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模板

|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____________。”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

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齐读)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____________。”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

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小学语文面试古诗教案

【篇1:2015海南教师招聘面试:如何上好小学语文

的古诗课】

2015海南教师招聘面试: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课

传统的古诗词不仅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而且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现分享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课浅薄见解。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快速地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从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还可以从诗歌的主题内容出发。关于作者导入,当介绍王维的时候,王维既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画家,可以从他的绘画作品切

入,初步从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关于内容导入,比如《古诗三首》的《泊船瓜洲》及《秋思》都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歌,再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隶属于送别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谈话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关键词快速理解诗的语言,入情入境体会蕴意

古诗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字都有绝妙之处,每一处景色都饱含作者的情感,每一举动都有深层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每一行诗中不懂的字词,读读议议,借助翻译,体会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比如《游山西村》古诗颔联当中的“足”字体会了村民们对作者的热情款待,尾联当中的“柳暗”、“花明”描绘的是柳树和花儿茂密的景色美,从而体现作者的心情转变的过

程,帮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分析词意,为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设身处地体会情感。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课堂的教学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情境中去,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去理解诗意,感悟诗意。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当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发学生思考在远古时代,送别友人前往阳关,没有任何的电子通讯设备,一离别不知何时再相见。结合角色扮演,更深层次地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再比如《题西林壁》当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站在教室不同的位置观看校园的一角,感受不同的角度视野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并结合诗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反复读中思,读中悟。

新课程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读中思,读中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因此,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更深入的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

综上所述,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在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下,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实践,多活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用语文,在语文课堂中联系生活,让琅琅上口的古诗词诵读充满校园。

【篇2: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素材 教师招聘面试

说课稿】

古诗三首

(1)望洞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目标) 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 “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 “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 颇深。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略)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5、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6、华图微信号码 ht598085170 (一)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 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二)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

句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设置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见的大盘子,但它使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随后老师说:“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你看到了吗? 这是你有什么感觉?”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与书上的插图比一比,像吗? 这里,诗人把月夜下

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指名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使学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 三、朗读悟情让学生连贯诗意,描绘意境。洞庭山水美,而这首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并配以优美和谐的古乐,更有韵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

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五、总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

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2)菊花

《菊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这是一首咏菊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菊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元氏长庆集》。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舍 斜 尽 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绕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

3.分组互助学习,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绕舍”是指环绕着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

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

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

三、提问题,悟情境。

1.学生分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

(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么样?

(开得正艳的菊花这一丛、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围竞相开放。我绕着篱笆看看这丛,又看看那簇,有时还蹲下来认真观赏。菊花开过后,这房屋的周围也就再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四、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试背这首诗。。

五、选做作业: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按要求填空。

1.“菊’’共——笔,第四笔是——。

2.“陶”共——笔,第九笔是——。

3.“此’’共——笔,第五笔是——

(三)、多音字组词。

卸 别

叫 更

(四)、解释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

蹊:

【篇3: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材料

小学语文】

2014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网校课程【1580元面试不过退1000元】

2014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二)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3)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3)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更多内容请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

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 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

课前交流:

1、之前没见到老师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现在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现在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喜欢冬天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才,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 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巧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交流。

4、想象画面,齐读。 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

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如果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相信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 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3、读出诗人的孤独。 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情。

2、三次引读《江雪》。 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希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六、作业(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擂台赛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规则: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擂台赛。首先请参赛的四个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

(报名、助威„„)

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金奖、银奖及鼓励奖。

(二)、导入:

1.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师述):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金奖,好吗?

(三)竞赛:

老师宣布:三龙小学五(2)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

1.猜:(8个数字,每队任挑2个,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村晚》(蕾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填:

(1)、在括号里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在括号里填一种植物名称: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联:(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8个数字、每组任选两个)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⑤、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背:

(1)、背一首李白的诗: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一首颂春的诗: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5.找:(写在答题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

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画(根据诗意作画):

(1)、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案模板

教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评语

小学语文面试古诗教案模板

推荐访问:古诗 小学语文 教案 模板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