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 年 武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 年 2 月 5 日在武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安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董志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 、 “ 十三五 ” 时期和 2020 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武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了“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圆满收官”,为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3 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 100 亿元和 50 亿元大关,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 2016 年重返全国百强、并持续保强进位。
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累计压减产能铁 1184 万吨、钢1095 万吨、焦 403 万吨、煤 186 万吨,整体退出“3 钢 5 焦”8 家企业,3 家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累计实施重点项目 154 个,建成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三次产业结构由3.1:70.3:26.6 优化至 5.2:60.9:33.9。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钢铁焦化行业在全国率先实现超低排放,取缔“散乱污”1400 多家,修复治理露天矿山 173处,完成“双代”改造 3.1 万余户,森林覆盖率增至 49.6%,水源地水质和洺河近古断面稳定达标,PM2.5、综合指数较2015 年分别下降 51.69%和 39.55%,优良天数达到 196 天。
城乡建设面貌明显改观。建成区面积扩至 37.3 平方公里,人口增至 24.89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 55%,南部洺湖新区、西部西苑新区成形成城,建成了旅游大道、白云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整体大幅提升。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实事工程 46 项,脱贫攻坚圆满收官,1.8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教育质量连年攀升,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文体事业发展加速,“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1054 件人大代表建议、1451 件政协提案办复满意率达到98%以上,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平安武安创建深入推进,其他各项事业也全面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是武安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面对宏观
经济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三个圆满收官”的艰巨任务,以洪山书记为班长的市委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有力执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以强烈的历史担当,紧紧围绕“钢铁之外靠什么、钢铁产业抓什么、着眼未来想什么、立足当下干什么”,认真谋划武安高质量发展之路,从“五大攻坚硬仗”到“五大发展平台”,从“一个目标”到“四个支撑”,武安“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与邯郸主城区一体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越来越明确、路径越来越清晰、信心越来越坚定,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思变求进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这一年,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力,夺取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胜利。迅速健全联防联控体系,扎实开展排查、管控、消杀、隔离、驰援武汉等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业复学,全力确保“零疫情”,守稳经济“基本盘”,力促生产总值增长 4.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疫情冲击、减税降费下达到 97.05 亿元、50.67 亿元,在“全国百强、工业百强”分别进位至第 80 位、第 70 位。
这一年,我们狠抓项目、加速转型,积蓄了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50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20 亿元,争
列 17 个省市重点、为历年之最。格力一期、钜兴智能装备等项目建成投产,太行钢铁一期等项目基本建成,冀南钢铁退城进园、普阳钢铁改造升级、龙凤山铁基新材料等项目全面开建。组建三大组和 28 个小分队,瞄准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进北京伟光汇通、杭州蓝城、共享装备等总投资 341 亿元的 22 个项目。12 家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钢研等一流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入围“中国创新百强县”。成功举办首届太行民宿产业发展(武安)会议,东太行跻身国家 4A 级景区,旅游夜经济、新业态全面兴起,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一年,我们全面发力、补齐短板,推动城乡环境容貌发生“美丽蝶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拆违 2.5 万处、85.76万平方米,硬化 530 万平方米,绿化美化 340 万平方米,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画”;企业颜值不断刷新,按照“五个一”要求先行治理 32 家重点企业,打造了一批生态园林企业;路域环境全面提升,西三环、309 国道、永峰线等 20 多条段道路先后完成治理,一条条大道“畅洁舒美、惊艳亮相”;旅游环境大为改观,建成山、景、村、路四位一体“风景走廊”;城市容貌高标整治,全面启动四条环路改造提升,开建南关商业步行街,彻底解决游览街、城河街、月亮湾等小街巷脏乱差问题,以全省县级第一的位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这一年,我们心系民生、多措并举,让群众拥有更多的
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成教育优化、饮水安全、交通惠民、养老关爱、供暖扩面等 20 项民心工程,建成投用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 11 个城市社区,实现城区管理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和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看到更多的蓝天绿水、感受到更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一年,我们严控成本、开源节流,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面对收支平衡压力,坚持“有保有压、先保民生、统筹兼顾”,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公教人员工资、基本民生,同比减少一般性支出 29.1%,进一步严格财经纪律、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16.1 亿元,帮助企业争取金融贷款 133 亿元,在“疫情之年、困难之年”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各位代表!2020 年是武安工作“艰巨繁重、经受考验”的挑战之年,是武安经济“积蓄动能、加快转型”的提速之年,是武安事业“强基固本、补齐短板”的突破之年,是武安干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奋斗之年!去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武安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乡镇部门、广大企业、全市人民奉献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武部队、武警消防指战员和政法干
警、民兵预备役,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武安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看到问题:一是对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个别指标和工作没有达到预期;二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转型任重道远,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快;三是对照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城乡融合发展还不平衡;四是对照政府职责使命,服务发展、创新干事的能力有待提高,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加以解决。
二、 、 “ 十四五 ” 发展主要任务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武安将进入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期、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期、新型城镇化重要机遇期、消费结构迭代升级期、经济融合发展提速期。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与邯郸主城区一体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武安,加快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崭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加快构建“四大支撑”:
(一)加快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优化“全域一体、功能明显”的空间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科学划定全域 1806 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形成“工农互促、产城互动、城乡互补”的全域发展新格局。构建“重点引领、梯次推进”的城镇体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推动城郊乡镇融入主城区,打造磁山、阳邑、淑村、大同 4 个新型小城镇,建设一批成方连片
乡村振兴示范区,构建“一核、四极、多组团”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9%以上。建成“能级提升、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区,引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完成围城企业退城搬迁,建成区面积扩至 50 平方公里、人口增至 50 万,打造“格局舒朗大气、能级品质提升、管理智能精细、独具山水魅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全面振兴、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抓好耕地保护、粮食生产、产业富民、乡村建设、脱贫巩固等工作,构建城乡共享的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服务网,新打造一批样板乡、示范村,走好具有武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二)加快建设创新引领、转型突破排头兵。建成五大发展平台,把青龙山转型升级示范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精密铸造、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无废城市”引领示范区,把南部钢焦产业聚集区建成钢焦联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带,把中部生态新城区建成高品质现代新城,把东部产城融合创新区建成“政产学研一体化、新兴产业集约化、工商住游融合化”创新发展先导区,把西部文旅康养度假区建成全国文旅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力争武安工业园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三个发展转变,产业结构由“一钢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钢铁占工业比重优化至 75%左右,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至 4:56:40;钢焦产品层级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中高端产品达到 40%以上;
产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构建“京津研发、武安转化”新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 5.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建起现代产业体系,打造 1500 亿级精品钢材产业集群、500 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500 亿级新兴产业集群、300 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300 亿级循环经济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总收入 500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形成“主业突出、多元支撑、竞相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三)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独具魅力副中心。打造邯武互动发展的副中心,建设与全国百强地位相适应的高品质城市,培育商务、文化、养生、度假等功能,形成与邯郸主城区“优势互补、东西呼应、一体发展”的双城互动新格局。打造基础设施完备的副中心,推动邯长聊高铁、通用机场等重大工程,超前布局 5G 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全面提升水利、电力、能源、信息等要素保障能力。打造生态环境宜人的副中心,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大气、水、土污染防治,突出工业总量减排,大力推动环城生态功能区内中小企业退出转型,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副中心,优先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每年滚动实施一批实事工程,持续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四)加快建设充满活力、高质量发展百强市。经济实
力跨越赶超,“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00 亿元以上、力争破千亿,全部财政收入保持在 120 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70 亿元,经济百强、工业百强、旅游百强等“全国百强”争先进位。项目建设支撑强劲,实施“六个十”带动战略:聚焦十大重点企业以商招商,对接十大院校建设十大省或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十大龙头项目,突破十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十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全面深化扩大开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发达区域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全面释放民营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各种发展要素在武安充分涌流,让更多武安资本留在武安,让更多域外资本选择武安!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坚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