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案模板
《赠汪伦》教学设计
宜宾市忠孝街小学
余元勇
设计思路:
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将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方法与技能
1、学会多种背诵古诗的方法;
2、学会借助不同景物的描写,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情感;
学会想象诗境,感悟诗美。
3、学习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1、板书:李白
师: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把搜集的信息拿出来我们交流。
师:孩子们搜集得很全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大家跟我写。
板书:汪伦
师: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关于他们俩,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孩子们要注意听。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
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到岸边,他们踏歌起舞,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
1 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友情,于是便写下这首千古名诗——《赠汪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赠。师:怎么记住这个字? 师:“赠”是什么意思?(赠送)这里赠送什么?赠送给谁?
二、精读古诗《赠汪伦》
1、初读感知
师:孩子们读过古诗了吗?现在我们再来读它,来,看着大屏幕上的自学要求。有不懂得吗?谁懂了,告诉他。
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古诗
(3)想象画面 (4)试着背诵
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书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能准确的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一起响亮的读读词语吧。
我们来写一个词“乘舟”,孩子们跟着我写。“乘舟”是什么意思?还能用“乘”组什么词。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师:谁能把古诗正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点评 师:还有那位孩子也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评价
师:哪些孩子愿意读,愿意读的起立。这里有个词叫潭,什么是潭?谁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或想象的来描述一下潭的情景。他描述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来换个方式读。古人把许多人成群结队边唱边跳叫“踏歌”,你们可以手牵手,用脚踏地打拍子。
来试试,我们把这首是唱出来,我给你们一段音乐。
(3)读着读着,读了多少遍我们都记不起了,相信很多孩子都会背了。很好,孩子们。
2、精读理解
(1)师:这是一首动人的诗,更是一副美妙的画。细细品味,你会看到许多刻骨铭心的画面,那就让我们跟随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想象吧,你也可以闭上眼睛。听着这动人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桃花潭边,汪伦仿佛又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起舞,李白又一次吟诵起着首动人的诗歌:
赠 汪 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看到那些画面?
交流想象的画面。
(2)品词析句
师:你从那句诗想到的?你感受到什么?你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就读这句。
引导感悟词语:欲、忽、闻、不及
师: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出乎意料,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除了出乎意料,诗人心里还有什么感觉? (高兴、感动)谁试着再读。
师:深千尺。
师;
那我们来读读这句,看谁能把这桃花潭读深了。
板书:水深 师:纵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那“不及”就是什么意思? 板书:情更深
谁能读读这份深情。
师:李白被汪伦深深地情谊所感动,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3、品读回味
师:孩子们,朋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往往感动着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走进诗人内心,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带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我们学习了朋友送别李白的古诗,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朋友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拿出学习卡,同桌之间互相认读,说说你从古诗中知道什么了?
3、汇报交流:
4、感情诵读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收集、整理送别诗,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李白
水 深 情 更 深
《赠汪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赠、汪、伦、舟、欲、踏、潭”7个生字,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诗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友情的可贵,并乐于与
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出示李白像)请你仔细观察他的衣着神情,猜猜看他是谁?
2、你知道李白的哪些事情呢?
(指名说,并补充李白简介: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一千多篇。)
3、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呢?(《静夜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过渡:李白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有个叫汪伦的人很想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开始李白一生只喜欢游山玩水、喝酒作诗,怎么邀请他才回来呢?
2、老师要把这个《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送给最认真地同学。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这个“汪”字是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请大家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三点水的第二点要压横中线,右边的“王”字稍稍向左靠。请大家在自己的书本上描一个写两个。
2、谁能给“汪”字找找朋友?(相机出示词卡“泪汪汪、汪洋大海”,生齐读)
3、想读一读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吗?请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借助古诗下面的拼音把诗读通、读顺。
4、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一人一句读)
5、(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A、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B、请注意这几个字的意思:行:离开;
舟:小船;
闻:听到 C、指导书写“乘舟”两字。
D、这句诗写的是李白将要离开,汪伦唱踏歌送他的事情。
6、李白有没有想到汪伦会来送他?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A、引导发现“忽”,突出惊喜,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的。
B、汪伦在人来人往的路边这样唱着、舞着,表达着他对李白的深厚友谊。
7、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李白,所以他忍不住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请在这句诗中找出一个表示数量的词语。这里的千尺并不是真正的指一千尺,而是一种虚指,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B、即使桃花潭的潭水有千尺深,可是它比得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吗?哪个词语告诉你是比不上的?
C、你能选择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诗联一起吗?
D、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1、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回想着这几天好友的盛情款待,你忍不住吟道——
2、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看着好友以如此特别的方式为你送行,你忍不住吟道——
3、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不知这种与好友一起喝酒作诗的快乐日子何时才有,你忍不住吟道——
4、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闭着眼默默体会好友的深情,你忍不住吟道——
五、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古时候这种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有很多,我们来看一首唐朝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2、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默写古诗。
我上课的内容是《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古诗的学习,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而学生课前又搜集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出示课件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抢答比赛中复习以前背诵过的古诗,尤其是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1、简介李白: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当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3、交流资料: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那么,谁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4、师讲故事: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近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
1、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古诗的呢?
(板: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
2、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交流)
3、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自由读,指名读)
4、就学生所提的问题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5、检查自学情况:
⑴ 解释“踏歌”并表演。
⑵ 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⑶ 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还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
三、四句)
⑷ 重点指导朗读
三、四句(个人读──范读──齐读)
⑸ 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从而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⑹ 这时由师小结:哦!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⑺ 是呀!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呀!那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浓浓的深情吧!(朗读全诗)
⑻ 重点的词语我们都已经解决掉了,那么,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找好伙伴讨论)
⑼ 指名汇报说诗意。
⑽ 待学生对古诗的大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例如朗读、描图、说诗意、表演等等。(小组练习)
(采用朗读与说诗意的形式时可让学生要求老师配音乐或配动画,如果是采用画画的形式时就让他们站出来展示图画并解说)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会使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表演、描画等形式,体会古诗意境,就既解决了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指导背诵
刚才你们这样指指、说说、描描、画画、演演,已无形当中把诗歌都背出来了,谁能背的就请站起来背背!
五、学唱诗歌
诗歌,它不仅是一首古诗,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请欣赏儿歌《赠汪伦》并学唱。
六、扩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提供三首,供大家课外自学:《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七、齐唱送别歌《友谊地久天长》结束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2
5、赠汪伦
水深──情更深
总之,在课堂上,我就相信了学生,给他们创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所谓当局者迷,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 [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赠汪伦》说课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赠汪伦》说课设计,原文地址:http://www.dawendou.com/Article/201008/10778.shtml
《赠汪伦》教学设计 执教:云甸镇中心小学 周红英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汪伦》。
3、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将欲、闻、千尺、不及”的意思,了解“踏歌”的大意和夸张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教读课题。赠:送。复习《赠刘景文》,简介汪伦,题目的意思是诗歌送给汪伦。
2、简介李白。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古诗
1、简介李白和汪伦的关系,引出诗歌,教师范读一遍。
2、拼读生字,指导看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事情发生的地点是桃花潭,人物有汪伦和李白,找出他们所站的位置。
3、学生试读诗歌一遍,再次拼读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5、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教读。
(二)研读古诗
1、指导按朗读节奏读诗歌。(要求学生画出停顿节奏)
2、理解诗歌第
一、二行。
(1)学生说说题目意思,出示注释:送。
(2)李白是什么时候送这首诗给汪伦的? (李白要离开汪伦家的时候。
)
(3)在这首诗中,哪句说到李白要走了? (李白乘舟将欲行。) 用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已经走了吗?(指图) 哪个字是代表“走”的意思? 哪个地方表示“就要走”?
出示:就要)
(4)面对好友李白的离去,汪伦舍得吗? (舍不得 )
那他舍不得的表现是什么?或者说离别之时做了些什么?(指图) 但汪伦在这儿是踏地作节拍。读第二行,他还做了什么? (师讲解:踏歌)
(5)汪伦踏地而歌送李白,李白事先知道吗?
师吟诵: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之前不知道,因为是他忽然听到的歌声,说明他之前不知道汪伦会来。) 好一个“忽然听到”,“闻”,听的意思。以前我们学过的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是同样的用法。(出示:听)
(6)这就怪了。好朋友要走了,怎么去送人家不事先约好呢?汪伦也真是的!
(7)离别总是叫人伤感的,既然伤心,干脆选择悄悄地去,李白很为朋友着想呢。大家再想一想,李白站在船头,即将离去;
汪伦站在岸上,踏歌相送,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送别图!此时此刻,李白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说(随机抽点)
(8)(演汪伦):我一定盛情款待!好山、好水、好歌、好酒,任君挑来任君选!
我送一首诗给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9)是呀,面对着对自己情深义重的汪伦,李白泪水涟涟,他低头正好看见清幽的桃花潭水,心想:潭水深(千尺,出示注释),可再怎么深,也比不上汪伦——
于是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歌诵情谊的名句送给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比不上)
(10)今天,我们的学习充满着激情,李白和汪伦这两个名字,这段深深的友情,已嵌入了我们的脑海。我想采访一下大家,今天的学习让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情深似海)
(三)回顾全诗
1、听范读。
2、跟读,回顾全诗内容。
(四)看视频,入情入景体会汪伦和李白的深情。
三、学写生字。
四、总结:祝愿小朋友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交到许许多多的知心朋友,像李白和汪伦一样情深似海,心里永远是温暖的。
伦理学教案模板
拉丁舞伦巴教案模板
教师赠言
赠酒活动方案
赠饮活动方案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总结
下一篇:优秀英文教案设计模板