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教学计划音乐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基本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学进度表:
第一课:手挽手
第一课时:唱《拍手拍手》、听《祝你快乐》
第二课时: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第二课:跳起来
第一课时:唱《我和提琴》(一)、听《马刀舞》、《小步舞曲》 第二课时: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 《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第三课:家乡美
第一课时:唱《杨柳青》 《大雁湖》
第二课时: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第四课:水上的歌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听《划龙船》 第二课时: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聆听 《船歌》。
第五课: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
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
曲调接龙。
第六课:风景如画
第一课时: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聆听《森林的歌声》。
第二课时:听《荫中鸟》;
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学唱《茨藜花》、命题创作活动。
第七课:校园里 第一课时:唱《校园多美好》、听《运动员进行曲》 第二课时: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
练习。
第八课:理想
第一课时:唱《种太阳》、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二课时:唱《小纸船的梦》、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复习3课时、考查4课时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知识难度加深了,所以更应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我们作为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扩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教学主要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加强实践与创造,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效果,而对音乐艺术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始终。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所以我将在课堂中结合视听,所向他们推荐与学习好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视听的基础积累下,结合歌曲的演唱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鉴赏、主动创作,从而不断提升此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于能力。
三、教学目的及任务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让学生多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4、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5、培养音乐感受于鉴赏能力。
6、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7、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8、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基本任务: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辩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儿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随着歌声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四、重点难点:
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识谱知识的学习。
3、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2、教师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3、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始,养成他们良好的常规与音乐素养;
比如歌唱时呼吸不出声,不耸肩。逐步做到音色统一,注意呼吸的方法,口型的把握,音量的适中。
4、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1、手挽手
3课时 2、跳起来
3课时 3、家乡美
3课时 4、水上的歌
4课时 5、童年的回忆
3课时 6、风景如画
3课时 7、校园里
4课时 8、理想
4课时 期末复习测试
6课时
第一课 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的气息和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采菱》,体验江南水乡音乐的细腻与柔美,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
2.聆听《采茶舞曲》,感受江南采茶姑娘采茶时的忙碌,欢欣的情景,及愉快的心情。
3.通过聆听感受“水乡”的美,体验音乐与民族的关系,激起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4.能用口风琴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感受口风琴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江南音乐、江南丝竹中安静地进教室。
2.口风琴节奏模仿练习,为解决难点XXX
XXX
X.X
作铺垫。
二、聆听《采茶舞曲》
1.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听听。
谁到过杭州游玩?
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吗? 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听听、唱唱)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由越剧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
你听到过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随着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出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了吗?
4.复听《采茶舞曲》,用动作表现歌曲,学习简单的采茶动作。
5.复听《采茶舞曲》,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创编歌曲最后造型。
三、学唱歌曲《采菱》
1.让我们继续游览在江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看我们来到了哪里?聆听《采菱》。
2.介绍菱角(多媒体演示)
3.聆听《采菱》,律动(划船动作)
歌曲的情绪特点?
4.学唱歌词:跟琴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
5.学唱歌谱:跟琴轻唱——找出难点——难点练唱(口风琴辅助练奏)
6.有情绪地演唱。
7.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口风琴练奏,为歌曲《采菱》伴奏。
分小组创编,谱例记录,打击乐器表现,口风琴练奏,教师指导。
小组展示,为歌曲伴奏。
合奏展示,为歌曲伴奏,使歌曲推向高潮。
小结: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为生在江南而自豪,让我们一起热爱江南,热爱家乡,建设我们的家乡吧!
第一课 水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唱出水乡柳树的柔美。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聆听《洪湖水,浪打浪》,简要介绍歌曲的由来和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1.谈话歌曲导入:大家都看到过柳树吧!你看到过的柳树是怎样的呢?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形象和情绪。
小结: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条比作姑娘,柳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3.复听歌曲,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4.再听录音范唱,学唱歌词,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这样的节奏“X.x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 X.”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5.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琴唱曲调,
6.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用口风琴奏奏。
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用口风琴弹奏。
7.请自学后8小节,口风琴练奏。
8.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9.有情绪的演唱歌曲。
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导入:感受了柳树姑娘的美,下面音乐又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呢?(播放音乐)初听歌曲。
2.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
3.复听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学生边听音乐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今天的洪湖水将是另一帆景象,以后你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一课 水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聆听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歌曲《渔光曲》,简介歌曲的时代背景。
3.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发挥集体思维创作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唱《柳树姑娘》第二声部。
导入:柳树很美,柳树发芽的景色更美,今天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为柳树姑娘添嫩芽吧!让柳树姑娘变的更加美丽、漂亮
1.学唱《柳树姑娘》第二声部。
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1)口风琴进入 (2)歌声进入
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学习顿音记号“
”,口风琴练奏“顿音”。
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2.二声部合唱。
3.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聆听《渔光曲》
导入:我们的生活幸福美好,可是旧社会的渔民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
1.欣赏《渔光曲》第一段,学生讨论情景、情绪。
教师总结: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3)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2.复听全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3.学生听音乐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配乐讲故事。
4.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三、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聆听筝独奏《渔光曲》
.欣赏筝独奏《渔光曲》。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议论比较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筝的演奏姿势)表现音乐。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
四、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航》的乐曲。
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各组合成。
.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
总结:同学们为自己编织了一首美丽的《远航》曲,那优美、动听的情景让人十分向往,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优美的“交响乐”。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
一、学情分析
今年接任学校一年级四个班级及四年级四个班级的音乐课!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课堂常规较差。学生年纪小,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乐于参加音乐课堂活动,乐于在活动和课堂上表现自己。但是部分学生比较羞涩,不敢上台展现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学前段主要以律动为主,因而进入小学系统学习后,学生没有正确的演唱习惯和技能。学生记忆力强,对歌曲、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有着强烈的喜爱,听唱了很多课外歌曲,但以流行歌曲居多,且有着唱音不准,节奏不稳定,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等诸多问题。总的来说,一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他们进行音乐学习的动力和出发点,课堂常规和音乐课的相关知识技能需要从零开始。
二、教材分析:
教材理念及特点:
1.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
2.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觉去考虑问题,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个性发展。
3.本册教材强调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作,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标:
本年龄段的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参与性、积极性和成就性。通过课堂进行的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学会聆听欣赏音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在学生的心里种下“我最棒!我能行!”的自我肯定感,增强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活动中,改变学生过于主观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表扬他人;
在保证质量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音乐中的感知和体验,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演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音乐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2.学会聆听、感知、体验、理解音乐作品,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创造。
3.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能力。
4.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自我肯定、欣赏他人、乐于参加活动等学习过程性行为。
5.掌握正确的歌曲演唱方式
6.能在歌唱表演中,溶入、表现自己的感情。
7.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
8.学会小组间的分工、合作、交流、探究,增进学生的友谊。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1(9 .1—9.5)
第1单元《好朋友》
2(9.7—9.12)
3(9.14—9.19)
第2单元《快乐的一天
4(9.21—9.26)
5(9.28—10.3)
第3单元《祖国您好》
中秋节
国庆节
6(10.5—10.10)
7(10.12—10.17)
8(10.19---10.24)
第4单元《可爱的动物》
9(10.26---10.31)
10(11.2---11.7)
第5单元《爱劳动》 (11.9---11.14 (11.16--11.21
第6单元《小精灵》
13(11.23--11.28)
14(11.30—12.5)
第7单元《小小音乐家》 (11.7---12.12)
16(12.14—12.19)
第8单元《过新年》
17(12.21---12.26)
18(12.28—1.2)
复习并考试
19(1.4——1.9) 20(1.11——1.16) (1.18——1.23)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下一篇:销售主管年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