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1959年7月,24岁的吴琴瑟从上海水产学院毕业,从此投身于水产养殖行业,这一干就是40多年,一生求索,终成虾王。
一、党让我干,我就要干好!
1960年,国家要求水产科技工作者研究、培育新的对虾种苗,提高对虾产量,吴琴瑟是从事此项工作的第一批科技工作者之一。1961年,由他主要负责的墨吉对虾育苗成功,在当时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墨吉对虾育苗成功,在我国还是首次。为此,196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广东省科技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73年,吴琴瑟调到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现广东海洋大学)任教。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到达湛江,他立即在市郊湖光镇料村继续进行墨吉对虾育苗中试,并很快地取得了成功,进一步提高了育苗技术,当时学校熊大仁教授赞扬道:吴琴瑟老师在对虾育苗研究工作中旗开得胜,为海水养殖攻克了人工育苗的技术难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至今,吴教授巳经成功地培育出了长毛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新对虾等六七个品种。1979年全国掀起了养虾高潮,他及时推广经验,提供技术,全面地解决了生产中的种苗存活、发育问题。为此,农牧渔业部1983年授与他科技改进二等奖。
1986年,珠海市准备大力发展中国对虾的养殖,请了吴琴瑟等三人前去指导,在他的精心指导下,1987年珠海市就育出中国对虾苗3000多万尾,新对虾苗2000多万尾,不但满足了当地对虾苗的需求,还供应到了其他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珠海市授予了吴琴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取得长毛对虾大规模的育苗技术成功,他在广西进行实验,当时物质生活很贫乏,他干的是从勤杂工到科学家的活儿。1977年长毛对虾育苗成功,这在广西是首次成功,吴琴瑟立下了头 等功。回首往昔,吴教授说:那时年轻,身体也好,吃点苦不算什么,党叫我干什么,我就要干好。
二、不断拼搏,攀登科学高峰
吴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研究对虾养殖技术,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较系统解决了8种对虾种苗生产和养成技术以及病害防治一系列问题,同时把养殖全过程技术及时推广到生产中,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在他担任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12年期间,他足迹踏遍南海及全国沿海,亲临生产第一线指导,通过办班、编写辅导教材等多种形式,解决生产许多问题。对提高养虾产量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他与有关部门及同行的共同努力,使南海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在1990年前达不到中等省份一个省的产量,1998年起一直年产量占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60%以上,其中广东省养虾产量占全国总产的35%左右,农业部语:对虾养殖重点从北向南转移。因此,多种对虾育苗和养成技术被评为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虾养殖技术推广被评为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并获得广东省政府和农业部多次的表彰奖。1993年起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发展对虾养殖中,他在国际援助中也做出了贡献,1987年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讲学与指导对虾养殖生产,他指导的15个虾苗场和养成场均获得丰收,吴教授的事迹载入州府年鉴,并接到该州政府的表彰奖。200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到斯里兰卡讲学和指导生产,获得贵国的好评。
三、教书育人,学生有出息,我就高兴
吴琴瑟调至湛江水产学院任教,曾任虾蟹类增殖学、海水鱼类养殖、组织胚胎学、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等6门功课的主讲老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在讲台上如鱼得水。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出2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培训了超 10000名技术人员,同时也带出了一批硕士生。据不完全统计,在华南沿海进行虾类养殖的技术人员85%,是吴教授的学生,他们已成为生产部门的领导或骨干。面对桃李满天下,他常说:学生有出息,是我最高兴的事。他的一名学生在东京水产大学读研究生,十几个国家的学生同时参加考试,他名列第一。吴教授知道后,感到十分欣慰。
教书不忘育人。92年前台湾技术人员在湛江搞斑节对虾的育苗工作,技术比较好,他们盛气凌人,看不起我们大陆的技术人员。吴教授及一些同事此时也在研究斑节对虾的育苗技术,他们不怕挫折,细致认真,很快地完善和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由我校技术人员培养出来的虾苗逐步地占领了市场。96年台湾技术人员感叹道:斑节对虾育苗这碗饭我们吃不了,湛江水产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育苗技术比我们高明,在不长的时间内,我们就要离开湛江了。果真如此,他们用旧法育苗成本高,亏损大,最后只得请我们技术人员当老师。
由于吴教授热心教育事业,刻苦追求高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累累,1985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直属院校优秀教师。1994年,他讲授的《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重点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吴教授将多年的研究心得加以总结,为发展我国水产事业起推动的作用,他先后独自出版《虾蟹养殖高产技术》、《鲻鱼养殖》等5本著作,与他人合著有5本著作,其中他任副主编的《虾蟹类增养殖学》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他主要参编的《海水养殖技术手册》获中国水产学会优秀科技丛书二等奖,并参加威权性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撰写。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o多篇。他的著作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多次被邀请国际性学术研讨会。
1999年8月,吴琴瑟教授光荣地被评为首批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他的事迹被载入《世界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
四、南方虾王与广东(湛江)国际对虾节
在2007广东(湛江)国际对虾节的展馆里,不少行内人士都争相和一位老人握手、交谈,尊称他为吴老师,他就是对虾节的倡议人吴琴瑟教授。
吴琴瑟教授经过47年的奋斗,为南方沿海地区养虾业从一片空白发展成全国的重心,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填补了南方对虾养殖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高位池、地膜养虾成为至今国内最佳的养虾模式。南海区对虾养殖产量从1997年起至今保持全国产量的20%以上,湛江对虾养殖产量占广东省的60%,占全国的13-14%。湛江对虾养殖的发展带动了100多万人就业,展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景象。由于他常年在第一线指导,为南方沿海农民解决了无数的技术问题,广大渔民兄弟送了他一个尊号南方虾王。
40多年弹指一瞬间,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已两鬓如霜。回首平生,吴琴瑟教授无怨无悔。他已把自己的人生融进了水产养殖事业,融进了年轻一代水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的闪光青春。
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柑橘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邓秀新,1961年生,湖南宜章人,新中国首位果树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打算特聘教授。他是使中国脐橙由进口变成出口、使我国柑橘事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领军人。
上世纪80年代初,邓秀新从湖南农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师从我国已故老一代柑橘专家章文才教授。
我国是柑橘类植物的原生地,在《山海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但种植技术却降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邓秀新当时一具朴实的愿望算是:要使我国也能像美国一样,一年四季都有新奇柑橘。
为此,他瞄准果树生物工程技术这一高新课题,别断取得成果。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攻克柑橘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研究课题。攻读博士期间,他攻克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难关柑橘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使我国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邓秀新还经过改进培养方式和栽培办法,使再生植株所需的时刻比以色列缩短两个月,成活率大大提高。这项研究成果1989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国10多年来,邓秀新把柑橘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与我国柑橘生产实际相结合,采纳细胞工程技术结合分子标记,在育种技术、材料创新、资源评价及品种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制造性的工作。
二
邓秀新生长在农村,对农民有着血浓于水的朴素情感。并且他深深知道,科研成果惟独转化为生产力才故意义和价值。为此,每年他都要抽出20%的时刻深入基层,中国所有种植柑橘的行政县,都留有他的脚迹。
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瑞丽,他指导解决了柠檬幼果灰霉病导致商品率低以及开花别坐果的咨询题。
在福建龙岩,在他的调查和建议下,建立起我国柑橘早熟蜜柑基地,使我国柑橘从8月中下旬就开始大批上市。
在湖南宜章县,他帮助当地建立起3.4万亩柑橘生产基地,使过去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在江西找乌县,他的配方解决了当地果园浮现的流胶病,使农民增产增收。
在三峡库区,他组织同行绘制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进展的蓝图以品种和技术的率先,保证产出的率先。为此,他将引进的新品种首先在库区试种。现在,秭归县在甜橙品种的引种、栽培方面,在晚熟品种、脐橙留树保鲜方面,均处于全国率先水平。仅脐橙留树保鲜一项,就使农民在别增加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收30%以上。
在江西赣南,柑橘已成为农民的要紧收入来源。但在1999年,赣南柑橘曾面临是砍是留的咨询题:低产,低价,病虫害多。邓秀新带领科技人员三下赣南,取土,收集果实样品,带回实验室研究,摸清事情后,向当地领导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那时起,邓秀新每年三、五次赴赣南,帮助当地干部作规划,进橘园,手把手教农民修剪、施胖、防治病虫害。
现在,脐橙已成为赣州的第一大支柱性产业,达到年产50万吨,产值15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使我国脐橙由进口变成了出口。
三
邓秀新走到哪儿,总是随身带着三件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可以自动测量经纬度和海拔的GPS设备。果农从金黄的柑橘上看到的是收成,而邓秀新思索的是下一具需要攻关的课题。
邓秀新说,农业科研别是简单去教农民种几棵树,而应该跳出纯技术指导的思维,站在世界柑橘产业的前沿,将技术作为产业的一具要素加以思考,与观念、市场相结合,形成产业链,从而真正推动我国柑橘产业的良性进展。
为此,他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制定出我国柑橘区域进展规划、三峡库区柑橘进展产业规划。利用中国柑橘学会那个平台,每年精心组织国内外专家作报告,将大量的国内外技术、市场行情在会上交流,使柑橘界在产业进展上形成一些共识,将柑橘产业由过去的盲目进展进入到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和市场调节的有序进展时期。
他构建了一具与世界柑橘技术先进水平同步前行的果树学科体系和团队。那个队伍有18名在职人员,其中,10名教授,5名副教授,他们由品种、栽培、病虫害、无病毒、品质分析以及柑橘经济等方面人员构成。这支能文能武的队伍,别仅在各自的学科上独有建树,而且能到生产中去解决实际咨询题。
近5年,该学科先后建立了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国家柑橘育种中心及国家柑橘一级采穗圃,湖北省柑橘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国家脐橙引智示范基地。构建了一具从柑橘品种、脱除病毒和病毒检测、提供无病毒良种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保证了大量无病毒良种经过合法渠道从国外引进,每年将10个左右的品种进行病毒脱除。据别彻底统计,经过自己选育与引进相结合,几年来,邓秀新带领课题组为柑橘主产区提供脐橙、柑橘、柚子等良种达60余种,无病毒种苗100余万株。
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的国际柑橘大会将首次走入中国。作为国际柑橘学会执行主席,邓秀新高兴地说:中国可以承办这次‘学术奥运会’,充分显现出我国柑橘科研、生产的实力和国际妨碍力,必将引导我国果树学科和柑橘产业的进一步进展和创新!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3月12日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绿色、氧气、健康、时尚;
二、活动主办单位:XX;
活动协办单位:XX;
三、活动时刻:2005年3月12日(星期六)8:40——14:00;
四、集合地方:XX
植树地方:XX;
楼盘参观地方:XX;
五、交通工具:大吧车接送、自驾车;
六、种植树种、数量:公孙树,40棵;
七、活动流程:
1/09:00:XX步行街集合;
2/09:15:发誓;
3/09:30:动身;
4/09:30――10:30:XX(参观过程中领取干粮和矿泉水);
510:30:到达植树地方;
6/10:30-13:30:植树活动开始,内容如下:
A、植树造林;
B、互动游戏;
C、媒体现场采访活动主持人、会员和阳光100俱乐部负责人;
D、业主代表说话;
5、14:00:活动完毕,会员自由合影,乘车返回XX酒店;
.
教授先进事迹
6月20日,在我校2014年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的榜首公文网教授一上台,当即给人一种“巨大上”的感觉。
在同学们眼中,这位大学40门功课全A、研讨生入学考试榜首名、在美国三年读完博士、单篇论文引证达800屡次的世界闻名气象学家,肯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super profeor。
一、爱学习:“超级教授”这样炼成 榜首公文网说,自己上高中时的志趣就是做一名科学家,“我妈妈说你要学医,由于她的爸爸是医师;
我爸爸说你要学工科,特别是造船,由于世界上的强国都是海上强国,从造船开端的”。但榜首公文网自己却抱定主见一定要学理科。
40后的榜首公文网1961年上大学,学的是海洋物理专业。大一时就通过了俄语水平测验,获得免修资历,大二时又过了英语,大三时开端自学日语。1978年,中科院康复接收研讨生,榜首公文网榜首时间就报名考研,用他的话说,“这是巴望已久的志趣”。
学生时代,榜首公文网最喜爱的座右铭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只要那些在高低小路的攀登上不畏艰苦的人,才有或许到达光芒的极点。所以,他为了听外国专家的陈述在零下八度的隆冬赶了一二十里路,为了看到世界上榜首部讲大气海洋动力学的专著在北京图书馆等了六个月,赴美攻读博士三年就做完了博士论文,还在美国大气科学杂志上宣布了三篇论文……榜首公文网的故事中有太多这样的典型情节,但他却是一个爱睡觉的教
1页 .授。“读书之道,在乎睡觉,会歇息才会学习。我每天要确保八九个小时的睡觉,所以即便我爱足球,也无法熬夜看世界杯”。他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睡觉、吃饭、运动,一天12个小时,一周七天,榜首公文网满是在工作中。
二、爱形式:发明常识趣味无量 刚开端从事气候与大气动学研讨时,榜首公文网就勇敢地与其时的学界威望进行争辩。现在,榜首公文网现已宣布了近300篇论文,合计被引证近20000次,其间有62篇论文被引证100次以上。其间宣布于2000年的一篇论文,榜初次答复了厄尔尼诺是怎么影响东亚季风的,被引证800屡次。正是由于一直坚持原创性研讨,处理前人未处理的问题,榜首公文网在全球季风的动力学和可猜测性以及热带气候研讨方面获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讨成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威望的季风研讨专家之一。
而他正在开发的南信大地球体系形式,也是一项发明性研讨。方针是为国家防灾减灾效劳,为我国和人类应对气候改变供给决策依据,为我国参加世界气候商洽供给科学支撑,而且力求在IPCC第六次点评中获得较好点评。为此,在榜首公文网的领衔下,我校安排了一个40多人的团队,还在夏威夷大学专门成立了大气海洋研讨中心,建立了世界联合实验室,使用国外的科研资源、科研环境以及更为灵敏的点评机制为形式开发营建杰出的空气。现在,这一形式现已顺畅发布了1.0版,今后将每年发布一次晋级版别。
“我觉得发明常识是其乐无量
2页 .的”,榜首公文网说,“我儿子从前问我,爸爸我看你很辛苦,没有享用日子,但我从来没觉得疲惫,由于我是在做自己喜爱的工作。” 三、爱地球:致力于可持续开展 榜首公文网不止一次地在世界学术研讨会等场合说到可持续性科学,向我们介绍这一方兴未已的世界最前沿科学,呼吁更多的科学家投身其间。在毕业典礼讲话的最终,他再一次说到可持续性科学。
榜首公文网通知记者,世界科联、世界社会科学联盟发起了未来地球方案,这是由联合国教科文安排、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大学、Belmont Forum和世界全球改变研讨赞助安排等安排牵头的大型科学方案,为期十年(2014-2023)。该方案初次将“人类开展”作为影响地球环境主要因素放在其研讨结构中,其主旨在于应对全球环境改变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应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协作,为全球可持续开展供给必要的理论常识、研讨手法和办法。
“实际上,未来地球方案是全球改变研讨的连续。现在人类所面对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动力问题、防灾减灾问题等等,都在这个领域里,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计与开展的战略问题,各个国家都将据此从各个别方面拟定和调整方针。”榜首公文网介绍道。讲话中,榜首公文网期望青年学子们在“找个好工作、找个好目标”的一起,肩负起完成人类可持续开展的重担,一名科学家的情怀溢于言表。
3页 .
4页
2015大学教授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该同志在政治思想上、教学科研上、行为举止上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积极进步。
能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能深入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坦诚相见,沟通思想,党群关系融洽。能以大局为重,主动承担各项教学任务,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起到党员表率作用。能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党组织的一切政治和文体活动,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发挥的作用。作为支部组织委员协助支部书记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做好党费的收缴工作。
二、教学工作,兢兢业业。
在教学工作上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一直主讲本科生的《机械原理及设计(II)》及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机械工程基础》、《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能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教书育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勇于创新,积极运用多媒体授课,理论联系实践,受到学生和考核老师的一致好评。先后在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江苏大学首届讲稿(教案)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教学效果优秀。仔细研究教材内容,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机械原理与设计》,参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指定教材《机械设计基础》。
主讲研究生课程《机械可靠性设计》及《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独立指导研究生5名,3名顺利毕业。
三、科研工作,积极进取。
教学之余能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近五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和在研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研究成果"智能材料结构在汽车悬架系统减振中的应用研究(k2091)"获2015年度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VTCL_VET整车排放主控系统开发"获2015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七;"VTCL_VDS车辆动力学仿真及优化系统开发"获2015年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
四、教书育人,成效显著。
自2015年6月开始一直担任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班主任工作。平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当学生身体不适住院时,及时了解病情,送去营养品,督促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研究生学习中去;对在班级和学院研究生会担任工作的干部,督促他们在做好社会工作的同时不耽误正常的学习,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协助学院做好研究生中期评定和评奖评优工作,在每年的评奖评优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奖学金和荣誉称号,避免了同学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使评奖评优得以顺利进行;针对近两年来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签约情况,帮助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发展方向,鼓励他们艰苦创业。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本着" 尊重、理解、关爱学生"的原则与学生相处,大家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得以与学生之间真诚交流。2015年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班主任。
五、研究所工作,尽责尽力。 自担任"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研究所"的副所长及所长以来,积极为研究所和实验室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筹备;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协助指导老师做好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读书报告以及中期评定等工作;同时做好课题申报的传达和组织工作。
六、团队协作,淡泊名利。
平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关心同事,团结同事,互相帮助,有很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报奖评优时一直以大局为重,从不斤斤计较,淡泊名利,与同事之间关系融洽。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该同志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好各项工作。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该同志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为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高校教授先进事迹
XXX,男,1964年生,XX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理学博士。
XX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任教三十年来,一腔热血始终付诸于高校教育事业。在工作中他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勤勤恳恳,博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多年来,许老师荣获了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XX师大教学名师、校“XXX奖”、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多次被学生评为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1.爱教学:全身心投入,方法独到,既一丝不苟,又因材施教
近五年,XXX老师的本科教学工作量非常大,每年的上半年每周上15节理论课、批改130-150本作业,下半年每周上11节理论课、批改100-130本作业,年教学工作量在物理学科的教师中经常排名第一。
他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教学经验丰富并且知识渊博,课前准备非常充分,表现在他的课堂教学中能随着学生的反应及时微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主线和思路非常清晰,表现在他上课极少看教案但能写出一黑板合理、整齐、漂亮的板书。批改作业也极其认真,学生的作业本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用红笔写下的批注和评语。
XXX有一套因材施教的上课秘诀,在为物理系学生上《高等数学》时,利用自己的物理和力学背景,将原本枯燥的高等数学讲得生动易懂,也让学生及早体会到数学作为工具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给初阳学院物理班学生上《理论力学》时,探讨和布置一些小论文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还会开展课堂讨论,讨论一些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力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也让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重视,同时做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2005年获博士学位回校后,XXX老师担任了物理、材料物理、光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初阳学院的理论力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学期的教学测评(学生)均在95分以上并多次在学院里名列前茅,其中一个学期学生给许老师打出了100分的满分成绩,教学考核从2006年开始连续八年均为A,2008年获校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
2.爱学生:解疑释惑,尽心尽责,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在他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坚持每周一个晚上为学生答疑并在其它空余时间随时为学生解惑,常常答疑至晚上十一点钟,常常中午下课后为学生解惑至近十二点半。答疑时经常为学生甚至前几年教过的学生解答其它课程的问题,也时常义务为非自己所教的学生作考研辅导。
针对当今社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XXX老师总是在各种场合鼓励学生考研。在答疑和课堂教学中,有时会给学生讲一些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告诉他们当教师该具备那些条件,因而提前做好求职的准备工作,希望他们毕业后早日成为合格教师。他还经常义务担任学生教学竞赛的评委和学生课题的指导教师。学生对许老师的评价非常高,评选他为校第三届和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今年第六届评选中他再一次从初阳学院脱颖而出。
从校教务处“成绩录入”系统的“测评数据查看”栏目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对XXX老师的评价:“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思路清晰,精神饱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师生交流沟通,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能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学习收获大”、“对XXX老师的评价只能用三个字“超级棒”,他上课的时候从来不用PPT,却能把知识梳理得很清楚,如果把他上课的板书抄下来,下课稍微复习一下就基本能掌握了。”、“许老师是一个工作极其负责认真的老师,每周都为我们解答问题,往往我就问道(到)晚上11点多。他上课上的很好,板书特别好,而且经常会和物理的世纪离子(实际例子)结合起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总之,许老师具备好老师的所有特质”、“虽然不是数学老师(物理专业),但我想他比其他数学老师更适合我,讲课生动,为人热情,是很好的老师”、“很好的数学老师,对数学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让我们受益匪浅,上课很幽默、很尽责,很晚去答疑,就算问题很简单度(都)会很认真地回答”。
3.爱学院:倾情培养青年教师,全力做好工会工作
2007年以来,,XXX老师担任校课堂教学质量与课程建设专家组成员、XX学院(二级学院)的教学督导和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科教学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他积极参与学院传帮带计划,在青年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老师听课的身影。在每届校、院两级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许老师还担任评委,给青年教师作教学指导。每年的理工科新教师上岗培训,许老师上的教学示范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还作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培养了7名青年教师,他们中大多数已成为骨干教师,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学院教职工的竭力推荐下,XXX老师从2006年开始相继兼任学院工会副主席和主席。
工会工作相对较为繁琐,但许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尽心尽职为学院教职工做好服务,当好学院教职工的“娘家人”。在其任工会主席期间,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工会工作得到了校工会的充分肯定和学院教职工的广泛信任。在学校“教工小家”评比中,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三次被评为“模范教工小家”,一次被评为“先进教工小家”。
4.爱科研:潜心研究,成果喜人
在科研上,许老师踏踏实实,潜心研究,不浮躁。他的科研成果获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奖、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XXX老师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并被SCI收录的有十几篇。论文获第X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奖和第X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奖。20XX年12月获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金海教授 先进事迹
2008-4-11 文字: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赵静 摄影:赵静
金海教授的事迹在内蒙古大学校园被师生们广泛传诵着,身患癌症10年,历经7次手术、2次放疗,几乎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目前右眼眼球被摘除,右耳听力锐减,嗅觉、味觉全部丧失,身心承受着病痛带来的巨大磨难„„
与此同时,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斗争,为事业拼搏,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从未离开教学讲台,尤其还带病坚持参加田野调查,而且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发表35篇学术论文,200万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先后培养16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
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金海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面对疾病我不低头”
金海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师、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起,一直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第一次见到金海教授是在他的家里。前不久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的金海教授看上去精神很好,虽然右眼蒙着厚实的纱布,右脸的骨骼也有些变形,却仍然能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长者印象。然而十年来的病痛,让他原本魁梧的身材变得有些消瘦。记者的到来让金海教授有些忙乱,他找出水果、饮料、糖果„„直到他认为招待客人的食品准备齐全,这才在靠椅上坐了下来,爽朗的一笑说:“你看,我现在是面目全非了,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啊。”此时,记者对金海教授的故事早有耳闻,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学者,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金海教授坐在靠椅上,右手抚在着手术伤口的部位,讲述起当年到北京求医的故事:
1999年,正在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金海,查出了患有上颌窦腺癌,起初家人并没有将真实的病情告诉他,只是劝他转院到北京就医。当时金海只是感觉到纳闷:“一个小病为什么要到北京就医?”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经不住家人、朋友的劝说。在北京经过一番检查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份恶性肿瘤的诊断书,这无异于一张“死亡通知单”。接到通知后,金海特别灰心,“怎么办呢?”于是,他第一个想到了给他的导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打电话,将病情告诉了他。道尔吉老师听到这个消息也愣住了,可能不知该说些什么,半天就只说了一句话“一定给我顶住!”。说到这里,金海教授不禁哽咽无声。他说:“听见这句话特别受感动,当我在茫茫人海中感觉特别的无奈、无助的时候,听到这句很有力量的话,就像是忽然有了依靠,有了支持„„”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金海趁在手术前要等待各种检查结果的间隙,开始在北京几家医药书店内查询各种治疗有关耳鼻喉科、肿瘤方面的书籍,偶尔一次在一本书上他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上颌窦腺癌是在多种癌症中唯一能够治愈的。”这句话让金海看到了生的希望。提起这件事,金海教授开心地笑着说:“事后,我再去那家书店,再去找这句话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也许是看到别的什么病是可以治愈,但这在心理上却给了我一次暗示,觉得只要意识上、精神上如果不垮的话肯定能治好。”
从此以后,金海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手术、复发、再手术„„
在这期间,家人、同事、朋友,给金海的支持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使他重新燃起了求知的热情。记得在1999年第一次手术后回到家中,当时75岁的内蒙古大学原校长特布信教授,闻讯带着老伴特地赶到他家看望,鼓励他树立信心,同时也为他的病情感到惋惜:“近代史研究,我还指望你呢,结果你得了这个病„„”话只说了一半就再也没有往下说,但这句话却让金海受到莫大的鼓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金海教授含着泪说:“听了特布信教授的这句话我才明白,原来学校的老一辈领导对我一直寄予了厚望,怎么能因为我的这点病耽误课题的研究呢。”
“只要还能思考,我会一直坚持。”
金海所在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这里有很多专家、学者,多少年来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克服着种种困难潜心研究课题。这些身边的学者,用行动告诉金海“坚持,就是胜利!”。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郝维民,他是金海的老师、同事也是朋友,老人家已是满头白发,但是还在每日为科研项目到处奔波,不辞辛苦。就在2008年春节前夕,郝维民教授检查出了患有糖尿病,医生让他住院他不肯,是在医生的强迫下才勉强住院治疗,不到一个星期,又强烈要求出院,继续研究课题。在金海眼中这样的学者是他学习的榜样。他说:“我觉得比起那些老学者们,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学问。癌症虽然可怕,但是我还没有到趴下让别人每天伺候的地步,我还能吃、能走,脑子还能思考,还不至于糊涂,所以在我有生之年能干多少算多少,如果病复发了,那我就再去治疗。” 有了活着的动力,金海教授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科研课题。
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他完成了博士生学业,完成20万字高水平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金海教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任副主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近现代史卷》任常务副主编;
2001——2004年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1931—1945)》;
2003——2005年承担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
2001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任第六卷主编;
2004年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鄂温克族现代游牧社会文化研究》,参加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清史·民族志·蒙古族篇》„„
金海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他担任副主编的《内蒙古革命史》一书,曾于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等5项奖励;
《百年风云内蒙古》(合著)一书于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蒙古民族通史》(合著)一书于200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图书奖;
《日本与内蒙古》(专著)一书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金海教授被内蒙古大学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金海是好样的!”
在丰硕成果的背后,金海教授却无法逃脱疾病带给他的打击。2007年,金海的病情开始恶化,肿瘤蔓延到眼球后方,必须进行手术。这次手术,让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重创,因为手术不得不把睛球带眼框一起切除。这样,手术过后,金海的右眼没了,只留下了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黑洞„„
由于没有眼框,金海就连安义眼的机会都没有。就在此时,他的右耳听力也在急剧下降,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手术过后,金海教授心情特别的烦燥,经过医生、同事、同学及家人的与开导,才渐渐恢复过来。手术一个月后,金海教授便又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在与记者交谈时,金海教授不时用手扶着右耳上的助听器,避免由于耳塞的不适引起刺耳的嗡鸣,还幽默地说:“现在跟你说话,我只能戴着助听器才能听见,不然我跟你说话只能说啊?啊?啊?”
其实,2007年的那次手术使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事后,记者在采访金海教授的大学同学乌其拉图时,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强忍眼泪,哽咽着说:“去年金海已经是第七次做手术了,做完手术回来以后,他三天不吃不喝,金海的爱人也是我的同学,给我发短信说‘老乌你过来一下,金海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也不说话。’我想当时他对生命已经失去了信心,毕竟他还是血肉之躯。我去了他家,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就是随便聊聊天,他马上就开始说话了,然后便起来开始吃饭了。可是我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味觉、嗅觉„„我觉得金海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金海教授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求知是他唯一的追求。疾病并没有压垮这样一位执着的学者。目前,他还主持1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加了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清史》编纂项目,负责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之“当代内蒙古”学科方向的建设工作,参与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同时还精心辅导着7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
“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辉煌的人生。”
尽管还要承受着病痛,金海对生活的热爱却没有一丝减退。在他家的书房内,记者看到这两样两封来信。其中一封信是2006年,金海教授的专著出版,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吉林大学有过一面之缘并经常书信往来的老教授,并寄去了自己新出版的专著。老教授收到书和信后,给金海教授回了这样一封信:
“你邮来的书我已收到,看到你的相片及后记,为你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深为佩服和欣慰。你能战胜疾病,并取得很大成就,你实在让我佩服。你的爱人很了不起,因为你的病让人害怕担忧,我和我老伴就如此,我们以为你不在人世了。我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自己辉煌的人生。”
另一封信则是,曾经为金海教授做手术的北京协和医院的耳鼻喉科的主任,他是位60多岁的老专家,他收到金海教授寄去的2002年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关于金海的一篇通迅,回信道:
“感谢你给我寄来了好消息,为你战胜疾病、奋发向上的毅力和精神而激动,为你取得的成就而高兴!由衷的祝贺你!做为一位医生应该向你学习,努力工作,使更多的病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恢复健康,帮助更多的人在事业上和生命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金海,是位普通的学者,但他却用超人的毅力和精神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在学术界中闪耀着光辉!
优秀教员先进事迹
教授先进事迹
优秀干事先进事迹
优秀班先进事迹
优秀教研员先进事迹
上一篇:幼儿园食堂保健医生岗位职责
下一篇:团总支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