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
二OO七年十一月
目 录1总则 1.6启动条件2机构与职责 2.1机构设置2.2机构职责3预测和预警 3.1信息监控3.2预警行动3.3预警解除4分级响应 …5信息报送 …5.1报送时限5.2报送方式6应急准备 …7应急响应 …7.1启动程序7.2指挥与协调8.2救援与装备保障 9.1名词术语 9.2预案管理 9.3预案制定、解释及预案实施时间 ……10附件 …附件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及联系方式…附件3 分公司环境监测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附件4 分公司与外部救援单位联系方式……附件5 分公司所在地省、市环保局办公室联系表…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高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环境安全,编制此预案。1.2 编制依据针对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重大环境因素,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分公司有关规定,编制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葫芦岛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锦西石化分公司应急救援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是《锦西石化分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专项预案之一,用于指导分公司范围内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它突发事件次生、衍生重特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本预案适用于锦西石化分公司所辖区域。1.4 编制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维护公众健康和人身安全作为环境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加强环境危险源的监控,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和信息报告体系,从源头控制环境事件的发生。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企业自救,属地管理。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企业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全面实行企业自救,并及时向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报告。企业应接受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与地方政府部门协同合作,由地方政府动用社会救援力量,严谨、快捷、有序、冷静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科技支撑,区域联动。加强环境应急技术研究和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和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位于同区域的企业要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动机制,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对事发地企业进行援助,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应急能力。1.5 事件分类和分级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七类,分别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有毒气体扩散事件、辐射事件、海上溢油事件、陆上溢油事件、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参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其中Ⅰ级和Ⅱ级事件为集团公司响应级别,Ⅲ级和Ⅳ级事件为企业响应级别。具体根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危害等情况划分:1.5.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及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重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8)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1.5.2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6)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重大污染的事故。1.5.3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9人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及以上、15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 15~100吨,造成较大污染的事故。1.5.4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吨以下,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1.6 启动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经分公司应急指挥部批准,启动本预案:(1)发生Ⅳ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2)发生超出企业处置能力的突发环境事件;
(3)国家和省级、市级政府应急联动要求;
(4)发生次生或衍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本预案启动要求。2 机构与职责2.1 机构设置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环境保护处、安全监督处、机械动力处、生产运行处、技术发展处、工程管理中心、经理办、物资采购中心、人事劳资处、财务处、工会、消防支队、保卫处、职工医院的行政第一负责人担任。应急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处。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组、灭火救护组、事故调查组、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保卫警戒组、应急信息专家组、后勤保障接待组、善后处理组。2.2 职责2.2.1总指挥职责:负责分公司的应急总体组织指挥。(1)接警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听取现场人员汇报,了解事故部位、危害及人员伤亡情况。(2)组成现场指挥部,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3)根据灾情和施救的需要,确定总体施救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下达实施的指令。(4)随事故现场情况变化,听取各方面人员建议,适时调整施救方案,制定相应的对策。根据施救的需要,下达向外求援指令。(5)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向到场的地方政府领导汇报灾情和施救情况,并与之共同指挥施救。2.2.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按照各自负责的专业组的职责范围,行使各自的指挥职权,总指挥不在场时,生产副总经理行使总指挥的职权。2.2.3现场指挥组职责:现场指挥组由环境保护处、生产运行处组建,其职责为:(1)环境保护处:①环境保护处应第一时间了解环境影响程度、施救方案、力量与进展情况、现场通讯、道路交通、警戒等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②研究避免和减少环境影响的施救方案,并考查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向指挥部提出建议。③按要求向上级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④根据事故对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⑤若发生环境污染或可能发生环境污染,应立即组织现场环境监测,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判明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性质,提出消除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⑥在应急状态下,有权调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需人力、物力以及车辆等。⑦对于本企业外其他突发环境事件,应随时接受市应急办公室调遣,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2)生产运行处:①接到报警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通知分公司有关领导和主要处室领导。②依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等情况,做好生产、物料的组织安排和调度。③向指挥部提供事故部位生产性质、工艺流程、事故部位物料容积、理化性质及危害性等信息。④发生火灾时要及时通知新水车间确保消防水系统供水,并按施救的需要调整消防用水压力。⑤传达并组织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切断物料来源、物料捣出、紧急停车等决定。⑥明确事故现场的通讯网络和手段,传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⑦调度和组织扑救所需的公司员工。⑧负责事故后组织恢复生产。2.2.4灭火救护组职责灭火救护组由安全监督处、消防支队、职工医院组建,按指挥部的命令履行下列职责:(1)安全监督处①会同消防支队研究灭火,尽力保证环境安全的施救方案,并协助组织实施。②协调职工医院做好对伤者的抢救。③全面了解火情、施救、伤者救护、物资供给、人力配备等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2)消防支队①接警后消防支队应迅速达到现场,依据火情和场地实际,参照灭火预案立即实施人员抢救和灭火工作。②控制重大危险源灾害的进一步发展。③向指挥部汇报火情和施救情况,并按指挥部的指令及时调整抢救方案并实施。④及时向指挥部提出消防物资、消防力量的需求。⑤组织火场供水。(3)职工医院①应确保24小时内及时接警,接警后救护队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救护。②做好转运受伤人员过程中的医疗监护。③医院准备好医疗抢救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和救护车辆等,做好接待伤员、进行医疗抢救工作。④依伤员的伤势情况确定抢救方案并实施。⑤依抢救的需要向外界医疗求援。⑥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伤员抢救情况。⑦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2.2.5抢险抢修组职责抢险抢修组由机械动力处、工程管理中心组建。按指挥部的命令,履行下列职责:(1)机械动力处①向指挥部提供设备运行的有关数据及施救中应确保的重要设备的注意事项等信息。②组织电气、仪表、维修等单位进行恢复通讯、供电、供水、供汽和关键设备的排险和抢修。③负责组织事故后现场清理和设备、设施抢修及恢复运行。④按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2)工程管理中心①负责组织抢修因事故造成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等。②组织工程公司及其它各施工队伍按指挥部的指令清除交通、施救障碍物,负责调集抢险救灾所需的特殊机具设备。配合机械动力处对通讯、供电、供水、供汽的恢复及关键设备的排险和抢修。③负责组织施救所需抢险施工人员的召集和施救措施的实施。④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清理,并配合机械动力处对设备、设施抢修及恢复运行。2.2.6物资供应组职责物资供应组由物资采购中心、和汽车运输中心组建,其职责:①负责各种抢险救灾物资的组织和供应。②及时运送各种抢险救灾物资、设备及人员,提供运输保障。③负责抢险救灾所需车辆燃料的组织供应。2.2.7保卫警戒组职责保卫警戒组由保卫处、安全监督处交通管理站组建,其职责:(1)保卫处①负责事故应急状态下的现场警戒和保卫,维持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②负责应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③协同安全监督处交通管理站做好交通道路的管治工作。(2)安全监督处交通管理站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秩序的维持和管理,保证交通路线畅通,保障救灾车辆、物资和人员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2.2.8应急信息专家组职责应急信息专家组由技术发展处、及有关方面专家组建,履行下列职责:(1)及时通报事故源的变化,新救援技术的发展情况,为预案的修订提供依据。(2)协助建立重大危险源、危险设施、主要化学毒物数据库,向各有关机构提供技术咨询和应答。(3)参与施救方案的确定,及时向指挥部提供施救所需的技术信息,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为事故预案的制定、修订提供技术支持。2.2.9后勤保障接待组职责后勤保障接待组由经理办公室负责组建,履行下列职责:(1)接到应急事故信息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汇报分公司级领导和机关各部门。(2)负责去现场车辆的安排。(3)负责外来领导、专家、新闻等人员接待。(4)负责按指挥部的指示,安排宣传报道和事故信息对外的发布。(5)负责现场施救人员所需饮食等生活后勤有关事宜的安排。(6)负责协调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安排。2.2.10善后处理组职责善后处理组由经理办公室、工会、人事劳资处、环境保护处、安全监督处等部门组成,负责人身伤亡事故善后处理和环境污染理赔工作。2.2.11事故调查组职责事故调查组由环境保护处、安全监督处、生产运行处、机械动力处、技术发展处、人事劳资处、纪委、工会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者,统计事故经济损失,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编写事故报告。2.2.12车间职责(1)接到报告后,车间负责人立即上报并赶往现场,指挥员工按应急预案进行施救,并依灾情按照各自的职责,及时联络求援。(2)分公司指挥部成员到达后,及时汇报灾情和施救方案与施救情况,向指挥部提出进一步施救方案的建议,并执行指挥部的命令。(3)组建各救援抢险队伍,全面配合分公司各专业队伍实施现场施救。2.2.13员工职责(1)发现险情,按报警程序及时报告与报警;
(2)按应急预案做好应急事件初期的处理;
(3)本单位或上级部门负责人到达后,汇报处理及其它有关情况,全力配合消防队伍等各专业队伍做好施救。3 预测和预警3.1 信息监控分公司环保部门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重点排污口常规环境监测数据、基层单位上报预警信息、政府部门通报信息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并应将重大环境预警信息上报分公司应急指挥部。3.2 预警行动分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发展事态,以及政府发布的四级预警(红、橙、黄、蓝),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预警信息做出下列之一的判断:(1)达到本预案启动条件时,应立即进入本预案的启动程序;
(2)通知相关单位启动其应急预案,并及时通知分公司机关职能部门进入应急准备状态;
(3)通知相关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并联系跟踪事态发展。3.3 预警解除当不利环境影响消除时,分公司应急指挥部实施宣布预警解除,相关单位应急终止。4 分级响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集团公司根据情况给与协调支援。当事故发生后灾难危害程度达到Ⅳ级及以上时,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同时报告当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
集团公司根据事故发展势态和企业的请求,当达到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时,立即启动集团公司环境预案。5 信息报送5.1 报送时限对较大级(Ⅲ级)以上环境事件,分公司应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报集团公司。同时,分公司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事故报送时限的要求,将事故信息报告给当地政府。5.2 报送方式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总值班室或股份公司总裁办值班室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初步情况。续报随事态发展或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续报可通过电话、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事件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的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6 应急准备6.1 分公司调度接到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报后,立即报告分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当事故发生后灾难危害程度达到Ⅳ级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做好以下应急准备工作。(1)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主管安全、环保副总经理)或总指挥报告;
(2)通知安全监督处、机械动力处、生产运行处、技术发展处、工程管理中心、经理办、物资采购中心、人事劳资处、财务处、工会、消防支队、保卫处、职工医院相关单位。(3)指导事发基层单位进行应急处置。6.2 分公司应急指挥部接到应急办公室报告后,应做好以下应急准备工作。(1)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主管安全、环保副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应急准备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应急准备工作;
(2)指令分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3)做好启动分公司应急预案的准备。6.3 分公司职能部门依据所确定应急功能,按照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7 应急响应7.1 启动程序(1)当突发环境事件判断为Ⅳ级时,应急办公室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对于其它事件,应急办公室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本预案。如需启动本预案,则报告分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2)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接到报告后,下达启动本预案的命令。(3)启动命令下达后,应急办公室负责通知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4)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召开现场会,内容包括:制定抢险方案;
落实各部门及联系人并明确工作任务;
初步判定所需资源;
确定首次新闻发布的时间、发布渠道,确定新闻发布授权人;
确定其他紧急处置的事项。7.2 指挥与协调7.2.1 分公司应急指挥部(1)了解事件事态、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安排事故单位先期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实行紧急自救,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
(3)负责联系有关人员和专家组赶赴现场;
(4)及时向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并协调有关救援力量;
(5)协调内部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支援。7.2.2 应急办公室(1)收集现场情况资料,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并传达应急指挥部的指示;
(2)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及时向地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调分公司内、外部救援力量;
(3)根据应急指挥部指令,派出赴现场人员;
(4)负责对外新闻发布材料的起草工作;
(5)组织专家制定环境应急处置技术指导方案;
(6)协调现场环境污染监测和控制;
(7)配合和参与善后处理工作和事故调查工作。7.3 应急监测7.3.1 机构和职责分公司环境保护处负责组织完善环境应急监测。7.3.2 应急监测响应程序(1)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时,同时启动分公司应急环境监测。(2)应急办公室将基本情况通知环境监测站,并下令开展环境监测。(3)接受应急监测任务后,环境监测站应立即准备好应急设备和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尽快以现有能力开展应急监测。(4)应急办公室和监测站根据现场实际,编制应急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为:1)初步确定监测项目;
2)选定监测分析方法;
3)确定相应的监测仪器和采样设备;
4)根据污染情况初步确定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方式和频次。根据事态的发展,监测人员可以对监测方案不断进行调整。(5)现场监测人员应尽快向指挥部报告有关便携式监测仪的监测结果,定期或不定期编写监测快报。污染跟踪监测则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以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定时编制报告。7.4 处置措施与安全防护7.4.1 应急处置措施在当地政府介入前,分公司应成立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自救:(1)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
(2)及时控制或切断危险源,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洗消等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消除环境污染;
(3)做好波及区域的布防,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严防对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
(4)迅速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负责实施;
组织环境监测站实时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5)及时向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在当地政府介入后,企业应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和特点,根据实地情况,采取但不限于以下相应的处置措施。...1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1)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污染源;
(2)迅速了解事发地及下游一定范围的地表及地下水文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
(3)迅速布点监测,在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出具监测数据:测量水体流速,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
(4)针对特征污染物质,采取有效措施使之被有效拦截、吸收、稀释、分解,降低水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
(5)严防饮水中毒事件的发生,做好对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
(6)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7)排洪系统造成外部水体污染的具体措施:当发现排洪系统被污染时,启动供水车间应急计划,由环境保护处安排供水车间排洪巡检人员调整好各排洪系统的启闭器开度,控制好水位,确保水面污染物不外流。必要时,实施有效的三级防控,可以全部关闭启闭器,坚决避免污染外部环境;
由环境保护处安排环保监测站加强对排洪系统水质进行监测。生产运行处安排汽运中心抽油车回收被污染的污水,放到厂内指定地点,进行进一步处理;
对可能造成外部水体被石油类污染的情况下,在排洪出口或五里河中辅设吸油毡、设置围油栏,实施拦截。排洪系统水质达到合格排放标准后,环保监测站将分析结果汇报环境保护处,由环境保护处通知供水车间恢复正常操作。7.4.1.2 突发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的处理(1) 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污染源;
(2) 迅速了解事发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
(3) 迅速布点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以及现场空气动力学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力、大气稳定度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敏感环境目标;
(4) 做好可能受污染人群的疏散及对毒气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
(5) 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监测,预测污染扩散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6) 公司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时,启动气体车间应急计划,由生产运行处安排气体车间将可燃气体引入火炬系统,直接燃烧排放;
如液氨等不可燃气体泄漏,可以开启固定水喷淋设施,形成水幕吸收氨气,降低浓度。由环境保护处安排环保监测站进行大气质量分析,确保空气质量。由环境保护处安排人员疏散,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由生产运行处安排车间关闭泄漏点前后手阀,防止事态扩大,机动处组织堵塞泄露点,及早恢复生产。(7) 若外部相邻企业生产异常,经由岗位人员汇报或在线监测系统报警显示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时,按如下程序启动应急预案。1 岗位人员发现有不明或蓝色烟雾扩散,同时伴有刺激性气味,应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向车间汇报。2 车间确认后,及时向分公司环保处环保监督室(2177156)汇报。若有人员中毒,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车间做好防毒准备。3 环保监督室接到汇报后,通知环保科(2179466),立即携带应急监测仪器同环保科人员一起到事发地点巡查、采样分析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风向。4 环保监督将监测结果及现场情况及时汇报环保处领导。5 环境保护处根据监测结果及现场情况判断事件严重程度,及时反馈到报警单位和周边单位做好防范。必要时,汇报环境保护局(3116967)予以协调解决。6 若环保监督人员直接从在线监测系统发现有外来毒气扩散,首先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做好防范,接着按③-⑥程序进行处理。...3 辐射事件的处理(1)对于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被抢的事故:1)应当组织力量排查与搜寻丢失或被盗被抢的物质;
2)配合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侦破;
3)在指定区域内宣传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特性。(2)对于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1)迅速做好事故现场布控,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
积极与当地政府环保、卫生、公安部门协调,切断一切可能扩大辐射污染范围的途径;
2)迅速收集现场信息,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负责实施;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具进入事故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放射强度,尽早查明事故原因,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3)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组织有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和治疗。7.4.1.4 海上溢油事件的处理迅速通报海事主管部门,并根据已有条件按下列步骤采取自救措施:(1)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溢油源头;
(2)迅速了解溢油的类型、海况和风况,预测溢油扩散趋势;
(3)调查事发海域附近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繁殖区等重要环境保护目标,采取措施使其免受或少受影响;
(4)采用围油栏等措施限制溢油扩散范围,同时使用机械回收、喷洒消油剂、现场焚烧、生化补救等方法消除污染油层;
(5)调查溢油对海岸线和海洋生物的影响。采用高压冲洗、真空回收、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等方法清除海岸线污染。协助开展野生动物的救治工作。...5 陆上溢油事件的处理(1)采取有效措施,立即切断溢油源;
(2)采取围、堵等措施控制影响范围;
(3)采用机械回收等方法,将溢油最大限度地回收;
(4)评估对生态保护目标的破坏程度,形成报告。(5)油品泄露的具体措施:加强巡视及设备定期检修,防止油品泄漏的发生。在油品泄漏后立即切断油源并利用油罐、装置区围堰控制油品泄漏影响范围,启动东、西油品、成品和调合车间应急计划,同时及时上报并根据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请求调度指挥系统和环境保护处协助处理。在调度指挥系统的协调下,生产、安全、环保、机动、事故单位等相关各部门各施其职,在现场总指挥的指挥之下进行配合处理事故。...6 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的处理(1)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切断污染源;
(2)迅速了解事发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表及地下水文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采取措施尽力保护重要目标不受污染;
(3)若污染物质污染了水体,则实时监测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预测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防发生饮水中毒事件;
(4)实时监测大气中剧毒物质的浓度,并预测污染物质的迁移扩散及转化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消毒、洗消、清运,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6)做好可能受污染人群的疏散及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7)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当由于锦西石化分公司固体废物填埋场中的隔离膜、隔离土层破裂,致使固体废物污染外界土壤时,由锦西石化分公司固体废物填埋场监护人立即汇报环境保护处,由环境保护处联系工程管理中心抢修破裂部分,防止固体废物污染土壤。环境保护处安排环保监测站化验填埋场附近的监测井水质,并及时通报葫芦岛市环保局监测结果。泄漏点处理完后,由环境保护处联系权威部门进行验收,并向周围群众公布验收结果。7.4.2 安全防护⑴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⑵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协助政府现场应急救授指挥部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提出群众疏散方式的建议,协助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提出患者医疗救护方案的建议。7.5 扩大应急当突发环境事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或因事故衍生问题造成重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分公司应根据事态发展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同时向集团公司应急机构请求扩大应急。7.6 信息通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通报准确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于较为复杂的事件,可分阶段通报,先简要通报基本事实。7.7 应急终止经应急处置后,确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⑴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⑵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并且无再次升高的可能;
⑶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⑷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⑸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后,企业可以向政府现场救援指挥部申请终止应急,经政府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上报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签发应急终止令,宣布应急终止。7.8 善后处理⑴企业应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支付赔偿或补偿,并尽力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超出企业能力的,上报集团公司协调解决;
⑵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单位进行应急过程评价,编制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应急总结报告,并在1个月内上报应急指挥部;
⑶根据实战经验,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8 应急保障8.1 通讯与信息保障分公司调度室、环保值班室:保证24小时值班电话有人值班,内外部能随时取得联系。8.1.1内部常用报警电话分公司总调度室:88222 88444 88555(分公司总调度室电话也是分公司对外的企业应急电话)。火警(消防支队):
119 (外线:2178119)气防(气防站):
118 (外线:2178118)职工医院急救:
120 (外线:2771120)保卫:110环保监督室(24小时值班):21771568.1.2外部常用报警电话:市消防支队火警:0119(外线119)市环保局应急电话:012369市环保局值班电话:03116967市卫生监督所值班电话:03115504市医院急救:01208.2 救援与装备保障应急装备和队伍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以分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分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习。医疗卫生保障。分公司负责协调应急处置中的相关医疗部门,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实施现场医疗救护,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治安保障。分公司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要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
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物资保障。分公司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应急设施、物资,通过现有资源整合、针对性购置等方式,加强环境应急预警、环境应急安全防护、环境应急监测等系统建设,保障环境应急救援资源的共享和需求。资金保障。分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对日常环境应急工作所需费用、环境应急监测预警系统配备和维护所需资金做出预算,财务部门审核,经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审定后,列入年度预算。分公司环境应急设施、常备应急物资由分公司自筹资金解决,列入投资或生产成本。8.3 技术保障8.3.1 分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分公司负责组建专家库,专家库由环境监测专家、危险化学品专家、环境评估专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特殊风险(井喷、溢油、泄漏、爆炸等)工程专家等组成。8.3.2开展分公司范围内污染源、放射源、生产作业涉及环境敏感目标等环境保护信息的调查,掌握污染源的种类、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分布,放射源的类别、特性、地区分布,环境敏感目标的名称、性质、保护范围等信息,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料;
8.3.3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网,包括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收集处理系统等,做到尽早发现、报告和处理;
8.3.4 分公司要完善现有监测站建设,具有一定快速应急监测能力。8.3.5 在应急响应状态下,应急求援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得到当地的环保、公安、医疗、交通、气象等部门的技术支持。8.4 宣传、培训和演习8.4.1 公众信息交流。分公司应按突发环境事件的特性,采取适当方式向周边群众讲明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8.4.2 员工培训。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对应急救援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应急培训,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8.4.3 训练演习。分公司定期组织应急队伍进行训练和演习,也可与当地地方政府联合演习;
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面演习,演习要有记录和书面总结。8.4.4 监督检查。分公司对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9 附则9.1 名词术语⑴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⑵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人安全的环境事件。⑶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
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⑷本预案中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⑸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⑹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9.2 预案管理9.2.1 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9.2.2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动、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分公司及时组织修订。9.2.3 本预案由分公司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总经理签发后方可生效。9.3 预案制定、解释及预案实施时间9.3.1 本预案由分公司环境保护处制定。9.3.2 本预案由分公司应急办公室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9.3.3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0 附件附件1 锦西石化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附件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及联系方式附件3 锦西石化分公司环保处环境监测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附件4 锦西石化分公司与外部救援单位联系方式附件5 锦西石化分公司与省、市环保局办公室联系表附件6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附件7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总结报告》基本内容附件8 锦西石化分公司污染物排放所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目录
附件1 锦西石化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部门姓名
职务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办公电话86003890068830888688885118939985358
移动电话13904298166139042962301380429550013904290260135042200311350429116613904290253锦西石化分公王洪斌司锦西石化分公张维君司锦西石化分公张友才司锦西石化分公胡晓明司锦西石化分公司魏立东锦西石化分公陈 志司锦西石化分公孙景毅司锦西石化分公常力强司锦西石化分公司经理办公室环境保护处安全监督处技术发展处生产运行处机械动力处保卫处崔柳凡姚新生苏忠孝刘月光高 飞李建鹏陈 宏谢明森
党委副书记总会计师主任处长处长处长处长处长处长主任主任主任主任支队长
851181390429036
18555589867856718813788558896788990188030854228897887424888368876
513904295983139042953881335239166013704294908133098908801300928928513898936611139042903021384296996613504293685131309800091384295188013050994868工程管理中心李怀斌物资采购中心夏大勇综合服务中心齐广纯汽车运输中心崔玉华消防支队
崔学仁附件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及联系方式姓 名 志单位锦西石化分公司
专业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135042911661390429392913130975678
石油炼制61882污染治理88139环境监理3116970周锡福锦西石化分公司环保处于景波葫芦岛市环保局吴天一葫芦岛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井绪智葫芦岛市环保局污控科孙玉
环境监测3112276污染控制3116891生态保护3112037
138987877801389896457813009285266葫芦岛市环保局生态保护科附件3 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单 位姓名
职务站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标准化分析
办公电话894608946289462894616542
2移动电话1370429039613514299910130438831571389899159613704292769环境监测站何志慧环境监测站高静辉环境监测站李乱青环境监测站郭艳菊环境监测站周红光环境监测站王继彭环境监测站王少彬环境监测站李海鹏环境监测站崔丽丽环境监测站钟灵秀环境监测站李晓冬环境监测站孙志伟环境监测站温永成环境监测站李志敬环境监测站孙锦屹环境监测站刘金华
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司机
8946389463894636542265422654226542265422654226542289459
1389893019413898930184139429611681310429696913514292565138429565861389878841113358801346138042988261350422116513842932992附件4 分公司周围所属或相邻单位联系方式单位锦西化工总厂
部门调度室安环处锦西化工机械厂锦西石化锦西石化
总机安环处莲花宾馆职工医院
电话270949227090772981230298058521783802179971锦西石化锦西石化锦西石化锦西石化锦西石化锦西石化
体育馆文化宫设计院渤海酒店东门社区南山社区杨屯油库
60747217349421780612179520217542821714672820615附件5 分公司所在地相关省、市环保局办公室联系表单位名称辽宁省环保邮编11003
3地址沈阳市葫芦岛市
区号0240429
办公室电话86625021311686
4夜班电话866252583116967
传真866250173116864葫芦岛市环125001保局
附件6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报告单位报告时间
报告人
年 月 日 时 分基本情况;
事件类型:
事件时间:事件地点:
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质:
伤亡情况:抢险情况:
救护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
现场指挥部及联系人、联系方式:
预计事件事态发展情况:
需要支援项目:
接收信息部门要求下次报告时间
接收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附件7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总结报告》的基本内容一、《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㈠前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事件类别以及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事件调查组的组成情况。㈡事件单位概况事件单位成立的时间、改(扩)建时间、产品种类、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污染产生及处理情况,劳动组织情况。㈢事件发生及应急救援情况1、事件经过事件发生过程、主要违法事实、事故后果等。2、事件报告、处置情况㈣事件原因及性质1、事件原因⑴直接原因;
⑵间接原因。2、事件性质与分级㈤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事件责任者的基本情况(姓名、职务、主管工作等),责任认定事实、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及处理建议。并按以下顺序排列:1、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
2、给与党纪政纪处分或经济处罚的;
3、对事件单位的处罚建议。㈥防范措施主要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事件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并对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法规、规章及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㈦附件1、事件现场平面图及有关照片;
2、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结论、环境监测数据或技术报告;
3、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及统计表;
4、事件调查组名单及签字;
5、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总结报告》㈠评价的基本依据:1、环境应急过程纪录;
2、现场各专业应急求援队伍的总结报告;
3、现场应急求援指挥机构掌握的应急情况;
4、环境就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的社会影响;
5、公众的反映等。㈡得出的主要结论应涵盖以下内容:1、环境事件等级;
2、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
3、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
4、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
5、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
6、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
7、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
8、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附件8 石油石化行业污染物排放所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目录1、国家及行业标准⑴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 (SY/T5329-1994)《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4914-85)《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8-2001)《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GB15581-95)⑵气《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⑶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⑷固体废物《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BGB18599-200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⑸放射性《放射性废的分类》(GB9133-1995)《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93)《辐射防护规定》(GB8703-1998)2、地方标准⑴辽宁《辽宁省污水与废气排放标准》(DB21-60-89)《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DB21-777-94)
一、基本概况
(一)行政区划
我县位于xx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东南陲,古长城外侧。周邻xx市、万全、尚义、康保、沽源、xx县,又与内蒙古xx县接壤。东西109公里,南北67公里,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现有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1189个自然村,总人口37.1万人。
(二)自然资源
境内地下矿藏丰富,现已发现和探明有金、银、铅、锌、硫铁、硅藻土、浮石、大理石、萤石、橄榄石、石灰石、褐煤、专用粘土等20余种。蔡家营铅锌矿属全国大型综合矿床,富含铅、锌、金、银,矿石储量达8000万吨。
森林覆盖率达到22%,天然植被以耐寒、旱生、半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披硷草、羊草等。人工植被为人造林木和人工种草,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落叶松,主要人工种草种类有:沙打旺、苜蓿等。
野生动物中兽类主要有:兔、鼠、蝙蝠、狼、狐等野生动物,禽类有大雁、野鸽、喜鹊、野鸡等。
(三)自然气候
我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397毫米,无霜期95—110天,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日照时数2841.8小时,全年活动积温2448℃,年平均7级以上大风日数53天。气温低、无霜期短、光照充足、平均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少雨是主要气候特点。
(四)主要河流
境内有25条河流,主要是内陆河水系,分三个流域,包括安固里淖流域、九连城流域、西盐淖流域,河流主要汇集处为安固里淖。安固里淖等10条主要河流年产水量7261万立方米。地下水年补给量2.755亿立方米。现有中小型水库10座,控制面积7.13万亩。
(五)交通状况
张北雄距要位,背靠内蒙,南临京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闻名世界的古张(张家口)库(库伦)大道必经之地。县城距北京240公里,距张家口和京包铁路45公里,207国道、张化、张尚、张沽、东商、张三等公路干线和正在建设的张石高速公路于此聚集辐射,构成了以县城为枢纽,连接内蒙、辐射京津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沟通华北内地与xx坝上及内蒙古的咽喉要道。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发生泄露的危险性增大。
(六)污染物排放情况
XX年,全县共有重点工业企业19家,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604万元;
主要污染物有cod、氨氮、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固体废物等六项污染控制指标;
全年总用水量450万吨,其中:工业用水总量189.94万吨,共排废水282.8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60.88万吨;
cod排放量379吨,氨氮排放量1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70吨,烟尘排放量123吨,粉尘排放量53吨,固体废物排放量1.09万吨。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有:皮毛加工行业、马利、天露等企业,危险源主要有:铅锌矿、东华公司。
4567
二、总 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环境权益,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切实降低环境污染的危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意识和应急能力,指导和规范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xx省环境保护条例》、《xx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xx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xx省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xx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应急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
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件;
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环境污染事件等。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主要包括:
(1)辖区内使用、经营、贮存、运输危险化学物品的单位和企业发生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
(2)城镇水源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
(3)重点污染源和排污企业超标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4)地震、洪灾、滑坡、泥石流等导致的环境污染;
(5)战争、破坏、恐怖活动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环境污染;
(6)其它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
(五)工作原则
按照政府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的工作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提高快速反应与应急处理能力,做好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统一领导,明确职责
我县环境污染与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2、统筹规划,协调配合
县环境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纳入本县公共安全检查保障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在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中,各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实现物资、设备、技术和信息的共享。
3、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在应急突发环境事件中,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把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控制并消除隐患,减轻环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4、依靠科学,提高素质
配备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设施,积极做好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处置设备的保管和使用工作,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定期组织演练,并做好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
4567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部与职责
1、领导机构
成立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负责本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应急指挥部由县政府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县长任总指挥,县政府办主管副主任xx县环保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县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农牧局、林业局、建设局、气象局、发展改革局、监察局、广播电视局、民政局、财政局、交通局、供电公司、各通讯公司、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环境污染事件的态势和处理情况随时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2)进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3)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事件调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等工作;
(4)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监督其贯彻执行;
(5)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指挥重点防控单位进行应急处理的演练。
2、工作机构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下设应急指挥办公室、事件救治组、事件监察组、事件监测组、事件监控组、事件信息组、后勤保障组和宣传报导组,具体职能如下:
(1)应急指挥办公室:组织协调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工作;
完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环保局等部门组成,该组由县政府办牵头。
(2)事件救治组:制订救治方案;
指导医疗机构诊断、治疗抢救工作,督促检查医疗机构落实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提出医疗卫生资源调配方案,并组织实施。成员由县卫生局、防疫站和各医疗单位组成,该组由县卫生局牵头。
(3)事件调查组:负责污染事件的现场调查、取证;
调查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
调查清楚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
调查清楚事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
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等;
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人员撤离、隔离和警戒工作
关于印发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函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2007年1月xx日市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
二OO七年一月xx日
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编
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分类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与职责2.1指挥机构组成2.2指挥机构职责2.3专家咨询委员会3预防和预警3.1预防预警信息3.2信息报送与处置3.3预防预警行动3.4预警分级3.5预警措施3.6预警解除3.7预警支持系统4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机制4.2应急响应程序4.3指挥和协调4.4应急处置4.5事件通报与信息发布4.6应急结束5应急保障5.1资金保障5.2装备保障5.3通信保障5.4人力资源保障5.5技术保障5.6宣传、培训与演练5.7应急能力评价6后期处置6.1善后处置6.2保险7附则7.1预案管理与更新7.2奖励与责任追究7.3预案实施时间1总则1.1编制目的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安全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处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保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政府有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制定本预案。1.3分类分级1.3.1事件分类本预案所称的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分为三类:(1)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
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件;
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
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等。(2)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3)核污染事件和电磁辐射污染事件。1.3.2事件分级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或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或发生
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3)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4)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灾害;
(5)高致病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造成特大污染事故;
(6)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市和区域流域之外的或按“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3级以上的事件;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
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或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者失控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3)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污染事故,或资源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主
要保护对象或其栖息地遭受毁灭性破坏,或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
(4)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种灭绝的事件;
(5)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
(6)进口再生原料严重环保超标和进口货物严重核辐射超标或含有爆炸物品的事件;
(7)非法倾倒、埋藏剧毒危险废物事件。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污染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者失控。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本市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者失控。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或者参与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1.5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健全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切实加强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科学指挥能力和水平;
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有效机制。(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本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3)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把事故防范作为主要工作任务,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做好生产设备及污染防治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外排污染物的日常监测,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员、技术、物质和设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增强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感。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4)依靠科学,处置果断。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应当依靠科学,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证预警、响应、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依法及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果断、准确处置。2组织指挥与职责2.1指挥机构组成成立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总指挥: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副总指挥:市环保局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地矿局、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市消防大队、市财政局、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市监察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2.2指挥机构职责2.2.1市应急指挥部职责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并监督其落实;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的建设;
决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应急工作;
决定应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2.2.2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应急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建议;
传达市指挥部应急指令;
负责应急期间信息收集、分析、上报工作;
协调成员单位和事发地政府的应急工作;
负责应急期间情况通报;
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2.2.3成员单位职责(1)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积极主动地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相关知识的普及。(2)市环保局:拟定和提供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计划;
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和技术准备;
直接组织或参与调查突发环境事件;
统一协调和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协作联系制度;
组成应急处置专家组,提供科学决策意见;
组织实施减轻污染危害措施,建立重点排污单位、重点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隐患预警技术档案;
组织环境监察、监测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负责与上级环保部门、相关县(市、区)环保部门和市直相关部门的联系、传达、协调工作;
统一对外发布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信息;
负责对造成污染事件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的意见;
参与对造成污染事件的当事人提出处理意见等。(3)市公安局:积极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火情、灾情、险情的现场处置;
密切注视与事件有关的社会动态,维护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的社会秩序和治安保卫工作,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组织当地群众撤离。(4)市人武部:组织指挥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工作。(5)市武警中队:组织指挥武警部队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行动,配合公安部门做好现场的控制工作,必要时参与事发地的警戒和污染消除工作。(6)市财政局:组织安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7)市安监局:依法行使国家安全生产监察职权;
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行业、部门涉及环境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参与突发环境事件中有关安全事故的处理。(8)市地矿局:负责对重大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体灾害和地面塌陷的监测、勘察、预防和抢险工作;
并向指挥部提供山地灾害易发地区的预测预报,避免由此造成的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污染防治设施受损而形成的重大环境污染。(9)市建设局: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中被损毁的给排水设施进行抢排险,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10)市监察局:负责督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责任制、工作纪律的执行和落实,对违纪行为进行查处。(11)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负责对外来物种和重大外业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入侵的监测,发布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并组织扑灭。当突发环境事件对农业、林业、渔业、生态产生严重危害时,负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12)市水利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为市应急指挥部提供必要的汛情雨情资料,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污染防治设施保障;
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水域的监测和调控工作,消除水域污染。(13)市交通局:负责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水运、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顺畅,优先运送应急人员和物质、设备;
组织调配应急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14)市卫生局:与环保部门共同制定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并负责检查、督促和落实;
负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15)市气象局: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提供气象分析预测信息。2.3专家咨询委员会市环保局负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环境监测专家、危险化学品专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核与辐射专家、环境评估专家、防化专家、水利水文专家等组成。职责为:参与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对事件级别进行评估,对采取的应急措施提出建议和进行技术指导,为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预防和预警3.1预防预警信息3.1.1环保部门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全市环境及污染源信息的收集、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市外有可能对我市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3.1.2各突发环境事件成员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可能造成环境事件或环境事件处理所需信息的监测,并做好相关信息的接收、报告、处理和统计分析。3.2信息报送与处置3.2.1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一般以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市应急指挥部,较大以及以上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市指挥部和上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市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对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立即向上一级应急指挥部报告。3.2.2报告方式与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
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初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外来入侵有害物种的名称和数量及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在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核与辐射事件的报告按照核安全法规报告制度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执行。3.3预防预警行动(1)开展污染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市环保局负责对生产、贮存、运输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核技术利用单位的普查,掌握全市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的建议.(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价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涉及有毒有害和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新、扩、改建项目凡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加工的,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要制定应急预案。(3)加强环境应急科研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并建立本市环境污染扩散数字模型,开发研制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软件。3.4预警分级对应本预案中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级到高级,依次用蓝色Ⅳ级、黄色Ⅲ级、橙色Ⅱ级和红色Ⅰ级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3.5预警措施进入预警状态后,市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2)发布预警公告。按照预警等级,蓝色预警由市政府负责发布,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由上级政府负责发布。(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等保护措施。(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3.6预警解除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因素已经消失,由发布预警公告的政府,向社会发布解除预警公告。3.7预警支持系统(1)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市环保局负责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强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区域环境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核与辐射事故预警信息系统等。(2)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数据系统、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突发事件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恢复周期检测反馈评估系统、核与辐射事件数据库系统。(3)建立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建立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协调指挥中心及通信技术保障系统,暂不具备条件的建立事件现场无线集群呼叫系统等。4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机制对应本预案中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时,由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采取Ⅳ级应急响应行动,启动并实施相应应急预案。对Ⅰ级、Ⅱ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可能发生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4.2应急响应程序4.2.1Ⅳ级以上应急响应时,市环保局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1)立即向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及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2)开通与所在地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3)通知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分析情况。根据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地方或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4)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5)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向上级提出请求。4.3指挥和协调4.3.1指挥和协调机制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市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指挥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市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件所在地、毗邻地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参与应急处置。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密切配合,相互协同,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应急状态时,市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运用指挥决策系统,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市应急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市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环保、卫生、交通、安监、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监管检查有关资料,为市应急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提供基础。4.3.2现场指挥协调主要内容⑴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⑵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⑶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⑷及时向上级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⑸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⑹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⑺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受灾群众返乡时间。4.4应急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按照本预案和各类涉及环境的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环境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等有关技术规范组织实施。4.4.1应急监测市环保局环境应急监测队伍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⑴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水文、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此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事件发生初期,根据事件发生地的监测能力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尽量多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⑵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等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4.4.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事发现场的程序。4.4.3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⑴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向群众告知应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⑵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水文、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⑶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4.5事件通报与信息发布4.5.1事件通报⑴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或者可能影响到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县(市、区)时,环保部门在应急响应的同时,应当按规定及时向有关县(市、区)环保部门通报。⑵如果突发环境事件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中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籍人员,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规定渠道上报国家相关部门。4.5.2信息发布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由xx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按照《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办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4.6应急结束4.6.1应急结束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结束条件:⑴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发生条件已经消除。⑵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⑶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⑷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⑸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4.6.2应急结束的程序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现场应急指挥部或事件责任单位的建议,决定结束应急状态并由原发布预警部门公告。⑵现场应急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结束命令。⑶应急状态结束后,各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自然过程或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4.6.3应急结束后的行动⑴应急状态宣布结束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⑵应急过程评价由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会同事发地政府组织实施。评价的基本依据:一是环境应急过程纪录;
二是现场处置组及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
三是现场应急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
四是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五是公众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应为:一是环境事件等级;
二是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
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
四是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
五是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
六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
七是发布的公告及公布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的何种影响;
八是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
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⑶对于应急行动,市应急指挥部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市应急指挥部负责编制环境应急总结报告,于应急结束后15天内上报市应急委员会备案。根据实战经验,市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本预案。⑷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5应急保障5.1资金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所需经费列入年度市财政预算。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对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地方,根据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实际情况,市财政适当予以支持,对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较大的非事故责任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补偿或救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支出渠道以及拨付和使用的管理等,按现行规定执行;
在紧急情况下,财政部门应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确保应急资金及时到位。5.2装备保障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建立和完善环境、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5.3通信保障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讯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市环境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处置工作的联络畅通。5.4人力资源保障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要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
对本市所属企业消防、防化等应急分队进行组织和培训,形成由市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5.5技术保障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确保在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建立环境应急数据库;
环境监测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专业技术机构随时投入应急的后续支援和提供技术支援。5.6宣传、培训与演练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增加公众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环境监测机构以及有关企业、专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环保部门按照环境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5.7应急能力评价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市指挥部负责对部门环境应急机构的建立与运行实施监督,市环保局负责定期对市环境保护系统的环境应急机构、队伍建设和运行进行自查,对环境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6后期处置6.1善后处置市政府及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应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6.2保险逐步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鼓励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7附则7.1预案管理与更新本预案由市环保局组织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环保局负责管理与实施。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市环保局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市政府审定。7.2奖励与责任追究7.2.1奖励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⑴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⑵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⑶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⑷有其他特殊贡献的。7.2.2责任追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⑴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引发环境事件的;
⑵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⑶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⑷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⑸盗窃、贪污、挪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⑹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⑺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⑻其他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7.3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主题词:环保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函──────────────────────────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市人武部政工科,市法院,市检察院,群众团体,新闻单位。──────────────────────────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月xx日印发──────────────────────────共印200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共7篇)
上一篇:马喜林同志先进事迹
下一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