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
第 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知识梳理
一 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 地位:春秋晚期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 思想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 教育成就:①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庭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4 关于孔子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5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 二. 思想家老子
1 地位: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关于老子的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 思想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三 三. 百家争鸣
1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 思想流派
(1)墨家: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2)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还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3)道家:在战国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课堂预习 知识点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 2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知识点二
思想家老子 3.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
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互动课堂
知识点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 老子
B 墨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2 成为我国几千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B
)
A 道家学说
B 儒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知识点二
思想家老子 3.认为事物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4.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创立了( C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
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C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6 主张改革和法治的思想家是( C
)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
D 墨子 7.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是( A )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管仲 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把经典变成了平民的盛宴",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B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2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A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 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适合担当《人与自然》栏目主持人的是( C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二非选择题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5.阅读材料回答: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 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结合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
答:因材施教,创办私学。评价: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等。
(2)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答:不足体现在轻视劳动,如:“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6.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互利。(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这两段材料反应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答:孟子。
(2)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答:核心思想是: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材料二对你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请你举出我国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
答:提示:人人要注意做人的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意志要坚强,经得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保持浩然正气。
上一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下一篇:国税局某年读书学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