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外国教育史教程》期末
教育学院《外国教育史教程》期末考查题 论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以哲学家的高度、教育家的责任,审视和指导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教育问题。本文将分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特征,分析其对教育有益的启示。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这便是教育的意义。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是专家治国论者,他认为治国的人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比如说担任将领,必须通过学习,具备军事知识,因为在打仗时,整个城邦都交付在将军手中,他的成败关系到城邦的安危。
2、论德育 (1)实践的哲学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哲学应从天上回到地上,从自然回到人间,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自身的问题,伦理、政治、哲学的研究应是能够实践的。
(2)寻求道德的“一般” 智者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观念取决于感觉,我感觉因人、因时、因物而异,知识只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普遍性有效性。苏格拉底不满意智者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它汲取自然哲学家探讨万物本源的思想方法,要求在真理、道德问题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寻求本质,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
(3)教人学会做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么做人”。他劝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努力成为有道德的人。通过教育学会了怎样做人,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4)智慧即德行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的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智慧即德行的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苏格拉底要求人们以明智的认识约束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欲望。他认为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
3、论智育
苏格拉底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苏格拉底还教育他们,一个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对于各种实际学问,应该熟悉到什么程度。苏格拉底除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以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
数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他认为学习这些学科的目的在于实用,而不在于纯理论的思辨。
4、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为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理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是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三、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重视德育教育 当前,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解决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解决学生的信仰问题。可见,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将德育当成纯粹的知识传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应注重学生的接受过程。因此,德育工作需要改善。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教育理念,将人的道德直接建立在人的认知基础上,明确肯定理性知识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德育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明确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认知地位。除了课堂教育,课堂教育以外的教育也非常重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修养的培养上。人具有社会性,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因此人的德育培养也离不开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中逐渐培养和完善。这是一个学生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 更新人才观念 苏格拉底的生存时代是充满危机的,因而,其教育思想的目标非常明确,即要培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的治国人才。那么,对于我们教育来说,人才观念应该是富有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的。这样的人才观念是:培养以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创新、实践的人才。
全面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价值定向的作用。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能力,身体素质是物质前提,心理素质是动力、潜力。创新观是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获得,同时还有创新性的现实成果的取得。实践观是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实现知识、能力向素质转化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里,教育承担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在此,我们应该审视教育的功能,更新人才观念,确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才教育目标。
3. 更新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独特的方法,人们称这为"苏格拉底法"。与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类似,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二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大学生地创新精神、创造性
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 总结
总之,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有他的独特性的,以他对教育的意义的深刻理解为基础,通过以问答法贯穿其教育实践始终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知识经济的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然而我们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应该充分汲取西方教育思想中的精华,认真分析其中值得借鉴的东西,努力结合我们教育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教育的快速、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