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乡土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盘活乡土人才
促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三带”乡土人才队伍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句容市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集聚乡土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纽带和浸润作用,有效助推了全市乡村振兴发展。
搭好“舞台”,把乡土人才挖出来、聚起来。乡土人才面广量大、种类繁多,我市秉承“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新观念,通过广搭“舞台”“挖”人才,扩大乡土人才的准入面,建立起了一支 2100 多人的乡土人才队伍。依托“福地青年英才”创业大赛和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展演,把有潜力、有能力的大学生、大中专毕业生、新农人、技艺传承人挖出来,涌现出费清照、华梦丽等近 60 名青年创业典型。出台《句容市乡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对全市在传统工艺、乡土建筑、乡村规划、现代农技、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特色医疗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技能的人才进行拉网式排查,择优录取 351 人为我市重点培养的乡土人才,其中 44 人入选镇江市乡土人才,21 人入选省三带人才,3 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 人入选“大国非遗工匠”。
用好“平台”,让乡土人才强起来、活起来。我市充分发挥“亚夫团队工作室”的作用,为全市 100 多个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农民 3300 多人次,涌现出一批像“葡萄王子”方应明这样的产业能人。与省农林学院合作,实施农村“123”人才工程,定向培养 10 名定制村官、20 名农技专业人员、300 名新型职业农民。与南农、南林等高校共建 3个特色产业研究院、6 个技术创新联盟,打造 4 个乡土人才产业园,培养了一批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土专家”。与日本农文协签订农业人才培养合作蓝皮书,累计邀请 12 名日本专家来句现场指导,选派 150 多位“农二代”赴日学习,提升种植实操本领。同时,积极搭建乡村振兴设计师这类新型乡土人才的工作平台,选聘一批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让乡村人才队伍活起来,进一步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当好“后台”,让乡土人才跑回来、干起来。青年人才纷纷涌向城市,导致农村人才匮乏,我市积极开展乡土人才联络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一方面,加大对乡土人才的奖励支持,并让符合市农业项目奖补条件的享受叠加支持。我市设立 350 万元乡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不低于 500 万元的“亚夫基金”,建立 1 亿元“人才贷”专
项资金,让人才创业更有底气。另一方面,在各乡镇、街道、园区设立乡土人才服务站,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创业更便捷。每年开展“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不仅给予每人 10 万元的项目奖补,还提供最高 20 万元的贴息贷款。同时,在各大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项目成果,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在乡村也能大有做为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乡土人才跑回来、干起来。
以下是附送一段心得,仅供参考。下载可自行删除:
人是悬挂于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的动物,如果离开了这一张意义之网,人其实与动物没什么区别。只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们这些人读了太多的书,思考过了太多的问题,到了最后却再也无法像其他人那样照搬一个或是宗教教义、或是普世价值这样的一个东西来做自己的意义之网。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们寻找着、怀疑着,像一只小猫一样,在地面上轻柔地探出自己的脚步却警惕地盯着四周时刻准备收回。于是,有着无数个夜晚,我们在孤灯下寂静地思考着,却很难确定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痛苦之源。
下一篇:第六章物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