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理论教学听课评价表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理论 教学听课评价表
得分:
20
– 20
学年
第
学期
听课时间:
月
日第
节课
授课教师:
单位:
专任( ( 职) )
兼职
课程名称:
是
否
多媒体教学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
出勤人 数:应到
实到
迟到
人 课程类型:
□
通识课
必修
选修;
□
专业课
基础课,
必修课,
选修课。(请打√)
评价内容
序号
评价标准
分值
评分
教学
态度
(8 18 分)
1 1
按教学日历进度授课,备课充分,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齐全。
4
2 2
授课认真,充满热情,精神饱满。
3 3 3
仪态端庄,言行雅正,为人师表。
3 4 4
师德高尚,以德施教,教书育人。
4 5 5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肃课堂纪律,教风严谨。
4 教学
内容
(0 30 分)
6 6
能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提炼教学知识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且教学资料可查。
2
7 7
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育人润物无声。
2 8 8
选取教学知识点(非教材章节)与课程教学目标对应支撑。
6 9 9
教学内容娴熟,能脱稿讲授,运用自如。
5 10
重点、难点突出,难易详略分配得当
5 11
深度和广度与教学大纲适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5 12
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利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
5 教学
方法
(7 27 分)
13
基本概念、观点表述简练、准确,语言清晰。
7
14
问题阐述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思路清晰。
8 15
合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讲授等)。
5 16
各种教学方式(讲解、练习、讨论、视频等)时间分配合理。
3 17
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图文排列合理。
4 教学
效果
(5 25 分)
18
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纪律良好。
5
19
教学互动,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
8 20
课堂新颖、有特色,受学生欢迎。
6 2 21 1
德育目标和通识目标“五会”能力(会思考、会学习、会动手、会沟通、会生活)达成度高。
6 运用多媒体教学评价
1 1
多媒体课件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标示明显,表述规范。
优 □
良 □
中 □
差 □
综合
评价
2 2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表现方式与教学内容契合。
优 □
良 □
中 □
差 □
3 3
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画面符合观感,与板书有机结合。
优 □
良 □
中 □
差 □
4 4
运行稳定,操控方便,交互性强,能激发学习兴趣。
优 □
良 □
中 □
差 □
授课内容:
评 价与建议:
听课人:
二〇二〇年八月
课程类型
课程思政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
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专业教育课程
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
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专业类课程
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
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
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
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
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医学类专业课程
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
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上一篇:电路理论(新)
下一篇:2022护士招聘理论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