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要求(改)
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的要求
罗田县育英高中
冯进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教育改革都必须以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为起点,并借助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来完成。这就意味着物理新课程的推行对中学物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1.教师将面临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1.1 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希望研究探讨的很多问题都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并没有关心、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2 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学校中只有教师选择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各科老师,从没有学生选择教师。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而教师处于被动地位。这对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学生聘请指导老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大致有以下一些标准:知识结构新的老师受欢迎;教育观念新、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有比较正确的认识的老师受欢迎;骨干老师受欢迎;年轻教师受欢迎。而不受欢迎的主要是那些年纪大、知识结构陈;而且对这门课冷眼旁观或百般挑剔的老师,也可以说那些抱腐守旧的老师不被欢迎。
1.3 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老师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学生课题小组进行指导。
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老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2.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
2.1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在新课程中,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2 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2.3 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
21 世纪的信息社会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就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还要能正确的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领域应用的局面,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而教学方式的变革可能是这个时代教育将要发生的变化中最突出的特征。
2.4 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又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3.新时期的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1 复合型的知识素质
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主动性。
3.2 健全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态度,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柳斌同志说,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人性与社会性、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教育除了离不开个人的体质和知识以外,还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智慧。离开了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离开了智慧的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它是一种根本转换和极其痛苦的自我更新。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飞速发展,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如果把教育教学过程完全变成了应试教育,则教育既可能离开道德,也可能离开情感,还可能离开智慧。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我们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冯进文
通讯地址:湖北省罗田县育英高中 438600 工作单位:湖北省罗田县育英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07135055922
1817172583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秦炎福.物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1、2).
3.柳斌.振兴教育 教师是根本.教师继续教育,2005(1).
4.贾玉兵.物理教学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3).
5.朱新卓.素质教育步履维艰的社会结构根源.科技导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