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教案模板
正规教案格式范文
【篇1:教学设计的一般格式】
教学设计的一般格式
【篇2: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一、教案基本格式 :
1、首页 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
2、续页
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3、末页 主要包括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复习要点,实施情况及分析等。
二、编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
4、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5、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6、详略得当,书写工整,项目齐全。
教案
20 ~ 20 学年 第 学期
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
教 材
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教师 职 称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
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间。
年月日
【篇3:教案模板】
教案 1 2 3
、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
8
热合曼·塞克尼
报名号:9228360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3-2
第5章 第4节
变 压 器
第4节:变压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及几种常见的变压器,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电流与匝数的关系,了解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技能目标
1.用电磁感应去理解变压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讲解理想变压器使学生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
3.让学生感觉到变压器的普遍应用性。
●教学重点 变压器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变压器是如何将原线圈的电能传输给副线圈的。
2.理解相关等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演绎推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改变交流的电压。大型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压有几万伏,而远距离输电却需要高达几十万伏的电压。各种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也各不相同。电灯、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需要220 V的电压,台灯需要36 V的安全电压。一般半导体收音机的电源电压不超过10 V,而电视机显像管却需要10000 V以上的高电压。交流便于改变电压,以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变压器就是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这节课我们学习变压器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变压器原理
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叫原线圈(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叫副线圈(次级线圈)。两个线圈都是绝缘导线绕制成的。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黑板上画出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如下图所示:
题: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路并不相同,副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U1,原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感应电动势。如副线圈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在原、副线圈中同样引起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就是这样产生的。
物理上把原副线圈中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现象,叫做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题:变压器的铁芯起什么作用?
答:如果无铁芯,并排放置的原副线圈也发生互感现象,但原副线圈所激发的交变磁场的磁感线只有一小部分穿过对方,漏失的磁感线不会在原副线圈中传送电能。如有铁芯,由于磁化,绝大部分磁感线集中在铁芯内部,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
题:原副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答:与线圈中磁通量变化率及线圈匝数成正比。
●推导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
设原线圈的匝数为N1,副线圈的匝数为N2,穿过铁芯的磁通量为Φ,则原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
E1=N1Δ
1 E2=N2Δ2
ΔtΔt在忽略漏磁的情况下,ΔΦ1=ΔΦ2,由此可得
E1N1E2N2
在忽略线圈电阻的情况下,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与感应电动势E1相等,则有U1=E1;
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与感应电动势E2相等,
U1N1U则有U2=E2.于是得到
2N2
题(1):什么叫理想变压器?
答:忽略原、副线圈的电阻和各种电磁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
题(2):什么叫升压变压器?
当N2>N1时,U2>U1,这样的变压器叫升压变压器.题(3):什么叫降压变压器?
当N2<N1时,U2<U1,这样的变压器叫降压变压器.题(4):电视机里的变压器和复读机里的变压器各属于哪一类变压器?
电视机里的变压器将220 V电压升高到10000 V以上属升压变压器;
复读机的变压器将220 V电压降到6 V,属于降压变压器.输入和输出的功率关系
据P出=U2I2,P入=U1I1及P出=P入得:
U2I2=U1I1
则:
I1U2N2 I2U1N1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变压器主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2.变压器可改变交变电的电压和电流,利用了原副线圈的互感现象.3.理想变压器:忽略一切电磁损耗,有P输出=P输入
INU1N1
12 I2N1
U2N2板书设计
●作业:教材44页,问题与练习1-2-3题。
●课堂练习:有些机床为了安全,照明电灯用的电压是36V,这个电压是把380V的电压降压后得到的。如果变压器的原线圈是1140匝,副线圈是多少匝?
已知:U2=36V
U1=380V
N1=1140 求:N2=?
U1N1U2解:由 U2N2 可以写N2=N1
带入数据得
U136×1140=108 N2=380答:副线圈是108匝。
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大班律动游戏:天鹅
湖南省委新湘幼儿院 兰娇
一、作 品
二、教学建议 【活动目标】
1、在韵律活动中感受天鹅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乐句。
2、借用天鹅的图片和传递游戏,提高肢体表达能力。
3、在即兴舞蹈的各层次游戏中,体验即兴创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欣赏过《天鹅》音乐。
2、物质准备:音乐CD、不同姿态的天鹅图片、边长1.5米的方形纯色布单一块。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教师用简单、对称的身体律动引领孩子们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引导幼儿分三个层次欣赏不同姿态的单只天鹅图片,借助图片的支撑引发幼儿模仿、创造单
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图片一:教师结合对幼儿们关于天鹅的描述进行简单的小结,边说边来用肢体动作来诠释。
图片二: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天鹅翅膀张开的力度与美,鼓励孩子们探索飞翔时翅膀的不同空间位
置(高矮、前后、翅膀的张开程度)的表现。
图片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天鹅的不同姿态美,鼓励孩子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出不同的天鹅造 型。
3、借助传递游戏,引导幼儿尝试合乐舞动并造型。 (1)散点上的传递。
(2)圈上的单人传递。
①引导幼儿欣赏双只天鹅造型的图片,从模仿上升到自主探索双人合作肢体造型。
②通过与配教老师的合作示范双人天鹅舞蹈与造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与朋友合作时需 要关注的舞蹈要素:空间位置的变化与利用、舞者间的身心交流、肢体动作的多样化等。
③幼儿尝试与朋友合作听音乐舞蹈并造型,教师借助眼神、动作、语言等给予孩子们支持、认可与启发。
④圈上的逐一传递:
4、欣赏教师用舞蹈讲述的关于天鹅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感知肢体动作的魅力,喜欢上这样
的表达方式!
三、创意集锦
1、在天鹅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自己用绘画或肢体动作创意再次感受音乐乐句。
2、可以让幼儿通过已有的单人到双人的造型经验继续借助图片地支撑引导幼儿模仿、创造多只天
鹅的动作造型。
3、可以将歌曲的CD放在音乐表演区内,让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如;
头饰、纱巾或服饰等道具
进行情景表演。
四、友情提示
1、关于乐句的问题。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乐句,是进行该活动的一个基础,对幼儿能否在即
兴舞蹈中与音乐和谐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动作示
范,带动幼儿模仿,设计游戏让幼儿参与欣赏和韵律活动让幼儿来感受乐句,这些都可以在第一课时去
完成。但是,幼儿是否能随乐即兴,是否能即兴时关注到音乐的乐句仍然是幼儿阶段甚至更长一个时期
的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既要欣赏幼儿独特有创意的表现,也要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2、关于传递的方式。
教师对于传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探索和尝试。传递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动作传递,也
可以是不明显的眼神的传递,目标都非常明显,它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才能指导下一个被传递到的对象
是谁。所以,教师作为第一个传递动过的示范者,要能够运用多种传递方式,让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当
然这个不是本活动的重点,希望教师自己灵活运用即可。
大班音乐游戏:狐狸和小鸡
湖南省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 龙霞
一、作 品
二、游戏玩法建议
前奏:鸡在前狐狸在后等待不动。
A段:鸡在前面走,狐狸在后面跟,当听到狐狸的笑声时,狐狸跳到小鸡跟前,挡住了小鸡的去路,
并做很得意的样子想要吃掉小鸡。小鸡就想办法,怎样让自己脱险。
B段:小鸡与狐狸比斗,由小鸡发起的比力气、比跳舞、比嗓门,小鸡和狐狸轮流做三组动作。最
后,小鸡和狐狸都不甘示弱的大喊,当听到枪声时,狐狸倒在地上死掉了,而小鸡得救了。
三、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体验师幼、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
2012成都
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 2012 CHENGDU The 8th Symposium of National 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 244 245 我学习 我成长 我快乐
2.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风格。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比力气、比跳舞、
比嗓门的情节。
3.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能跟着音乐的变化玩游戏。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鸡和狐狸的故事。
(1)教师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小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发现了小鸡,馋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后面。当小鸡走出农场后狐 狸跳了出来:“呵呵,看你往哪儿逃。”为了不让狐狸吃掉,于是小鸡想办法。首先小鸡想到
比力气吓倒狐狸,小鸡说:“我的力气比你大。”狐狸说:“我的力气比你更大。”然后小鸡
想到比跳舞将狐狸逗乐。小鸡说:“我的舞蹈跳得好。”狐狸也跳了起来:“我的舞蹈跳得更
好。”接着他们比嗓门。小鸡伸长着脖子:“我的嗓门比你大。”狐狸也伸长脖子用尽力气:
“我的嗓门比你更大。”最后,他俩都扯着嗓门大声叫,由于叫声太大了,结果把猎人给引来
了,猎人看到狐狸,一枪把它打死了。于是小鸡得救了。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理顺小鸡和狐狸比试的内容与顺序。
师:狐狸有没有把小鸡吃掉,小鸡想了什么办法来战胜狐狸?比试了几个项目,顺序是怎样 的?小鸡为什么要跟狐狸比叫声?
2、完整倾听音乐做律动,解决角色与音乐间的关系。
(1)师幼扮演小鸡随乐做初步的律动,解决小鸡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鸡去散步吧。
(2)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狐狸做律动,进一步熟悉小鸡的音乐与动作。
(3)师幼扮演狐狸,解决狐狸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4)幼儿扮演狐狸,教师扮演小鸡,进一步熟悉狐狸的音乐与动作。
3、听音乐的第二段,师幼共同玩小鸡和狐狸比斗的游戏。
(1)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比力气。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老师分别从面部表情、手的动作等方面进 行引导。
师:假如你们是小鸡,你们怎么向狐狸展示自己的力气大? (2)幼儿创编搞笑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3)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嗓门大。
师:用动作怎样显示出你们的嗓门大?
(4)师扮演狐狸,幼扮演小鸡,尝试进行比斗的游戏。
师:我们把刚才练习的本领连起来跟狐狸比试一次,看看我们的小鸡是不是真的能战胜狐狸。
4、分角色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1)第一遍:教师请一名幼儿,并由幼儿自选角色,与教师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2)幼儿俩俩合作扮演狐狸和小鸡,完整听音乐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师:
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幼儿第二次进行完整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
大班歌唱游戏:酸酸葡萄
湖南省长沙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 张梦翎
一、作 品
动作建议
A段:1 —12小节
在胸前两次手再到右侧转动两次手腕;
13—15小节
拍击自己胸口;
16 小节
在歌词“酸”字的地方双手在胸前向前推出;
间奏:
双手在胸前做火车咕噜转动作
B段:17—18小节
双手在嘴吧旁边做吃东西动作 两拍一次;
19小节
双手在耳朵两侧做转手腕动作 两拍一次;
20—21小节
歌词“应当”动作——双手在胸前做 一拍一次;
歌词“不应当”动作——双手由胸前向外推出 一拍一次。
游戏玩法建议 1.A段部分:领头人做动作在圈外随乐走动找朋友,其它幼儿坐在圈上边唱边学相应的动作。
2.间奏部分:玩追逃游戏,先抢到椅子为赢,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进入圈中做小狐狸。
3.B段部分:玩逗狐狸游戏,没抢到椅子的幼儿做狐狸,其它幼儿做逗狐狸的人。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⒈练习手腕转动的动作;
在酸字的地方拍击朋友的肩膀;
合拍的念儿歌及做动作。
⒉现A段拍手、转手腕的动作模式,尝试替换A段拍手的动作。
⒊胆的大声表现呼应片段;
正确的对待输赢;
积极的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活动过程】
⒈学狐狸跳舞,完整感知音乐。
⑴跟狐狸跳舞,学做动作。
⑵澄清动作,理解歌词。
⑶观察变化,创编动作。
⒉逗逗小狐狸,创编B段动作。
⑴创编逗狐狸动作。
⑵分角色表演B段。
⒊玩领头人游戏,感知游戏模式。
⑴教师做狐狸,示范游戏玩法。
⑵幼儿做狐狸,熟悉游戏规则。
⒋增加领头人任务,替换动作。
⒌讨论:有什么办法让狐狸吃到葡萄呢?
三、友情提示
1.在幼儿游戏熟悉了音乐和玩法后,教师可以逐步让幼儿替换动作。如:先替换一个动作,把A段
的拍手的动作替换成狐狸走路的动作,再替换两个动作„„这样逐步替换,直到幼儿可能把原来预设
的动作根据歌词内容全部替换掉,变成孩子自己的作品。
2.活动延伸:可让幼儿在活动后将自己想到的帮狐狸摘葡萄方法画下来跟朋友分享。
大班团体律动:小放牛
任高荣 河北省军区第一幼儿园
一、作品
二、游戏玩法建议
在活动中,当幼儿合作造桥时,配班老师代替主班老师,主班老师去做八仙中的“张果老”引导幼儿一边造桥,一边观看神仙做了那些动作,可以模仿最后到幼儿去检验桥。
三、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结构,随音乐做造桥的动作、桥的造型。
2、通过两人合作造桥,尝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创编造型。
3、锻炼克制能力,在他人逗弄推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尽力保持造型不动。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难点前置:出示八仙的图片,问:他们是谁呀?
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都认识八仙了,那你猜猜我现在在模仿哪个神仙?(教师做骑毛驴倒着走。)……你们怎么知道我就是张果老的呀!(毛驴、倒着走的特征。)那你们会用动作表现其他几个神仙吗?(请一至两个有原有经验的小朋友即可。)
八仙听说民间的人们在造桥,他们先打地基(加拍腿的动作),再筑桥柱(加拍肩的动作),忙的不亦乐乎呢!可这个桥结不结实呢?(看着小朋友们,用疑惑的表情)让我们一起来造桥吧!
一、基本过程
1、完整音乐尝试游戏
教师提问:我们搭桥时,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搭好的呢?(间奏)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幼儿回答后再听音乐做一次验证答案)
3、合作造桥
①一个人搭桥好无聊唉!那我们现在可以和„„(朋友)一起来搭桥。看看我们是怎么合作搭桥的。(从自己拍到和朋友合作拍手搭桥)两人一组合作造桥。随音乐试一次。
②双人合作,变不一样的桥
刚才我们搭的都是矮矮的桥,怎么才能搭高高的不一样的桥呢?(提示幼儿站起来搭桥)我们一起把身后的小栅栏搬走吧!(搬走小椅子)
我们来搭一座和别人不一样的桥吧。准备,123——变。(发挥榜样作用)这座桥很特别还很坚固,再变一座不一样的桥啊!123——变(变换两次)
③跟音乐完整进行双人合作造桥游戏。
4、出现神仙参与游戏中,学习神仙的动作。
这么多不一样的桥,神仙要来检验了。请你看一看是谁来了?做了什么动作呢?(配课老师补位)
(老师当张果老倒走检验桥,边走边说:走走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看、停住不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
刚才是哪个神仙检验的桥?他做了什么动作?是张果老,(倒走、看、推)
5、集体练习神仙的动作。
那我们一起来当神仙吧!。(集体练习,完整音乐)
6、邀请一名幼儿做神仙,体验游戏玩法。
谁想和老师一起来当神仙呢?(选出一名幼儿老师带领做神仙) 小鲁班们开始造桥吧!(两个张果老检验桥)
请问神仙,小工匠们搭的桥结实吗?为什么呢?
7、更多幼儿被选出做神仙进行游戏,巩固游戏规则。
请你选出刚才最坚固的桥和我们一起来当神仙吧!(三名幼儿和老师一起当神仙检验桥)。你想当哪位神仙呢?(吕洞宾、铁拐李„„)
8、共同搭一座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小工匠我们一起搭一座最坚固的桥好吗?这么多小工匠怎么连成一座大桥呢?(老师当张果老检验桥)
9、结束语
小工匠搭的桥真结实,欢迎你们到我们河北去看一看真正的赵州桥。
少 儿 英 语 教 案 模 板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 (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Greeting(问候) warm up(热身) Review(复习) New Leon(新课) 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 业 的 布 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
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
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
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
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如:Hello! Amanda.I am Go go.This is Unit 11„„„ Goodbye! 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
(2)修正过程:
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 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 C:提出问题。
D:结束Say:“ Good bye! ”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
(2)词句的翻译。
(3)疑难解答。
(4)家长的经验交流。
正规教案格式模板
音乐教案正规模板
正规教案封面格式模板
弟子规步从容立端正教案模板
正规求职信
上一篇:小班班级教学计划
下一篇:文明城市志愿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