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第讲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教案人民版
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 专题十三- - 第讲- -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教案- - 人民版
2 2 ———————————————————————————————— 作者:
———————————————————————————————— 日期:
3 3 / 31 2019 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第 29 讲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教案 人民版 [考纲要求] 1.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的深远影响。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 [深层点拨] 马克思主义化的含义 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应并指导革命的发展。
主题 十月革命后知识界热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给正在苦苦寻找救国之道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2.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它在指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4.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
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
讲史料
4 4 / 31 史料一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 1918 年 3~4 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史料二 (五四)运动就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 400 种,第二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
——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导读 两则史料分别表明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适应了现实的需要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
练史料 史料 从 1903 年 1 月赵必振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段落到 1920年 8 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止,翻译《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文字大约有 14 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据日文译的有 8种,有可能是依据日文的有 3 种,占全部中译本的 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17 年到 1921 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李俊等,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共产党的主力。
——摘编自王刚《马克思主义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的主要路径,概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路径:经日本传入;
经俄国传入(或经法国、德国、美国传入)。
5 5 / 31 作用: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
留学日本的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1.(2014·四川高考)殷海光认为,1840 年以来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组织的反应”指的是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先进的人成立的领导革命的组织,进而挽救民族危亡。①属于“技术的反应”,②属于近代教育的成就,均可排除。③④与“组织的反应”的含义相吻合,故选 D 项。
2.(2013·天津高考,节选)材料三 在大学 1918 年 11 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大学日刊》1918 年 12 月 6 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思想 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6 6 / 31 答案 (3)《庶民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 第(3)问,结合材料中的“庶民”及所学知识可知是《庶民的胜利》。结合时间“1918 年”、“资本主义的失败”,“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使先进的人向苏俄学习,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3.(2012·高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4.“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这个潮流,快到来了。”上述材料选自《一个工人的宣言书》。这份宣言书可能诞生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后期 D.解放战争后期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包括“俄国”“工人”“快到”,可以判断
7 7 / 31 是指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故选 C 项。
5.1929 年 5 月 4 日,国民党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 A 解析 注意“1929 年”这一时间信息,这一时期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宣传部门利用五四运动十周年对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称之为“过火”。故本题选 A 项。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2.形成:井冈山时期,在总结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成熟 (1)标志: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
(2)著作和内容:通过《革命和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阐明了以下观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 8 / 31 ②革命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性质:1919 年五四运动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④革命动力: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一定时期还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
⑤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4. 新 发 展 背景:新成立后,面临着向社会主义过渡 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著作:通过《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 作,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内容 ①创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在基本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制度。②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马列 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③提出必须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敌我矛 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④强调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 关系。
5.评价: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程 (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强调重视农民及农村革命的作用。
(2)形成——井冈山时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
9 9 / 31 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成熟——延安时期——形成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新发展——新成立初期——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走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等理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其突出特点。
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1)特点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化的过程。
②毛泽东思想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仅仅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总结,它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个人的一些错误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2)历史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指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是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讲史料 史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
10 / 31 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导读 理解史料关键是围绕“先导”和“借鉴”理解“探索”。毛泽东对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决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召开了中共八大会议。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史料二 邓小平曾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导读 理解邓小平论证的关键点:多次从危机中挽救党。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史实,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二是遵义会议使得革命转危为安。
练史料 史料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探究:概括史料中毛泽东提出的经济主张。
11 / 31 答案 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
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
1.(2014·广东高考)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答案 A 解析 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联的做法,允许资本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进行,而题干中思想表明毛泽东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2.(2013·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B 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可能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主义国家,排除 A、C 两项;
当时的只能建立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的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12 / 31 3.(2012·广东高考)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革命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化 答案 D 解析 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深入到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是,对此,共产国际一直持怀疑态度,所以有了上述的观点。A 项出现在五四运动前;
B 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C 项是新成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A、B、C 三项都可以排除。
4.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毛泽东强调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他受到过西方自由主义、民权主义等诸多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文化运动
13 / 31 中传播西学有关,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中“最早接受”“传统思想占主流”“抛弃原有思想”的说法均错误。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A.毛泽东故居 B.瑞金苏维埃旧址 C.延安窑洞 D.遵义会议旧址 答案 C 解析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主要是在延安。
考点三 邓小平理论 1.提出:1978 年,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2.标志: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发展:中共十二大:1982 年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14 / 31 4.深化 (1)“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主要观点有: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 是硬道理等;
发展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2)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 邓小平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 导地位。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3)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正式确立邓小平理 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它着 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2)引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并 且对的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发挥着指导作用。
[识记方法] 图示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与形成过程 (1)明确提出: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2)系统概括:19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走向成熟:1992 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
(4)形成体系: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写入党章: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与历史地位
15 / 31 (1)主要特色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相联系的结果。
②邓小平理论是切合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的产物。
(2)历史地位 ①总结新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讲史料 史料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邓小平 导读 史料实际上反映了发展一部分私有制经济,其目的是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邓小平认为这并不会影响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练史料 史料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
16 / 31 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探究:据史料,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答案 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1.(2012·全国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1992 年”和数据信息“12万人”“超过 1000 万人”。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和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是在 1992 年以前,故排除 B、D 两项;
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 C 项。
2.(2011·全国大纲高考)1985 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17 / 31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 C 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A、B 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仍然处于两极格局状态;
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是在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 D 项与史实相悖。
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共产党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题干的时间信息,采用排除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于 1978 年召开的,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 20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故 C 项正确。
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8 / 31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 1992 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1992 年党的十四大上,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8 年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
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答案 D 解析 A 项错误,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题干所述时间、跨度不符;
B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
C 项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答案为 D。
1.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
19 / 31 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
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2.毛泽东的《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运动。
3.毛泽东的《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4.毛泽东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领导阶级、目标、前途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5.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作了政治理论基础。
6.毛泽东思想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仅仅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总结,它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个人的一些错误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7.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它是指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9.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
20 / 31 设问题(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热考视角 视角一 主流价值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押题 1]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没有照搬俄国革命道路的模式,走一条不同于俄国“城市暴动”的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视角二 史学前沿——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押题 2]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押题 3]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
21 / 31 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内容不包含“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故本题选 C。
练出高分 基础训练 1.1919 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忠告运动”、“呼声革命”内容可以判断 A 项正确。材料主张“无血革命”,故 B 项不正确;
C、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 ) 著作 内容
22 / 31 A 《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 B 《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探索了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新民主主义论》 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 A 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
B 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项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 项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故选 C。
3.毛泽东在《革命和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道路在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国情决定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答案 D 解析 当时国情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即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在此基础上,再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故 D项正确。资本主义道路在走不通,说明民主革命任务落在无产阶级肩上,故 A 项不正确;
俄国十月革命为提供了经验,主要表现在以暴力夺取城市,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民主革命,之前的二月革命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故 B 项不正确;
从材料中提到“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可知 C 项不正确。
23 / 31 4.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开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井冈山时期 B.长征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成立后 答案 C 解析 1945 年的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思想开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井冈山时期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A 项排除;
长征时期是 20 世纪 30 年代,B 项排除;
延安时期是指抗日战争至新成立前,C项符合;
新成立后是指 1949 年以后,D 项排除。
5.毛泽东思想在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的” ③“共产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④时间分别是:1927 年、1938 年、1940 年、1957 年。
6.“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这反映了邓小
24 / 31 平怎样的思想(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系统化的标志,“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②③未能体现,C 项正确。
7.“此后 20 年,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答案 C 解析 确定了改革开放方针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 A 项不正确;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中共十三大,故 B 项不正确;
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故 C 项正确;
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在 1980 年,而“南方谈话”是在 1992 年,故D 项不正确。
8.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
25 / 31 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共十五大内容的是( )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提出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 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答案 C 解析 A 项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上;
B 项是在 1982 年中共十二大上;
D 项是在 2002 年中共十六大上。
深化训练 9.1927 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从中可表明( ) A.认识到革命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B.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同志的决定权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看出,毛泽东认识到了农民及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但材料来自 1927 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故 A、D 两项不正确;
B 项表述错误;
故
26 / 31 正确答案为 C 项。
10.毛泽东反对将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起来,他认为“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人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学说( ) A.全盘吸收他们的思想主张 B.与他们的思想主张一脉相承 C.完全超越他们的思想主张 D.完全囊括了他们的思想主张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一脉相承的,故选 B 项。A、C、D 三项说法太过绝对,皆排除。
11.1978 年 6 月 2 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 ) ①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③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④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27 / 31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邓小平在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再依据时间信息,结合阶段特征分析。①是邓小平讲话的积极作用;
“两个凡是”实际上是党中央少部分人仍坚持“左”的错误,不实事求是,故②正确;
“两个凡是”的言论是引发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原因,③错误;
邓小平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不主张生搬硬套,④正确。
12.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化 D.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 C 解析 三个理论的形成在本质上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化。
13.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在无产阶
28 / 31 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 1 月)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 年 5 月 24 日) 材料三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
其二,“现代化之父”;
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四 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共产党应运而生。……90 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胡锦涛在庆祝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革命有何重要作用?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29 / 31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90 年来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
答案 (1)材料一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材料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材料一思想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2)符合。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
创立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的现代化。
(3)大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进行改革开放。意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的确立,开创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开创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解析 第(1)题第一问,从两则材料中分别概括。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紧扣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回答,其主张是以乡村作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中强调“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说明反对材料一中的路线。“实质”要看到这两种主张形成的出发点是什么,有没有注意当时的国情。第二问,概括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对革命的重要指导作用。第(2)题第一问,从材料中分析,研究者的评价符合邓小平的历史贡献。第二问,要从材料中的评价上概括相关史实。第(3)题第一问,根据共产党对革命所起的重大作用的史实回答。第二问,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
30 / 31 14.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
材料二 1912 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四 邓小平作为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2)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做了哪些努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理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邓小平提出了哪
31 / 31 些创新理论? 答案 (1)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具有阶段性和逐步深化的特点。
(2)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
发动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高考历史2021届二轮复习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练习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试题《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名校联考卷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含解析
2021届岳麓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卷:,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界以来中国中袋思想理论成果》测试卷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学习仿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