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规避及其措施
论审计风险的规避及其措施
提
要
本文从审计风险理论出发,论述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减少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词 关键词:审计风险
审计成因
风险防范
On evading the audit risk and measures Carry to From the audit risk theory i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audit risk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udit risk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reduce and prevent audit risk. Key word: Audit risk
audit causes
Risk prevention
目
录
一、序言 ......................................................................................................................................................... 4 二、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 4 (一)审计的含义:
.......................................................................................................................... 4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 4 1:客观性 ..................................................................................................................................... 4 2:潜在性 ..................................................................................................................................... 5 3:偶然性 ..................................................................................................................................... 5 4:可控性 ..................................................................................................................................... 5 5:利害双重性 ............................................................................................................................. 5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 6 (一)主观因素:
.............................................................................................................................. 6 1.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和执业水平 ................................................................................ 6 2.审计人员道德水平 .................................................................................................................. 6 (二)客观因素:
.............................................................................................................................. 6 2. 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范围的拓宽 ..................................................................... 6 3.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计的意见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对其认识上的偏差 .................... 7 4.法律环境的影响 ...................................................................................................................... 7 5.审计机构的内控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和实行 ....................................................................... 7 6.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 .......................................................................................................... 7 四、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 8 (一)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
........................................................................................ 8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8 (三)做好风险预测,慎重选择审计对象,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 ......................................... 8 (四)审计的方法的选择 .................................................................................................................. 9 (五)学习掌握法律知识 ,聘请熟悉审计业务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 9 (六)建立审计保险制度 .................................................................................................................. 9 参考文献 ....................................................................................................................................................... 10 致
谢 ............................................................................................................................................................ 10
一、序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 ,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第一例证券市场民事侵权赔偿案 ——“渤海集团民事侵权案”,及 2001 年银广夏公司的审计失败等一系列会计事件为审计风险敲响了警钟,审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
二、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审计的含义:
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通常来说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财务成果,但事实上却是错误的。或是审计人员认为是错误的会计报表,但报表实际上是公允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 47 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模型定义为:审计风险=固定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定风险是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重大错误的风险。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发生误差的可能性的大小。控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现或防止重大差错的风险。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程度。检查风险:审计过程中未能检查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反映证据收集的程度 。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审计的客观性存在于每个审计过程,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经营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了保护所有权人的利益,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于是聘请了民间审计组织来检
查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及其公司的经营活动,可能由于派遣的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能胜任,审计方法的缺陷,收集证据的不充分及其被审计企业的出于某种目的的伪造证据,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和实际情况不一致,也就是说民间组织通过审查发表的审计结果可能是不正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减弱,而不可能完全消失 2:潜在性 审计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但却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它是无形的,它造成的损失是慢慢显现出来的,它造成损失的大小要根据审计业务的内容,经济内容,法律环境等确定的,在他显现之前我们无法确定他损失的大小,审计责任的大小等,只能通过审计人员的经验水平作出判断 3: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造成的,但并不是审计人员故意造成的,审计人员是在没有预料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如果是审计人员故意弄虚作假,做出与实际不符的审计结论,他要承担的责任不单单只是审计风险而是法律责任了。
4:可控性 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审计风险,但随着注册会计师诉讼案越来越多的出现(如:安然、世通、中天勤等重大审计公诉案件),审计风险引起了重视,但审计人员并没有畏惧审计风险,而是勇于面对风险,通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等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审计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
5:利害双重性 审计风险的存在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重视,审计对象的复杂话和范围的扩大化,加之考虑到成本,审计方法的选择,审计人员做出的结果不可能百分百正确,因此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当发生审计诉讼案件时,审计人员可以用审计风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降低损失。不利的一面:可能会使审计人员的思想麻木,不严谨,使工作出现不必要的过失,这种过失是要审计人员自己承担的。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和执业水平 审计是个要求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会计,审计,税务及法律等专业知识,主要是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来做出判断的职业,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很多的审计法规和知识还不完善,现在我国的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实务经验、风险意识是影响审计职业水平的主要原因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原由。加之现在的审计人员不单单只要求熟悉会计的查账知识,还要熟悉法律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要具备综合的分析判断能力,而我国的审计起步较晚,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全面,也是影响着审计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道德水平 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廉洁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踏实谨慎,客观公正,抵挡住金钱利益的诱惑。如果没有责任心,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低下,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被利益驱使,被利益蒙蔽了双眼,那么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结论与实际水平偏离程度较大,则审计风险就越大 。
(二)客观因素:
1. 审计执业环境欠佳(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很多审计理论,实务操作,法律法规都比较落后,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审计人员的抗风险能力较差。(2)政府的干预,一直以来,许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在政府之下,政府的干预,加大了审计结论与事实的偏差,失真,加大了审计风险。(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越来越突出,会计信息的失真无疑是给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基础来做出审计判断的审计工作加大了审计风险。
2. 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范围的拓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化,我国加入 WTO,审计也在发展,它的对象在日益的复杂化,范围在不断的拓宽。起初的审计只对被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及企业现状做出评论,现代的审计不单单是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还要做出改进措施,根据现有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未来营利能力做出报告,这也给审计风险带来了压力,加大了风险。
3.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计的意见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对其认识上的偏差
审计结果大到对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制定,证券市场的波动,小到对居民投资理财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细,这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压力和风险。
4.法律环境的影响 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对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界定不清,法律多次为了保护“弱小群体”的目的而运用“深口袋理论”,造成了对会计师的不利判决,加大了审计风险。
5.审计机构的内控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和实行 从目前我国审计机构的从业人员和从业机构来看,我国的审计机构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即使有一套很科学严谨的内控制度,也没有很好的执行,只有表面没有实质。再加之现在就业严峻,竞争压力大,少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人为的降低了收费标准,低于行业的收费水平,甚至牺牲了审计的质量,使内控制度不能很好的实行。
6.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 现代审计方法是建立在内控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查单位在审查期内的全部凭证和记录的总体资料中选定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查总体有无差误和弊端的一种审计方法。抽样法一般分为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和统计抽样法。抽样法强调的是成本与风险的均衡,也就是说审计人员为了节约审计的成本,虽然它省时省力,但它的选择就意味着审计人员主动放弃抽查一部分资料,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审计人员的经验及判断能力,所做出的审计结论的正确性难度就加大了,审计误差加大,审计风险加大。
四、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以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规定时间进行复查,有很好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实行,对各事务所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出以风险评价为中心的审计程序,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品德及其业务能力。例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
下一篇:智慧平安社区一体综合服务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