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论文封面格式样本-论文封面
X XXXXXXXX 大学
毕
业
论
文
题目:
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专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x xxxx 年 年 x x 月
要
求
1. 字迹清楚,文字简洁。
2. 数据、曲线、图表、照片应齐全。
3. 参考书目录要注明作者,出版单位及出版日期。
I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培训成果转化的阻力所在和化解策略》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
日期:2011 年 8 月 22 日
II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 09 )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学
院
指导教师姓名/ / 职称
题
目
培训成果转化的阻力所在和化解策略 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简况: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一直是企业保持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之一。企业对培训的资源投入日趋增长,对培训从业者的专业要求也日渐提高。
企业培训的最直接目的是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进一步是为完成更高层次的组织任务和变革做好人员的技能准备;而最终目的是改进企业中各层次的工作绩效,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培训是一种双赢投资。培训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还能够提高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本身受益。
随着知识化的冲击及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趋势,企业中在观念上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培训的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培训在企业间风行一时。但与此同时,培训工作也使企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培训上,然而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受训人员能否有效地实施培训成果转化将决定培训的终极目的是否真正实现。培训成果转化才是企业培训应当追求的效果。
本文重点分析了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种种组织内部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应对策略。
研究内容:
1. 培训转化过程模型是什么和培训转化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2. 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包括缺乏管理者支持、自我管理策略以及组织环境; 3.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基本对策建议,包括自我管理战略、营造转化氛围、
III
管理者支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过程科学化、改革培训技术和方法、创造有利的组织环境七个方面。
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调研法、问卷法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根据自己平时对于培训成果转化问题的疑问以及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着手,从理论知识的解读和实际操作情况带来的经验对培训过程转化的阻力所在和化解策略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和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 《企业网培训全书》孙宝文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10 [2] 《培训管理》 李忠斌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9 [3] 《培训与管理》
李燕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4] 《雇员培训与开发》(第三版)
盖伊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8 [5] 《现代营销•经营版》苏华 谢代国
http://hr.cqjob.com/info_show_19152_1.html [6] 毕业论文网
http://www.csscipaper.com/eco/renliziyuankaifaqianyan/206911.html
时间进度:
2011 年 5 月:确定选题 ;2011 年 6 月:完成初稿;2011 年 7 月:完成 2 稿;2011 年 8 月:定稿。
学生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专业负责人意见: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年
月
日
注:本表与毕业论文(设计)一起存档,保存期为四年。
IV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 09 )届 本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指 导 记 录 表 学院:
法政学院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培训成果转化的阻力所在和化解策略 日期 指导内容 存在问题与进一步改进意见 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2011-5-20 选定题目 要求查阅有关资料
2011-6-10 确定提纲 修改提纲,要求撰写初稿
2011-7-15 讨论初稿 要求补充资料
2011-8-15 定稿 要求格式规范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方案和实际指导情况填写,在指导工作完成后交学院存档,保存期四年。
V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一直是企业保持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之一。企业对培训的资源投入日趋增长,对培训从业者的专业要求也日渐提高。
企业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终极目的是希望受训者将所学反映到工作行为中,提高工作绩效,使员工不断地适应现代管理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实现企业目标。培训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培训成果的转化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种种组织内部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培训成果转化;阻力;化解
VI
Abstract We are now in the times of knowledge and economy. Human Resources have long been one of the key strategic measures for maintaining the competitive edge of a certain company. Today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panies who invest more money in employee training. There is also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expertise of the trainers. The company trai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a company’s
human recourse investment. The ultimate aim of company training is to apply what we learn into the work realm so as to improve our working performance. The employees can thus better adapt to the modern forms of management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ransformation. As for the employers, human resource training can help the whole company to get a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market, which is crucial in achieving the company vision. The biggest problem for company training is how to transform what you learn in the real work practice.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are preventing the employees from applying what they learned within the frame of organization and suggested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training result transform; barriers; solutions
VII 目录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 I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II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Ⅳ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Ⅴ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1 (二)培训成果转化的意义…………………………………………………………1 二、培训转化过程模型和培训转化理论……………………………………………2 (一)培训转化的过程模型…………………………………………………………2 (二)培训转化的基本理论…………………………………………………………3 三、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分析……………………………………………4 (一)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的管理者支持……………………………………………4 (二)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的自我管理策略…………………………………………5 (三)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的组织环境………………………………………………5 四、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基本对策建议……………………………………………6 (一)自我管理战略…………………………………………………………………6 (二)营造转化氛围…………………………………………………………………7 (三)管理者支持……………………………………………………………………8 (四)做好培训需求分析……………………………………………………………9 (五)培训过程科学化………………………………………………………………9 (六)改革培训技术和方法…………………………………………………………10 (七)创造有利的组织环境…………………………………………………………10 五、结语………………………………………………………………………………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信 ………………………………………………………………………………14
VIII
论文正文略
参考文献
[1]《企业网培训全书》孙宝文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10
[2] 《培训管理》 李忠斌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9
[3] 《培训与管理》
李燕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4] 《雇员培训与开发》(第三版)
盖伊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8
[5] 《现代营销·经营版》苏华 谢代国
http://hr.cqjob.com/info_show_19152_1.html
[6] 毕业论文网 http://www.csscipaper.com/eco/renliziyuankaifaqianyan/206911.html
IX
致谢信
再次踏入校园,重拾课本与新结识的同学们一起走过了三年的夜大读书生活。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生活是辛苦的,但是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詹老师和学院的林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关心,在此深表感谢。
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我得到了老师们、同学们和同事们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导师许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许老师都给予我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到学术知识上的帮助以及细节上的纠正。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帮助,才让我学到了本次设计所涉及的新知识,增加了我在培训成果转换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使我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的毕业设计。
最后要衷心感谢这三年给与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和同事们!
16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期 授 课 学 期 2021 学年至
2022 学年
第
1
学期
学 院 院
设计 学院
专 专
业
学 号 号
姓 名 名
教 任 课 教 师 师
日 交 稿 日 期 期
成 绩 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 日
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
17
面对食品安 全危机 摘要 :
: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一、
缘起 起初他们在婴儿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我还没有养孩子,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在火腿肠里掺瘦肉精,我不怎么吃火腿肠,我仍不说话;
此后他们使用地沟油,我很少在外吃饭,我继 续不说话;
再后来他们使用牛肉膏,我决定不吃牛肉了,但还是不说话;
最后,我依然被毒死了,但没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因为,后来大家都被毒死了。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
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我的乡下老家盛产食用菌,记得上次回家时,我参观了整个香菇的制作过程。我与叔叔一起走进菇棚时,一股带着香菇味的暖流迎面赴来,叔叔告诉我这里就是做香菇的地方,并示范给我看制作过程。只见叔叔与其他小伙子在一起干了起来,我正看得着迷,可看到最后我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只见他们把做好香菇筒袋,放入石蜡液体中浸泡。叔叔告诉我,用石蜡浸泡后不但可以保证菌棒不发生烂棒,同时可以防水,等香菇生展后还可以保证香菇水分不丢失,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我听了他们对石蜡作用的介绍后,使我对“石蜡”这两个字越想越不对劲,决心弄个明白。
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全力搜索有关石蜡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它的真面目。原来,蜡是一种工业用品,也叫工业石蜡,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所含的危险成分主要是苯,它是对人体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专家指出它是人体皮肤癌、肺癌产生的罪魁祸首。看了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电视上宣传的严格禁止的“蜡菇”。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菇农,为了自己挣大钱,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在食用菌生产中放入了工业石蜡,制造出毒香菇。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他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如果这些香
18 菇出口国外还会引起外交纠纷,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他们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啊。
原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
我自以为身为大学生,只要身处校园,饮食上洁身自好,不吃路边摊、烧烤、麻辣烫,那么有毒食品即使存在,也与我无关。自以为大学如同象牙塔一般,把社会的一切恶都隔离在外。但那一刻,这种天真的想法顿时灰飞烟灭,我们被伤害的容易程度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可谓防不甚防,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奸商太狡猾。同时我也意识到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 .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
19 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例如,在 2009 年 8—10 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 4 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 64 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是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2.是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是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 ISO、HACCP 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4.是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
20 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先圣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包括了对社会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请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是否离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远?是否已经背离了社会公德?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刘秀梅,高鹤娟等,食物中有害物质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靳国章,食品营养与卫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刘志皋,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 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 黑龙江商学院,饮食卫生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