无形,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提高政治执行力要敢于担当作为。“道虽迩,不行不至。”注重实干是检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政治执行力最管用的办法。党员干部要敢于较真碰硬,勇于担当负责,做起而行之的“带头人”,在艰苦条件下积累工作经验、磨练顽强意志,增强干部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在社会实践中历经风雨、增长见识、修身律己,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态不断解决问题,以坚强有力的臂膀扛起党和人民交付的重任。
党员干部要上好提高政治执行力的“必修课”,当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锐气,以奋力进取、敢于负责的担当,在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成功驶向下一个一百年。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4
在讲政治中锤炼“政治三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中可见,在高标准讲政治的当下,锤炼“政治三力”对于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跑线上的党员干部而言,尤为重要。
锤炼“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政治判断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形形色色的思潮抬头涌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凸显,党员干部在波谲云诡的形势中,一旦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判断力,就可能在“涡流”中辨不明方向、分不清是非,犹如“蒙眼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所以,党员干部要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善于从小事小节中观察政治“头绪”,善于从各类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始终保持“松风一起知虎来”的政治警觉。惟其如此,才能区分“正道”和“歧路”,才能将苗头性问题扼杀于“萌芽”,将政治隐患消除于未然。
锤炼“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政治领悟力。“学”是“悟”的前提,“悟”是“学”的升华,如果不提高理论素养,党员干部就可能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一知半解、云里雾里,成为“听琴的牛”,进而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上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出现不在“同个频道”的现象,闹出“说十听四”的笑话。事实上,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到了基层,却沦为形式主义的“一员”,也正是党员干部政治领悟力不足的折射之一。对此,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内涵,彻底吃透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大政方针,做到不但明白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始终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锤炼“闻令而动全力以赴”的政治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执行力,蓝图再美好也只是“镜中花”;没有执行力,规划再科学也只是“水中月”。党员干部不能只“鼓槌不出征”、只“拉弓不放箭”,而是要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不等不拖不靠,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同时,政治执行力与本领挂钩,本领不足将从根本上制约执行的效果,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最大程度确保执行取得实效。对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本领恐慌”意识,持续加强政治历练,增强“七种能力”,切实将党的政治建设切实从理论转化为实际。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不断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而更好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新佳绩。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5
扣好“讲政治”这一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政者正也。从政就要思想端正、信念坚定,这体现在讲政治上。实践反复证明:讲政治是从政之端。要从好政就要从一开始讲政治,始终做到讲政治,否则,即使能力再大、本领再强、水平再高,也会误入歧途,终将踏上背离党和人民的不归之路。“讲政治”是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讲政治里有方向之“舵”,只要方向对了,就能行稳致远。从政之路没有坦途,更多的是要面对磨砺,会遇到种种困惑,也会在前进中遇到十字路口。不少落马干部的案例警示我们,越是在迷茫时,越要讲政治,把准方向之“舵”,越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不会陷入自我堕落的深渊。无数个优秀干部的成长事例告诉我们,只要坚定地、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哪怕是穷山距海也不能限,终将会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人最怕没有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最怕迷失方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补好理想信念之“钙”。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指导实践。
讲政治里有力量之“源”,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讲政治就要赢得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就能汇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心连心、情牵情,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讲政治还要落实到具体的民生上。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要站稳群众立场,多与百姓换位思考,深刻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福祉,不断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关切,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勠力同心,以实干去铸就为民事业的坚固,以拼搏去成就人民心中的美好,办好民生实事,答好民生答卷。
讲政治里有情怀之“境”,能以无我之心,全心全意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情怀。作为党员干部,要有这样的境界。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公而无私、公而忘私,不计个人得失,甘于无私奉献,以牺牲个人之小我实现人民需要、时代需要之大我。讲政治还要做到廉洁自律,保持纯洁性。廉才能公,公才能明,才能不做糊涂事,才能增强宗旨意识,将人民置顶。要勤于自警自省,慎独慎微,防微杜渐,时刻筑牢自我拒腐防变“堤坝”。不仅要廉洁修身,还要干净用权、廉洁齐家,严格遵守党纪法规,坚决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闯“雷区”,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监督,同时管好亲属,管好身边人,一直念好廉洁的“紧箍咒”,做到公权为公,公权为民。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6
以“三力”锤炼过硬政治能力
提高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各级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培育“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眼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只有擦亮辨别是非的“慧眼”,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做到不为艰难险阻所惧、不为风险挑战所扰、不噪声杂音所惑。通过提高政治判断力,切实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与党中央对标对表,严守政治立场不动摇,坚持政治方向不迷失,恪守政治原则不犯错、践行政治路线不走偏。
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衡量政治能力强不强,关键看能否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不能“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把政治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坚持“学思悟”与“知信行”相统一,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通过提高政治领悟力,既胸怀大局,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又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政治责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真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增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动力。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讲政治不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而要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环节、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事实上,政治能力是具体的、实践的、实实在在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泛泛而谈的,不能“干打雷不下雨”,不能“落尽闲花不见人”。通过提高政治执行力,增强坚决拥护中央的大政方针、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维护者和坚决执行者。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政治能力具有根本性、引领性,是首要能力,决定着其他各种能力的走向和成效。只有时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切实把提高政治能力摆在第一位,在实践历练中锤炼过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才能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承担政治责任、引领各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砥砺奋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7
扣好“讲政治”这一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政者正也。从政就要思想端正、信念坚定,这体现在讲政治上。实践反复证明:讲政治是从政之端。要从好政就要从一开始讲政治,始终做到讲政治,否则,即使能力再大、本领再强、水平再高,也会误入歧途,终将踏上背离党和人民的不归之路。“讲政治”是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讲政治里有方向之“舵”,只要方向对了,就能行稳致远。从政之路没有坦途,更多的是要面对磨砺,会遇到种种困惑,也会在前进中遇到十字路口。不少落马干部的案例警示我们,越是在迷茫时,越要讲政治,把准方向之“舵”,越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不会陷入自我堕落的深渊。无数个优秀干部的成长事例告诉我们,只要坚定地、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哪怕是穷山距海也不能限,终将会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人最怕没有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最怕迷失方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补好理想信念之“钙”。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指导实践。
讲政治里有力量之“源”,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讲政治就要赢得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就能汇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心连心、情牵情,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讲政治还要落实到具体的民生上。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要站稳群众立场,多与百姓换位思考,深刻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福祉,不断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关切,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勠力同心,以实干去铸就为民事业的坚固,以拼搏去成就人民心中的美好,办好民生实事,答好民生答卷。
讲政治里有情怀之“境”,能以无我之心,全心全意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情怀。作为党员干部,要有这样的境界。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公而无私、公而忘私,不计个人得失,甘于无私奉献,以牺牲个人之小我实现人民需要、时代需要之大我。讲政治还要做到廉洁自律,保持纯洁性。廉才能公,公才能明,才能不做糊涂事,才能增强宗旨意识,将人民置顶。要勤于自警自省,慎独慎微,防微杜渐,时刻筑牢自我拒腐防变“堤坝”。不仅要廉洁修身,还要干净用权、廉洁齐家,严格遵守党纪法规,坚决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闯“雷区”,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监督,同时管好亲属,管好身边人,一直念好廉洁的“紧箍咒”,做到公权为公,公权为民。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8
修好“第一课” 解好群众“三道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我们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最基本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就是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修好开年“第一课”,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用“听力”察民意,解好群众“心声”题。“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党的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百姓心中自有评价,群众心声就是我们工作的“度量衡”,体察民意是每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必答题”,要多听取群众的观点想法,不光要听好的,听顺的,更要注意听取群众反映强烈的、尖锐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在听取群众意见的过程中,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带“小本本”,不起“领导范”,躬下身子和群众拉家常,自觉融入群众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要听“多家之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群众意见要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在吸收群众意见之后,要充分分析,剥茧抽丝,找出问题症结,从根子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用“脚力”量民情,解好群众“难点”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重实践、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必须多用自己的“脚力”丈量民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哪些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需要我们采取什么措施予以补救等等,这些问题虽然通过看文件、看报告、看数据也能够知道,但是不到基层一线亲自走一走、转一转,是不会得出最直观的感受,也不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要做到“身上有土,脚上有泥”,多走“田坎”,少走“马路”,走出车门,打开窗户,挽起裤腿,到阡陌交通的田坎上走走,到机器轰鸣的厂房里转转,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度高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用“定力”保民生,解好群众“福祉”题。“民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和矛盾共存,新冠肺炎疫情暂时依然不能平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民生更是稳定发展“基本盘”的关键,落实“六保”“六稳”政策,党员干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面对新理念、新政策,个别党员干部依然弄不通、搞不懂,落实不到位,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干事创业的“定力”。因此,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把惠民政策、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个钉子一个钉子地砸,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勇于担当,让党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9
在讲政治中锤炼“政治三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中可见,在高标准讲政治的当下,锤炼“政治三力”对于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跑线上的党员干部而言,尤为重要。
锤炼“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政治判断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形形色色的思潮抬头涌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凸显,党员干部在波谲云诡的形势中,一旦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判断力,就可能在“涡流”中辨不明方向、分不清是非,犹如“蒙眼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所以,党员干部要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善于从小事小节中观察政治“头绪”,善于从各类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始终保持“松风一起知虎来”的政治警觉。惟其如此,才能区分“正道”和“歧路”,才能将苗头性问题扼杀于“萌芽”,将政治隐患消除于未然。
锤炼“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政治领悟力。“学”是“悟”的前提,“悟”是“学”的升华,如果不提高理论素养,党员干部就可能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一知半解、云里雾里,成为“听琴的牛”,进而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上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出现不在“同个频道”的现象,闹出“说十听四”的笑话。事实上,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到了基层,却沦为形式主义的“一员”,也正是党员干部政治领悟力不足的折射之一。对此,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内涵,彻底吃透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大政方针,做到不但明白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始终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锤炼“闻令而动全力以赴”的政治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执行力,蓝图再美好也只是“镜中花”;没有执行力,规划再科学也只是“水中月”。党员干部不能只“鼓槌不出征”、只“拉弓不放箭”,而是要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不等不拖不靠,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同时,政治执行力与本领挂钩,本领不足将从根本上制约执行的效果,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最大程度确保执行取得实效。对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本领恐慌”意识,持续加强政治历练,增强“七种能力”,切实将党的政治建设切实从理论转化为实际。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不断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而更好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新佳绩。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10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历史教科书,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以史力行,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学好党史,以史明理,在重温历史中汲取理论之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历史证明,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追求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不断完善提高的理论武装史。理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改造历史、创造历史的动力源泉。重视理论武装、加强理论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无不展示党历来重视理论教育、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意志和魄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汲取党的理论精华,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感悟理论的真谛,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
读懂党史,以史增信,在回望来路中坚定奋进之力。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浴血奋战、筚路蓝缕的奋进史。学习党史的目的在于学思践悟,真学真懂,学懂弄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懂得过去,方能珍惜当下,启迪未来。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党史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更要通过从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中感受和体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读懂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次次绝境重生、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的致胜密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时期,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事业面临着新的历史挑战。因此,务必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从回望来路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不断战胜困难、不断开拓进取、不断锐意创新的奋进力量,奋力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辉煌。
用好党史,以史力行,在传承接力中践行为民之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为民史。百年风雨,初心如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全部历史证明,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书写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壮美史诗。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献血、青春和汗水为人民“大我”牺牲小我,在党的历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座座精神丰碑。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为民之情,传承接力革命先辈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做实事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生动实践,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11
党史学习教育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和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以知促行、以行践知,在实干中增强本领,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在提高政治判断力中强担当。在全国正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中央、省和市纪委全会,都对巡视巡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尤其强调要全面贯彻巡视巡察工作最新精神,重点围绕实施“十四五”规划、“强省会”五年行动等决策部署加强政治监督。巡察战线更要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强省会”五年行动的强大动力,奋力在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上彰显省会担当、贡献省会力量。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防止增加基层负担。要发扬斗争精神,同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作斗争。要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自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在提高政治领悟力中强履职。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以贯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政治巡察作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巡察干部重任在肩,唯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科学、精准、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综合研判事实、责任和后果等,做到有理有实、有力有节,实现监督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勇于聚焦党的惠民政策落实,紧盯权力运行、重点环节,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扶贫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提高政治执行力中强本领。新时代巡视巡察监督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必须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作为巡察干部,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要强化法治思维、程序意识,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切实做到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要强化推动政治监督落地落实,要坚定有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扭住“责任”关键,夯实“从严”基础,做实“一体”要义,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要压实、贯通“两个责任”,督促被巡党组织从政治高度认识巡视巡察,持续形成强大震慑。广大巡察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在学党史、强“三力”中坚定信念、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把党史必修课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政治巡察工作的好思路、真本领和硬功夫。
政治三力研讨材料篇12
党员干部当上好政治执行力的“必修课”
行程万里,初心不渝。在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是讲政治的重要内容,要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政治本色,党员干部更应上好政治执行力这堂“必修课”。
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力的主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规定了讲政治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迈向新时期发展阶段,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底线思维、敢于承担责任,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不断奋斗。
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加强思想淬炼。“知者,行之始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筑牢思想根基才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迈向新时期,党员干部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更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时刻保持政治头脑清醒,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在研究制定政策时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时贯彻政治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强化底线思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想好谋划未来的“长远事”,面对问题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主动出击,敢于迎难而上、靠前指挥、果断处置,杜绝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因难而退,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消解矛盾于未然、解决问题于无形,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提高政治执行力要敢于担当作为。“道虽迩,不行不至。”注重实干是检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政治执行力最管用的办法。党员干部要敢于较真碰硬,勇于担当负责,做起而行之的“带头人”,在艰苦条件下积累工作经验、磨练顽强意志,增强干部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在社会实践中历经风雨、增长见识、修身律己,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态不断解决问题,以坚强有力的臂膀扛起党和人民交付的重任。
党员干部要上好提高政治执行力的“必修课”,当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锐气,以奋力进取、敢于负责的担当,在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成功驶向下一个一百年。
推荐访问:研讨 政治 三力 提高政治三力研讨材料 政治三力讨论 政治三力思想汇报 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三力研讨材料 政治考试反思 党员干部政治三力问题研究 结合实际谈政治三力 政治三力剖析材料 政治三力发言材料 政治三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