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反思,香安小学蒋乐乐
《可能性》教学反思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个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可能性》这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编排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有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节课是《可能性》的第一课时,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情况,同时也是为接下去可能性的个数、可能性的大小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为相关概率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升华为理性理解尤为重要。所以我把“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定为教学重点,把“理解并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情况”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上完本课后,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较好地整合数学资源。
教科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学时基本采用了这些情境材料:如例 1、例 2 的情境图以及练习题等,但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上课伊始,我先设计了一个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抽奖活动代替例 1 的作用,再来解决例 2 的问题;将例 1 放在后面让学生尝试自己通过观察推测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以外,还增加了很多“可能性”的内容,尤其“可能””、“不可能”与“一定”之间会因情况变化而发生改变,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变性,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都有数学
问题,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抽奖游戏,在揭示所有的牌全是 4 号后,再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让所有同学都有可能中奖,从而得出“一定”、“不可能”、“可能”三种情况,并从游戏中深刻感受到事件的发生有确定的,也有不确定的,一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用“可能”来描述不确定的事。第二个活动是通过学校打击球的几轮比赛,让学生体验到随着比赛的实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可能性三种情况的理解与理解。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根据盒子里棋子的颜色猜测摸出棋子的可能性,再自己根据要求设计盒子中图形的颜色,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活动目的明确,要求清楚,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
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使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自体验过的知识,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获得理解、更熟练去使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展认知面,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中,在学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后,设计了这样几个联系
生活实际的练习:(1)根据老师给出的生活现象,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事件发生的情况。(2)自己举例描述身边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通过校打击球比赛,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能够发生变化的。(4)通过语文书中关于可能性的描述,体验可能性无处不在。通过这些练习,不但使学生学会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四、充分预设,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前,我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并做了相对应的准备。如学生在判断“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时出现了分歧,这时,我适时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学生阅读完资料后马上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等。
总来说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上一篇:安海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下一篇:对于短期劳动合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