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

| 来源:网友投稿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 法人代表 贾启翔 联系人 马广泉 通讯地址 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 联系电话 138 9386 0098 传真 —— 邮政编码 741000 建设地点 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林场 立项备案 部门 天水市秦州区交通运输局 批准文号 秦交运发[2020]59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E4812公路工程建筑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71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000 总投资 (万元)

 318.6404 环保投资 (万元)

 62.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9.6% 评价经费 (万元)

 —— 投产日期 —— 项目内容 及规模

 一 、项目 由来 及背景 由于林区周边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加上山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因此交通非常不便。无论是对于基层林业部门还是林农来说,要想发挥林业种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尽量降低林木采伐、运输成本。在没有修建林区道路的环境下,许多育林设备、运输车辆难以进入林区,一是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工作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产生高额的成本费用,严重影响了林业部门和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修建林区道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林业发展中的困境,降低生产、运输成本,维护林区人员的自身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年 4 月 28 日修订),本项目属于“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中 157 等级公路,其他(配套设施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四级公路除外)”,本项目涉及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李子园省级森林公园,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

 验局李子园林场委托评价单位对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详见附件 1)。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二 、 编制依据 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12.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12.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10.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7.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4.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1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 (1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593 号(2011.7.1); (1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26); (14)《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2); (15)《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3.3.1); (16)《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3.2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12.27)。

 2 、部门规章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4.28);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7.16); (3)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 号);

 (4)《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运输部2004.4.6; (5)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 (6)《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5]45 号); (8)《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 (9)《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37 号; (10)《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 号。

 (11)《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 号); (1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 (13)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12]98 号); (1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暂行管理办法》(2010.9.28); (15)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环函[2009]195 号); (16)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环发[2003]137 号。

 3 、地方法规 (1)《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19.6.4); (2)《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2.3.30); (3) 《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2014.12.1);

 (4)《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甘政办发[2015]36 号); (5)《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2.3.30); (6)《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10.9.29); (7)《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2005.8.3); (8)《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 号); (9) 《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2018—2020 年)》(甘政发[2018]68 号); (10)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1)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甘肃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12)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4、 、 技术 导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2.3-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10)《公路环保设计规范》JTGB04-2010; (1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 号; (12)《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

 5、 、 项目有关文件 (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 《天水市秦州区交通运输局关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的批复》(秦交运发[2020]59 号); (3)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一阶段施工图设计》(2020 年 3 月),天水金思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三 、 项目概况、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单位 项目名称: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地点: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林场,项目起点位于杨家庄村,终点为党家沟门。

 2 、项目地理位置及线路起终点 (1) 地理位置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位于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林场,项目起点位于杨家庄村,终点为党家沟门,其中项目K0+000~K1+300 段穿越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花园河实验区。项目全长 5.3km。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2) 路线起点、终点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位于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林场,项目起点位于杨家庄村(N34°11"32.01",E105°49"20.37"),终点为党家沟门(N 34°11"39.28",E

 105°47"55.09")。

 3 、项目线路走向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位于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林场(K0+000~K5+300),项目起点位于杨家庄村,途径万家满村、林稍霸村,终点为党家沟门,全长 5.3km。

 项目线路走向见附图 2。

 4 、项目线路建设与利用情况 本项目各路段技术指标见表 1-1。

 表 表 1-1

  项目线路建设与利用情况一览表 路线 起讫桩号 长度(km)

 现有道路情况 本项目建成后道路情况 备注 建设项目 K0+000~K5+300 5.3 土路,路基宽度 6.5m 四级公路,设计时速15km/h,路基宽度 6.5m

 5 主要控制点 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杨家庄(K0+000)、(K1+080)、(K1+780)、党家沟(K5+300)。

 四、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营运期交通量各特征年度预测结果见表 1-2。

 表 表 1-2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值

 单位:pcu/d

 路段 名称 时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摩托车 拖拉机 合

 计 绝对数 折算数 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 近期 109 40 17 210 133 509 962 中期 147 51 22 238 161 619 1172 远期 175 58 27 277 188 725 1372 备注:本项目昼间 16 小时交通量占日交通量的 90%,夜间 8 小时交通量占日交通量的 10%。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技术指标 1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全长5.3km。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 15km/h,路基宽度 6.5m,路面宽度4.5m。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数量、征地、拆迁、赔偿青苗数量、临时占地等分别见表 1-3~表 1-10。

 表 表 1-3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

  目 单

 位 指标值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里程 km 5.3 设计速度 km/h 15 车道数

 1 路基宽度 m 6.5 路面宽度 m 4.5 路面结构 面层

 18cm 厚水泥混凝土面层 最小平曲线半径 一般 m 30 极限 m / 最大纵坡 % 11.938 最小坡长 m 51.907 设计供水频率 m 1/25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表 表 1-4

 项目组成 一栏表 表 工程 类别 工程项目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主体 工程 主体 工程 路线长度 本项目全长 5.3km。

 路基土石方 本项目挖方 11919m 3 ,填方 2272m 3 ,外运弃方 9647m 3 。

 永久占地 本项目在土路用地范围内进行路面硬化边沟加固,路肩硬化加宽,不新增永久占地。

 排水、防护工程 全线排水工程共计 1200m,路面排水采用单向坡排水,一般向路基内侧设双向横坡,将路面水排两侧边沟,未硬化的边沟采用土边沟排水。

 项目全线无防护工程,在路侧设置警示桩。

 拆迁建筑物 本项目在旧路用地范围内进行路面硬化,边沟加固,路肩硬化加宽,不涉及拆迁建筑物。

 涵洞 共设涵洞 2 道。

 临时 工程 取土场、弃渣场 项目不设置取土场、弃渣场,弃方运于秦州区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拌合站、施工营地 项目全线共设临时工程 2 处,包括施工营地 1 处、拌合站 1 处,占地 0.895hm 2 ,分别是荒地 0.865hm 2 、未利用地 0.03hm 2 。

 施工便道 本项目施工便道利用现有道路,不新建。

 环保 工程 施工废水沉淀池 施工废水设沉淀池 1 处 施工营地旱厕 施工营地设置旱厕 2 处 禁鸣标志、减速带 临近道路村庄进出口,共 2 处敏感点(2 个标志)

 自然保护区与Ⅱ类水体路段环境风险预防 警示、禁令牌 6 块,自然保护区及邻Ⅱ类水体处 减速带 14m,自然保护区与邻Ⅱ类水体处 柱式护栏 538 根 事故收集池及防渗边沟 5 个(100m 3 ),防渗边沟 1200m 2、 、 永久占地工程数量 本项目在旧路用地范围内进行路面硬化,边沟加固,路肩硬化加宽,不新增永久占地。

 3 、临时工程数量 (1)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本项目挖方 11919m 3 ,填方 2272m 3 ,外运弃方 9647m 3 。项目不设置取土场、弃渣场,弃方运于秦州区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全线土石方情况见表 1-5,土石方平衡图见图 1-1。

 表 表 1-5

  全线土石方数量表

 单位: m 3

 分区 项目名称 开挖 回填 调入 调出 外借 废弃 编 号 工程名称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主体工程区 ① 道路工程 11554 2134

  9420 秦州区住建部门指定地点 ② 排水沟、沉沙池 365 138

  227

 合 计 11919 2272

  9647

 注:表中土石方均为自然方。

  道路工程 挖方量 11554m 3

 调出方量 227 m 3

 调入方量 0m 3

 填方量 2134 m 3

 填方量 138m 3

 挖方量 365 m 3

 调入方量 0 m 3 调出方量 9420m 3

 排水沟、沉沙池 总 挖 方 量119190m 3

 总填方量 2272m 3 调入方量 0m 3

 调出方量 9647m 3

 图 图 1-1

  土石方 平衡图 图 (2) 临时工程 本项目全线共设临时工程 2 处,包括施工营地 1 处、拌合站 1 处,全部设在党家沟(K5+300),为荒地,详见表 1-6 及附图 3。

 表 表 1-6

 沿 沿 线临时工程实际布设一览表 序号 设置地点及桩号 工程名称 占地类型 新建 便道 (m)

 新建便道面积 (hm 2 )

 占地 (m 2 )

 备注 1 K5+300 左侧 10m 项目驻地 荒地 -- -- 200

 2 K5+300右侧200m 拌合站、预制场 荒地

  400

 小计

  600

 (3) 施工便道 本项目施工便道利用现有道路,不新建。

 (4) 表土剥离量 根据施工图设计及现场调查可知,项目沿线表层腐殖质土层厚度约为 20cm,可作为本项目后期绿化用土,故对可利用表土进行剥离。经统计确定,本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剥离表土 6890m 3 ,剥离后的表土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方案进行临时堆放,将已剥离的表土堆放于路基永久占地范围内,不新增临时占地。临时堆土场的堆土高度不得超过 3m,并对临时堆土场采取遮盖等措施进行防治,在施工后期作为路基边坡、服务设施、临时占地等工程的绿化覆土。

 5 路基工程 (1) 路基横断面 本道路采用设计速度 20km/h,路基宽 6.5m,路面宽 4.5m 的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见图 1-2 所示。

  图 图 1-2

  道路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 路基边坡 1) 边坡坡率 ①填方边坡 路堤边坡坡率为:边坡高度 H≤8.0m 时,采用 1:l.5 一坡到底的直线边坡,边坡高度H > 8m时,采用折线形边坡,0m<H≤8m内采用l:l.5,8m<H≤20m内采用1:1.75;H > 20m 时,按高填土路堤设置。

 ②挖方边坡 第一级边坡坡率为 1:0.5,边坡坡底设置碎落平台,碎落台宽度为 1.0m。第二级边坡坡率为 1:0.75,第三级以上边坡坡均率均为 1:1。每级边坡的高度为 8m,每隔8m 设置边坡平台,平台宽度为 2.0m;在边坡平台处设置平台截水沟,并配置相应的吊沟深挖方路段在第一级边坡设置护面墻,护面墻高度为 9m,外漏 8m,根据冻土深度,护面墻基础埋置深度为 1.0m。

 2) 边坡防护 本项目根据路基稳定性要求沿线采用的边坡防护工程有仰斜式路肩墙、内护墙、护面墙、路肩式小矮墙等 (3) 公路用地界 考虑节约占地,降低工程造价,公路用地界线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外缘 1.0m 处;无排水沟或截水沟时,设置坡脚外或坡顶外 1.0m 处。

 (4) 路基填料 本项目路基填料以天然砂砾土、碎石土为主,路基填料应尽量采用挖余土方解决。路基填料的各项指标须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严格控制路基填筑层的厚度、含水量及压实度,确保工程质量。

 (5) 防护工程 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的重要措施。根据公路功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美化景观,应加强路基防护与公路景观的协调关系。

 1) 仰斜式路肩墙防护 本项目路段为旧路改建,路线平、纵指标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旧路、通过平面截弯取直、纵坡优化后,局部路段路基宽度不足,路基填筑由于宽度过于狭窄,并且长度又较短,不利于路基的压实,为了保证路基填筑的质量,在此段设置了 C20 片石混凝土仰斜式路肩挡土墙进行路基防护。

 2) 仰斜式路堤墙 当路基填土高,且原地面的坡度陡峭,路基填筑放坡后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和产生较大的土方量,由于原地面坡度的陡峭,土方填筑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设计仰斜式路肩挡土墙,墙高过高,且断面尺寸较大,不经济因此在此类路段设置路堤式挡土墙,以收缩路基边坡,确保路基的稳定性高填方的沿河路段,路基填筑会压缩河道,并且坡脚冲刷严重,因此在此路段设置路堤式挡土墙,以收缩坡脚,防止水流冲刷。沿河路段路堤式挡土墙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一般路段采用 C20 片石混凝土路堤式挡土墙。

 3) 衡重式路肩墙 本项目衡重式路肩墙路段墙址处地面横坡较陡,可利用衡重平台上的填土重、迫使墙身整体重心后移,使基底应力趋于均衡,增加了墙身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此路段路基稳定性。

 4) 护面墙 对边坡的开挖高度较高(>20m)和坡面土质松散的路段、原边坡破面渗水和地质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路基开挖后易坍塌,因此在此路段的碎落平台内设置了 M7.5级浆砌片石护面墙进行支护在坡面有剩水的地段,在护面墻内侧设置渗水盲沟,并且设置砂砾反滤层,将墻内的渗水排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6) 排水工程 路基路面排水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而设计,本着满足工程排水需要、经济合理、降低工程造价为原则,采取如下排水方式。

 全线排水工程共计 1200m,路面排水采用单向坡排水,一般向路基内侧设双向横坡,将路面水排两侧边沟,未硬化的边沟采用土边沟排水。

 6、 、 路面工程 本项目路面结构形式采用 18cm 厚水泥混凝土面层 +10cm 厚天然砂砾垫层。

 7 、桥涵工程 本项目共设涵洞 2 道。

 五、筑 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1、筑路材料 本项目所需块石、片石、碎石料、砂、砾石料等主要筑路材料均外购,要求采用有合法手续和符合环保要求的单位供货。

 (1)块、片石、碎石:可在玉泉镇料场购买。

 (2)天然砂砾、中(粗)砂:可在玉泉镇料场购买。

 (3)水:项目用水可取自花园河,水质很好,水量丰富;生活用水来自当地乡镇购买自来水,人畜可直接饮用。

 (4)水泥:可从当地水泥厂购买。

 (5)其它材料可从天水购买 (6)工程用电:本项目沿线均有输电线路分布,基本为沿路线布设,照明用电、施工动力用电可向供电部门取得专供,也可自行发电。

 2、运输条件 沿线公路网已基本形成,外购材料、人员、机具设备可通过现有公路进入工地,交通条件便利。

 水泥、钢材、木材均以汽车运输,现有道路均可到达现场。

 中粗砂、天然砂砾、水的料场均分布于设计路线旁边,修建便道后,可采用汽车运输;块、片石及碎石等部分料场需要修便道后,利用现有乡道,可采用汽车运输。

 六、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为 318.6404 万元,其中建安费 299.0335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 19.6069 万元。

 2、资金筹措 本项目初步确定资金筹措方式为:省补资金,不足部分由李子林场自筹。

 七、工期安排及评价时段 根据项目工期安排,本评价预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

 本项目计划于 2020 年 6 月全线开工建设,2020 年底建成通车,总建设工期 6 月。运营期 2021 年、2027 年、2035 年 3 个年度分别代表营运近期、中期和远期。

 八、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1、 、 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2020.1.1)》,本项目属于其中鼓励类:“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中“农村公路建设”。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2、 、 与“ 三线一单” 的符 合性分析 (1)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 自然保护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杨家庄至党家沟门道路建设项目位于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林场,项目起点位于杨家庄村,终点为党家沟门,其中项目 K0+000~K1+300 段穿越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花园河实验区。

 森林公园: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境内,地处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秦岭山脉西段南坡,嘉陵江一级支流永宁河上游,距天水市 40km。森林公园北邻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东邻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南邻陇南市徽县、成县、两当县,西连秦州区,地理坐标东经105°47′7″—105°55′14″,北纬 34°08′6″—34°17′23″。李子园林场总经营面积 50160hm 2 ,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 4866hm 2 ,占李子园林场总面积的 9.7%。

 甘肃省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目前正处于拟定阶段尚未发布,本项目不涉及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生态保护红线,但本项目 K0+000~K1+300段穿越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花园河实验区,涉及李子园省级森林

 公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方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利用原有土路,尽量减少对本段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保持生态保护区的健康,项目的建成将改善自然保护区的交通条件,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及科考工作。故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具有一定的符合性。

 (2)本项目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分析 通过项目区生态环境部门公布的结果,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应标准限值。

 (3)本项目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符合性分析 对照《限制用地项目名录(2012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本项目不属于其中“禁止”或“限制”类项目,符合国家当前土地供应政策。本项目不新增占地,符合土地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项目施工期会消耗一定的电源、水资源等,主要以施工作业、人员生活用水用电为主,资源消耗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水、电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

 (4)本项目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所在地没有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次环评对照国家、地方及行业产业政策进行说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2020.1.1)》,本项目属于其中鼓励类:“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中“农村公路建设”。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行业产业政策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与“三线一单”具有一定的符合性。

 3、 、 与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 2012 年 7 月,甘肃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全国第二个颁布实施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该区划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以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及战略选择等综合评价为依据,将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区域,提出构建“一横两纵六区”城市化发展、“一带三区”农业发展和“三屏四区”生态保护三大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格局。

 项目所在的天水市秦州区属于甘肃省重点开发区范围中关中—天水区域。项目建成后对提升区域路网有着重要意义。

 4、 、 与天水市秦州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本项目路线位于秦州区娘娘坝镇李子园林场,项目起点位于杨家庄村,终点为党家沟门,线路绕避了秦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区,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秦州区城市总体规划。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现有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现状路面为土路,路面凹凸不平,车辆行驶颠簸,引起车辆噪声较大;现有道路排水及防护设施不完善,下雨天容易导致雨水聚集,影响正常通行;部分路面破碎不堪,晴天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扬尘较大。

 2、整改措施 本次改建对现有道路路面进行铺设,新修路面可有效降低现有公路运输扬尘,车辆行驶噪声;通过增设涵洞桥梁,完善防护、排水工程及加强绿化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一、 地理位置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的交界处,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 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东西长 197km,南北宽 122km,总面积 14325km2。天水市为东西向带状河谷城市,渭河从麦积自西向东流贯境内。

 本项目所在地行政区划属于天水市秦州区。

 二、 地形、地貌 项目区处于西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带。西秦岭自东向西横穿工作区中部,为渭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的分水岭。岭南地势高于岭北,同时岭南为北高南低,而岭北为西高东低。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本区地貌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剥蚀—构造中低山地貌:矿区海拔高度在 1560~1854m 之间,一般相对高差在60~240m 之间,区内沟壑发育,地形切割强烈,高低起伏,山峰多呈鱼脊形,谷坡陡峭,多形成峡谷、隘谷,沟谷极窄而切割深,谷坡坡度 30°~50°,局部地段近直立,流域内山坡侵蚀切割的冲沟较发育。

 侵蚀—堆积河谷地貌:主要分布在沟口一带,呈条带状东西展布,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主要发育流艾家川河漫滩及 I 级阶地,I 级阶地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居住和耕作区。

 矿区属构造黄土梁卯与西秦岭的过渡带,地貌上属侵蚀构造低山地貌单元,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 1500—1700 之间,地势总体上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矿区西南部,东北部河谷地带地势最低。评估区南部矿区地形陡峭,由南向北东急降,山坡坡度多在 20~50°之间,区内沟谷较发育,沟壑密度 0.85km/km2,多呈“V”字型沟谷,南北向发育,切割深度 40~70m,纵坡降一般约 120‰。评价区西部相对较缓,微地貌为沟口洪积扇,矿区工业场地位于区内坡度相对较缓沟坡上,矿体主要分布于地势陡峭的山坡上。

 三、 地质构造

 天水地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与陇西旋卷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区内发育有一系列走向各异的断裂、褶皱等构造。在新构造运动时期的活动性比较强,在地表形成了一系列的新构造运动遗迹,如:地震遗迹、夷平面遗迹、河流阶地等。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四、 气候与气象 秦州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北温带之南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西秦岭主脉横贯区中部,是我国亚热带和北温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岭南具有亚热带气候性质,岭北侧具有温带半湿润气候特征。秦州区冬冷,但不甚寒,雨雪稀少,气候干燥;夏季无酷暑,雨热同步,降水集中。春季升温快,但冷暖多变,秋季降温迅速,从 8 月起气温开始下降,以 11 月份气温下降幅度最大,正常年份常出现连阴雨天气。由于受青藏高原多变气候的影响,造成旱、洪涝及晚霜冻、冰雹等多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最大。

 根据秦州区实测气象资料,区内年平均气温 10.6℃,秦州区平均气温最高为11.6℃。全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800 毫米之间,其中秦岭山地和关山山区受地形海拨高度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最大年降水量可达 800 毫米。年内降水分配不均,一般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年总降水量 77.4%。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 1925 小时。评价区气象特征值见表 2-1。

 表 表 2-1

 秦州区气象特征表 年平均气温(℃)

 11.4 1 月平均气温(℃)

 -1.5 7 月平均气温(℃)

 23.1 ≥10℃积温(℃)

 3597.2 年平均降水量(mm)

 531 汛期降水量(mm)

 422.4 暴雨日数(d)

 0.4 年平均蒸发量(mm)

 1462.4 年平均风速(m/s)

 1.1 大风日数(d)

 1.3 主导风向 N

 平均最大冻土深(cm)

 21 年无霜期(d)

 181.3 五、 水文水系 1、 、 地表水 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分水岭为界,北部地区属黄河水系的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长江水系的嘉陵江流域。天水市入境河流主要有武山渭河干流、榜沙河,甘谷散渡河,秦安葫芦河,全市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 9.4 亿 m 3 。

 秦州区地表水主要为南沟河和藉河。南沟河,又名赤峪水,是藉河南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齐寿山北麓,由南向北经齐寿、皂郊,于天水郡汇入藉河,全长 27km。南沟河为季节性河流,只有在雨季形成径流,其他季节基本为干河滩。藉河古名洋水,全长 85km,自西向东流经甘谷、秦州、麦积三县区,境内河长 55km,流域面积 1276km 2 ,秦州区境内面积 106.66km 2 ,占流域面积的 83.6%。藉河发源于甘谷县南部瘦驴岭(海拔 2472m),经甘谷艾家川至古坡,在古坡乡杨家坪附近流入秦州区境内,至白草滩与金家河汇合。

 2、 、 地下水 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项目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后沟沟谷底部分布的砂砾石层中,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 5m,水位埋深 2-5m,受含水层厚度的制约,该类地下含水层的富水性普遍较差,单井用水量小于 300m 3 /d。地下水质较好,水化学类型为 HCO 3 - —Mg 2+ —Ca 2+ 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沿沟谷自上游向下游径流。蒸发一级地下潜流的形式补给地表水是区内地下水主要的排泄方式。

 (2) 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泥盆系舒家坝组板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板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发育深度 15-40m,其主要特点是分布不均匀,其发育的张性裂隙及张性小型断层为其含水导水通道,地下水受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作用明显。其含水性、富水性弱。该类水主要接受来自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沿地势由高向低流经汇集,多在深切沟谷或靠近河沟谷地带以地下潜流形式排泄。

 六、 土壤 红粘土:零散分布于区内黄土丘陵区的沟坡、陡坡地带,成土母质主要是新近系泥岩、泥质砂岩及砂岩等,土壤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

 黄绵土:在黄土梁峁沟壑区有大面积分布,由黄土母质直接耕种熟化形成的初育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新积土:主要分布在渭河、藉河两岸的河漫滩一带,成土母质是河流冲洪积物。

 淀淤土:是区内河谷区主要的耕种土壤,分布在渭河、藉河及其支流两岸阶地,成土母质是河流冲积物,土质肥沃。

 七、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 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天水市秦州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30g,反映谱特征周期为 0.40s。

 八、 自然资源 秦州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金属矿床主要有金、铅、锌等,发现的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岩、大理石、粘土、砂砾石等,其中金矿储量达 20 余吨,大理石、石灰岩储量在 2 亿吨以上。根据相关调查资料,项目建设区域内无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

 秦州区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农业和林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区内适宜生长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多,是发展北方水果的适宜区,盛产苹果、桃、核桃、花椒等干鲜果。

 九、 动植物 1、 、 植被 天水境内大部分地区属陇中黄土高原,土地垦殖指数较高。天水市地处甘肃省陇南山区森林带到黄土高原草原带过渡地带,植被上亦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到草原的过渡带,具有不稳定的次生植被类型的显著特点,植被类型比较复杂。自南向北多为草原化草甸植被和典型草原类型植被镶嵌复合,森林植被分为林区天然林植被和人工林植被两大类,天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以常青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为主;人工林植被分布较广,为“四旁”用材林、景观绿化

 林和经济树种,品种丰富。

 2、 、 动物 天水市森林资源丰富,广阔的天然森林中栖息着 30 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羚牛、梅花鹿、金猫、云豹等;二类保护的有羚麝、马麝、白臀鹿、斑羚、石貂、水獭、猞猁、猕猴、红腹角雉、兰马鸡、红腹锦鸡、大鲵、暗腹雪鸡、淡腹雪鸡、勺鸟、血雉、黑熊、秦岭红鳞鲑等。境内禽类主要有鸭、鹅、鸡、鸠、雉、鹊、鹰、雀、燕、雁、雕、鹄、鸢等 34 种,兽类主要有马、牛、羊、猪、犬、虎、狼、鹿、熊、兔等 22 种。

 经调查项目区域内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相对简单。

 十、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境内的白家河流域和藉口镇、关子镇及杨家寺乡境内的藉河流域。其中白家河流域属于长江水系,主要以大鲵为主要保护对象;藉河流域属于黄河水系,主要以秦岭细鳞鲑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面积 3010hm 2 ,包括白家河流域的望天河、庙川河、北峪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和藉河流域的金家河、潘家河共 8 条河流。其中:大鲵保护片区面积 1372 hm 2 ,东至秦州区与麦积区交界处,南接陇南市,西至娘娘坝镇庙川村,北接麦积区,介于东经 105°45′08″~105°59′48″与北纬 34°05′42″~34°19′49″之间;秦岭细鳞鲑保护片区面积 1638 hm 2 ,东至秦州区藉口镇上磨村,南接秦州区杨家寺乡,西至秦州区关子镇照壁山,北接甘谷县,介于东经 105°12′19″~105°22′13″与北纬 34°29′10″~34°37′03″之间。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 、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调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第6.2.1.1条“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选用国家或地方生态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公告中的数据或结论”。

 本 次 评 价 引 用 生 态 环 境 部 —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模 型 技 术 支 持 服 务 系 统(http://data.lem.org.cn/eamds/apply/tostepone.html),天水市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达标区判定。

 图 图1-2

  项目区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截图 天水市 2018 年 SO 2 、NO 2 、PM 10 、PM 2.5 年均浓度分别为 17 ug/m 3 、34 ug/m 3 、79 ug/m 3 、40 ug/m 3 ;CO 24 小时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为 1.6mg/m 3 ,O 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第 90 百分位数为 134 ug/m 3 ;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的污染物为 PM 10 、PM 2.5 。综合评价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属于不达标区。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河流为花园河,本次监测在项目区河流断面共布设 3 个监测点位:1#花园河上游 500m 处,2#拟建项目起点下游 1000m 处,3#拟建项目起点上游 500m处,具体见下表 3-1。

 表 表 3-1

 地表水 检测点位信息表 表 点位编号 点位名称 经纬度 1# 花园河上游 500m 处

 105º47′53.95″E

 34º11′26.59″ N 2# 拟建项目起点下游 1000m 处

 105º47′46.45″E

 34º11′46.67″ N 3# 拟建项目起点上游 500 处 105º47′52.28″E

 34º11′39.99″ N 1、 、 监测因子 水温、pH 值、SS、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 5 、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COD Cr 、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共 25 项。

 2、 、 监测分析方法 按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3、 、 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 (1) 评价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附录 D,项目单项水质参数评价采用标准指数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A、一般水质因子 sjijjCCS , i 式中:S i,j —单项水质参数 i 在第 j 点的标准指数;

  C i,j —单项水质参数 i 在第 j 点的监测浓度;

  C si —单项水质参数 i 在第 j 点的标准浓度。

 B、pH 的标准指数 )

 ( 0 . 7 pH0 . 70 . 7j , psdjj HpHpHS;)

 ( 0 . 7 pH0 . 70 . 7ju, psjj HpHpHS 式中:SpH,j—污染因子 pH 在第 j 点的标准指数;

 pHj—污染因子 pH 在第 j 点的监测值;

  pHsu—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pH 上限值;

  pHs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pH 下限值。

 C、溶解氧(DO)标准指数 时)

 (, s jjDODO DODO DODO DOS s ffj;时)

 (, s jsjDODO DODODOS    9 10j 式中:S DO,j —DO 的标准指数;

  DO f —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对于饱和溶解氧,可用经验公式:TDO f6 . 31468进行估算;

  DO j —溶解氧监测浓度;

  DO s —溶解氧评价标准限值。

 如果通过以上计算,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就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反之则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2) 评价标准 根据《甘肃省水功能区划》,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 II 类水质标准。

 (3) 监测结果及现状评价分析 断面监测结果及评价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3-2、表 3-3。

 表 表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一览表 监测断 1#花园河上游 500m 处 2#拟建项目起点下游 1000m 处 标准值监测因子水质浓度(mg/L) Si,jmax 水质浓度(mg/L) Si,jmax 2020.4.7 2020.4.8 2020.4.9 2020.4.7 2020.4.8 2020.4.9 水温 8.2 8.3 8.5 / 10.1 10.5 10.3 / / pH 6.91 6.94 6.88 0.12 7.01 7.05 7.00 0.05 6-9 溶解氧 6.63 6.22 6.47 0.11 7.03 6.74 7.56 0.08 6 高锰酸 1.31 1.34 1.30 0.34 1.85 1.83 1.87 0.47 4 COD ND ND ND / ND ND ND / 15 BOD 5

 ND ND ND / ND ND ND / 3

 氨氮 0.171 0.171 0.176 0.35 0.039 0.049 0.044 0.10 0.5 总氮 0.24 0.25 0.23 0.5 0.17 0.16 0.16 0.34 0.5 总磷 0.02 0.02 0.02 0.2 ND ND ND / 0.1 石油类 ND ND ND / ND ND ND / 0.05硫化物 0.013 0.013 0.012 0.01 0.013 0.013 0.013 0.01 0.1 挥发酚 0.0010 0.0012 00007 0.6 0.0018 0.0016 00014 0.9 0.002 氟化物 0.499 0.491 0.494 0.5 0.468 0.487 0.471 0.5 1.0 氰化物 ND ND ND / ND ND ND / 0.05砷 ND ND ND / ND ND ND / 0.05 硒 ND ND ND / ND ND ND / 0.01汞 ND ND ND / ND ND ND / 0.0000铜 ND ND ND / ND ND ND / 1.0 锌 ND ND ND / ND ND ND / 1.0 镉 ND ND ND / ND ND ND / 0.005铅 ND ND ND / ND ND ND / 0.01铬(六 ND ND ND / ND ND ND / 0.05 悬浮物 7 6 7 / 10 8 9 / / 阴离子0.094 0.093 0.094 0.47 0.084 0.084 0.082 0.42 0.2 粪大肠 1400 1400 1400 0.7 2000 1700 1700 1 2000 表 表 3-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一览表 监测断面 1#拟建项目起点上游 500m 处 标准值(mg/L)监测因子 水质浓度(mg/L)Si,jmax 2020.4.7 2020.4.8 2020.4.9

 水温 7.9 8.0 8.2 / / pH 6.86 6.88 6.84 0.16 6-9 溶解氧 7.70 8.00 7.93 0.19 6 高锰酸盐指数 1.56 1.59 1.59 0.40 4 COD ND ND ND / 15 BOD 5

 ND ND ND / 3

 氨氮 ND ND ND / 0.5 总氮 0.06 0.07 0.06 0.14 0.5 总磷 ND ND ND / 0.1 石油类 ND ND ND / 0.05 硫化物 0.012 0.013 0.013 0.01 0.1 挥发酚 0.0020 0.0018 0.0018 0.1 0.002 氟化物 0.465 0.464 0.493 0.49 1.0 氰化物 ND ND ND / 0.05 砷 ND ND ND / 0.05 硒 ND ND ND / 0.01 汞 ND ND ND / 0.00005 铜 ND ND ND / 1.0 锌 ND ND ND / 1.0 镉 ND ND ND / 0.005 铅 ND ND ND / 0.01 铬(六价)

 ND ND ND / 0.05 悬浮物 4 4 5 / / 阴离子表面 0.096 0.096 0.094 0.1 0.2 粪大肠菌群数 1700 1700 1700 0.85 2000 由上表可知,3 个监测断面 25 项监测项目全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

 四、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 监测点位 经现场踏勘,本项目公路沿线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内共有声环境敏感点4 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监测布点原则,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对工程现状监测点位置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项目特点及线声源衰减特点;学校、医院、机关等敏感建筑物单独监测。

 本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沿全线选择所有敏感点进行了监测,测量点选在距路最近居住建筑物的窗前,离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 1m,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1.2m。

 2、 、 监测项目 噪声等效连续 A 声级 L Aeq 。

 3、 、 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 2020 年 4 月 7~8 日(每个监测点连续监测两天),监测昼间、夜间噪声。监测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规定进行:昼间 06:00~22:00,夜间:22:00~次日 06:00。

 4、 、 评价标准 本项目为四级公路,不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划定的交通干线。根据《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94 号)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

 5、 、 监测及评价结果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3-4。

 表 表 3-4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 (A) 测点编号 监测日期 监测时段 监测结果 评价标准 达标分析 拟建项目起点 2020.4.7 昼间 48.4 55 达标 夜间 36.2 45 达标 2020.4.8 昼间 38.6 55 达标 夜间 28.2 45 达标 拟建项目终点 2020.4.7 昼间 46.3 55 达标 夜间 31.8 45 达标 2020.4.8 昼间 45.7 55 达标 夜间 29.1 45 达标 敏感点杨家庄 2020.4.7 昼间 39.4 55 达标 夜间 35.7 45 达标 2020.4.8 昼间 35.5 55 达标 夜间 28.0 45 达标 敏感点党家沟 2020.4.7 昼间 46.6 55 达标 夜间 32.9 45 达标 2020.4.8 昼间 34.6 55 达标 夜间 28.9 45 达标 根据对声环境现状的调查与监测结果可知,拟建公路沿线噪声来源主要为当地

 的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根据监测结果,沿线各敏感点监测期间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当地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五、生态 环境现状评价 1 、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区属于“秦岭山地森林生态亚区”中的“天水南部农林业生态功能区”,具体详见附图 7。

 天水南部农林业生态功能区包括秦岭北坡天水市的秦城、北道等区。以中山和低山丘陵为主,在河谷分布有川地,中山区为残败的次生林,低山丘陵果园面积较大,为林、粮、果兼种区。区内水热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又紧靠城市,属为城市服务的功能区。林区应进一步保护和抚育现有的次生林,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低山丘陵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保持水土, 改善生态环境;川地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实行集约经营,保障对城市粮、菜、副食品的供应。

 2 、水土流失现状 本项目区地处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境内地形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植被较少,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土质疏松,抗冲力极差,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该区降雨分布不均,再加上地表植被覆盖率不高,松散裸露的黄土遇暴雨极易被冲刷。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坡面吞食,沟头延伸,沟岸扩张,土地利用率下降,耕作难度加大,生态环境恶化,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地处天水市秦州区,主要地貌类型为河谷阶地,该区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形态主要表现为面蚀和沟蚀。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合划分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项目区属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渭河流域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项目的施工建设,必将扰动破坏原地貌植被,造成表层土壤结构松散,降低地表抵御水土流失的能力。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降水等自然状况,以及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依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规划》、《甘肃省小流域普查成果资料汇编》等资料,对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1950t/ km 2

 ·a,项目区容许

 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 2 ·a。

 3 、动植物资源 项目区范...

推荐访问:李子 门道 山林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