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XX城市林业发展规划

| 来源:网友投稿

 X XX 林业发展规划

  一、XX 林业“十一五”执行情况回顾 “十一五”以来,XX 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央及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继续加大营造林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森林资源始终保持着“长”大于“消”的良性循环,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全市连续多年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截止 2010 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60.14 万公顷,其中有林地 56.98 万公顷,活立木蓄积 2484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37.25%,林木绿化率 39.93%。全市建成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 354.24 万亩。林业年总产值自 2005 年的 20.5 亿元增长至 2010 年的 54.2 亿元。

 “十一五”林业发展主要成就:

 (一)生态建设全面推进

 “十五”以来,XX 市先后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抑螺防病林工程、世行造林项目、万里绿色长廊工程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人工造林 83.78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 16.55 万亩,抑螺防病林造林 27.23 万亩,长江防护林造林 9.78 万亩,世行造林 11.72万亩,一般社会造林 13.4 万亩;实施森林经营 98.2 万亩,其中封山育林 88.7 万亩,现有林培育 9.5 万亩。

 1 1 、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⑴

 退耕还林工程:我市自 2002 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目前,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123.24 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49.74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 62 万亩,封山育林 11.5 万亩,项目区有 32.8 万农户、

 120.7 万农民受益;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20.65 万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 16.55 万亩,封山育林 4.1 万亩。

 ⑵

 长江防护林工程:我市自 1990 开始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截止目前,共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 588.5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193.98万亩,封山育林 394.1 万亩,低效林改造 0.5 万亩;“十一五”期间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 18.78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9.78 万亩,封山育林 8.5 万亩,低效林改造 0.5 万亩。

 ⑶

 抑螺防病林工程:我市自 1990 年开始实施抑螺防病林工程,截止 2010 年,共完成抑螺防病林工程 60.23 万亩;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抑螺防病林工程造林项目 27.23 万亩。

 ⑷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我市自 1995 年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截止目前,共完成世行营造林项目 95.07 万亩,项目单位有桐城、怀宁、潜山、岳西、太湖、宿松、望江七县市及大观、宜秀区。“十一五”期间完成营造林面积 38.02 万亩,其中造林面积 11.72 万亩,竹林垦复 5.82 万亩,人工中幼林间伐 20.48 万亩。

 2 2 、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走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人、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实施国家重点工程造林项目、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活立木蓄积的的同时,重点建设绿色长廊工程,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我市“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⑴

 :

 绿色长廊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长廊工程线路绿化1053.53 公里,林带建设 915.97 公里,农田林网 174640 亩,完成山丘绿化 64345 亩,城镇绿化 6825 亩,村庄绿化 13359 亩。已建成的绿色长廊,在全市各主要干线公路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面貌,同时也树立了城市对外形象。

 ⑵

 全民义务植树:按照《XX 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的精神,我市

 坚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共义务植树5000万株,义务植树1400万人次,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50%。XX城区“十一五”期间义务植树 66万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60%;除各部门自行安排的义务植树外,在城区和近郊建立义务植树基地 11处,成活率均达到 90%以上,保存率达到 85%以上。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提高了群众绿化意识,大大增加了城市绿量,明显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为国土绿化和实现山川秀美的新 XX 做出积极贡献。

 ⑶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我市自 2002 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以来,列入省级以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保护面积为 354.24 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 268.21 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为 86.03 万亩。涉及到除迎江区外的七县一市二区和大龙山林场。多年来,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实施,其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林业生态功能日益凸显。

 (二)森林质量得以提升

 为全面提高现有森林质量,有效增加林农收入,十一五以来,我市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实施森林经营达到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林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编制《XX 市森林经营方案》、《XX 市中幼林抚育规划》和《XX 市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规划》等;二是分类施策、严格施工,十一五以来共实施森林经营 98.2 万亩,其中封山育林 88.7 万亩,现有林培育 9.5 万亩。

 (三)林业改革步伐加快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统一部署,我市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 2007 年 4 月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以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为依据,坚持尊重历史、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山林经营主体和收益主体,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步伐,认

 真谋划林业配套改革体制。目前主体改革已全面结束,潜山、桐城、岳西、宿松等 8 个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通过省级验收,枞阳、怀宁、太湖等 3 县正在迎接省级验收。全市集体林面积 852.02万亩,已勘界面积 850.40 万亩,占应勘界面积的 99.81%,发证 752717户,发证 52.06 万本,发证宗地数 130.11 万宗,发证面积 836.19 万亩,发证面积比 98.1%。全市出现林权纠纷 1198 起,已调解 1070 件,调解率为 89.3%。全市建成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5 个,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70 多个,开展森林保险 11 宗,涉及面积 7150 亩,投保金额 1979.7万元,涌现出林农致富典型 177 个。国有森工企业改革改制稳步推进,全市 13 家国有森工企业遵循有进有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多形式多模式的改革改制,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到目前为止,改为民有民营 4 家,双置换 2 家,破产1 家,未改制及其他形式 6 家。

 (四)林业产业初具规模

 依托我市的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目前形成以林浆纸一体化、经济林果、木本粮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化体系。我市已发展茶叶、板栗、毛竹、桃、梨、柑橘等经济林面积75.9 万亩,年产值达到 17.5 亿元,其中板栗、柑橘、桃等水果、干果种植面积 47.3 万亩,年产值 4.8 亿元;茶叶种植面积 30 万亩,年产值5.7 亿元;毛竹面积 26.8 万亩,年产值 2.4 亿元。发展杨树、泡桐、湿地松等速生丰产林 50 万亩,年产值 3.5 亿元;发展油茶、油桐、黄连木等木质能源林 31 万亩,年产值 2.8 亿元;发展花卉苗木基地 1 万亩,总产值 2.9 亿元。

 “十一五”以来,我市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加快,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 688 家,年加工能力 467 万立方米;林产化工企业 3 家,年生产能力 5000 吨;竹制品加工企业达 500 多家,年产 350 万件;木材经

 营单位 423 家,年经营木材量 51 万立方米;从业人员 2.7 万人,实现年销售收入 12.5 亿元。XX 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 XX 省“十一五”重点工程,列入《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 2010 年专项规划》和省、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属 XX 省“861”行动计划工程。该项目于2006 年 4 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时引进山东华泰集团投资项目建设,2007 年 11 月一期项目主体工程 30 万吨浆厂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截止目前,XX 市已建设纸浆工业原料林基地 140 万亩。

 “十一五”以来我市森林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全市的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两个省级森林公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生态休闲的理想场所,形成了以天柱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生态休闲网络体系,2010 年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6 亿元。

 (五)依法治林成效显著

 XX 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在抓好植树造林、推进国土绿化的同时,实施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深入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提高全民依法治林、依法兴林、依法护林的意识。森林公安、木竹检查站、森林消防队、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林业站等林业机构逐步健全,林业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认真落实各级政府、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林业系统“三线”森林防火责任制;依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坚持专项斗争与日常治理相结合,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挖滥采、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 228 起,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 0.4‰;2009 年森林病虫害成灾率 1.9‰,无公害防治率 90%,测报准确率 96%,种苗产地检疫率 99%;全市森林公安共查处森林及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 285 起,行政案件 2625 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225 人次,收缴木材 9884.5 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 860 只(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1074.41 万元。

  二、现阶段林业的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及目标任务 2009 年 6 月 22 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

 “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一鲜明论述确定了林业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同时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当前林业的主要作用

 1 1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林业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整的资源库、生物库、基因库、蓄水库、储碳库、能源库。森林的生态效益主要指储碳效益、释放氧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范畴。据测算,森林每生产 1吨干物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63 吨,可以释放氧气 1.2 吨,有林地比无林地每公顷多蓄水 300 立方米,3000 公顷林地相当于 100 万立方米的水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态危机的加剧,森林的生态效益将日益凸显,人们对森林生态保护效益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

 2 2 、林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林业承担着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当今世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人们不得不对以牺牲森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自古代文明到农业文明,进而到现在的工业文明,发达的林业成为社会文明、民族昌盛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重视人居环境和生态质量,绿色文明将成为新的时代潮流。

 3 3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满足人们物质生活

 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

 首先,林业是农村经济最有潜力的增长点。我国目前已由过去的短缺经济进入了过剩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人们回归自然意识的增强,林业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扩大,以木材为主的绝大多数林产品仍处于短缺状态。

 其次,发展林业是实现林农增收最现实的选择。林业属于传统产业,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具有资金投入较少、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广大农民都具有参与条件与能力。

 再次,发展林业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目前广大农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并不合理,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必须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保护作用,建立农林结合,农、林、牧、副、渔多业并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理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发展林业有利于农村的协调发展。林业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特殊产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以此为依托,综合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农村商品化、工业化生产和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林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森林资源破坏和持续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森林资源以从未有过的速度下降,平均每年减少约 1000 万公顷。伴随着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进一步加剧,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更加严重。从目前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来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全球森林资源动态平衡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仍十分艰巨。

 林业发展要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成果,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兴林和富民紧密结合

 起来,在努力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

 制约当前 X XX 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 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供需矛盾突出

 XX 市是 XX 省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又是森林资源相当不足的地区。全市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 38.25 m3 /hm 2 ,人均森林面积 0.086 hm 2 ,人均活立木蓄积量 3.81 m3 ,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森林经营处于粗放状态,小老树等低产低效林占林地面积的 27%以上。同时,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启动实施国家公益林工程,并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森林采伐限额大幅度的缩减,而林业产业特别是资源消耗比较大的板材加工业又盲目的发展,形成可利用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2 2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整体生态功能脆弱

 XX 市林地面积虽然占土地总面积的 38.8%,但分布不平衡,资源大多集中在岳西、太湖、潜山三个山区县,林业用地面积占 67.7%,林地面积占 63.1%,活立木蓄积占 62.5%,全市有林地中,中幼林所占比例近 70%,林分郁闭度低,蓄水保水保土功能较差,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虽然得到治理,但整体生态功能仍很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 4000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26%,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 1000多 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25%,年土壤流失量 2000 万 m 3 ,水、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难以承载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生态的巨大需求。脆弱的生态功能还导致有限的森林资源面临着森林有害生物的巨大挑战,尤其是松材线虫病先后在大观区、望江县、大龙山林场、宜秀区、桐城市和枞阳县发现,“十一五”期间,XX 市松材线虫病危害面积累计达 19027.4 亩,病死树株数达 5477 株,严重危害了我市森林资源及天柱山等旅游资源的安全。

 3 3 、经济基础薄弱、林地粗放经营,整体效益不显著

 林业是基础性产业,以保护生态环境等公益事业为主,且林业建设

 的主要对象多在山区和贫困地区,林业经济基础极其薄弱。国家近几年对林业的投入虽然在增量上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及其他相关行业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满足不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林业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林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对于林业科研、林木种苗和科技推广等,务林人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林业的科学化、集约化水平亟待提高。

 XX 市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面积 23 万亩,保护区面积 26.7 万亩。林业用地面积中,集体林地占 90%以上,但大部分集体林地属于分户经营,森林资源整合重组、集约经营所占比例较小,林地大部分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林地生产力不能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森林资源整体效益不明显。

 4 4 、基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林业工作缺乏体制和经费保障

 XX 市辖七县一市三区,设有 1 个市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林业站)、11 个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林业站)和 191 个乡镇科技推广站(林业站)。但各地基层林业站编制管理模式和财政供给渠道等都不尽相同。据了解桐城市及潜山、太湖、岳西及枞阳林业中心站归条条(行业)管理,怀宁、宿松、望江县及宜秀、大观、迎江等区基层林业站或中心站实行块块(乡镇)管理。财政供给不平衡,大部分县实行差额供给,基层林业推广服务体系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基层林业工作者心理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政策宣传、森林资源保护以及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等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现阶段林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建设三大体系:一是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的循环发展中,充分发挥林业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二是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切实加强第一产业,全

 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构建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三是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及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走现代林业发展之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及比较繁荣的文化体系,实现兴林富民、建设生态强市,为加速 XX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全民动员、社会参与”原则;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原则; 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共进、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奋斗目标

 力争至 2015 年底:

 1、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 0 900 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 5 844.5 万亩; 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36.8%;林木绿化率提高到 40%; 3、活立木蓄积增加到 0 2500 万立方米; 4、生态公益林稳定在 2 352 万亩以上;

 5、新建和培育工业原料林、速丰林基地 0 300 万亩,新建和培育经济林、木质能源林基地 0 100 万亩。

 6、林业年总产值达到 0 100 亿元。

 (四)工作思路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以及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推动 XX 林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是:紧密围绕“生态产业,绿色富民”这个目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高“生态产品生产力和木材等林副产品的综合生产力”满足“森林生态文化需求和森林产品系列物质需求”,实现生态最优化,效益最佳化,功能最大化。

 1 1 、立足生态优势,构建生态型林业

 利用 XX 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绿色通道等重点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提质加速,使 XX成为青山如黛、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环境迷人的后花园,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沿海产业转移,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良性互动。

 2、 立足资源优势,构建集约型林业 利用 XX 市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林业生产条件,突出速丰林、毛竹、油茶三大规模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用材林和经济果木林,把 XX 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林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同时,依托现有林产工业基础,承接沿海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提升传统林产加工企业,提高林产加工的集约化水平,提升林产品质量,扩大产业增值空间。

 3 3 、立足价值优势,构建市场型林业 利用 XX 市与发达地区林业产业的市场价值比较优势和劳动力、土地及燃料电力等低成本优势,瞄准市场需求,调整林业结构,努力开拓适销对路、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林业产品,使我市林业步入良性发展的

 快车道,为林业产业向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 4 、立足科技优势,构建高效型林业 以高效率、低风险的投资回报预期,吸引企业、院所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 XX 建立研发、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的林业产业体系,以此推动全市林业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林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实现“兴林、强市、富民”的目标。

 四、“十二五”规划布局与建设内容 根据我市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地貌类型特征和不同区域对生态功能的需求,将“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为五个区域进行布局。

 (一)山区生态保护及森林旅游类型区

 区域范围:岳西全部,潜山、太湖大部,桐城、宿松部分地区。

 区域特点:江河源头,水库集聚,生态功能相对脆弱,水土流失重点控制区域。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辅助功能是发展森林旅游,提供优质无公害林产品,提高林农收入。

 建设内容:以实施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实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以江河源头、河流两侧、水库周围和生态脆弱区,以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营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次生林,管好生态公益林,着力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努力建设生态功能较强的森林生态体系。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毛竹、杜仲、厚朴等经济林、竹林及中药材基地,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提升茶叶、茶油及中药材品质,提高林农收入,加快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丘陵速丰林及经济林类型区

 区域范围:桐城、枞阳、怀宁、宿松大部,潜山、太湖、宜秀、

 大观部分地区。

 区域特点:山区的延伸地带,系山区及沿江平原区联结纽带,地势平缓,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经济较好。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辅助功能是营造国外松、杨树、泡桐等速丰林,培育油茶、茶叶、毛竹、板栗等经济林基地。

 建设内容: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坚持科学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按照限杉、兴松、增阔的思路,适地适树地营造以松类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采取造、育、封、管、改相结合的措施,改造马尾松纯林为松阔混交林,建立具有规模的以油茶、茶叶、毛竹为主的经济林和生物质能源林。

 (三)平原农田林网类型区

 区域范围:桐城、枞阳、怀宁、宿松、宜秀、大观部分地区,迎江大部。

 区域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是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维护生态平衡;辅助功能是加快杨树等速生丰产林建设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绿化美化进程。

 建设内容:结合国家和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继续营建和完善农田林网,沟、渠、路林带和长江堤岸防护林及抑螺防病林体系;营造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千村百户家园绿化工程,建富裕新村”活动,营造环村林、村片林,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形成网、带、点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四)沿江沿湖湿地保护类型区

 区域范围:桐城、枞阳、怀宁、太湖、望江、宿松、宜秀、大观及迎江部分地区。

 区域特点:江河湖泊周围,地势低洼,环境污染,钉螺密布,血吸虫病等滋生地,水生植物退化。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是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保持水生生物多样性;辅助功能是提供优质水产品,发展生态旅游。

 建设内容: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探索保护和优化湿地生态环境的具体思路与对策。开展湿地宣传与生态教育,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类型区

 区域范围:XX 市区,宜秀、大观、迎江部分地区 区域特点:城区或城郊结合部,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功能定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森林城市”的创建步伐,弘扬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城市旅游。

 建设内容:遵循“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 以“城乡一体,生态和谐”为原则,努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建立城市与乡村联动互补的国土绿化机制;发展城市及森林旅游,弘扬生态文明。

 五、“十二五”规划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1 1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⑴

 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25 万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项目 5 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人工造林 10 万亩,封山育林项目 10 万亩。达到有效缓解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改善林区气候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走向稳产增收。

 ⑵

 抑螺防病林工程:实施抑螺防病林工程造林项目 30 万亩,项目涉及桐城市、怀宁、枞阳、宿松、望江县及宜秀、大观、迎江区等八个血防区。通过推广林-农-渔复合经营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光能利用

 率,使系统内的温度、光照、气温日较差以及土壤湿度等生态因子得以良性调节,进一步改变钉螺发生区的生境,导致螺情下降,疫情减轻,最终起到抑螺防病效果。同时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实验与推广,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

 ⑶

 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 25 万亩,其中造林 15万亩,封山育林 10 万亩。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林地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项目及周边地区的农田稳产高产,从而达到净化空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目的,并最终实现长江及其支流水质的逐渐好转。

 ⑷

 世行项目:实施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五期)项目,项目建设期从 2010 年至 2015 年共 6 年,项目单位有岳西、太湖、怀宁、宿松四县。实施营造林 8.47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5.52 万亩,生态恢复 2.95万亩。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探索林业国际合作机制与发展模式,加快我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进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产出率,促进我市林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2 、森林质量提升

 在全市实施森林经营项目 100 万亩,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杨树、毛竹、油茶、杉木等。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实施抚育、间伐、培育、更新等森林经营措施达到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3 、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⑴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继续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以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保护面积 352 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 268 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为 84 亩。涉及到除迎江区外的七县一市二区和大龙山林场。达到提高森林资

 源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能力,有效提升区域生态功能。

 ⑵

 绿色长廊工程建设 在完成绿色长廊一、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全市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形成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绿化、美化融为一体,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带、网、片、点相互联结,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绿色长廊。一是对合安高速、合界高速、合九铁路(XX 段)绿色长廊进行全面质量提升,高标准实施建设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示范路段。全力推进高界高速至大桥连接线的绿色长廊工程,集中整治高速路沿线青山白化现象,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面貌,树立城市对外形象。二是对全市新、改、扩建道路规划实施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三是将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进一步向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延伸。

 ⑶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遵循“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城乡一体,生态和谐”为原则,努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把城市郊区的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塘湖、巨石山风景区、农田生态系统和新农村建设的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城市与乡村联动互补的国土绿化机制,形成林水、林路、林村、林城相依,互相支撑,互相融洽,互为前提的体系布局。力争 2015 年之前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 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9 平方米以上,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申报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⑷

 湿地保护工程

 继续实施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 XX 市示范项目,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深入探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和对外合作机制。实施 XX沿江湿地恢复建设项目,建立湿地公园科研监测中心、水文监测点、水质监测点、气象观测站及野生动物救助站等,启动水禽栖息地恢复工程,

 保护“地球之肾”,维护生态平衡。申报华阳河湖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亭湖湿地公园、建设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⑸

 新农村建设

 完成全市120个新农村示范村各项林业建设任务。具体指导性目标: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以上;村域范围内道路绿化率达 90%以上;利用“四旁”隙地建设村片林和环村林带,要求每个村庄村片林总面积不少于 400 亩;实现庭院绿化、美化和香化,原则上要求每个农户栽植乔木树种 10 株以上,经济林或花灌木 5 株以上;通过道路沟渠林带与村片林建设相配套,构建功能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建网率达 80%以上。

 ⑹

 全民义务植树 从2011年开始,城区每年义务植树40万株为基础,逐年增加到2015年达到每年 100 万株,适龄公民尽责率达 80%,实现“百万市民百万树”目标。通过拓宽全民义务植树领域,丰富全民义务植树形式,以提高公民绿化意识,形成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氛围。创新机制,严格全民义务植树管理,以提高全市适龄公民尽责率,确保义务植树成效。加强对各县市(区)义务植树的指导和督促,提高全市义务植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基地化建设水平。

 (二)林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1 1 、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原料林基地项目 建设纸浆原料林基地 100 万亩,达到林浆纸一体化一期工程 240 万亩原料林基地的发展目标。坚持“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模式,引进速生树种,加快纸浆林基地林种结构调整步伐。采取切实可行的丰产林营造技术措施,实行高投入、高产出,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提供原材料保障。基地建成后,每年可提供原材料 150万立方米以上,基本满足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年产 30 万吨木浆对原材料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 2 、油茶产业化项目 “十二五”期间建设油茶种植基地 20 万亩,建成优质油茶苗木基地 5 个,新增油茶深加工企业 3 个;力争到 2015 年全市油茶基地 50 万亩,油茶深加工企业 10 个;实现年产油茶籽 5 万吨、年产优质茶油 1.2万吨、年产值达到 6 亿元的目标。

 3 3 、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 茶叶: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 5 万亩;通过培育老茶园,提高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份额,提升茶叶品质;发展以精品名优绿茶为主、营养保健茶及茶粉、茶饮料加工为辅的茶叶产品构架,整合中小型茶厂,做大做强岳西翠兰、天柱剑毫、桐城小花等省内外知名茶叶品牌,全面推广标准化加工,做大国内市场、逐步开拓国际市场。力争 2015 年达到茶叶种植面积 35 万亩,可采摘茶园 30 万亩,无性系良种率 30%,有机茶种植率 10%,年产量达到 18000 吨,年产值超过 10 亿元。

 毛竹:发展毛竹基地 8.2 万亩;达到 2015 年毛竹总面积 35 万亩。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整合竹产业资源,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在扩展舒席品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竹浆纸等,提高毛竹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做大竹产业,力争 2015 年竹产业年产值达到 6 亿元; 中药材、森林食品

 :建设茯苓、天麻、厚朴、瓜蒌、望春花等中药材基地 1 万亩;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中药材生产加工能力,重点布局,适当集中,建立中药材集散基地,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发展食用菌、山野菜等森林食品,力争 2015 年中药材及森林食品年产值超过 5亿元。

 其他经济林:发展板栗、杨梅等经济林基地,提高深加工水平,力争 2015 年经果林年产值达到 6 亿元。

 4 4 、花卉苗木基地建设 出台鼓励、扶持花卉苗木企业发展政策,支持、引导花卉、苗木产

 业发展。进一步开拓花木流通市场,建立产、供、销相配套生产经营体系,形成以花卉企业和专业户为骨干的多元化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花木生产新格局。以桐城、枞阳、岳西、宜秀等区域花卉苗木基地和骨干苗圃为基础,通过强化科技支撑,落实政策扶持,新建良种基地、采穗圃、母树林,打造沿江苗木花卉产业带,建成比较发达的花卉苗木产业体系,使其成为 X 西南地区重要的花木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计划“十二五”期间发展花卉苗木规模基地 3 万亩,达到总体规模 4 万亩,年产值超过 8 亿元的目标。

 5 5 、林产加工业

 坚持森林资源“保护为主、综合利用”原则,推进我市林浆纸一体化、人造板、木竹地板、木制家具、竹制品等林产加工业的基地化、集团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十二五”期末林产加工业产值超过 25 亿元。

 6 6 森林旅游建设项目 加强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列入国家旅游基地设施建设项目;将大龙山森林公园列入“龙山凤水”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争创 3A 风景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呐社会资金,开发现有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资源,增加攀岩、探险等新的旅游产品,整合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新兴旅游产品,提升森林旅游品位,争取“十二五”期末森林旅游年综合收入超过 10 亿元。

 (三)林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1 1 、森林防火体系 实施 XX 省 XX 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二期)项目,建立林火预测预报系统、林火监测监控系统、林火阻隔系统、林火信息及通讯系统、林火扑救系统等。以减少或严格控制森林火灾为出发点,实行“质量、进度、资金、物资”项目管理,全面落实森林防火目标责

 任制,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程序,组建通畅指挥网络,落实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2 2 、林业执法体系 加大《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信息网络,落实源头管理;开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犯罪,加大对乱砍滥伐、森林火灾、毁林开垦、乱征滥占林地、破坏苗木、非法经营木材、非法收购、非法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责任。

 3 3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进行有害生物普查,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加大虫情监测和检疫执法力度;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制;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组织实施“XX 省天柱山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积极申报“XX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筹备“XX 市大龙山林场、宜秀区松材线虫病治理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全面提升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尤其是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硬件设施建设与防治水平。

 4 4 、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 加大基础建设及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监测能力。争取 XX 列入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建立 XX 鸟类环志站,全面提高XX 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争取在大别山区实施国家原麝保护工程。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能力。在 XX 候鸟重点分布区设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示范点,从社区共管、能力建设、疫病隔离等多方面开展工程建设,探索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防控措施及方法,提高监测及防控效果。

 5 5 、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理顺基层科技推广站(林业站)隶属关系,积极争取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实行条条管理并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在理顺基层林业管理体制、加大配套设施投入的同时,

 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和林业行风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与推广进程,为林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6 6 、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

 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政策精神,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四)林业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1 1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设立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林业生态及产业化建设;继续实行税费优惠政策。

 2 2 、规范林权流转制度

 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推进林业规模经营,优化林业要素配置,创建林业要素市场,规范行政管理。

 3 3 、落实银行金融支撑

 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盘活森林资源,争取银行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争取中央财政贴息支持;争取银行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

 4 4 、严格林木采伐管理 实行采伐限额管理;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赋予经营者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处置权。

 5 5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林业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组建林业行政管理、执法、服务体系,推动林业行业协会和林农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

 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

 (五)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树立生态道德。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挖掘一批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开发非物质生态文化和历史人文生态文化,发展自然资源生态文化和湿地生态文化。积极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在有代表性的林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一批规模适当,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科技园地,以及科普教育、生态教育示范基地,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更多更好的场所和条件,优化妇女生存、儿童成长的外在环境,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六、保障措施 1 1 、落实国家政策,规范行业管理

 深入研究和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调整或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林业政策,争取财政、金融支持,规范行业管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2 、加快改革进程,推进林权流转

 进一步完善农村林地承包政策,明确山林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同时,全面推进林业配套改革,创建林业要素市场,并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国有林场及森工企业改革力度,活化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

 3 3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工程效益

 加快林业发展关键性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困难立地造林、林木良种培育、林农复合经营、林火管理和控制、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等课题,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动林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

 4 4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制订和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普法教育,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强化资源林政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

 5 5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政府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林业机构与队伍建设,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努力实现“森林增长、生态改善、林区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林业 城市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