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由来(第2课时)教案语文S版
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 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 3 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 4 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 5 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 6 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
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7 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练习设计:
1、选词填空。
悲痛 悲愤 (1)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 ),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
(2)百姓在万分( )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奠屈原。
2、造句。
爱戴 传颂 3、读读比比,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4、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这些节日又是怎样由来的呢?能简要地复述吗? 试一试,去讲给你的好朋听吧!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小猪画画》课时练习D卷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小猪画画》课时练习(II,)卷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二第2课《猫和老鼠》课时练习A卷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语文教案
上一篇: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下一篇:毕业歌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