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古楼乡第八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
2018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古楼乡第八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 共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共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 60 分。)
1. 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 C 2 H 2 (g)+5/2O 2 (g)= 2CO 2 (g)+H 2 O(g)△H = -1256kJ/mol ,表示乙炔的燃烧热为 1256 kJ/mol
B.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2MnO 4- + 5C 2 O 4 2 -
+ 16H +
= 2Mn 2+
+
10CO 2 ↑+ 8H 2 O C.在稀氨水中通入少量 CO 2 :2NH 3 ·H 2 O+CO 2 =2NH+CO 2 +H 2 O D.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 3 CHO+2[Ag(NH 3 ) 2 ]+ +2OH - →CH 3 COO - +NH 4 + +3NH 3 +2Ag↓+H 2 O 参考答案:
CD 略 2. 如图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 pH 增大
B. 溶液中的 Zn 2+ 浓度增大
C. 溶液中的 SO 4 2- 浓度增大
D. 溶液的密度增大 参考答案:
C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外电路移动到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 项,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溶液的 pH 值增大,故 A 正确;B 项,Zn 作负极,失电子形成 Zn 2+ ,所以溶液中的 Zn 2+ 浓度增大,故 B 正确;C 项,溶液中的 SO 4 2- 不参与反应,浓度不变,故 C 错误;D 项,硫酸锌的密度大于硫酸的密度,溶液的密度增大,故 D 正确。综上,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题目较简单,但需要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题意灵活分析,重点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最近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 20℃时,水分子瞬时凝固形成了“暖冰”。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是
A.“暖冰”中水分子上的 3 个原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B.水凝固形成 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D.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参考答案:
C 4. 下列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
)
A.HCl
B.HBr
C.HF
D.H 2 O 参考答案:
C 略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 2 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N 2 的性质很稳定,空气中 N 2 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B.NO 有毒,但空气中含有极少量的 NO 并无危害 C.在通常所见的空气中,所有的组成成分都是气体 D.空气中的 CO 2 都是由含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 参考答案:
B A 项,人工固氮要消耗空气中的 N 2 ,虽然这点消耗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不能说空气中 N 2 的总量保持不变。C 项,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一般都含有固态悬浮物。D 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人的呼吸等,都向空气中排放 CO 2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铁粉加入 FeCl 3 、CuCl 2 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 B.将 CO 2 和 SO 2 混合气体分别通入 BaCl 2 溶液、Ba(NO 3 )
2 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 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 Cl﹣ 和 SO42﹣ ,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 Ba(NO3 )
2 溶液、AgNO 3 溶液 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将 NH 4 Cl 固体和 Ca(OH)
2 固体的混合物分离 参考答案:
C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溶液中氧化性 Fe3+ >Cu 2+ ,铁先和铁离子反应后再和铜离子反应,所以固体剩余一定含铜; B、CO 2 和 SO 2 混合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中不反应,通入 Ba(NO 3 )
2 溶液中,二氧化碳不反应,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 C、依据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实验方法分析; D、NH 4 Cl 固体和 Ca(OH)
2 固体的混合物加热发生反应;
解答:解:A、将铁粉加入 FeCl 3 、CuCl 2 混合溶液中,Fe 先与 Fe3+ 反应,再与 Cu 2+ 反应,如果反应有剩余,必定含有 Cu,故 A 错误; B、将 CO 2 和 SO 2 混合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中,由于无法弱酸制强酸,因此反应不进行,通入 Ba(NO 3 )
2 溶液中,由于 HNO 3 可以把 H 2 SO 3 氧化为 H 2 SO 4 ,因此有 BaSO 4 沉淀生成,故 B 错误; 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 Cl﹣ 和 SO42﹣ ,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 Ba(NO3 )
2 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 AgNO 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故 C 正确; D、NH 4 Cl 固体和 Ca(OH)
2 固体的混合物加热,两者反应了生成 NH 3 ,而不是分离,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离子检验方法,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中等
7. 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仪器的特点,是蒸馏烧瓶的是 A, B 为蒸发皿,C 为容量瓶,D 为分液漏斗,故选项 A 正确。
8. 原子序数大于 4的主族元素 X、Y的离子 X m+ 、Y n- 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X、Y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 X>Y
②X和 Y在同一周期
③Y与 X族序数之差是 8—(m+n)
④X、Y核电荷数差为(m—n)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
)
A.HF
B.NH 3
C.H 2 O
D.HI 参考答案:
A 略 10. 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先用开水冲泡洗衣粉,这样洗涤效果会增强 B.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 C.氯化钠是家庭常用的防腐剂,可用来腌制食品 D.家用水壶积存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Mg(OH) 2 、CaCO 3
参考答案:
A 略 11.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标签的是(
)
A B C D 物质 氢氧化钠 金属汞 碳酸钠 烟花爆竹 危险警告标签
参考答案:
C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的标志,符合题意,故不选 A;
B. 汞 有 剧 毒 , 应 贴 剧 毒 品 的 标 志 , 故 不 选 B ; C. 碳 酸 钠 是 一 种 盐 , 不 可 燃 , 所 以 不 是 易 燃 品 , 故 选 C ; D.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是爆炸品,故不选 D; 答案:C
12. 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相互作用,下列晶体中,含有上述两种相互作用的是 A.氦气
B.金刚石
C.冰
D.氯化钠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氧化物常用做耐火材料的原料是
A.Fe 2 O 3
B.Cu 2 O
C.CaO
D.Al 2 O 3
参考答案:
D
14. 1999 年,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是超铀元素的发现,它有力地支持了“稳定岛”假说,原子 X 的中子数为
A、57
B、118
C、175
D、293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
A.CH 3 CH 2 OH
CH 3 CHO
B.CH 2 =CH 2
CH 3 -CH 2 Br
C.CH 2 =CH 2
+H 2 O
CH 3 CH 2 OH
D.
-Br 参考答案:
D 括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 1 个小题,共 10 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 K5-30-3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 a、b、c 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 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________与 C和________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 Cl 2 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图 K5-30-3
(3)B、D、E装置相连后,在 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 NO 2 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用 D 装置验证 NO 2 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H 2 、CO 2
(2)A E (3)①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a、b c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 2 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
略 括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30 分)
17. 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 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 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2)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同时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产生.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 c(H + )相等的 H 3 PO 4 和 H 2 SO 4 溶液的 PH,结果会怎样? 参考答案:
解析:(1)不正确.
(2)若溶液不显中性,则 H + 或 OH - 被稀释,测出的不为溶液中 H + 或 OH - 对应的PH;当溶液为中性时则不会产生误差. (3)测得的 H 3 PO 4 的 PH较 H 2 SO 4 小,因为在稀释过程中,H 3 PO 4 继续电离产生H + ,使得该溶液中 c(H + )较 H 2 SO 4 溶液中 c(H + )大. 18. 用线段连接相关材料和用途 材料
用途 氧化铝陶瓷
制轴承 氮化硅陶瓷
通讯 光导纤维
高级耐火材料
压电陶瓷
点火器 参考答案:
19. (10 分)在下列各变化中,E 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常温下),F 为淡黄色粉末,G 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反应条件均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在该反应中,每生成 2.24LG(标准状况),该反应转移 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⑵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C、D 均含氯元素,且 A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 C 和 D 之间 。
则 反 应 ① 的 化 学 方 程 式是
。
⑶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 是一种强碱,B 是一种酸式盐,D 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且 B 遇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当 A 过量时,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是
。Ks5u ⑷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 是一种强酸,B 是一种含两种金属元素的盐,当 A 过量时,C及 D 均 易 溶 于 水 。
则 A 过 量 时 反 应 ① 的 离 子 反 应 方 程 式是
。
参考答 案:
(1)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
(2 分)
0.2mol(2 分)
(2)Cl 2 +2NaOH=NaCl+NaClO+H 2 O(2 分)
(3)NH 4+ +HCO3- +2OH - =
NH3 ↑+CO 32- +2H2 O(2 分)
(4)AlO 2- +4H + =Al 3+ +2H2 O(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