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北师大教案模板

|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少 儿 英 语 教 案 模 板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 (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Greeting(问候) warm up(热身) Review(复习) New Leon(新课) 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 业 的 布 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
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
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
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
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如:Hello! Amanda.I am Go go.This is Unit 11„„„ Goodbye! 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

(2)修正过程:

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 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 C:提出问题。

D:结束Say:“ Good bye! ”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

(2)词句的翻译。

(3)疑难解答。

(4)家长的经验交流。

1、日出

刘白羽

【备课时间】:2007年8月1日【授课时间】:2007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日出吗?(由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日出景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白羽眼中的日出是怎么样的。

二、简介作者:

刘白羽,现代着名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解放战争期间曾任新华社随军记者。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次奔赴朝鲜战场。解放后从事党的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朗读课文,教师加以指导。 2、理清本文的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四、再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日出图观察角度日出时节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景物特点 海涅描写的俯视冬季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云雾缭绕 屠格涅夫平视秋季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柔和明丽 描写的露了露面,……一轮朝日。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刘白羽描写的平视冬季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雄伟瑰丽 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我了这篇课文,下节课我们做具体的分析。

【作业布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教学反思】:

1、日出 刘白羽

【备课时间】:2007年8月1日【授课时间】:2007年月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我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做具体的分析。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
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2、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⑴、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⑵、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3、齐读两幅日出图。

三、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⑴、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⑵、在黄山狮子林。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四、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1、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2、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3、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4、讨论:日出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布置作业】: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日出

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看日出胜地)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看日出优胜之地)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 日出时——红带扩大成红云、红海 暗红——发亮

日出后——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

照亮一切,印红一切 【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学设计

姓名:张晓妮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3、在合作探究与交流中,体验运用所学的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前两天,我们班的同学为参加学校的“六一”体育节活动,进行了一次投篮比赛,我们一起来看。

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做小裁判,帮助我比一比他们哪队能获胜?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学生大声地喊,观看录像后,学生被比赛的热烈场景所感染,显得有些激动,情绪高涨地回答。)

谢谢大家的热情帮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投篮情况统计图。(教师分别出示男生队、女生队踢毽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生1:男生队五人的成绩分别是:

4、

7、

5、

4、5 生2:女生队四人的成绩分别是:

7、

3、

5、9 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他们哪队能获胜? (片刻地思考之后,许多同学兴奋地举起手,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男生队获胜。

生2:女生队获胜。

(显然,学生的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孩子不服气地举起手,七嘴八舌地说着,男生队获胜,女生队获胜„„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特意制造认知冲突,这样自然诱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愿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研究的热情。)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你是怎么知道的哪队能获胜?说出理由来。

生1:我认为男生队获胜,4+7+5+4+5=25个,男生队一共踢了25个,7+3+5+9=24个,女生队一共踢了24个,男生队比女生队多,所以男生队获胜。

生2:我不同意你的想法,男生队有5人,女生队有4人,人数不同。

生3:25比24就是多1个。

生4:踢毽的总数是多1个,可是男生还多1个人呢?

(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参赛人数不同,比总数是不公平的,诱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愿望。)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的方法不太公平,现在,我们有没有比较公平的办法呢? 生1:平均。

生2:算算平均每人踢几个?

生3:不对,应该是算一算男生队平均每人踢几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几个?

师:是啊,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要想公平地比较哪队获胜,我们就比每个队平均每人踢几个,这个方法能比较公平的比较出哪队获胜?有信心自己试一试吗?

学生齐声回答:“有”。

(经历了一番讨论交流,学生信心大增,都想自己试一试。本环节的设计,通过男生队、女生队参赛人数不同,在比较哪队获胜时,引发出矛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在解决哪队获胜的实际问题的需求中,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产生学习平均数的迫切需求。)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独立尝试

师: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练习纸第一个问题的地方。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我希望通过教师的充分放手,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自身丰富的“平均分”的体验,发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操作求出平均数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2、交流汇报

生1:丁丁踢了7个,他最多,拿出2个给小华和阳阳,这样他们每人就平均了,平均每人踢5个。再看女生队,也把多的拿出来给少的,移动一下,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6个比5个多,女生队获胜。

(利用教师准备的统计图,请生1边说边摆,在生1操作的过程中,组织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生1的操作过程,帮助同学们理解利用统计图“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的方法。统计图“移多补少”的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 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直观理解平均数与一组数据的关系。) 师: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这个数就是原来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生2:我能用计算的方法

男生队:4+7+5+4+5=25个 25÷5=5个

女生队:7+3+5+9=24个 24÷4=6个

女生队获胜。

师:谁能解释算式的意思?

生3:男生队把每个人踢的个数加起来,他们一共踢了25个,再用25除以他们的人数,就是平均每人踢的个数。

生4:女生队也是这样算的,把丽丽的、小芳的、元元的、旭旭的加起来,一共踢了24个,再除以她们的人数是4人,就得出了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

师:我们先算出每一队踢毽的总个数,然后用总个数除以每一队的总人数,就得出每一队平均每人踢毽的个数。

(在学生讲解算式的意思之后,我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平均数的办法,比较公平地比出女生队获胜,大家真是公正的小裁判。

(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都有些洋洋得意,情绪兴奋。)

3、理解意义

师:我们计算得出女生队的平均数是6个,我想问问大家这个“6”表示什么?

生:是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

师:是丽丽踢6个吗?是小芳踢6个,是元元踢6个,是旭旭踢6个?是谁踢6个?

(随着教师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不断地摇头,连声说“不是”。) 生1:是平均每人踢的。

生2:是把多的匀给少的。

师:说的太好了,是把多的匀给少的,这样得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6个,这个6表示女生队踢毽的平均水平,是每个人都踢6个吗?

(“不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师:男生队平均每人踢5个,这个“5”表示什么? 生1:“5”表示男生队平均每人踢的个数。

生2:是把多的匀给少的,得到了平均水平。

师:对于男生队来讲,他们一个人踢的个数可能是多少? 生:可能比5个多,也可能比5个少,还可能正好是5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与,它叫——平均数。(教师板书课题:平均数)

(平均数求出来,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此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出示一组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1)估计并计算平均每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这是一组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收集信息。

生:丽丽的体重是23千克,兰兰的体重是22千克,丁丁的体重是26千克,强强的体重是29千克。强强是最重的。

师:请你认真观察,估计这4位同学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 生1:大约是100千克。

生2:大约是50千克。

生3:大约是24千克。

生4:应该是25千克。

师:刚才,有同学估计大约是100千克。

生5:这也太多了。

生1:我知道了,刚才我估计的是总数。

师:还有同学估计大约是50千克。

生6:我认为这个50千克是不可能的,太多了。

生7:这里最重的是强强,他要把他自己多出来的补给比他轻的同学,所以一定比29少,不可能是50。

生8:如果平均体重是50,那50乘4等于200,我估计他们的总数也就100左右,不会是200。

(生2发现自己有错,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师:(面对生2)你现在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4位同学的平均体重一定怎么样?(耐心的等待。)

生2:一定比强强的29千克少,也比兰兰的22千克多。

生9:我同意,因为最多的补给少的就会变少,最少的也会变多。

师:(面对生2)谢谢你,因为你的发言,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让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清楚了,我们大家都应该感谢你。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在这热情的掌声中,生2高兴地抬起头,在他灿烂的笑容中,让我看到一个小男孩的自尊心、自信心。) 师: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这4位同学的平均体重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算式,进一步强化算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善待这些错误,因为体验错误对学生来讲同样可贵。走走弯路,也能欣赏路上的风景,对学生而言酸、甜、苦、辣都是收获。)

(2)(课件出示第2个问题) 笑笑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因此淘气得出这样的结论:笑笑的体重一定是33千克。

师:你同意淘气的想法吗?为什么?

生1:淘气想的不对,因为笑笑班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不是每个人都是33千克。

生2:这个33千克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得到的。

师:笑笑的体重可能是多少?

生3:可能比33千克轻,也可能比33千克重,还可能正好是33千克。

课题:乘车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能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乘车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仔细思考,找出不同解答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是周五,每到周五我们都会乘车离开学校返回自己的家。(板书:乘车)看!大客车已经行驶到了三里店了,(课件显示)

二、新授:

1、学习连加: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口述:车上原来有2个人,到站后先上来3个人,又上来了2个人)

师:你能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述:现在车上有几人?) 师:谁能把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完整的表述呢?(学生口述:车上原来有2个人,到站后前门上来3个人,后门上来了2个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师:要想求车上现在有几个人,应该怎样列式呢?(2+3+2) 师:请仔细观察这道算式,它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 师:这样的算式叫连加法,读作:2加3加2

师:谁能算出这道题的结果?你是怎样算的?(教师讲解:计算连加法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学习连减运算:

师:班车继续向前行驶,来到了七里庄,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当车到达第二站时,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车上原来有8个人,到站后前门下车1人,后门下车4人)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几人)

师:如何计算?(8-1-4)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8-4-1)

3、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解决这么多问题,我们的班车继续向前行驶来到了几棵树(车上原来有9个人,到站后下车5人,上车1人)。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几人)

师:如何计算?(9—5+1=5)你是怎样计算的?(9减5加1我是这样算的:先算9减5等于4,再算4+1等于5)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9+1—5=5)

小结:刚才同学们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学会了计算连加、加减混合和连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了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你们真棒。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的班车要继续向最终一站行驶了,不过汽车启动的钥匙藏在了下面的四道算式中,谁愿意帮助寻找车钥匙呢?(2+3+4;
9-5-2;
1+6-4;
10-8+3)(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后再汇报解题过程)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汽车重新启动,所有的小朋友都成功的回到了家,你们真棒!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乘车一课,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课题:乘车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能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多种情境图,培养学生仔细思考,找出不同解答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校庆快到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组织了合唱表演(出示情境图),从这张图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

师: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如何计算?(2+3+4=9)有谁的列式是不同的(4+3+2),并说一说你的计算顺序是如何的?

二、巩固提升,内化知识

师:接着一年一班的小朋友来到了蔬菜园秋游。你看,农民爷爷的丝瓜菜园,有好多丝瓜啊,你能帮帮农民爷爷计算一下有多少丝瓜吗?(出示情境图)

师:参观完了蔬菜园,一年一班的小朋友来到了蘑菇园,现在老师想计算一下到底有多少人来到了这里参观,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吗?

师:秋游很快的结束了,一年一班的小朋友在乘车回学校的途中发现在车的前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窝小鸡在叽叽喳喳的叫,我们看看,小鸟为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出示小鸟课件)? 师:你能列出式子并解答吗?

师小鸟很感谢大家的帮忙,同时邀请大家到水族馆来玩一玩。(出示水族馆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师:小朋友真棒,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课题练习

完成课本47页第

4、

5、

6、7.

四、课题小结:

师:我们复习巩固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小朋友吗们都能做一个细心的人,随时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北师大百分数教案模板

北师大参赛教案模板(共11篇)

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北师大数学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教案 北师大 模板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